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离辐射诱发的远后效应,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一次中等以上的X、y射线或中子照射,或长期小剂量累积作用,或放射性核素一次大量或多次少量进入体内所致内照射损伤,在受照数月以后(约数年或数十年)出现的病理变化,或急性放射损伤未恢复而迁延成经久不愈的病变。,研究方法: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及必要的动物实验观察,第一节 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定义,眼部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外照射,或长期反复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累积剂量在2.0 Gy以上,晶状体从出现小的混浊点发展到全部混浊,逐渐影响视力,以至于发展成视力完全丧失的临床过程。,放射性白内障临床表现,早期:晶状体后极部后囊出现小泡
2、或点状混浊,逐渐扩大中期:晶状体中心部比较透明,类似”月晕”,也称面包圈状改变晚期:混浊分布于后极部后囊下小剂量辐射导致的白内障可不影响视力;剂量过大则可明显影响视力。,放射性白内障影响因素,1、射线性质的影响:高LET辐射致白内障效应强于低LET辐射2、受照剂量及分次照射:X射线单次照射致白内障的剂量约为2Gy,5Gy即可导致严重的白内障分次照射可降低白内障的发生率辐射诱发白内障的剂量效应关系符合线性二次模型,放射性白内障影响因素,3、年龄因素辐射致白内障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4、潜伏期(平均2-4年)受照剂量越大,年龄越小,潜伏期越短;高LET辐射或高剂量率辐射导致的白内障的潜伏期更短
3、。,放射性白内障诊断依据,眼部明确的受照史晶体混浊发生于受照后的一定时间(约1年),病情进展缓慢晶体具有典型的白内障病理改变(裂隙灯观察,分为4期:点状,盘状,蜂窝状,全部混浊),放射性白内障鉴别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始发位置不同,晶体前囊的楔形混浊) 核性白内障(伴高度近视) 后囊下白内障(高度类似,须以受照史排除鉴别)并发性白内障:后极部玫瑰花形混浊,其他眼部疾病影响晶状体营养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出生后即有晶体混浊,双眼对称性发病代谢性白内障:见于全身代谢性疾病,初期晶体即有大量水泡、水隙,在前后囊发生弥漫性混浊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依靠病史鉴别,放射性白内障治疗,1、处理原则:脱
4、离放射线,每半年至1年复查1次晶状体2、药物治疗:无特效药物,以维生素改善营养状态,延缓发作为主3、手术治疗:晶状体完全混浊可进行白内障摘除术后人工晶体植入4、预防:减少眼部受照剂量;职业工作者应加强屏蔽防护,佩戴铅眼镜;放射治疗的患者应尽量用铅板保护眼部不受照射。,第二节 胎内照射效应及疾病,胎内照射: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电离辐射作用,称为胎内照射,是一种特殊的躯体效应,胎内照射效应分为:致死性效应、畸形、脑发育障碍,人类受到的胎内照射器官畸形少,脑发育障碍比较多,胎内照射效应的严重程度与胚胎发育阶段密切相关,脑组织是胎内照射损伤最重要的部位,妊娠妇女受到2.5Gy以上剂量照射(2-3周前):
5、流产或吸收,若继续生长出生婴儿严重畸形比较少(4-11周):多数器官严重畸形(11-16周):少数器官畸形伴智力障碍和小头症等(16-20周):智力和生长障碍、小头症(20周后):不致引起明显畸形,但可能有功能障碍,一、小头症及智力发育障碍,小头症:一个人的头围相对于其年龄与性别的平均值小三个标准差以上的状况,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胎内照射所致小头症与受照剂量、妊娠时期相关,一、小头症及智力发育障碍,胎内受照可增加智力减弱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严重智力低下的发生广岛长崎胎内照射的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与照射时妊娠时期及组织的吸收剂量都有关系,胎内照射诱发智力低下的阈值:0.1 Gy,二、发育延迟,胎内受
6、照可引起生长发育延迟,三、胎内受照的致癌效应,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观察结果提示胎内受照与小儿癌症(白血病)没有直接相关性牛津大学研究提示胎内接受X射线诊断性照射可使儿童癌症(白血病)明显增加胎内照射与致癌效应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资料尚不令人信服,ICPR认为应当对这种易感性(发育中的胎儿对电离辐射的致癌作用敏感)当作真实来对待胎儿剂量小于0.1 Gy不应终止妊娠,“京”胎龄19周被照,估计剂量为1.85 Gy,四、辐射致癫痫,脑组织发育的第二阶段胎内照射会导致癫痫的发生,并于剂量成线性关系,第三节 电离辐射诱发血液系统疾病,一、高色素性贫血,二、白细胞与血小板数减少,原爆幸存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7、胞和血小板减少,照后可逐渐恢复马绍尔群岛居民照后8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低于对照组职业性照射人群(慢性长期低剂量照射)血细胞变化特点是中性粒细胞降低,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和嗜碱细胞增高,电离辐射可以引起有核细胞的变化,三、再生障碍性贫血,职业受照人员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增加,第四节 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电离辐射对受照者后代产生的辐射随机效应,它是通过损伤亲代的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造成的,使其遗传性状在子代中表现出来,通常具有终生性特征,属于随机性效应,一、遗传物质突变,突变:遗传物质中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DNA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变化染色体畸变:诱发染色体数
8、目异常或结构改变点突变:DNA一个碱基对的突变单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二、人类辐射遗传学调查,先天性缺陷、死产和新生儿死亡数活产儿童平均寿命20岁前发生恶性肿瘤的调查染色体异常蛋白质突变频率性比例儿童生长发育,没有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遗传效应,建议男女在受照后可把妊娠时间推迟6个月到1年,这样可尽可能的降低遗传危害,三、动物辐射遗传性效应,Muller(1927)证实了X射线照射果蝇可增加其基因突变率Russell采用700万只小鼠实验,证实了电离辐射可导致6种毛色变化和1种耳发育不全的基因突变频率增高,从辐射防护的观点出发,必须假定人类也存在辐射遗传性效应,三、动物辐射遗传性效应影响因素,动物种属:X射线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易位为观察终点,小鼠大于兔,兔大于豚鼠;人和猴的敏感性是小鼠的3倍照射剂量:照射剂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畸变或突变成正比剂量率效应:低LET辐射高剂量率条件下突变率高射线性质及照射方式:高LET辐射所致突变率高; 急性照射所致突变率高,总结,电离辐射遗传效应和辐射致白血病等数据不明确,但从辐射防护角度出发,需要防护这两种远后效应胎内照射主要是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障碍电离辐射可以导致造血系统有核细胞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