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62505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组1 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 鸟的天堂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第二组5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6 爬山虎的脚7 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第三组9 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 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第四组13 白鹅14*白公鹅15 猫16*母鸡语文园地四第五组17 长城18 颐和园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第六组20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21 搭石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第七组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语文园地

2、七第八组29 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 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1、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

3、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3 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4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二、说教法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

4、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三、说学法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

5、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四、说教学程序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导语“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什么

6、是潮?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问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先把课文的鄣碍生字扫除掉。”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这么多人来观看潮水,我们也来亲眼看一看”。2、播放潮来时录象,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

8、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3、4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 3、4 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再播放潮来时录象,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

9、的。第一次播放录象让学生有初步映像,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播放录象,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里,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4、总结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

10、能力。2、小练笔。让学生以 观潮 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五、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平静声: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来时形: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两丈水墙潮头过后平静涨水3、鸟的天堂说课设计各 位 老 师 :你 们 好 ! 我 今 天 说 课 的 课 题 是 鸟 的 天 堂 , 下 面 我 将 从 教 材 分 析 、 学 生 分 析 、 教 法 、 学 法 、 教学 程 序 几 个 方 面 来 说 一 说 我 这 堂 课 的 设 计 。首 先 我 说 一 下 教 材 分 析1 课 文 简 说 鸟 的 天 堂 是

11、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语 文 四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课 , 作 者 我 国 著 名 作 家 巴 金 ,课 文 记 叙 了 他 和 朋 友 两 次 途 经 鸟 的 天 堂 的 所 见 所 闻 , 重 点 写 了 静 态 大 榕 树 和 群 鸟 活 动 的 景 象 , 表达 了 作 者 对 大 自 然 生 命 力 的 热 爱 和 赞 美 。 本 文 最 大 的 特 点 是 : 动 静 结 合 , 谴 词 造 句 精 妙 准 确 , 韵 味 十足 , 表 达 情 感 充 沛 , 细 腻 , 描 写 生 动 细 致 , 充 满 了 诗 情 画 意 。2 说 教 学

12、目 标我 根 据 新 课 标 中 “知 、 情 、 意 ”三 个 维 度 , 再 结 合 本 课 的 特 点 , 从 学 生 学 得 主 动 、 学 得 生 动 、 学会 创 新 、 学 习 实 践 出 发 , 将 本 课 的 教 学 目 标 确 定 为 :( 1) 认 知 目 标 : 认 识 课 文 18 个 生 字 , 会 写 14 个 生 字 , 正 确 读 写 “灿 烂 、 白 茫 茫 、 规 律 、 缝 隙 、照 耀 、 树 梢 、 静 寂 ”几 个 词 语 。 积 累 文 中 好 词 佳 句 。( 2) 技 能 目 标 : 有 感 情 的 朗 读 课 文 , 背 诵 自 己 喜 欢

13、 的 部 分 , 学 习 作 者 “动 静 结 合 ”的 写 作 方 法以 及 抓 住 事 物 特 征 进 行 描 写 的 方 法 。( 3) 情 感 目 标 : 边 读 边 想 象 画 面 , 感 受 南 国 的 美 丽 风 光 , 体 会 作 者 热 爱 大 自 然 的 思 想 感 情 。教 学 目 标 的 确 定 固 然 离 不 开 教 材 所 提 供 的 内 容 , 及 其 所 能 训 练 的 能 力 体 系 , 本 课 的 教 学 目 标 , 我充 分 考 虑 到 学 生 的 心 理 状 态 和 认 知 水 平 , 因 为 , 学 生 不 仅 是 教 师 施 教 的 对 象 , 更

14、是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体 。为 此 , 我 确 定 了 以 上 教 学 目 标 。3 教 学 重 难 点 :依 据 课 程 标 准 , 在 吃 透 教 材 的 基 础 上 , 我 确 定 了 如 下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 引 导 学 生 想 象 鸟 的 天 堂 的 美 丽 景 象 , 体 会 作 者 两 次 途 经 鸟 的 天 堂 的 不 同 感 受 。难 点 : 体 会 描 写 大 榕 树 特 点 的 语 句 。那 么 , 如 何 来 突 出 重 点 , 突 破 难 点 呢 ? 我 是 这 样 设 计 的 , 语 文 这 门 学 科 是 通 过 文 字 来 体 会 意 境

15、和情 感 的 , 然 而 , 小 学 生 的 思 维 发 展 还 很 不 完 善 , 理 解 能 力 低 下 , 在 传 统 的 语 文 教 学 中 , 老 师 常 常 运 用语 言 叙 述 , 挂 图 展 示 , 板 书 分 析 的 方 式 来 突 破 教 学 重 难 点 , 本 课 , 我 想 充 分 运 用 多 媒 体 的 优 势 , 把 课文 、 图 片 、 声 音 、 录 像 等 组 合 成 课 件 , 向 学 生 展 示 大 榕 树 的 远 景 和 近 景 , 树 叶 的 样 子 、 颜 色 等 等 , 这种 图 文 声 像 并 的 场 景 会 大 大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16、兴 趣 和 认 知 能 力 , 在 突 破 重 难 点 上 也 会 有 显 著 的 效 果 。4 说 教 学 准 备教 师 准 备 : 大 榕 树 的 挂 图 、 相 关 课 件 、 生 字 卡 片 等 。学 生 准 备 : 制 作 小 鸟 图 片 、 查 阅 鸟 的 天 堂 的 相 关 资 料 , 搜 集 有 关 大 榕 树 的 资 料 , 以 备 课 堂 交流 。二 、 学 生 分 析四 年 级 是 小 学 生 知 识 、 能 力 、 情 感 价 值 观 形 成 的 关 键 时 期 , 他 们 对 自 我 、 他 人 、 家 庭 、 社 会 有 了一 些 浅 显 的 认 识 , 养 成 了

17、 一 定 的 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有 了 一 定 的 阅 读 能 力 , 读 书 提 问 的 能 力 。 因 本 课 的 阅读 性 、 活 动 性 、 实 践 性 较 强 , 绝 大 部 分 学 生 对 于 如 何 在 阅 读 活 动 中 边 读 边 想 的 方 法 不 明 确 , 在 实 践 中应 怎 想 , 想 什 么 不 够 明 晰 。下 面 为 了 讲 清 重 点 、 难 点 , 使 学 生 能 达 到 本 节 设 定 的 教 学 目 标 , 我 再 从 教 法 和 学 法 上 谈 谈 。三 、 说 教 法在 教 学 中 , 我 们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知 其 然 ”而

18、且 要 让 学 生 “知 其 所 以 然 ”, 科 学 合 理 的 教 学 方 法 ,能 使 教 学 效 果 事 半 功 倍 , 达 到 教 与 学 的 和 谐 完 美 统 一 。 为 了 达 到 目 标 , 突 出 重 点 , 突 破 难 点 , 解 决 疑难 , 我 具 体 运 用 了 以 下 几 种 教 法 , 情 景 设 置 法 主 要 是 激 发 学 生 情 感 , 引 起 他 们 的 学 习 兴 趣 , 讲 授法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的 主 导 作 用 , 系 统 地 向 学 生 传 授 知 识 。 点 拔 法 是 教 师 在 学 生 讨 论 的 过 程 中 ,伺 机 点 拔

19、, 让 他 们 展 开 联 想 和 想 象 , 拓 展 思 路 。 在 以 上 几 种 教 法 中 点 拔 法 是 最 重 要 的 一 种 方 法 。四 、 说 学 法我 们 常 说 , 现 代 的 文 盲 不 是 不 识 字 的 人 , 而 是 没 有 掌 握 学 习 方 法 的 人 , 因 此 , 作 为 教 师 要 重 视 学法 指 导 , 教 会 学 生 学 会 学 习 , 把 学 习 的 主 动 权 还 给 学 生 , 倡 导 自 主 、 合 作 、 探 究 的 学 习 方 式 , 充 分 调动 学 生 多 种 感 官 参 与 学 习 过 程 , 并 强 调 一 些 学 习 习 惯

20、的 养 成 , 本 次 教 学 我 运 用 了 以 下 几 种 学 法 , 勾 画圈 点 法 目 的 是 让 学 生 养 成 勤 动 笔 墨 积 极 读 书 的 好 习 惯 。 讨 论 法 让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学 习 过 程 , 悬念 法 让 学 生 带 着 问 题 读 课 文 , 这 样 针 对 性 较 强 , 思 路 清 晰 。 其 中 讨 论 法 是 最 重 要 的 一 种 方 法 。五 、 说 教 学 程 序 最 后 , 我 来 谈 谈 我 教 学 程 序 的 设 计1创 设 情 境 激 趣 导 入我 设 计 的 导 语 是 ( 请 同 学 们 欣 赏 格 尔 的 天 堂 并

21、把 它 作 为 背 景 乐 , 用 课 件 出 示 天 堂 这 个 词 , 提问 用 来 比 喻 什 么 ? 那 么 鸟 的 天 堂 指 的 又 是 什 么 ) 此 导 语 以 师 生 对 话 的 方 式 展 开 , 这 样 就 消 除 了 学 生 上课 伊 始 的 紧 张 感 , 激 发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2初 读 课 文 整 体 感 知首 先 , 我 会 让 学 生 借 助 注 释 和 工 具 书 解 决 字 词 问 题 , 用 多 媒 体 和 生 字 卡 片 检 查 学 生 自 学 情 况 , 并有 针 对 性 的 对 某 些 容 易 读 错 写 错 的 生 字 词 进 行

22、指 导 , 例 如 ( 一 簇 簇 、 应 接 不 暇 、 规 律 、 缝 隙 、 树 梢 、静 寂 ) 。 等 几 个 词 语 。这 一 环 节 为 学 生 阅 读 文 本 扫 清 了 障 碍 , 也 体 现 了 语 文 学 科 工 具 性 的 特 征 。接 下 来 , 我 会 请 数 位 学 生 分 段 朗 读 课 文 , 其 他 学 生 边 听 边 圈 画 出 每 段 的 关 键 词 句 , 理 清 文 章 脉 络 。此 环 节 力 图 将 学 生 置 于 阅 读 的 主 体 地 位 , 让 学 生 边 读 边 思 考 , 在 听 读 中 理 清 思 路 , 锻 炼 学 生 的 听说 读

23、 和 概 括 能 力 。3研 读 课 文 悟 情 悟 理首 先 , 我 会 用 多 媒 体 出 示 以 下 几 个 问 题 :a 这 茂 盛 的 大 榕 树 为 什 么 能 成 为 鸟 的 天 堂 呢 ?为 什 么 文 中 的 鸟 的 天 堂 会 加 上 双 引 号b 作 者 为 什 么 特 写 一 只 画 眉 鸟 。 它 的 心 情 是 怎 样 的 ?c 说 一 说 作 者 两 次 经 过 鸟 的 天 堂 的 不 同 感 受 。我 会 让 学 生 先 默 课 文 , 在 小 组 中 展 开 讨 论 得 出 答 案 。其 次 , 用 课 件 向 学 生 展 示 “绿 叶 的 多 ”、 “枝 上

24、 生 根 ”等 特 点 。 启 发 学 生 联 系 上 下 文 , 联 系 生 活 实际 谈 谈 自 己 的 感 受 。 让 学 生 重 点 体 会 : “每 一 片 绿 叶 上 都 有 一 个 新 的 生 命 在 颤 动 ”这 句 话 。 鼓 励 学 生充 分 发 表 自 己 的 见 解 , 并 对 学 生 各 自 的 见 解 给 予 肯 定 。通 过 这 一 环 节 , 解 决 了 本 次 教 学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4精 读 课 文 体 会 情 感1、 播 放 “群 鸟 纷 飞 ”的 课 件 , 让 学 生 欣 赏 这 热 闹 的 场 面 , 形 象 感 受 这 部 分 的 动 态

25、 美 。 尽 情 地 享受 文 中 语 言 文 字 描 绘 的 美 。2、 出 示 大 榕 树 挂 图 , 利 用 学 生 课 前 画 的 小 鸟 , 并 把 它 们 “放 飞 ”到 大 榕 树 上 ( 配 上 欢 快 的 音 乐 )引 导 学 生 想 象 小 鸟 在 榕 树 上 生 活 的 情 景 , 交 流 感 受 : 你 想 到 了 什 么 ?最 后 , 再 美 读 课 文 , 背 诵 课 文 的 精 彩 段 落 , 共 同 感 悟 : 这 “鸟 的 天 堂 ”的 确 是 鸟 的 天 堂 啊 !5小 结学 生 提 出 问 题 带 着 问 题 读 课 文 , 读 中 解 决 问 题 , 这

26、 只 是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浅 层 目 标 , 创 新 型 学 生 应 具有 的 是 带 着 问 题 走 出 课 堂 , 因 此 , 本 课 的 小 结 我 是 这 样 来 设 计 的 。 本 课 的 中 心 是 : 大 榕 树 被 大 自 然 赋予 了 旺 盛 的 生 命 力 , 成 为 了 鸟 的 天 堂 。 作 为 人 类 也 要 保 护 动 物 。 保 护 环 境 , 保 护 大 自 然 。 请 同 学 们 想一 想 通 过 课 文 的 哪 些 方 面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这 个 结 论 ? 除 此 之 外 你 还 想 到 了 什 么 ?6拓 展 延 伸重 视 课 文 内 容

27、 , 适 当 对 课 文 进 行 引 申 , 使 课 文 的 作 用 更 加 突 出 , 有 利 于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串 联 、 累 积 、加 工 。 本 次 教 学 的 拓 展 延 伸 我 是 这 样 设 计 的 。 播 放 文 中 的 “小 画 眉 ”。 提 示 : 假 如 你 是 小 画 眉 , 你 想用 怎 样 的 方 式 来 表 达 心 中 的 感 受 ? ( 可 写 一 段 文 字 , 读 一 读 ; 可 写 一 首 小 歌 , 唱 一 唱 ; 可 用 五 彩 的 笔 ,画 一 画 ) 让 学 生 选 择 一 种 自 己 最 喜 欢 的 方 式 表 达 自 己 学 习 的

28、感 受 。7作 业 布 置一 节 好 课 的 结 束 应 该 是 学 生 课 外 练 笔 的 开 始 。 我 的 作 业 布 置 是 鸟 的 天 堂 现 已 成 为 一 个 游 览 胜 地 ,以 导 游 或 小 鸟 儿 的 身 份 , 向 游 人 介 绍 这 里 的 景 象 。 介 绍 的 形 式 可 以 自 由 选 择 。 如 写 导 游 词 、 写 诗 , 顺口 溜 。8板 书 设 计好 的 板 书 就 像 一 份 微 型 教 案 , 集 中 体 现 教 学 目 标 、 重 点 、 难 点 、 教 学 过 程 。 本 课 的 板 书 , 我 力 图全 面 而 简 明 的 将 授 课 内 容

29、 传 递 给 学 生 , 清 晰 直 观 , 便 于 学 生 理 解 和 记 忆 , 理 清 文 章 脉 络 。树大而茂盛静态美鸟的天堂(和谐)鸟多而快乐动态美51题西林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一、说教材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题西林壁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

30、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本着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技能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本诗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其教学的难点:为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二、说教法、学法我采用了阅读感悟法,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先

31、引导学生融入诗境,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诗文,把握诗意。三、设计理念1、 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国推进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 语文课程标准中3-4学年段目标对古诗的要求是: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

32、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奥秘。老师今天带同学们去看看那庐山风景,可也要细心观察才会有发现。 (多媒体展示庐山风光)面对如仙境一般的庐山风光你是否想到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请说说。在学生的回答上师加以感慨,是啊,真美!这里山高水常,这里古树参天,这里是鸟语花香,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

33、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 (指导“壁”字的正确书写)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知的画面入手,唤起学生对景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诗文的阅读期待,从而使他们逐渐进入诗的意境, 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2、交流资料,读中感悟.让学生展示在课前去查阅关于本课的资料,此时让他们踊跃发言,进行交流,从而了解作者及本课的部分知识。.精心读书可是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课件出示录音范读,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读得怎样?自己也能读得这么美吗?指三|、四名学生进行读诗,师进行指导读诗应具有的层次感、节奏感,如:注意每行之中字间适当的拉长与停顿,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读好韵脚“” 。.告诉学生

34、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用心,你就能看到这幅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齐诵读,并把所感受到的画面说出来。【设计意图】: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会把我们带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兴趣是朗读最好的老师,学生 对朗读产生了兴 趣,就能全身心投入 。3、组织自学,理解诗意(1)在学生述说画面的基础上,去寻寻诗人苏轼眼中的庐山是怎样的。 (从而导出诗的前两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想想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儿看到的是岭一会儿看到的又是峰呢?分组合作学习,并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原来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导致了所看到的不同,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按什么的不同来看庐山。 (出

35、示课件展示庐山的不同风采)【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 “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 ”让学生观看画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此让学们明白了看庐山确实每处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还直观地感受到了看景还可以从季节、气候、心情上看。(3)全班交流作者笔下的庐山之所以有着不同样子是因为正如他所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缘字提醒学生把字写正确,并理解其含义) ,在对诗文有所感悟的情况下,再次与朗读有机结合,师适时点拔启发、出示课件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去明白

36、其中的奥秘。4、领悟道理,拓展延伸、启发谈话:庐山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会看不清真面目,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对一个事物只有多方面去观察全面去认识才行。诗人首先向大家描述的是:生回答出(庐山有着不同的面目)然后诗人再向同学说明了:原来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阐明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是否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呢?说说好吗?多媒体展示盲人摸象 ,让学生想想事中的人物错在哪?【设计意图】:当书本上的知识已无法更好地证实猜想时,当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高涨时,我适时地点拨,使他们的探究很自然地从课内延伸

37、到课外,这样,一个更广 阔、更丰富的学习语文的世界展现 在他们的面前。5、诵读巩固,总结全文同学们,你们还想再读读这首诗吗?好的,一起来。在结尾之处,我设计了让学生再次以饱满的情感和着乐曲去诵读这一过程。让学生懂得其实啊,在生活中诗歌就是美的画面。 (多媒体展示几篇关于描写庐山的古诗让大家欣赏)【设计意图】: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给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瑰宝。在这浩如烟海的文化中,古诗一直 闪耀着璨灿的光芒,引 导学生去诵读、赏析,加深他们对诗歌文学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最后师作以总结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得全面观

38、察。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板书设计:题西林壁横(岭)侧(峰)远近高低(实写)(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五、说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应用在刚才以上的环节中,本节教学巧妙地将远程教育设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资源中的范读去使学生懂得诗要读出诗韵、读准诗意,获得自己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发挥创见性。通过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中的资源(庐山的风光片及盲人摸象之图)攻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为思维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52游山西村

39、说课稿一、说教材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和发现” 这一专题编排的。 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诗人陆游以一个“游 ”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风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本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本诗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体会这个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二、说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古诗。但学生在理解诗句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方面却存在很

40、大差异。对于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就不觉得诗句难以理解,能够基本领会诗句的含义;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到位,因材施教。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引导学生阅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此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说给同学听,这样不仅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和优越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懂得多的学生有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使发言少的同学也能感到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三、说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

41、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意。理解富有哲理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并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富有哲理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并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启示。四、说思路:回忆旧诗,总结学法依据学法,理解内容拓展资料,读写结合五、说过程:一、回忆旧知,提出学法学生已有以前学习古诗的积淀,所以采用先回忆以前学过的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的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42、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及第一课时学完的题西林壁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二、依据学法,理解内容(一) 、网络背景网页展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 。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 年,保存下有 9300 多首,集成渭南文集 、 剑南诗稿传世。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官。但朝中的官员百般排挤他,并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结果陆游被贬回乡。(二)解题引学看到这个题目,学生可以

43、找出最重点的“游” 字。游,就当有游览的心境,山路重重,流水往复,我们跟着内心充满失意的诗人脚步开始游览吧,当陆游正怀疑无路可走的时候,他看到了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山西村。再齐读课题。指读古诗。(三)学习诗句请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学习古诗。自学提示:1、初读古诗,画出不懂的地方。2、依据课下的注解和字典自学古诗。3、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内容。4、认真练习朗读。(四)交流汇报。1、学习诗歌前两句。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山西村是美丽的,那里的人呢?读诗的前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不要笑。浑:浑浊。 (因农家自己制作的酒,所以显得浑浊) 。句意:不要笑话弄家人的腊酒浑浊

44、不清;过渡:但这绝不妨碍乡亲们对远方客人的热情,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这种热情。足:(白板出示学生选择。 )(1) 、脚;(2) 、充分,充足;(3) 、值得。句意: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小结:农家人是如此地淳朴热情,那么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盛情读出来。诗歌是最富于表现力的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前两句。2、学习诗歌后两句。多么质朴的真情啊,这种真情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于是作者由衷地写下了此诗的后两句。指人读、反复读。引申义理解:这两句描写景致的诗,已经成为千古佳句,我们再来静心思考一下这句诗仅仅是在写景吗?陆游为什么写下这首诗?我们重新利用网络资源再看一下这首诗的

45、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被贬职回乡之后,乡亲们对他的热情抚慰了他失意的心,他由衷地发现了人生的又一番天地,有一种绝处逢生的喜悦。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再读。三、拓展资料,读写结合1、文章补充:平凡的景色描写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因这种哲理,这两句诗更是被许多后人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写景的文章:只见两旁的高山象刀削斧砍一般直立在江边,江面很窄,轮船似乎是在幽深的小胡同里行进。走着走着,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可是轮船绕过了山脚,又在狭窄的江面上曲曲折折地前进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节选自我爱三峡 )写人文章:那少年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

46、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少年面前,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这真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 (节选自 顶碗少年 )这两句诗的运用,把作者的感受凝练地表现出来,真可以称之为文章画龙点睛之笔。写事的文章: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尽管不断思考,反复计算,还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爸爸走过来,给我做了指点,我很快就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找准古诗中的重点句,进行延伸拓展地读写结合训练,对学生理解诗句,练习写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写小练笔:试着写一小段话,恰当用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爬山虎的脚说课稿一、说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