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网络高等教育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 目: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_内容摘要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方面的综合管理和综合教育,加快建立安全机制,不断更新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完善施工安全保证保障系统,建设好施工安全管理体制,确实形成全体成员、全部过程、各个角度的施工安全管理,才能达到施工安全、效益的最佳效果。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措施-_目 录内容摘要 I引 言 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21.1 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 21.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 21.2.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
2、状概述 21.2.2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31.2.3 国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42 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 62.1 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和基本要素 62.1.1 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 62.1.2 安全事故的基本要素 62.2 常见施工安全意外事故及伤害形式 62.3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 92.3.1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概念及构成 92.3.2 建筑施工事故征兆的概念及分类 9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 113.1 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概述 113.2 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基本对策 113.3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134 某建筑公司面粉厂工程施工安全
3、管理案例 174.1 工程概况 174.2 工程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74.3 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175 结论 18参考文献 19-_引 言建筑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危险源众多,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因此,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就必须提高管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方面的综合管理和综合教育,加快建立安全机制,不断更新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完善施工安全保证保障系统,建设好施工安全管理体制,确实形成全体成员、全部过程、各个角度的施工安全管理,才能达到施工安全、效益的最佳效果。现如今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今
4、后 10 年内中国的基础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速的发展水平,随着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将给建筑市场带来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建筑领域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探讨了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_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1.1 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1) 流动性。首先是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固定性,而施工队伍则需要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建筑施工。其次是人员的流动性,施工作业人员从一个队伍换到另一个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再次是
5、施工过程的流动性。建筑工程从基础主体到装修各阶段,因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不同,施工方法的不同,现场作业环境、状况和不安全因素都在变化中,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建筑项目的流动性特点存在不确定性,要求项目的组织管理对安全生产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复杂性。项目部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情况的复杂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复杂起来。另外,工程建设有多个参与方,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3)密集性。目前,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1.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1.2.1 建筑施工安全生
6、产现状概述从全球范围看,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非煤矿山之首。统计表明,英国平均每周有 1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国平均每周有 2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而我国,平均每天有 3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从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看,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 3-6%,在美国和香港是项目成本的 7.9%和 8.5%,在我国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据专家分析,这一比例已超过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建筑业是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总的来看,1994-2004 年期间,我国因建筑施工事故死亡 15128 人,每年平均死亡 1375人;1994-2000 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
7、生数、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但是,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除了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外,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反弹,2001 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004 起、死亡 1045 人,分别比 2000 年上升了 7.49%和 5.98%;2002 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208 起、死亡 1297 人,分别比 2001 年上升了 20.32%和 24.11%;2003 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278 起、死亡 1512 人,分别比 2002 年上升 5.79%和16.58%;2004 年全国共
8、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144 起、死亡 1324 人,分别比 2003-_年下降 10.49%和 12.43%。虽然 2004 年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 2001-2004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在总体上还是上升的,表明我国正处在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年由于建筑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上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据研究,除了直接损失外,安全事故的间接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大约在 4 倍至 50 倍之间;从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构成来看,除人身伤亡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直接损失)外
9、,工作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价值等(间接损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2.2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旧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手里。他们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把工人当作奴隶和牛马,让工人在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措施、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他们采取的管理手段是为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党和政府对职工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视,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在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
10、断总结经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度建立和发展阶段 (1949-1957),从三年恢复时期到“一五”期间,国务院颁布了“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三大规程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第二阶段基本上是停顿和倒退时期(1958-1976),在这近二十年中,建设中盲目追赶工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破坏了生产的正常秩序,建筑业法制建设和制定建筑标准规范的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多年来经实践检验的科学规定被撤销,资料散失,安全管理的研究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第三阶段(197
11、7 年至今)是恢复和提高阶段。十年动乱结束后,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国内的安全管理人员也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行为科学的观点、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系统安全的原则和方法使人们思路开扩、观念更新。危险源辨识、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评价等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工业企业中逐渐推广;“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工会监督”的-_宏观安全管理体制己经形成。近年来,随着建设新高潮的到来,我国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工伤事故十分频繁,死亡人数超过 10 人的特大恶性事故也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及理论研究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
12、较大差距。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开始重视安全管理,但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开始。总体上我国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且多是从事故发生后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即鲜有人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制度上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1.2.3 国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在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达项目总成本的3%6%;而根据美国 1996 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 7.9%15%.如何降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等待解决的任务。在大
13、量参阅国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我总结出目前国外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创新,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正逐步为我国学者所意识,但尚需要消化吸收并根据现实情况加以创新应用(一)确定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得到认可和正式应用。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形式重于实质。构建一套具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质内涵的应用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则是当务之急,唯其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危险源的辨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率。(二)系统管理的思想和主动安全管理思想,用来争取充分的和必要的危险消除和危险预防时间。我国
14、现存的安全管理指标大部分是事后指标,主动性指标数量不足,同时存在局限性大、指标不健全、难以反映整个安全系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等问题,需要我们改变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和辨识、评价系统,重新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三)将项目管理理论和安全管理实践有机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探索和有益尝试。一直以来,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将两者归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甚至认为安全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障碍,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但最新的理论提出,良好的现场安全管理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施工生产效率,而通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将时间维和空间维集成到静态安全管理中实现动态、连续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过-_程,可以使得现场危险源的全面、充分辨识成
15、为可能(四)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安全管理技术开发方面,信息化和 IT 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历经近 10 年时间,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并仍在发展。如何将 3D 模型、GIS 和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化工具应用到安全管理中,实现智能化安全管理,是目前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并将成为一种潮流在美国,建筑安全软件公司依托伊利诺斯大学开发了各种安全管理软件,其强大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有关项目的全部信息,比如建筑施工规章制度、各种事故信息等,用户通过注册,可使用其开发的施工安全监控软件、安全绩效评价软件等来进行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制定安全管理计划,进而预防施工现场事故
16、的发生。-_2 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2.1 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和基本要素2.1.1 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一、安全事故的性质分类1、非责任事故,非人为过失造成的事故,包括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事故;在技术改造、发明和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的显示而无法预见的事故。2、责任事故,由人为过失造成的事故,即在可以预见、可以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和可以抗拒的情况下,由于认为的过失而发生的事故。3、破坏事故,为达到某种目的蓄谋、故意制造的事故。二、事故性质的认定安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事故调查的过程中,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是很重要的环节。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主要
17、包括事故类型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经济损失分析等 5 个方面。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析主次,进行责任分析。查清事故的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有关单位和人员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事故性质的认定应当以安全生产法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从事故责任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18、和间接原因,从而认定事故的性质,明确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在事故的责任。2.1.2 安全事故的基本要素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6442 )对事故分析规定了按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为七项内容进行。以上七项内容构成了安全事故所有要素,而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是安全事故的 5 个基本要素2.2 常见施工安全意外事故及伤害形式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五大伤害”主要是指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_械伤害、坍塌事故,以及其他一些建筑施工安全意外事故的常见伤害形式,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阐述:序次 类别 常见伤害形式1 空中落物
19、、崩块和滚动物体的砸伤2 触及固定或运动中的硬物、反弹物的碰伤、撞伤3 器具、硬物的击伤4物体打击碎屑、破片的飞溅伤害5 从脚手架或垂直运输设施上坠落的伤害6 从洞口、楼梯口、电梯口、天井口和坑口坠落的伤害7 从楼面、屋顶、高台边缘坠落的伤害8 从施工安装中的工程结构上坠落的伤害9 从机械设备上坠落的伤害10高处坠落其他因滑跌、踩空、拖带、碰撞、翘翻、失衡等引起的坠落伤害1l 机械转动部分的绞入、碾压和拖带伤害12 机械工作部分的钻、刨、削、锯、击、撞、挤、砸、轧等的伤害13 滑入、误入机械容器和运转部分的伤害14 机械部件的飞出伤害15 机械失稳和倾翻事故的伤害16机械伤害其他因机械安全保护设施欠缺、失灵和违章操作所引起的伤害17 起重机械设备的折臂、断绳、失稳、倾翻事故的伤害18 吊物失衡、脱钩、倾翻、变形和折断事故的伤害19 操作失控、违章操作和载人事故的伤害20 加固、翻身、支承、临时固定等措施不当事故的伤害21起重伤害其他起重作业中出现的砸、碰、撞、挤、压、拖作用伤害22 起重机械臂杆或其他导电物体搭碰高压线事故伤害23 带电电线(缆)断头、破口的触电伤害24 挖掘作业损坏埋地电缆的触电伤害25 电动设备漏电伤害26 雷击伤害27触电拖带电线机具电线绞断、破皮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