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68209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什么是免疫?答、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过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2、免疫功能有哪些?它的执行者是谁?答、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免疫细胞3、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各有何功能?答、免疫系统包括: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等 )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4、T 细胞和 B 细胞有哪些重要的表面分子?它们各有何作用?T 细胞 1】TCR-CD3 复合体:是 T 细胞识别抗原和传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2】CD4,CD8:为 TCR

2、 与 MHC-抗原肽复合物相互识别的辅助受体 3】CD28,CD2,LFA-1: (1)CD28 为 T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2)CD2 增强 T 细胞与靶细胞或 APC 间的结合强度(3)LFA-1 促进细胞相互粘附,争抢免疫效应。 (4)CD40L(CD154) :CD4O 的配体 ,信号传导,活化 B 细胞;诱导 B 细胞的形成;参与 B 细胞的阴阳性选择 (5)撕裂原结合蛋白 :刺激淋巴细胞的分裂 B 细胞 1】BCR-CD79a/b 识别结合抗原,传导 BCR 识别信号 2】CD80/86 CD80 与 CD28 结合;促T 细胞活化;CD86 与 CTCA-4 结合抑制 T 细

3、胞的活化 3】CD40 与CD40L 结合,促进 B 细胞活化 4】CD19 B 细胞特异性标志,能传导活化信号 CD21 即 CD2 增强 BCR结合 Ag,同时转导信号给 CD19 CD81 稳定 CD19 与 CD21 5】Fc 受体与补体受体 CD32,CD23 参与 B 细胞的功能调节后 CD35 C3b 受体,促B 细胞活化 6】撕裂原结合蛋白 参与 B 细胞的抗原呈递什么样的物质能成为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的特异性由什么决定的?抗原决定簇什么是共同抗原?共同抗原是来自不同种的个体的抗原性物质。医学上有哪些重要的抗原?

4、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内外源性抗原 超抗原、丝裂原 佐剂6、什么是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两者有什么区别?答是 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7、你能说出 Ig 的基本结构吗?Ig有哪些种类?各类 Ig 有哪些主要特性?答、结构:两条重链及两条相同的轻链间以及重链和轻链间分别借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连接的对称结构。IgG :血清中含量最多,以单体形式存在 、半衰期最长 、能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中和毒素和病毒、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IgM: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半衰期短、个体发育过

5、程最早出现的抗体、IgA :以单体形式存在;IgD:B 细胞成熟的标志; 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是亲细胞抗体,易和组织中肥大细胞及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结合8、Ab 的生物学活性有哪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答、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激活补体、结合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调理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素、中和作用、介导 I 型超敏反应、通过胎盘)、参与免疫应答 规律:抗原进入外环境,被吞噬细胞吞噬,露出特异性抗原。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 B 细胞,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有部分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在二次免疫时,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

6、抗体9、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免疫应答的过程感应阶段、增生分化阶段、效应阶段生物学效应有调理吞噬、中和毒素、中和病毒、激活补体、参与 ADCC 介导超敏反应等。10、机体抗感染免疫机制包括哪两大类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是经遗传获得,能传给下一代,其作用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故称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正常体液和组织免疫成分构成。获得性免疫:是出生后经主动或被动免疫方式而获得的,是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某种病原体及其产物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故称获得性免疫。 11、非特异性免疫由什么组成?答、生理屏障(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7、) 、吞噬细胞、NK 细胞等12、补体系统生物学作用?(1)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调理作用;引起炎症反应。(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清除免疫复合物;清除凋亡细胞。(3)参与获得性免疫: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增殖分化、效应阶段;参与免疫记忆。(4)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相互作用:是介导炎症、超敏反应、休克、DIC等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I 型超敏反应特点:1.发作快,消退亦快 2.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但无严重组织损伤 3.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反应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1)变应原(2)产生IgE 抗体(3)IgE 与肥大细胞结合2.发敏阶段(1)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

8、面 IgE 结合 (2)致敏靶细胞和脱颗粒(3)释放活性介质产生生物学效应三、临床常见疾病1.过敏性休克(1)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2)血清过敏性休克: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2.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花粉真菌尘螨动物皮毛3.胃肠道过敏食物过敏症:异种蛋白4.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一、型超敏反应特点1.亦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2.发作快 3.常引起严重组织损伤反应发生机制1.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1)抗原同种异型抗原:ABO 血型抗原 HLA 抗原异嗜性抗原自身抗原外来抗原或半抗原(2)抗体:IgGIgM2.抗体介导靶细胞破坏的机制(1)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2)促进吞噬细胞吞噬(3)A

9、DCC 作用三、临床常见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1)母胎Rh 血型不符(2)母胎 ABO 血型不符3.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1)半抗原型(2)自身抗原改变型一、型超敏反应特点1.亦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2.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损伤二、反应发生机制1.抗原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 (1)抗原内源性抗原:变性 DNA核抗原肿瘤抗原外源性抗原:病原微生物异中血清药物与组织蛋白结合的全抗原(2)抗体:IgGIgMIgA(3)免疫复合物: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2.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条件(1)抗原抗体比例和 IC 分子量(2)抗原物质持续存在(3)抗原抗体的理化特性(4)组织学结构血流动力学因素

10、(5)补体与补体受体缺陷(6)吞噬细胞功能异常 3.免疫复合物引起炎症损伤机制 1)激活补体(2)吸引白细胞浸润和集聚(3)活化血小板三、临床常见疾病(1)血清病(2)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3)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热(4)结节性动脉炎(5)系统性红斑狼疮(6)免疫复合物型血细胞减少症一、型超敏反应特点1.亦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2.发作迟缓(18-24h 出现,48-72h 达高峰)3.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损伤发生机制 1.抗原致敏(1)抗原:病毒胞内寄生菌寄生虫真菌细胞抗原(2)致敏淋巴细胞:抗原刺激 T 细胞产生致敏 T 细胞2.致敏淋巴细胞介导 DTH(1)CTL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11、2)TDTH 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15 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有何特点?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输入机体物质抗原 抗体免疫产生时间较慢 立即免疫维持时间较长 较短用途 预防、治疗、防御17、微生物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化程度差别大18、微生物有哪些种类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布在自然界中 土壤、水、空气、以及某些物品表面或物品中人类、动植物体表,人类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19 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正常菌群在什么情况会转化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年龄的

12、增长20、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什么?一般细菌有多大?微米 直径在 1 微米左右21、细菌有哪些基本形态和结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22、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的功能和意义如何?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粘性物质。功能抗吞噬粘附抗有害物质的损伤抗干燥意义具荚膜抗原不同分血清型鉴别细菌制备疫苗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分为单/双/丛/周 四类鞭毛。功能鉴定价值致病作用:抗原性 菌毛多数 G-菌和少数 G+菌菌体表面附着的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的丝状物。分为普通菌毛+性菌毛。芽孢

13、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意义:抵抗力强的芽胞可在自然界存活多年,成为某些疾病的潜在传染源;特别注意能形成芽胞的细菌污染了病房、手术室等因芽胞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故可以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细菌芽胞的形状、大小、位置等随菌种而异,具有重要鉴别价值。功能芽胞的抵抗力很强;芽胞在适宜条件可以发育成相应的细菌;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23、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条件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24、培养基是由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营养物质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现象液体培养基:液体呈均匀混浊状

14、态(厌氧菌) 、形成菌膜(需氧菌)固体培养基:菌落 半固体培养基:呈云雾状25、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它们在医药学上有何意义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毒素和侵袭性酶 :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毒性强且有高度的选择性。 侵袭性酶,某些细菌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如产气荚膜梭菌的磷脂酰胆碱酶,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色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细菌的色素有两

15、类,一类为水溶性,如铜绿假单胞菌;另一类为脂溶性,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使菌落显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色素。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产生的少,只有多粘菌素、杆菌肽等。细菌素:些菌株产生的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细菌素与抗生素不同的是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维生素 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如人体肠道内大肠埃希菌合成的 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K 可被人体吸收利用。26、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

16、生物的方法。灭菌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无菌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是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污染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防腐是指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以防止物品的腐败变质。27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超声波杀菌法、干燥与低温)化学消毒灭菌法28 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机体相互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和感染的类型。来源:内外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 方式:水平和垂直传播 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29、决定细菌致病性的因素侵袭力、毒素、细菌侵入的数量和部位30、细菌内、外毒素区别外毒素 内毒素来源 G+与部分 G- G-编码

17、基因质粒+前噬菌体+染色体基因染色体基因存在部位活菌分泌 菌体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 脂多糖热稳定性6080,30min被破坏160,24h被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弱,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DIC免疫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弱,不能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32 病原菌肠道杆菌、弧菌属、弯曲菌属、螺杆菌属、厌氧性细菌、分别枝杆菌属等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基本性状个体极小,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严格的寄生性病毒感染方式、途径和类型方式途径:水平感染和垂直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毒如何致病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进

18、入易感细胞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直接引起宿主细胞的损伤,或者通过激发机体免疫应答造成免疫病理损伤。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有什么特点固有免疫(干忧素、NK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适应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你都学过哪些病毒?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经皮肤和呼吸道、消化或泌尿生殖道等粘膜。垂直传播指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常见导致垂直传播的毒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HIV2)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体多呈球形,有时呈丝状,由核衣壳和包膜构成为什么流感病毒容易引起大流行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的幅度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流行的规模。如果抗原变

19、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流行。已知的肝炎病毒有哪些种类,从传播途径分为哪几类、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通过粪口传播:甲型肝炎病毒(HAV) 、戊型肝炎病毒(HEV)通过血液、体液、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简述 HBV 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及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意义存在三种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呈球形,有双层衣壳) 、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 抗原组成:表面抗原、核

20、心抗原、e抗原 意义:诊断乙型肝炎、筛选献血员、选择 HBV 疫苗的接种对象及判断接种效果、调查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评价治疗乙型肝炎药物的疗效等HIV 的致病机制。HIV 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病理性免疫反应所致的细胞损伤、HIV 能诱导 CD4+T 细胞凋亡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是一类严格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可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放线菌:是一类结构比较简单、具有分支菌丝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真

21、菌: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41、钩体病、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钩体病的预防主要是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保护水源以及对易感人群进行多价死疫苗接种。治疗首选青霉素。梅毒、人是梅毒的惟一传染源。先天性梅毒系由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斑疹伤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是地方性斑疹伤寒(或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鼠是主要储存宿主,传播媒介主要是鼠蚤和鼠虱。 恙虫病、恙虫病立克次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恙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是主要传染源,恙螨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沙眼、非淋病性尿道炎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除衣原体外,溶脲脲原体是一个重

22、要病原体。此外,溶脲脲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早产、死胎和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溶脲脲原体尚可引起不孕。42、真菌的按形态可分为哪两类?它们在形态上各有何特点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有菌丝、菌丝延伸分支43、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最适宜 PH 是 4.06.0,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其抵抗力有何特点对热抵抗力不强、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常用的抗菌素不敏感44、说一说真菌的致病类型。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感染、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性中毒症、真菌毒素与肿瘤G-菌和 G+菌细胞壁异同点在医学实践中意义。细胞壁 G+菌 G-菌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厚度

23、 厚 薄肽聚糖组成有五肽交联桥无五肽交联桥肽聚糖层数多 少肽聚糖含量多 少磷壁酸 + -外膜 - +意义:1、在致病上:G+菌 磷壁酸对宿主细胞粘附作用 G-菌 脂多糖(LPS)活性作用 2、在诊断上:革兰染色鉴别细菌 3、在防治上:抗生素选择,如青霉素、溶菌酶二、填空题、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构成机体的免疫系统。、胸腺是 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和并指细胞等。 (及朗罕细胞、B 细胞)、 细胞识别抗原受-分子限制, 细胞识别抗原受-分子限制。、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 +)菌,被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 )菌。、无

24、菌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法。、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核衣壳。、正常菌群在寄生部位改变、菌群失调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病毒中,经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免疫是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人类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干烤法灭菌消毒温度为- ,维持两小时,常用于玻璃器皿和瓷器等的灭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有输入污染血液或血制品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

25、传播,引起间质性肺炎。、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脂多糖,其毒性部位是脂类。、细菌和病毒都具有的形态是球形和杆形。、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过强,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功能。、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酸碱度值为.-.,合适温度为。、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抗体是重要的免疫分子,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粘膜分泌液中。因此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屏障、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型细

26、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临床上常引起慢性感染。、补体的抗感染免疫作用表现在溶菌、溶细胞、促进中和和调理免疫粘附。、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 螺旋体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的活性介质主要有组胺、激肽原酶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灭菌温度为,持续时间为分压力应持续.。 、 菌细胞壁组成与内毒素有关的是脂多糖, 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磷壁酸。、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核质、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可侵袭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病毒称为噬菌体。、机体抵御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屏障结构。、杀

27、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毒。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的方法为灭菌。、菌血症是指细菌通过血流播散,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的全身感染类型。、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中,可影响治疗效果的有耐药性变异。人工诱导细菌发生毒力变异而抗原性不变,可用于制备疫苗。、外毒素根据作用特点可分为细胞毒素、肠毒素和神经毒素。、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产生抗体的效应细胞是浆细胞,可辅助抗体产生的细胞是细胞。、能使 T 细胞和 B 细胞发生特异性有丝分裂的物质是美洲商陆() 。、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畸形的最常见病毒是风疹病毒和疱疹病毒。、机体遭受病原菌感染最先产生的抗体类型是;血型抗体是 。、在特

28、异性免疫未产生前最先对入侵病原菌攻击的是 补体 和 细胞 。、引起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目前均有疫苗可预防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有肉毒杆菌和破伤风杆菌 。、化脓性球菌的侵袭性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和透明质酸酶 。、可将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并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有(艾滋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增强细菌毒力的细菌结构或胞浆内容物有菌毛、荚膜、鞭毛和质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依赖其表面的吸附细胞。、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出芽释放。、衣原体除可引起人体眼和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的感染。、细菌结构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荚膜;可黏附细胞的是普

29、通菌毛。、通过动物咬伤并经神经播散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是狂犬病毒。、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淋巴细胞是细胞。、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真菌。、通过 吸附细胞表面的 分子,造成 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而导致。、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 乙肝外衣壳蛋白 。、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是将细菌人工培养至对数增长期。、抗原的两种基本性能是免疫原性 和 免疫反应性。、抗再感染的中和抗体是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免疫球蛋白,能得到两个 段和一个 段。、 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脂类、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 菌细胞壁的特

30、有结构是磷壁名词解释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物质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TCR/BCR 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具有 FcR 的细胞(NK、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通过识别 IgG 抗体的 Fc 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受刺激后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APC:抗原递呈细胞,是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MHC分子-抗原肽)递呈给 T 细胞识别的一类细

31、胞。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 T 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免疫耐受:是指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表现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不应答状态。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MHC 限制性:T 细胞的 TCR 在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 MHC-抗原肽复合物时,同时识别特异性的抗原肽片段和自身的 MHC 分子,即具有同一 MHC 表型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地相互作用,称为 MHC 限制性。超敏反应:是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的

32、免疫反应。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 HBV、HIV。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 DNA 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 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 R 质粒,控制毒力的 Vi 质粒等。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 T 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

33、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补体新鲜血清中的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Dane 颗粒:HBV 是具有双层衣壳、直径为NM 的球形颗粒。因 Dane于年在乙肝感染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故又称 Dane 颗粒。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衣壳、内衣壳、核心。Dane 颗粒为 HBV 有感染性的完整颗粒。正常菌群:存在于身体各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菌群,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协调作用和抗肿瘤作用。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只含 B 细胞抗原决定簇,不需要 T胞协助,可直接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

34、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真菌:一类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又称为霉菌)。如引起各类癣症的多细胞真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单细胞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死亡。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均可引起败血症。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因其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

35、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一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 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具有多种形态、可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和能否产生侵袭性酶有关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组成。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人工自动免疫:给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方法。这种方法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较慢但维持时间长。可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含有细胞抗原决定簇,需要在细胞协助下才能刺激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如细菌、病毒、细胞、及各种蛋白质等度是抗原。抗原即可诱导体液免疫、也可诱导细胞免疫,并能引起回忆应答。微生物:是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经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