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笔记-蔡积悦授.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91613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6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琴笔记-蔡积悦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古琴笔记-蔡积悦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古琴笔记-蔡积悦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古琴笔记-蔡积悦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古琴笔记-蔡积悦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原创木圭?琴语之律海拾贝 律海拾贝音乐是如何被记录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其物理特性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和音色。在音乐里,除了这三个要素外,还多一个要素音长。因此要把音乐记录下来,就是要把这四个要素记录下来。五线谱、简谱是目前用来记录音乐的两个工具。世界上的声音是如何被标记的?人耳的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在 20 赫兹到 20k 赫兹之间。从广义上来说,这些能被听到的频率都是音,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被用来创作音乐,只有那些能被用于音乐创作的音才值得被标记。这些音的总和,被称为乐音体系。标记的概念也就是定音,即给每个固定频率的音起一个名字,这个固定频率就是音高。比

2、如,要标记固定频率 440Hz 发出的声音,那就给它起个名字,我叫它小木,我朋友叫它小圭,都可以,只是别人不会理你,因为你起的名字不是大家的标准。为了规范,就要统一标准。西乐中用拉丁字母来标记音高,称为音名,从低到高依次为:C、#C、D、#D、E、F、#F、G、#G、A、#A、B中国先秦时代的古人用十二个名词来标记音高,称为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按照这个排列,奇数的六个名词被称为“阳律” 或“六律”,偶数的六个名词被称为“阴律”或“六吕”。比如说 440Hz 音在西乐中就被定为 a1。只有十二个名称,怎么来匹配那么多乐音的?

3、一根两端被固定的均匀的弦,其弦长和发音频率成反比关系。比如,将这根弦截断成原来的二分之一,则发音频率正好是原来频率的两倍;而将这根弦延长一倍,则发音频率正好是原来频率的二分之一。人耳在听到两个成整数倍数的声音频率时,能听出所谓的“和谐感” ,即有将这两个音当成同一个音的倾向。所以,人们就将频率相差两倍的声音称为一个八度音程。其中,音程就是指这两个音的音高关系。假设,原始的一根弦发出的音高是 C;在材质、弦端张力不变的情况下,将弦长减半,则发出高一个八度的 c;而将弦长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则发出低一个八度的 C1。乐音体系被分为很多个八度音程,音名(或律名)在每个八度中循环使用,但音名相同的音在不

4、同的八度中的音高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有个方法来区分。西乐中,在使用大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后加下标、小写字母后加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增加数字来区别。比 C、#C、D、#D 、E、F、#F、G、#G、A、#A、B 低八度的音记为 C1、#C1、D1 、#D1 、E1、F1、#F1、G1、#G1、A1、#A1、B1 ;比之高八度的音记为c、#c、d、#d、e 、f、#f、g、#g、a、#a、b ,以此类推。如,F 和#F 的关系就是八度音程、D1 和#d 是两个八度音程。乐音体系被分成多个八度音程,而每个八度音程被分成十二个音,这些音以基本的音名(或律名)以示区别,这样就能把所有的乐音都标注好了。为什么我

5、就不能听出所谓的“和谐感”?这就是所谓的辨音能力。春秋时晋国的的师旷、汉末的蔡邕,蔡文姬等,他们辨音能力极强,极具天分。而没有天分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辨音能力。为什么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音?在一个八度音程中,虽然理论上可以定无限多种频率,但主流是分成十二个频率,即定义了十二个音。不谋而合的是,中西文化都将一个八度分成了十二个音,比如钢琴键盘,在一个八度音程内,有十二个键。这十二个音又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具有独立音名(律名)的,被称为基本音级:C、D、E、F、G、A、B 、(黄钟、太簇、姑洗、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另一部分是在基本音级的各个音级上加上升、降、重升、重降记号

6、而得的,被称为变化音级:#C、#D、#F、#G、#A(大吕、夹钟、蕤宾、夷则、无射)。十二个音是怎么切出来的?十二律用的是“三分损益法”来切分。“三分”就是三分之一, “损”就是减少,“益”就是增加。如果将一根弦去掉原来长度的三分之一(三分损),那么弦长变成了原来的三分之二,频率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三;如果将一根弦增加原来长度的三分之一(三分益),那么弦长变成了原来的三分之四,频率就是原来的四分之三。这里,三分之四是三分之二的两倍,即频率相差两倍,因此,“三分损” 就是“三分益” 的高八度音。中国以九为尊,故定一切音律源起的弦长为九九八十一单位,并谓之以律名“黄钟”,然后反复地利用“ 三分损益法”

7、 ,算出其后各律的长度,并给每个频率起一个律名。在三分损法时,一直缩减下去,若弦长度小于 40.5(即 81 的一半,原来的八度),则改用三分益法,其结果能让所有的弦长都落在一个八度之内(即长度皆介于 40.5 与 81 之间)。律吕名 三分损益 结果 史记律书 偏差黄钟 - 81 八寸十分一(81) 0.00%林钟 三分损:81*(1-1/3) 54 五寸十分四(54) 0.00%太簇 三分益:54*(1+1/3) 72 七寸十分二(72) 0.00%南吕 三分损:72*(1-1/3) 48 四寸十分八(48) 0.00%姑冼 三分益:48*(1+1/3) 64 六寸十分四(64) 0.00

8、%应钟 三分损:64*(1-1/3) 42.6667 四寸二分三分二(42.6667) 0.00%蕤宾 三分益:42.6667*(1+1/3) 56.8889 五寸六分三分二(56.6667) 0.39%大吕 三分益:56.8889*(1+1/3) 75.8519 七寸五分三分二(75.6667) 0.24%夷则 三分损:75.8519*(1-1/3) 50.5679 五寸三分二(50.6667) 0.19%夹钟 三分益:50.5679*(1+1/3) 67.4239 六寸七分三分一(67.3333) 0.13%无射 三分损:67.4239*(1-1/3) 44.9492 四寸四分三分二(44

9、.6667) 0.63%仲吕 三分益:44.9492*(1+1/3) 59.9323 五寸九分三分二(59.6667) 0.45%从表格里可以看出,用三分损益法计算的结果,与史記上记载的值相差很小,这个差别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最小刻度限制下的精度问题。司马迁用的最小单位是三分之一( 0.333.),所以介于这个当中的长度,就不得不取一个最接近的值来凑合。即便如此,其偏差最多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三。若将仲吕再做三分损,就应该得到黄钟的高八度音(清黄钟)。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清黄钟的弦长应该是原弦长的一半(40.5),但由于三分损益法累积的偏差,使最后的弦长变成了 59.9323*(1-1/3) = 39.

10、9549,与 40.5 的偏差值约为 1.35%。按照弦长由长到短排列,就等于按照音高由低到高排列,其结果就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更精密的仪器,三分损益法是一个可以用来定音的好办法。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损益,隔八相生。现在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切分十二个音高?现在一般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来切分。也就是说,将这十二段,让相邻的两律都用相等的倍率来切割,每两相邻音律之间倍数为 2 的 12 次根号,等于 1.059463。目前标准钢琴用的就是这种十二平均律定弦法。律吕名 三分损益 偏差 十二平均律 音名黄钟 81 0.00% 81 C林钟

11、 54 0.11% 54.061 G太簇 72 0.23% 72.1628 D南吕 48 0.34% 48.1629 A姑冼 64 0.45% 64.2898 E应钟 42.6667 0.57% 42.9083 B蕤宾 56.8889 0.68% 57.2757 #F大吕 75.8519 0.79% 76.4538 #C夷则 50.5679 0.91% 51.0268 #G夹钟 67.4239 1.02% 68.1126 #D无射 44.9492 1.14% 45.4597 #A仲吕 59.9323 1.25% 60.6814 F清黄钟 39.9549 1.36% 40.5 C从三分损益法和十

12、二平均律的比较来看,它们是如此的接近,古今的差异是非常细微的。一共有多少个八度音程?每个个体,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音域,因此拥有的八度音程的数量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以乐器之王钢琴为例,它基本包含了乐音体系中所有的音高。它由白键 52 个,黑键 36 个,一共 88 个按键组成。其中,白键发出的就是基本音级的音,黑键发出的就是变化音级的音。52 除以 7 等于 7,所以钢琴有七个八度零三个音。(A2-c5)古琴有五个八度零两个音。(C1-d3)我们平时唱的 Do、Re、Mi 等只有七个,怎么来唱这那么多的音高?这七个称为唱名。每个音都能用音名法和唱名法两种标记方法来标记,前面所说的都是用音名

13、法来标记的,每个音是固定不变的;而唱名法是利用读音来标记,每个音的音高是不固定的。Do、Re、Mi、Fa、Sol、La、Si 这七个唱名对应的音名是 C、D、E、F、G、A、B。一个八度内应该有十二个音高,其中有五个是变音,而唱名只有七个,所以要唱的时候,就要用重复的唱名,用准确的音高来区分。但如果唱的不准,可以加入“ 升”或“降” 字来唱。C #C D #D E F #F G #G A #A BDo 升 Do Re 升 Re Mi Fa 升 Fa Sol 升 Sol La 升 La Si如果要唱出其他八度音程内的音高,就要看歌唱家和乐器的音域了。在中国古代,肯定不可能唱成 Do、Re、Mi、

14、Fa、Sol 、La、Si 的。不过我们有自己的唱法,叫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高是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和西乐的区别在于,五音和七音的差别。音名(十二律名)和唱名是一一对应的吗?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是因为唱名法的音高是不确定的,首先需要定音高后才能唱。上述所说的是定音高 1=C,即 Do 唱同 C 的音高,也就是 C 调。这个问题涉及到五线谱的规则和调式的问题,因此需要先了解几个概念:1. 音列和音级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音高顺序由低到高排列,叫做音列;其每一个音都被称为音级。比如,西乐中,音列是: C、#C、D、#D 、E、F、#F、G 、#G、A、#A 、B;民乐中,音列是:黄钟

15、、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2. 主音在音乐作品中最稳定的那个音。一种是常常出现在重拍的音或结束音;另一种是被属音或下属音衬托的音。3. 首调唱名法表示唱名和音名的关系不固定,都以调名为 Do 的高度。4. 调主音及其音级,所构成音列的音高位置称为调,并以主音定调名。也就是说把 Do 唱作哪个音高,就是什么调。5. 半音和全音半音是音与音之间的最小距离,用 1/2 来标记。一个全音等于两个半音,用 1 来标记。在十二平均律中,每两个音之间都是半音关系,间隔的两个音之间都是全音关系。比如 C 和#C 是半音关系,C 和 D 是全音关系,E 和 F 是半音关

16、系,E 和#F 是全音关系。6. 度数、音数度数是用来说明两个音在五线谱表上位置的。两个音在五线谱上所含的线或间的数目是几,就称为几度。音程的名称就是度数。比如,在 E 和 F 这两个音,在五线谱上,占了一线和一间,因此度数是二度。但 E 和#F 这两个音的度数多少呢?基本音级的各个音在五线谱中都可以有位子可以放置,而变化音级的各个音都是在基本音级的音上加上升、降、重升、重降记号而得的,也就是说,在五线谱上没有它们的位置。因此#F 就是在 F 音上加了升记号,位子不变,那么和 E 音还是二度关系。那么如何来区分度数相同而两个音呢?那就要用到音数的概念。音数是指音程所包含半音或全音的数目。在度数

17、之前加上纯、大、小、增、减等文字来说明。其中,一、四、五、八度音程称为纯音程、二、三、六、七度音程称为大、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包含三个全音,也称为三全音。度数 一度 二度 三度 四度 五度 六度 七度 八度性质 纯 小 大 小 大 纯 增 减 纯 小 大 小 大 纯音数 0 ? 1 1 ? 2 2 ? 3 3 3 ? 4 4 ? 5 5 ? 6E 和 F 这两个音高是半音关系(1/2),因此它们是小二度;而 E 和#F 这两个音高是全音关系(1),因此它们是大二度。这样就能区分了。再比如 C 和 G 这两个音,在五线谱上,占了三线和两间,因此度数是五度,而这音数是三个全音加一个半音,因此它们是纯五度。由 C、D、E、F、G、A、B 这七个基本音级构成的调,主音是 C,因此叫 C 调,又叫基本调。按照首调唱名法,以 C 作为 Do 的音高,就是唱成:Do 、Re、Mi、Fa、Sol 、La、Si 。根据音乐作品音域的需要,就要把整个乐曲移高或者移低弹奏,就是要变调。变调时,音程结构是不变的。假设定 G 为主音,那就是 G 调,根据音程结构不变性可知,C 调的 C 音提高到了 G,就是提高了纯五度,那么其他音也要提高纯五度,就可以推算出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