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痢疾,消化内科 姚晨旭,一、概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国内外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二、病原学,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有菌毛,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孢。对各种化学消毒剂都很敏感。所有痢疾杆菌均产生内毒素。志贺氏痢疾杆菌还可以产生外毒素。,痢疾杆菌有两种抗原:O抗原和K抗原按O抗原的不同可以分为4群,47个血清型,痢疾杆菌,三、流行病学,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为
2、多。病后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定,不同菌群及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全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四、发病机制,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痢疾杆菌具有致病性的3个因素:具有介导细菌吸附的光滑型脂多糖O抗原具有侵袭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的能力侵袭、繁殖后可产生毒素,五、病理,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肠黏膜充血、水肿、坏死、溃疡局限在固有层,穿孔少见慢性:肠壁增厚,息肉形成,肠腔狭窄,1急性期菌痢 急性病变可累及整个结肠,尤其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显著,呈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充血、水肿、出血点。外露或粘膜下斑片状出血,肠腔充满粘脓血性渗出液,
3、粘膜坏死脱落形成表浅溃疡,重症病例可见溃疡修复过程中呈干涸的烂泥坑样改变。,2慢性期菌痢 可有轻充充血和水肿,粘膜苍白增厚感或呈颗粒状,血管纹理不清,溃疡修复过程中呈凹陷性疤痕,周围粘膜呈息肉状,但肠壁因瘢痕组织收缩呈肠腔狭窄者属少见。,六、临床表现,潜伏期:1-3d(数小时7d)志贺氏菌感染:重宋内氏菌感染:轻福氏菌感染:中间,易转慢性,急性菌痢临床表现,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发热可达39,伴全身毒血症状(头昏、头痛、恶心等)腹痛、腹泻排便特点:1.开始稀或水样,之后为粘液脓血便 2.次数多(10次以上),量少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自然病程1-2周,少数病人可转
4、慢性,急性菌痢临床表现,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次数少,每日不超过10次,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腹痛轻,无明显里急后重易误诊为肠炎,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病程短,37d可自愈,亦可转为慢性,急性菌痢临床表现,中毒型:全身性中毒症状及痢疾症状均严重,病初可无腹痛、腹泻,但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频繁,多为血水便,甚至大便失禁。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全身中毒症状、感染性休克症状。脑型(呼吸衰竭型):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混合型:可同时具有上述两型之表现
5、,最为危险,病死率很高。,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口唇或批甲紫绀;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皮肤指压阳性(压迫皮肤后再充盈时间2秒)。血压下降,通常80mmHg,脉压差变小,20mmHg。脉搏细数,心率快(100次/min),小儿多达150160次/min,心音弱。尿少(30ml/h)或无尿。出现意识障碍。以上五种项亦为判断病情是否好转的指标。重症病例休克不易逆转,并发DIC、肺水肿等,可致多器官损伤及衰竭,而危及生命。个别病例起病呈现急性典型,可于2448小时内转化为中毒型菌痢,应予以重视。,脑型(呼吸衰竭型):为严重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
6、早期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典型呈喷射状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灰;血压可略升高,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伴嗜睡或烦躁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早期临床表现。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可不等圆,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此型较为严重,病死率高。,混合型: 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90%以上)。该型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慢性菌痢临床表现,慢性菌痢:病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超
7、过2个月以上者,福氏志贺菌易致慢性菌痢。慢性迁延型:较多见,长期反复腹痛腹泻,大便有粘液血便,伴乏力营养不良等症状。慢性急性发作型:次之,有慢性细菌性痢疾史,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发作,腹痛腹泻脓血便,但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慢性隐匿型:较少见,1年内有菌痢病史,2个月以上无症状,但镜下有病变,培养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病变。,七、辅助检查,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慢性期可有贫血。便常规:外观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15个/HP)、脓细胞和少数红细胞,发现巨噬细胞有助诊断。便培养: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诊。免疫学检查:快速诊断,但易出现假阳性反应。乙状结肠镜或
8、纤维结肠镜检查。,八、诊断,根据流行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初步做出诊断便培养中有痢疾杆菌可确诊,九、治疗要点,(一)急性细菌性痢疾1.一般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轻度脱水且不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盐,严重腹泻呕吐者,需静脉输液。2.病原学治疗(一般疗程为3-5天):(1)喹诺酮类:是目前治疗细菌性痢疾较理想的药,如诺氟沙星等。(2)其他:黄连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等。3.对症治疗:高热用退热药及物理降温,腹痛剧烈者用解痉药(阿托品、颠茄)。,(二)慢性细菌性痢疾1.一般治疗:生活规律,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进食营养易消化少渣无刺激的食物,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2.病原
9、学治疗 (1)联合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13个疗程。(2)药物保留灌肠法3.对症治疗 (1)胃肠功能紊乱者:可用镇静、解痉药。(2)慢性腹泻已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者:可用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三)中毒型细菌痢疾1抗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具体抗菌药物同上。2控制高热与惊厥:(1)退热可用物理降温,加1%温盐水1000ml流动灌肠,或酌加退热剂,使体温降至38.5以下。(2)躁动不安或反复惊厥者,采用冬眠疗法,氯丙嗪和异丙嗪12mg/kg,肌注,24小时可重复一次,共23次。必要时加苯巴比妥钠盐,5mg/kg肌注,或水合氯醛,4060m
10、g/kg次,灌肠,或安定0.3mg/kg/次,肌注或缓慢静推。3循环衰竭的治疗:主要有:扩充有效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强心治疗;解除血管痉挛;维持酸碱平衡;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早期DIC给予肝素治疗。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十、预防,(一)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直至粪便培养隔日一次,连续2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早治疗,彻底治疗。对于托幼、饮食行业、供水等单位人员,定期进行查体、作粪便培养等,以便及时发现带菌者。对于慢性菌痢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岗位,彻底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二)切断传播途径对于菌痢等消化道传染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是最重要的环节。认真贯彻执行“三管一灭”(即管好水源、食物和粪便、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严格贯彻、执行各种卫生制度。,(三)保护易感人群痢疾菌苗疗效一般不够肯定。近年来主要采用口服活菌苗。有人创用志贺菌依链株减毒活菌苗口服,可产生IgA,以防止痢菌菌毛贴附于肠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其侵袭和肠毒素的致泻作用。保护作用仅有6个月。国内有的采用X线照射及氯霉素或亚硝胍诱变等不同方式获得减毒变异株,用于主动免疫,已获初步效果。,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