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两课时)授课时间:2006 年 9 月 8 日和 9 月 11 日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多彩的语句。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在我们每一册的语文教材当中都会珍藏着几幅有价值的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一位人物是冯友兰。(看教材首页的冯友兰照。)下面请听我来读一段当年有幸亲耳聆听冯友兰先生说课的学生郑敏的一段回忆: 一位留有长髯的长者,
2、穿着灰蓝色的长袍,走在昆明西南联大校舍的土径上,两侧都是一排排铁皮为顶、有窗无玻璃的平房,时间约在 1942 年。这就是二战时期闻名世界的中国的最高学府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那位长者正在走向路边的一间教室;我和我的一位同窗远远跟在我们的老师、哲学家冯友兰教授的后面,也朝着那间教室走去在那里“人生哲学”将展开它层层的境界。正在这时,从垂直的另一条小径走来一位身材高高的,戴着副墨镜,将风衣搭在肩上,穿着西裤衬衫的学者。只听那位学者问道:“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回答说:“到了天地境界了。”于是两位教授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那位戴墨镜的教授是当时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金岳霖教授,先生因患目疾,常戴墨镜
3、。这两位教授是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两颗灿烂的星星,在国内外都深受哲学界的景仰。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 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 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 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 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
4、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在这段话中所提到的境界说是冯友兰在国难中所形成的最精彩、最深刻、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也是他终生抱定,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政治高压下也没有真正放弃过的安身立命之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语文的角度来看看这一篇有名的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欣赏图片补充简介宗璞: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4
5、8 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 1957 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 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 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 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中第二部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二)初读课文1、一看标题,我们就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压迫感。“境界”是我们常常听说的,但它究竟是什么?有谁能够谈谈。明确:(学生大多不能说清楚
6、,教师此时可以补充。)大家经常见到武侠小说里和尚双手合什,嘴里嘟嚷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前有两个和尚要过一条河,有一个女子也想过河,水大,过不去。老和尚就背起这个女子过河。到了河对岸放下这个女子,两个和尚继续赶路。走了好一阵,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老和尚:“师父,你不是说出家人不近女色吗?你为什么要背女子过河?”老和尚回答:“我把她背下河就放下了,可你到现在还放不下。”老和尚虽然背女子过河,但心中无色,色即是空。而小和尚虽然没有背,但背上是空,心中有色。这两个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我想起了以前演过的一个电影少林寺,里面有一个和尚爱喝酒,经常念叨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7、。他的境界可能比那里谨遵戒令的和尚要高,因为戒令毕竟是有形的东西。2、至此,“境界”究竟为何物,我们的心里应该稍微明了一些了,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文章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注意:文章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1)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文章第一段第二句就是中心句。)(2)思路:首段提出主旨;(27)讲人生的四种境界;(811)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12)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8、提示:(812)合起来为一个部分,与第一段照应,全文是“总分总”的的结构。(三)深入探讨,解决重点、难点、疑点1、本文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作者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判断下面四句话论述的各是人生的哪一种境界,然后结合原文谈谈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2)“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9、哉?明确:(1)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2)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3)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虽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4)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自然境界最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没有觉解或不甚觉解,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功利境界第二等级,觉解程度较低,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们会自觉地选择活动,选择的原因就是看这些活动对自己是
10、否有利。即使他们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其最初的目的也是利己的。道德境界觉解程度较高。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自觉地为社会利益做事。他们选择活动的目的不是利己的,而是社会的需要,由于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甚至会是对立的。在对立时,他们的取向是为社会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天地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觉解程度最高,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2、经过上述讨论,我们是否可以概括一下什么是“境界”?人生的四种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明确
11、: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而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在艺术和美学理论中,艺术境界,更与主观感受、创造有不可分的联系。冯友兰正是在综合上述各种含义的基础上,运用“境界”一词讲人生哲学的。所以,在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中,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人生的四种境界就是根据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程度来划分的,这种“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在书上被称为觉解。3、刚才我们讨论的是人生的四种境界,从全文来看,文章的中心问题是哲学的任务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那中国的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精神境界的?明确: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把人提高到道德境界
12、和天地境界。(1)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注意要与“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有道德的人”的区别),从而达到道德境界。(2)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四)小结(板书)第二课时(一)“人生的境界”对生活的实践意义1、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的确对人生哲学作了深刻的领悟,但是在国难当头,它是否有实践意义呢?你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参考:有一位专门采访冯友兰的笔者曾认为,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在人们需要鼓舞斗志的时候,境界说却叫人去乐天知命,素命而行;当敌人的炸弹在他身边不断炸响的时候,他还在思索入圣域的门径。可见,境界说在当时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的,境界说对于民族振兴有良好的愿望,却无
13、实际的效果。但是这位笔者为写给冯友兰写传而去了解了西南联大当时若干学子听了“人生境界说”之后的真实效果,他对境界说作出新的评说:冯友兰的境界说,尽哲学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天职,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铺“言语路绝,心行道断”之天路。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其最哲学的哲学,鼓动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理论上自成一统,实践中功绩卓著。从大处着眼,冯友兰于抗战期间大讲民族哲学,使多少莘莘学子甚至学院同仁信心倍增,在精神上没有成为亡国奴;从细小处看,他以几件小事说明其哲学有“无用之大用”:(1)吴讷孙(笔名鹿樵,60 年代在台湾
14、发表小说未央歌,反映抗战时期昆明西南联大学生生活)曾说,他在联大上二年级时,有一个时期感到生命空虚,毫无意义,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忽然想到要去拜访冯友兰先生,请教人生的真谛。经过冯先生的劝导,吴讷孙改变了他的消极厌世的人生观,从此积极努力,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美术史专家。(2)郑敏,她列举了自己如何在 1949 年至 1955 年,在美国的麦卡锡反共政策的高压下,靠着对天地境界的信念和一副奇怪的东方头脑,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后来又靠着它熬过了十年动乱那非人的岁月。(郑敏的话语见教学参考书 P12)2、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对现实中的我们有何实践意义呢?学生可以参考下面
15、三段文字自由讨论。参考文字: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芸芸众生皆为利“五一”将过,儿子吵闹着要去公园,并要我给他买卡布达、铁甲小宝、鲨鱼辣椒、蜻蜓队长等玩具。我和妻带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日新月异的聊城。欲转乘无人售票车到南环路,一出租车司机见我一家三人步行,戛然停车,热情相请:“上车吧。”妻还在问多少钱时,我已打开车门,儿子就爬了上去,舒舒服服地到了
16、姜堤乐园,快快乐乐地玩到下午三点。出了公园,上了公交车,往城里返。车子开动了,我看到车往东走,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的南北大路贯穿聊城的中心大街。咦,这么近?来时的“夏利”走西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大无大有周恩来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 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150 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 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
17、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二)总结与延伸1、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明确冯友兰先生指出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可分为四种。在我们今后的人生当中,应尽量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2、延伸: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还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境界,以加强完美人格的塑造。(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
18、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 3 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求学者治学之初不知真知在何处的茫然与憧憬,此第一境也;(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摹了求知者治学过程中的艰辛与坚定,此第二境也;(柳永蝶恋花)“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经意间获得真知的惊喜与欢欣,此第三境也。(辛弃疾青玉案)(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悟到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
19、态。例如:禅宗开创者慧能一则著名公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分析:第一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未参禅时见的山水为客观实体,那是与观者分离的认知对象。第二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以后,主体开始破除对象(将之视为色相),不再以认知而是以悟道的角度去看山水,于是山水的意象就渐渐从客观时空孤离出来而趋向观者的心境,不再是原先看到的山水了,而是在参禅者亲证的主观心境和分析的客观视角之间游动,还是有法执。第三步,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仿佛是向第一步回归。此时,主体的悟已告完
20、成(“得个休歇处”),山水被彻底地孤离于时空背景,认知的分析性视角已不复存在,然而山水的视觉表象依然如故,只是已经转化为悟者“休歇处”的证物。正如百丈怀海所云“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这个完全孤离于具体时空背景的个体化的山水其实只是观者参悟的心相。 (三)集体讨论1讨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算不算自然境界?为什么?2请大家判断一下,刘邦与项羽,哪一个境界高? 3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四)发散思维1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
21、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例: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总结:他们的人生境界已如一道道风景,或雄奇,或峭拔,或清逸,或壮美,或险峻 2请按照例句的句式续写一句。例句: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留一部经典巨著给后人,这种身陷逆境却有所作为的举动,是一种奋发的人生境界。 示范:焦裕禄带领群众,治沙治贫,为一方百姓谋利造福,这种身居要职却视人民为父母的行为,是一种壮丽的人生境界。查文红只身离家,义务支教,让一群乡村孩子沐浴春风化雨,这种身处贫寒却施爱于他人的做法,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五)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过的有关材料写一篇随笔,字数在 40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