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118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7.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许开立 教授 博士 博导 东北大学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邮编:110004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电话:13066631190、024-81882509 E-mail:kaili_,1 国内外职业病危害事故典型案例,1)核泄漏事故,(1)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1986年4月26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乌克兰境内)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死亡3 1人,其中28人死于过量辐射。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最主要教训是安全监管体制问题,即运营单位自己监督自己的安全,此后,各国在监管体

2、制上强调核电站运营单位安全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督职能分开。同时,总结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设计上的教训,普遍采用了“纵深防御、多重屏障”的设计理念以强化安全防范;制定了新的核反应堆投产和废弃的规定与措施,以及核燃料循环技术标准,使核电站的安全性显著提高。,1)核泄漏事故,(2)三里岛事故。1979年3月28曰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2)毒气泄漏事故,(1)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1984年l2月3日,设在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

3、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醋毒气泄漏事件,致使3 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l 5万人接受治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工业事故,为此该公司支付了4.7亿美元的赔偿金,并花费200多万美元清理现场。这起事故的主要教训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安全标准往往低于发达国家,而某些跨国公司就是利用这种标准的差异,用设计简陋、质量低劣的设备,在发展中国家开设工厂。这起事故的最大启示,就是发展经济绝对不能以降低安全标准为代价。,2)毒气泄漏事故,(2)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79年9月7日,浙江省温州某厂突然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63万元人民币。 (3)2004年4月16日

4、,重庆天源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导致15万余人疏散。,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厂冷凝管破裂,两次发生局部爆炸,导致氯气外泄。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3人受重伤,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美化工厂连环爆炸致命毒气扩散万人撤离爆炸现场火光冲天。当地时间10日晚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南部城市约克的一家化工厂(粘合剂厂)发生连环大爆炸,随后,火势迅速蔓延,引发大火,工厂附近方圆5公里内的近万居民被迫紧急在政府组织下逃离现场。,3)火灾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股份公司101厂双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6人死亡,2人重伤,疏散群众1万余人,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对下游水域哈尔滨等

5、沿江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其他事故案例,2 全世界每年事故情况及我国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全世界每年事故情况,每天,平均有6 000人死于与工作相关的事故和疾病。一年总计有超过220万人因工致死,其中,大约有35万例死亡出自工作场所事故,超过170万例死亡是由于工作相关的疾病。此外,每天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事故中死亡人数达到15.8万例。 每年,迫使工人缺勤三天或三天以上的事故大约为2.7亿起,每年大约有1.6亿例与工作相关的疾病伤害。,全世界每年事故情况,由于伤害、死亡和疾病带来的缺勤、治疗、伤残和幸存者救济,使得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损失大约4%。 有害物质每年致使43.8万工人死亡,

6、而且皮肤癌患者中大约有10%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工作场所的有害物质中。 每年,仅石棉就导致10万例死亡,而且数字还在逐年递增。尽管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石棉产量已经下降,但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工人由于过去曾暴露在石棉尘埃环境下而死亡。,全世界每年事故情况,矽肺病由于暴露在硅粉尘环境下而导致的一种致命肺病仍然折磨着世界上数千万的工人。在拉丁美洲,37%的矿工都在某种程度上患有这种疾病,对于50岁以上的矿工患病比例上升到50%。在印度,超过50%生产石笔的工人和36%的石匠患有矽肺病。,全世界每年事故情况,每年,全世界建筑工地上至少发生6万起的死亡事故

7、。也就是说每10分钟就会发生1起致命事故。 每6起因工死亡事故中,有一起来自建筑工地。 在工业化国家,发生在建筑工地上的死亡人数在与工作相关的死亡中占据的比例高达25%至40%,而该行业雇佣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为6%至10%。 在某些国家,估计有30%的建筑工人患有背痛或其他肌骨骼损伤疾病。,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检出各类尘肺患者58万多,现存活44万余(不含社会患者)。2002年新增尘肺患者1.22万,其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85.6,发生在矿山的尘肺占71.7,煤炭系统的尘肺占47.6,一年内死于尘肺病的

8、人数是矿难和其他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的3倍。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全国已有14万名矿工死于尘肺病。全国每年由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间接损失300亿到400亿元。,中国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预计今后10年至15年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上升趋势;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我国职业危害现状,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危害因素的概念: 在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和其他职业活动场所环境中存在的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中毒、伤亡、

9、健康损害或精神紧张等因素。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化学性危害因素 物理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种类繁多:八大类 数以万计 危害各异:中毒;灼伤;致癌;尘肺等 我国法定职业病中绝大多数是由化学性有害因素所致 不易控制:理化性质;生产工艺;接触机会 易发生重大危害事故 最主要、危害最大的一类职业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生产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生产性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

10、、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小时,连续十天半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装置,压力高,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不仅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超负荷的加班加点;检修时工作量往往过大。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

11、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如检修过程中的仰焊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头部受长时间照射而发生中暑。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有毒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3. 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危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 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4. 工作环境产生的危害人类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十分复杂。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 除了可以引起有关疾病外 , 还可以产生工效学的影响。通过对微小

12、气候、噪声、振动、照明、色影等的研究 , 提出人的最适宜工作环境 ,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保护人的身心健康。5. 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安排不合理如工人的上岗选用和培训、工间休息、轮班作业制度等的安排不合理 , 使工人不适应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 或疲劳作业。,4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4.1 粉尘与尘肺,生产性粉尘定义: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念来看 , 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 , 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 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 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

13、肺。,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工艺 , 其所形成的尘粒 , 小者可为超显微镜的微细粒子 , 大者肉眼即可见到 , 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2. 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 , 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m,如熔炼黄铜时 , 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3. 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 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在 0.5m以下 , 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此外, 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 , 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浮

14、游于空气中(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1. 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 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 , 例如铁、锡、铝、铅、镜等 ;(3) 人工无机性粉尘, 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2.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 , 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 ;(2)动物性粉尘 , 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粉尘 , 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 , 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 , 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在卫生

15、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1)分散度(2)溶解度(3)密度(4)形状(4)硬度(5)荷电性(6)爆炸性(7)化学成分(8)此外 ,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受粉尘吸入量及其毒性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一般只有几微米以下的细小粉尘能进入肺泡导致慢性肺脏疾病。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 “死亡” 时,最终可导致尘肺病,人将感觉胸闷、呼吸困难。尘肺病有许多并发症,如肺气肿、感染、肺结核等等,病人最终往往因无法呼吸而死亡。,例如 , 一般认为 , 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

16、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个体条件等有关。,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 ,理化性状不同 ,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 :1. 全身中毒性 , 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2. 局部刺激性 , 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3. 变态反应性 , 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4. 光感应性 , 例如沥青粉尘 ;5. 感染性 , 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 ;6. 致癌性 , 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7. 尘肺

17、, 例如煤尘、砂尘、矽酸盐尘。,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检出各类尘肺患者58万多,现存活44万余(不含社会患者)。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 以肺纤维化为主的职业病。由于粉尘的性质、成分不同,对肺脏所造成的损害、引起纤维化程度也有所不同, 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6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2002 年卫生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目录 ( 卫法监发 2002108 号 ) 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13种法定尘肺,即矽肺 煤工尘肺 石墨尘肺炭黑尘肺 石棉肺 滑石尘肺水泥尘肺 云母尘

18、肺 陶工尘肺铝尘肺 电焊工尘肺 铸工尘肺其他尘肺。,4.2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 基本概念(1) 毒物。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肌体后,能与肌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肌体暂时的或长期的病理状态的,称为毒物。(2)生产性毒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会生产或使用化学物质,它们发散并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 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3) 中毒。毒物侵入肌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4) 毒物的毒性。指毒物引起肌体损伤的能力。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毒物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5) 毒物的危害性。指毒物产生危害的可能性

19、。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人的个体因素等影响。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2. 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1) 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 醇 酮 环烃 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2) 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 分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 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 程度成反比。,(3)

20、毒物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在生产条件下 , 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4) 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 ,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现为: 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如多种成分的联合生物学效应等于每种化学物质单独作用的和为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如联合的生物学效应大于每种化学物质单独作用的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如联合的生物学效应小于每种化学物质单独作用的和为拮抗作用。,(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能影响毒物的毒性作用。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 增加人体吸收

21、毒物的速度 ; 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 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 ; 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 感, 或吸收量加大。,(6) 个体状态。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 , 不同个体表现出的反应可迥然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敏感性等。一般未成年人和妇女生理变动期 ( 经期,孕期,哺乳期 ) 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 加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遗传缺陷或遗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也可能以身体某个脏器的损害为主,表现多种多样。(l) 局部刺激和腐蚀。例如,人接触氨气

22、,氯气,二氧化硫等,可出现流泪,睁不开眼,鼻痒,鼻塞,咽干,咽痛等表现。这是因为这些气体有刺激性, 严重时可出现剧烈咳嗽,痰中带血,胸闷,胸疼的现象。高浓度的氨,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酸碱物质还可腐蚀皮肤,黏膜 ,引起化学灼伤。,(2)中毒。例如,长期吸入汞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倦怠,情绪不稳等全身症状 ,还可有流涎,口腔溃荡,手颤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可有尿汞高,构成汞中毒。此外 ,有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后,会造成女工自然流产,后代畸形; 有的会增加群体肿瘤的发病率; 有的则会改变免疫功能等。,4.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例如, 一个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大

23、量氯气泄漏,而又因种种原因未能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 吸入高浓度氯气 ,产生胸闷,憋气,剧烈的咳嗽和痰中带血, 这就构成了氯气中毒。由于它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所从事的作业密切相关,所以称之为职业中毒。,5.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方式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 ,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 , 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蒸气:分子雾:10m 烟:1m 尘:110m,6.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1)吸入: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进入呼吸道

24、的毒物,可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毒性作用大,发生快。大多毒物都是由此途径进入人体的。(2)经皮吸收:在作业过程中经皮肤吸收而导致中毒者也较常见。经皮吸收有两种,经表皮或经过汗腺,毛囊等吸收,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3)食入:较少见,可为误食或吞入。氟化物可在口腔中经黏膜吸收。,7.职业中毒类型侵入人体的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 按发病过程可分为 3 种类型:(1)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2)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肌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3)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

25、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接触工业毒物,无中毒症状和体征,但实验室检查体内毒物或其代谢产物超过正常值,这种状态称为带毒状态,如铅吸收。有些毒物有致癌性,能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生癌变。还有些毒物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畸形。,8. 职业接触生产性毒物机会(1) 正常生产过程。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生产过程中, 很多生产工序和操作岗位可接触到毒物。如 : 从装置内取样, 样品可挥发溢出 ; 在罐顶检查储罐储存量,进入装置设备巡 检,清釜清罐,加料,包装,储运和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分析时均可接触 到有关的化学毒物 ; 装置排污,污水处理等, 可增加接触毒物的机会。(2) 检修

26、与抢修。生产过程中, 工艺设备复杂,需要定期进行检修,发生事故时需要立即进行抢修。如进入塔,釜,罐检修前,应对设备进行吹扫置换,排出有害气体。(3) 意外事故。许多生产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因素多的特点,一旦发生意外事故, 往往造成大量毒物泄漏。,9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哮喘肺水肿心肌损害中毒性肝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膀胱癌紫绀接触性皮炎发热,10.金属及类金属职业中毒症状 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 , 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三类。金属的毒性是多种多样的。(1) 铅中毒。急性中毒 , 常因口服大量铅化合物所致。中毒后 , 有口内金属味

27、,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慢性中毒 , 以职业性中毒多见 , 常因吸入低浓度铅烟,铅尘所致 , 长期接触铅可发生贫血 , 铅对肾脏也有一定损害 , 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流产或早产。(2) 四乙基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可发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 , 中毒速度和程度与接触四乙基铅的量和时间长短有关 , 与个体敏感性也有关系。,(3) 锰中毒。急性中毒可出现锰的“金属烟雾热”,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胸闷, 气短,寒战,高热等 , 慢性中毒表现为“ 面具” 面容 , 动作缓慢 , 步行时身体前冲 , 出现“ 拍击” 步态等表现。(4) 铍中毒。金属铍,铍合金以及氟化铍,硫

28、酸铍,氧氟化铍,氧化铍均可致病 ; 铍的可溶性酸盐如氟化铍,氧氟化铍等多引起急性铍病。而氧化铍,磷光剂及金属铍可引起慢性铍病。(5) 镉中毒。中毒症状首先呈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 , 脱离接触后上述症状减轻。严重者可出现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和心力衰竭。,(6) 铬中毒。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剌激症状,过敏性哮喘等。(7) 砷中毒。急性中毒可出现流涕,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 随后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8) 磷中毒。急性吸入性中毒患者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等 , 有时心动过缓 ; 严重者上腹痛 , 脉速,血压偏低 ,23 天后出现黄疸及肝肿大 , 甚至肝坏死及肝昏迷。经口中毒者 , 半小时后可发生恶心,

29、呕吐,胃部烧灼感,腹痛,腹泻等。职业中毒主要是慢性中毒 , 多由呼吸道吸入引起 , 在职业卫生条件较差,接触磷的作业环境中工作 ,15 年就可能发生慢性中毒。,11.刺激性气体职业中毒症状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人的眼黏膜,皮肤 , 特别是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剌激作用的气体的总称。 (1) 常见的刺激性物质种类与分布 :1) 酸。2) 酸性氧化物。3) 酸性气体。4) 卤族元素。5) 碱性化合物。6) 其他。如羰基镍,甲醛,丙烯醛,硫酸二甲酯等 , 都是刺激性气体。,(2) 几种刺激性气体简介:1)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又称氧化氮。氮氧化物因氧化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颜色 ( 黄色至深棕色 ) 和相对密度。

30、空气中常见的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急性轻度中毒 ,会有咽部不适,干咳,胸闷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恶心,无力,一般经23 日即可恢复。急性中度中毒 ,常在吸入氮氧化物后 24 小时后上述症状加重 , 伴食欲减退,轻度胸痛,呼吸困难 , 体温可略升高。急性重度中毒,可见明显紫绀,极度呼吸困难 , 常危及生命。长期吸入低浓度氮氧化物,可出现咽干,咽疼,咳嗽等不适 ,还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综合症。,2) 二氧化硫。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胸闷和鼻,咽,喉部的烧灼痒痛, 还会有咳嗽等不适。高浓度二氧化硫吸人可引起肺水肿 , 甚至立即死亡。二氧化硫气体可强烈刺激眼睛。液态二氧化硫溅入眼内可引起眼部灼伤 ,

31、 溅洒在皮肤上可致灼伤。长期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硫,使人易患呼吸道感染。不同浓度二氧化硫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 3-4 。,3) 氯化氢。氯化氢气体可刺激眼睛,鼻和咽的蒙古膜 , 引起流泪,鼻干,咽干,咽痛等症状和体征 ; 高浓度吸人可引起剧烈咳嗽,多痰和胸闷等。皮肤受氯化氢气体刺激后 , 可见皮炎 , 尤其在夏季 , 多汗处可发痒,肿胀。长期吸入低浓度氯化氢 , 可引起鼻炎,咽炎和气管炎等发病增多或加重 ; 可引起牙齿酸蚀症。不同浓度氯化氢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 3-5 。,4) 氯气。在高压下液化为液氯。可溶于水和碱性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氯在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可形成毒性更

32、大的光气。吸入低浓度氯气,对鼻,咽喉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如咽喉发痒,发干及轻度呼吸困难。吸入高浓度氯气可引起头痛,剧烈咳嗽,憋气,胸痛和呕吐等,甚至咳出粉红色的泡沫痰。长期吸入低浓度氯气可使呼吸道疾患增加。,高浓度氯气对皮肤有刺激性 , 可见皮肤变红和水疱。 氯气可引起眼刺痛,烧灼感和流泪。液态氯溅入眼内可引起灼伤或致盲。液态氯沾污皮肤可引起冻伤。不同浓度氯气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 3-6 。,5)氨气。吸入低浓度氨气可引起鼻,咽,喉的刺激 ,长期吸入低浓度氨气可引起呼吸道疾患发病增加或加重。吸入高浓度氨气可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 , 甚至紫绀,吐粉红色的泡沫痰。 液氨和氨气可引起眼流泪,畏光 ,

33、甚至角膜穿孔,失明。氨水溅到皮肤上可引起灼伤。不同浓度的氨气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 3-7 。,6) 甲醛。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甲醛的毒性较高,是众所公认的变态毒化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甲醛的毒性表现在对人的皮肤和呼吸器官有强烈反应,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

34、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儿童白血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很大程度与儿童长期接触甲醛有关。,3. 窒息性气体吸入后能造成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的气体统称为窒息性气体。 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氟化氢等。 由于人体组织中以大脑对缺氧最敏感,所以只要发生缺氧,首先受害的是大脑,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接着失去知觉,昏迷,甚至危及心跳,呼吸,十分危急,抢救稍不及时,即可引起死亡。(1) 窒息性气体的种类与分布。窒息性气体一般分为三大类 , 每类有几种至几十种。,1) 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等,这类气体的本身毒性很小或无毒,但当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

35、增加时,会使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应降低,造成人体吸入氧不足而发生窒息。2)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吸入后造成红细胞输送氧的能力下降,而发生窒息。 3)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硫化氢,氟化氢等 , 这类气体吸入后 , 造成人体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发生窒息。,(2) 几种窒息性气体简介 :l) 氮气。当空气中氮含量增加 (84%) 时 , 可排除空气中氧,引起吸入氧不足,人感觉呼吸不畅,有窒息感。高浓度氮 (90%), 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胸痛,紫绀等缺氧症状和体征。严重时,迅速昏迷。氮所造成的危害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因急性缺氧所致的氮气窒息; 另一种是潜涵作业所致的减压病。不同程度

36、的缺氧环境,患者出现的症状表3-8 。,2) 硫化氢。接触硫化氢液体可引起皮肤冻伤。人吸入较低浓度的硫化氢,即可引起呼吸道和眼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浓度较高时,全身性作用明显。需特别指出的是,不能以闻到臭鸡蛋昧的大小来估计硫化氢浓度的高低,当硫化氢浓度达 70mg/m以上时,经25min,即可嗅觉疲劳而嗅不出臭味。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3-9 。,3)一氧化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头痛,眩晕,重者昏迷。紧张的体力劳动,疲劳,贫血,饥饿,营养不良等, 均可加重或加快一氧化碳中毒。存在高温或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氧化物,苯,汽油等有害气体时,也能加重或加快一氧化碳的中毒。皮肤接触液态一氧

37、化碳易冻伤。不同浓度一氧化碳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 3-10 。,4) 氰化氢。吸入低浓度氰化氢,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等表现。短期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可立即昏迷,抢救不及时,会呼吸停止造成猝死。眼和皮肤沾染氰化氢,也可吸收中毒,产生局部刺激症状。不同浓度氰化氢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 3-11 。,5) 甲烷。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步态不稳等,进一步加重,甚至可出现昏睡,昏迷,死亡。4.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溶解油脂,蜡,树脂,橡胶和染料等物质的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呈液态或液体经蒸发而形成的蒸气,如汽油,汽油蒸气 ; 苯,苯蒸气 ;

38、 二硫化碳,二硫化碳蒸气等。,(1) 常见种类与分布1) 作燃料。2) 作原料。3) 作添加剂。4) 作萃取剂。5) 作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溶剂 。,(2) 几种有机溶剂简介1) 苯,甲苯 。吸入较低浓度的苯蒸气,对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作用于神经系统 , 引起倦睡,眩晕,头痛,头昏,恶心,动作协调能力下降。高浓度苯引起判断和感觉能力下降,平衡障碍,耳鸣,意识丧失 ; 死亡 , 麻醉作用表现突出。苯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对皮肤有脱脂作用 , 可引起炎症,起疱,干燥和表皮脱落。 苯对造血系统产生的影响为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苯还是人类致癌物。不同浓度的苯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

39、 3-12 。,甲苯的生产过程与苯相同 , 接触甲苯的机会也大致相同。甲苯的毒性较苯低 , 因此在喷漆,印刷,橡胶,油漆制造等行业常作为苯的代用品用做稀释剂和溶剂。2) 汽油。吸人汽油蒸气对鼻咽部有刺激性; 可引起头痛,视力模糊,头昏,恶心,面色潮红,胸部不适,言语不清,呈醉酒态 , 进一步可出现昏迷。汽油蒸气可刺激眼睛 , 出现眼分泌物增多和结膜充血,流泪。皮肤浸泡于汽油时间稍长 , 可出现水痛,脱皮。不同浓度汽油对人的急性影响见表 3-13 。,3)甲醇。吸入甲醇蒸气,轻者有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步态蹒跚和失眠 ; 重者除上述症状明显加剧外,有复视,眼球疼痛,手颤,指鼻不准等 ; 再

40、严重可有精神失常,如: 幻觉,幻视,近期事物不能记忆等,甚至昏迷。甲醇蒸气可刺激眼睛,液体甲醇可致角膜表面损伤。对皮肤作用不明显,可经皮肤吸收。4)二硫化碳。吸入二硫化碳蒸气,轻者呈醉酒样, 可有眩晕,头痛,恶心,步态蹒跚,四肢软弱,感觉异常及精神症状 ; 重者先呈极度兴奋状态,以后出现谵妄,痉挛性振颤,体温下降,甚至昏迷,死亡。液态二硫化碳或高浓度蒸气溅入眼睛,可引起充血,水肿,出现流泪,畏光等症状和体征。溅洒到皮肤上可引起剧痛,充血,红斑或大疱形成。,5)苯乙烯。人在高浓度苯乙烯的生产环境中,会立即引起黏膜刺激症状, 如眼部疼痛,流泪,结膜充血,流涕,喷嚏,咳嗽,易疲劳,眩晕等。较重时会出

41、现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步态蹒跚等。液体苯乙烯溅入眼内可引起灼伤。 6)丙酮。丙酮蒸气对黏膜有中等的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有麻醉作用。,7) 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 , 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 ml可致死。乙醇 ( 酒精 ) 可促进其吸收并增加其毒性。8) 正己烷。中毒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 : 头痛,头晕,恶心,无力,肌颤等。5.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其中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环三次甲基三硝苯胺均可引起白内障。 苯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如联苯胺,4-氨基联苯可致膀胱癌。以下是对几种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简介。(l)

42、苯胺。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工业中毒多以皮肤吸收为主。苯胺在体内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肌体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肝,肾等脏器不同程度损害,对人的急性致死量约为 10g 。(2) 三硝基甲苯俗称 TNT 。急性中毒可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 , 还有神志不清等症状。慢性中毒可发生中毒性白内障 , 胃肠道症状,贫血和神经衰弱综合征等。,6.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包括 : 由化工原料合成单体,单体经聚合或缩聚成聚合物,聚合物的加工,塑制等。在整个合成,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均可产生一些有害因素。(1) 氯乙烯 。氯乙烯的急性毒性主要为

43、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慢性毒性则是由于氯乙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损害 , 称为 氯乙烯病,或 氯乙烯综合征 。氯乙烯是职业性化学致癌物,可引发多种器官癌症及白血病。调查证实氯乙烯有致畸,致突变作用。,(2)丙烯腈。丙烯腈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丙烯腈属高毒类,毒作用与氰氢酸相似。吸人丙烯腈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手足麻木,烦躁,恐惧感,胸闷等。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呼吸抑制等。丙烯腈液体溅入眼中,可引起充血,水肿。皮肤沾染丙烯腈,如不及时用水冲洗,可出现水疱等急性皮炎表现。,(3) 氯丁二烯。中毒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重度中毒则有昏迷或抽搐,可伴有

44、肝脏损害。(4) 二异氰酸甲苯酯。属低毒类 , 但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部分工人可引起典型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环氧氯丙烷 己内酰胺 苯乙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 乙腈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行业举例 7. 高分子合成材料粉尘的危害 8. 高分子化合物热裂解物的危害常见毒物危害及预防,5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5.1 噪声及噪声聋,1. 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在生产过程中 ,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 , 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可归纳以下三类 :(1) 空气动力噪声 :(2) 机械性噪声 :(3) 磁性噪声 :,2. 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

45、业病噪声聋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阈升高, 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位移,临床上称噪声聋。,5.2 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1. 锤打工具2. 手持转动工具3. 固定轮转工具4. 交通运输与农业机械 氰化钠泄漏,5.3 电磁辐射及其所致职业病,超高频辐射: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为10m1m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和连续波。脉冲波:以脉冲调制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 连续波:以连续振荡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高频电磁场:频率为100kHz30MHz,相应波长为3km10m范围的电磁场。,

46、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激光:波长为200nm1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眼直视激光束的职业接触限值,眼直视激光束的职业接触限值,微波: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工作场所微波职业接触限值,紫外辐射:又称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1. 非电离辐射(1) 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 (2) 红外线。 (3) 紫外线。 (4) 激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2. 电离辐射(1) 凡能引起

47、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均称为电离辐射。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电离辐射是指由于带电粒子的作用使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被束缚电子摆脱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所产生的辐射。不稳定的核自发地放出粒子而变成另外一个核叫衰变。粒子流穿透能力差,长期作用能引起组织伤害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衰变时放出的粒子,实际上是电子穿透能力较大,很容易被吸收,射线是伴随着衰变放出的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是原子核里放射出来的光子。它穿透力很强,危害很大。,(2) 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放射病。放射性疾病是人体受各种电离辐射照射而发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损伤 (或疾病) 的总称。它包括: 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

48、射病; 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白内障; 放射所致远期损伤 ,如放射所致白血病。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多少称之为放射性强度。国际单位制以“Bq”作单位称为 “ 贝克勒尔 ”(Bq)。,授与能是电离辐射以电离激发的方式授与某一体积中物质的能量。其单位是 J。是随机量,但其数学期望,即平均授与能是非随机量。吸收剂量D是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吸收剂量D的单位是J/Kg,专门的名称是戈瑞 (Gray),符号Gy。1Gy=J/kg。过去吸收剂量的单位是 rad,1rad=gy。吸收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从辐射吸收的能量。其单位是 J/kg.s 或 Gy/s 。,吸收剂量是一个反映单位质量物质从辐射吸收能量多少的物理量。它适用于任何介质和任何辐射。为了对各种辐射有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机体组织所受到的危害程度,在辐射防护中引入了剂量当量。机体组织中某点处的剂量当量 H 定义为H=DQ N式中, D该点处的吸收剂量 ; Q 辐射的品质因数 ; N反映其他影响辐射损伤的修正因子,暂时规定 N 的值取 1。剂量当量 H 与吸收剂量 D 一样,其国际单位也是 J/kg,赋予专名Sv,即1Sv=1 J/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