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1].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78808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2 页) 第 2 页(共 22 页)姓 名班 级考 号装订线化学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6 分)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 。2、 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 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3、科学探究是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 、 、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4、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5、从宏观到微观、从 ,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

2、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6、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7、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 和 ,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9、 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第 3 页(共 22 页) 第 4 页(共 22 页)装订线姓 名班 级考 号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10、 要求学生在

3、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11、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 和 的具体运用。12、目前,在课程编制中课程目标的取向方式有: 取向, 取向,演进过程取向。13、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学生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或其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课程目标。14、 标准(2011 年版) 确定的课程目标不但突出了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而且注意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的统一,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统一。15、 “以 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16、 “ ”是化学新课程倡导

4、的教学理念。17、探究式学习一般有 ,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18、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仔细考虑的五个因素有: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可行性。19、探究方案设计的原则有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量力性原则。20、常见的重要的探究策略有:利用 第 5 页(共 22 页) 第 6 页(共 22 页)姓 名班 级考 号装订线进行探究,利用化学史料进行探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探究,利作调查访问法进行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探究。21、新的化学课程课标从“ ”、 “ ” 、“ ”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2、化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 、

5、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23、课程内容目标陈述基本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采用 的方式,二是采用的方式。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 )性。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 、综合性2、 ( )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A、化学性质 B、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物理变化3、下列选项中不是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的特点的是( ) 。A、直观性 B、关联性 C、发展性 D 、整体性4、 ( )既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 C 、课程结构 D、课

6、程实施建议第 7 页(共 22 页) 第 8 页(共 22 页)装订线姓 名班 级考 号5、 ( )学习是学习者以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为核心目的与基本内容的学习活动和过程。A、科学 B、自主 C、合作 D 、探究6、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B、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C、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D、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7、学生的各项发展中不是课程的落脚点的是( ) 。A、全面发展 B

7、、终身发展 C 、个性发展 D、身心发展8、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 )改革。A、教学方法 B、教学手段 C 、课堂教学 D、实验教学9、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 ) 。A、实验能力评价 B、教学方法评价 C、教学手段评价D、学业评价10、下列选项中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 。A、主体性原则 B、渐进性原则 C、静态性原则 D、可测性原则。三、简答题(27 分)第 9 页(共 22 页) 第 10 页(共 22 页)姓 名班 级考 号装订线1、制定新课程目标体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4 分)2、新课程从哪三个方面对“

8、课程性质”进行了阐述?(3 分)3、化学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 分)4、探究式教学具有哪几个方面和特征?(4 分)第 11 页(共 22 页) 第 12 页(共 22 页)装订线姓 名班 级考 号5、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4 分)6、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4 分)7、化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哪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4 分)四、问答题(17 分)1、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什么特征?(9 分)第 13 页(共 22 页) 第 14 页(共 22 页)姓 名班 级考 号装订线2、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哪些建议?(8 分

9、)第 15 页(共 22 页) 第 16 页(共 22 页)装订线姓 名班 级考 号化学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性质及其应用、创造物质 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3、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4、化学实验5、定性到定量 6、化学反应的类型7、教学方式 8、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9、纸笔测验 10、活动表现评价11、科学过程、科学方法 12、预期行为、身心发展13、发展 14、全面性和针对性15、实验 16、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17、提出问题 18、行为主体19、探究性、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 20、实验方法第 17 页(共 22 页) 第 18 页(共 22 页)姓 名班 级

10、考 号装订线2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23、结果性目标、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二、选择题1、A 2、B 3、D 4、A 5、A 6、B 7、D 8、C 9、D 10、 C三、简答题1、制定新课程目标体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注意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期望发展水平的统一发挥学生特殊功能与课程整体功能的统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制定依据2、新课程从哪三个方面对“课程性质”进行了阐述?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二,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三

1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联系,要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化学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4、探究式教学具有哪几个方面和特征?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强调自主参与注重合作交流第 19 页(共 22 页) 第 20 页(共 22 页)装订线姓 名班 级考 号重视收集资料5、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创设情景,诱发探究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探究6、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效率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7、化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哪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四、问答题1、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什么特征?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评价标准应清晰、完备,以保证评价的信度与公平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应科学、简捷易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任务真实和公平,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符合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