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小学 2014 年度学校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室是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对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才能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发展为宗旨,物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为了更好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 加强领导,提
2、高认识,成立组织 成立实验教学领导小组组长:马宗文(校长)成员:谢卫红(教学校长) 丁录强(科学教研组长) 周娟(科学教师) 一把手亲自抓,由实验领导小组督导落实,每月针对实验教学情况召开一次会议,总结部署,提出改进的措施,明确奋斗目标,年末进行总结。 二、主要任务、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开出率达 98%,引导学生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学校校长直接管理,实验室设管理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各任教科学的教师都是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员。 2确定实验室管理员任务和目标:
3、(1)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实验效果。 (2)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3)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4)实验管理员要做好实验室的资料归档工作,力求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3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
4、日常工作。 (1) 对照配备标准对科学仪器进行查漏补缺。 (2) 做好材料(实验器材)的发放和收回工作,填写发放、收回、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3) 实验室全部物资的管理方面,要努力做到仪器存放系列化,仪器保存科学化,实验仪器做到分类存放,贴有标签。 (4)加强安全措施,危险药品妥善保管,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配齐消防器材。 (5)实验室建有相应的仪器设备账册,仪器使用、借还登记情况记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单、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2)科任教师
5、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1)分管实验的领导每期听课不少于 5 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
6、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4.各类实验开出率要达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到 100,演示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成功率达到 100。每次分组实验开出的组数要达到开组数的 98以上。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1学校对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工作按工作职现实行评估,计入个人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实验员和管理人员在评优、晋级等方享受教师同等待遇。2.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
7、并报送上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3.开展自制教具,实验论文和实验优质课评比,择估选送市、地参评,获奖者按标准进行奖励。4.教导处对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师检查范围,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惩。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自然)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2、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