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营中心幼儿园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校本研修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形势,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工作,构建民主、开放、生动、高效的校本研修机制。为此,特制定黄贺小学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一、工作定位(一)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取向,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智慧为目的,以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为依托而进行的“研(教研、科研) 、修(进修) ”一体化活动。(二)校本研修的立足点要放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重点要放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评价的完善
2、、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效率的提升上,着眼点要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要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要放在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上。(三)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构成校本研修三位一体的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行为方式,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基础,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核心,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支撑,务必注重相互间的整合。(四) “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基本流程。问题是指从教学现象中抽象出的问题,设计是指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2行动是指设计付诸于实施的过程,反思是指由行动的体会上升到新
3、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五)校本研修要突出针对性,注重教师的知识拓展和观念更新,注重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行为改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价值实现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六)校本研修要强调实效性,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跳出教育理论的空洞,摆脱教学实践的肤浅,避免流于形式。(七)校本研修要尊重教师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讲究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要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研修活动。要激励教师从最困惑、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自主研修,谋求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方式方法的迁移融合。年轻教师更要注重实践性知识的学
4、习与积累。(八)校本研修要体现灵活性,个体研修与团体研修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结合。要打造教师学习化组织,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的长效机制。二、岗位职责(九)校本研修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渐进式加深的过程。在实施校本研修时,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和协调,和谐发展和平衡运作校长的领导力、中层的执行力与教3师的落实力,形成高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十)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要修炼校本研修的领导力,把握校本研修的方向。分管领导要协助校长谋划校本研修的思路,承担校本研修规划计划、协调
5、沟通、组织管理和组织实施的责任。校长、分管领导要深入校本研修的各个实践环节,整合全局,协调全面,不断完善校本研修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十一)教务处主任要修炼校本研修的执行力,具体负责校本研修的策划与常规管理工作。要根据校本研修的总体规划,确定学年、学期工作重点,并制定实施计划。要营造支持信赖、合作分享的氛围,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活动的过程管理与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学习、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主题研究活动,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对实践成果的提炼、及时推广。(十二)教师要修炼校本研修的落实力,不折不扣地抓规范、抓细节。要成为学习者,强化自主学习能力。要成为研究者,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行
6、动研究,提高自主研究能力,形成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要成为合作者,加强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发挥个性特长与发扬团队精神并重。(十三)教研组长承担学科把关、教学常规督查责任,重在引领。要与组内教师通力合作,做好校本研修常规系列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与评价,加强课堂教学诊断,深化个体研究、群体研究和双面研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 ,促进骨干力量的集聚与辐射,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要精心策划备课活动内容、形式,以问题为中心,以交4流研讨为手段,集教材研读、学情分析、合作备课、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检测与分析于一体。要及时制订教研组研修方案,及时组织对备课活动的资料整
7、理归档。三、运行机制(十四)学校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组织系统,形成包括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管理保障等环节的扁平式互动网络,确保校本研修规范、有序实施。要引导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各种制度的建设,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实效性。要完善执行制度的监控机制,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又要关注人文关怀在制度管理中的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十五)学校要建立健全专业引领制度,注重专业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要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促使教师生成新认识、新思想,避免校本研修囿于同水平反复。(十六)学校要建立健全课例研究制度,注重过程,注重教学行为的转变,注重实践智
8、慧的提升,力戒做秀。教研组要有计划地组织研究课,又要倡导形式多样的自发观摩,如随堂观课、教师之间互相观课、“临床诊断”等。在研究课的备课环节,尤其要在备课组内集思广益。(十七)学校要建立健全对话交流制度,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好、更多的教学策略。要强化团队聚合力,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牵引和纽带作用,踏实贯彻“备课说课讲课观课议课悟课”流程,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5(十八)学校要建立健全个性备课制度,发挥教师的个体创造力和群体合作力,体现教师的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教学设计应包括三个模块:一是共性模块(集体备课的结晶) ,二是个性模块(学情与自身
9、风格的结合) ,三是反思模块(教学后记) 。教学视导、教学常规检查要重点查阅个性模块和反思模块。(十九)学校要建立健全课题过程管理制度,追求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关注课题研究的方向性、过程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要与凸现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相结合。课题不应单纯追求数量,而应注重品质。(二十)学校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评价机制。评价标准要突出重点,既重视横向比较,更重视纵向发展。评价程序要突出公正,强化民主管理。评价方法要突出导向,既关注个体发展,更关注团队合作。评价结果要突出期待,既肯定成绩、诊断问题,更引领发展方向。(二十一)学校要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过程与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定期检查校本研修制度运行情况
10、,及时汇总基本情况,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排查原因。四、研修模式(二十二)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构建研究平台、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开发灵活的、有特色的、多元的研修模式,责任到组,落实到人。要确保教师的收获及时得到分享,困惑及时得到回应。(二十三)教学型研修是校本研修的主体。要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防止研修神化。要始终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围绕如何上好课,开展个性化说课、同课多轮、同课异构、议课反思等活动。要6倡导对比性和操作性强的同课异构,但不要一味求异,异构只是一种手段,异构应同归于追求教学的高效性。(二十四)研究型研修是校本研修的主导。要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专题问题)为载体,防
11、止研修泛化。要着眼小问题,放眼大问题,以一个问题为观察点,以一串问题为思考面,以一组问题为联合体,系列化地开展行动研究。(二十五)学习型研修是校本研修的必由之路。要以“学”为着眼点,以读书为载体,防止研修窄化。要倡导多渠道、多形式的读书,构建书香校园。要加强专家学者和教科研人员的跟进式指导,解剖、会诊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把握教学方向。(二十六)教研活动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平台,要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合作。要推进“一课三阶段”行动研究,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及反思改进为核心,梳理、提炼共性经验和认知过程。要倡导行为跟进式的案例引
12、领,引领意味着视角交换和视域整合。每学期全组性集中活动次数不少于 5 次。(二十七)备课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要力戒贪大求全,务求从实从细。要以独立钻研为前提条件,以共同切磋为核心环节,围绕教学思路的交流、教学方法的选择(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么教?)展开实质性的研讨,整合形成共享的教案、学案、课件及练习体系。 (二十八)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渠道,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7缜密的研究计划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找准与常态化教学的微观切合点,谋求课题研究与常态化教学的融合。要倡导“小问题、深研究” “开放合作”的研究范式,既开掘深度,又拓展广度,杜绝纯粹为研究而研究的“写作式研究” 。
13、(二十九)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倡导多样化的同伴互助形式。每学期要结合课堂大练兵,督促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包括但不限于“六个一”:读一本教育专著(并有读书心得) 、读一种专业期刊、出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研论文,每个教学设计实施后补充一段后记,每次调研考试后写一份试卷分析报告。(三十)学校要重用、厚爱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创造条件让名师有为、有位。尤其要多提供高层次学术交流的机会,引导名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每学期要开展名师展示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六个一”:出一节示范课,写一个案例,宣读一篇论文,作一场专题讲座,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指导一名徒弟。(三十一)
14、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学校要从年轻教师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宏观(教育理念与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和微观(教学策略与微格技能)两个层面的培养目标。要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进结对帮扶,强化现场诊断,就教学中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会诊,引导反思。要督促年轻教师详细备课,每月观摩一节本学科课,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加强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加快处理各种情景、问题的智慧与经验的积累。8(三十二)学校要打破校际隔阂,跨越学科界限,开展丰富多彩的联合研修。要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联动备课和教学开放活动(每学
15、年至少举办一次)为载体,加强校际信息沟通和专题研讨,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保持校本研修的活力与效力。(三十三)学校要打破时空局限,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培育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沙龙。要借助 QQ、飞信等即时通讯手段,实现教师更广泛平等的参与。(三十四)学校要引领教师增强反思意识,经常地、系统化地进行反思。反思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前反思预测与分析;课中反思调控与应变;课后反思总结与评价。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学片断,组织比较研究,重点研究细节,探讨改进的具体举措。要坚持写教学后记,记载教学的心路历程,如教学中的得意之笔、失误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典型错误,对教学的疑问及其思考等,重在分析总结。 北营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