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0 页文件编号: LH/WB008-2011、 、 、有限公司试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 A 版 第 1 次修订第 64 页 共 页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颁布日期 : 2011 年 10 月 20 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总则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1.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符号 2.1 术语2.
2、1.1 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 的混凝土。(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2.1.2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 10mm 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 5 个。 )等级 维勃稠度(s)V0 31V1 3021V2 2011V3 106V4 532.1.3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 10mm90mm 的混凝土。2.1.4 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 100mm150mm 的混凝土。2.1.5 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 160mm
3、 的混凝土。坍落度等级划分为 5 个等级。等级 坍落度(mm)S1 1040S2 5090S3 100150S4 160210S5 220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 P6 的混凝土。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 F50 的混凝土。(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第 1 页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不小于 100mm。 )2.1.10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
4、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代替水灰比)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1115 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fb胶凝材料 28d 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
5、MPa)m0计算(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量(kg) ;f粉煤灰影响系数;s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Pt六个试件中不少于 4 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Tp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T试验测得的预计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值(mm) 。基本规定(新增加)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
6、验方法标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的规定。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耐久性能要求这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点之一。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0.2%。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建设工程中采用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应用情况良好。 3.0.3 (最大水胶比)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控制水胶比是保证耐久性的重要手段,水胶比是配比设计的首要
7、参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作了规定。环境类别 一 二(a) (b) 三最大水灰比 0.65 0.60 0.55 0.50第 2 页环境类别 条件一 室内正常环境二 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 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 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 环境三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玲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 室外环境四 海水环境五 受人为或自然的慢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补充:GB/T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作用等级程度环境类别A轻微B轻微C中度D严重E非常严重
8、F极端严重一般环境 - A - B - C - - -冻融环境 - - - C - D - E -海洋氯化物环境 - - - C - D - E - F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 - - C - D - E -化学腐蚀环境 - - - C - D - E -注:对于无钢筋的素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见 3.4.4 条规定3.0.4 (最小胶凝材料)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3.0.4 的规定,配制 C15 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在满足最大水胶比条件下,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和料后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胶凝材料用量)(修定前的规定
9、):环境条件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素砼 钢砼 预砼 素砼 钢砼 预砼一 0.65 0.60 200 260 300二 a 0.70 0.60 0.60 225 280 300二 b 0.55 0.55 0.55 250 280 300三 0.50 0.50 0.50 300 300 300一 0.65 0.60 200 260 300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第 3 页GB/T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有关胶凝材料用量条款表 B.1.1 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最低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最小用水
10、量 (kg/m) 最大用水量 (kg/m)C25 0.60 260C30 0.55 280C35 0.50 300400C40 0.45 320C45 0.40 340 450C50 0.36 360 480C55 0.36 380 500注:1、表中数据适用于最大粒径为 20mm 的情况,骨料粒径较大时宜适当降低胶凝材料用量,骨料粒径较小时可适当增加。2、引起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范围与非引起混凝土要求相同3.0.5 (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3.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
11、.5-2 的规定。 规定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能。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实际掺量是通过试验确定的,在本规程配合比调整和确定步骤中规定了耐久性试验验证,以确保满足工程设计提出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当采用超出表 3.0.5-1 和表 3.0.5-2 给出的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时,全然否定不妥,通过对混凝土性能进行全面试验论证,证明结构混凝土安全性和耐久性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后,还是能够采用的。表 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 水胶比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0.40 45 35粉煤灰 0.40 40 300.40 65 55粒化高炉矿渣 0.
12、40 55 45钢渣粉 - 30 20磷渣粉 - 30 20硅灰 - 10 100.40 65 55复合掺合料 0.40 55 45注: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 20%以上的混合材料计入矿 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量时的最大掺量;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复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第 4 页规定。表 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0.40 35 30粉煤灰 0.40 25 200.40 55 45粒化高炉矿渣粉 0.40 45 35钢
13、渣粉 - 20 10磷渣粉 - 20 10硅灰 - 10 100.40 55 45复合掺合料 0.40 45 35注: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 20%以上的混合材料计入矿 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量时的最大掺量;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复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3.0.6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 3.0.6 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按环境条件影响氯离子引
14、起钢锈的程度简明地分为四类,并规定了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中氯离子最大含量。 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的方法,与测试硬化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方法相比,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表 3.0.6 中的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与控制氯离子相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相比,偏于安全。表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环境条件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素混凝土干燥环境 0.3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 0.20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环境 0.10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 0.060.06 1.0
15、03.0.7 (最小含气量)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 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 3.0.7 的规定,最大不宜超过 7.0%。 掺加适量引气剂有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尤其对于有较高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掺第 5 页加引气剂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引气剂掺量要适当,引气量太少作用不够,引气量太多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大。表 3.0.7 混凝土最小含气量混凝土最小含气量(%)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或严寒环境 盐冻环境40.0 4.5 5.025.0 5.0 5.520.0 5.
16、5 6.0注: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3.0.8 (最大碱含量)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 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 1/2。 掺加适量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对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中碱含量是测定的混凝土各原材料碱含量计算之和,而实测的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碱含量并不是参与碱骨料反应的有效碱含量,对于矿物掺合料中有效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取实测值的 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取实测值的
17、1/2,已经被混凝土工程界采纳。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0.1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 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2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 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新增)4.0.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当具有近 1 个月3 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应按下式计算:cu,0cu,k1.5ff22cu,fcu1niifm第 6 页n试件组数,n 值应大于或者等于 30。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 C30 的混凝土:当 计算值不小于 3.0MPa 时,应按照计算 结 果取值;当 计算值小于 3
18、.0MPa 时, 应取 3.0MPa。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 C30 且不大于 C60 的混凝土:当 计算值不小于 4.0MPa 时,应 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 计算值小于 4.0MPa 时, 应取 4.0MPa。 C20 和 C25,2.5MPa;(修订前) 大于或等于 C30,3.0MPa。 (修订前)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 可按表 4.0.2 取值。C20 C25C45 C50C554.0 5.0 6.0C35(修改前)4.0.3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2C30 等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
19、计方法评定时。 即:配制强度计算公式中的“大于”符号的使用条件。5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5.1 水胶比 5.1.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 C60 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 fb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 胶砂抗压强度(MPa) , 1当胶凝材料 28d 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f、 s 粉煤灰(fly ash)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 (slag)影响系数,fce 水泥(cement)28d 胶砂抗压强度(MPa) 。 采用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采用 S7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 S9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 S105 级粒化高
20、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 0.05。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2当水泥 28d 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公式(5.1.1-2)中的 fce 值可按下式计算: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也可按表 5.1.1-2 选用(增加) ;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abcu,0/fWBfAbfsceffA第 7 页32.5 42.5 52.51.12 1.16 1.105.1.2 回归系数 a 和 b 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
21、料时,可按表 5.1.2 选用。碎石 卵石a 0.53(0.46) 0.49(0.48)b 0.20(0.07) 0.13(0.33)新:W/B=0.5342.5/(38+0.530.242.5)=0.53旧: W/B=0.4642.5/(38+0.460.0742.5)=0.5038=0.53 fce(1/0.50-0.2)fce =38/0.954=39.8MPa新:W/B=0.4942.5/(38+0.490.1342.5)=0.51旧: W/B=0.4842.5/(38+0.480.3342.5)=0.4538=0.49 fce(1/0.45-0.13)fce =37.1MPa5.2
22、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5.2.1 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0)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水胶比在 0.400.80 范围时,可按表 5.2.1-1 和表 5.2.1-2 选取;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 0.40 时,可通过试验确定。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掺外加剂后的用水量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进行调 整。5.2.2 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掺外加剂)的用水量( mwo)可按下式计算:m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w0 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以表 5.2.1-2 中 90mm 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 20m
23、m 坍落度相应增加 5kg 用水量来计算;外加剂的减水率() ,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5.2.3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 ma0)应按下式计算: w0w0(1)ma0b0a第 8 页ma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 ;mb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计算应符合本规程5.3.1 条的规定;a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也可结合经验并经试验确定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外加剂用量和用水量。5.3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5.3.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mb0)应按下式计算,并应进行试拌调整,在拌合物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取经济合
24、理的胶凝材料用量。5.3.2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mf0)应按下式计算:f矿物掺合料掺量(%) ,可结合本规程 3.0.5 条和 5.1.1 条的规定确定。5.3.3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0)应按下式计算:计算得出的计算配合比中的用量,还要在试配过程中调整验证。5.4 砂率5.4.1 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5.4.2 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坍落度小于 1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干硬性混凝土)2坍落度为 10mm6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
25、称粒径及水胶比按表 5.4.1 选取。3坍落度大于 6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 5.4.1 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 20mm、砂率增大 1的幅度予以调整。5.5 粗、细骨料用量5.5.1 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0b0/wWBf0b0fmc0b0f0mmf0c0g0s0w0cpmmmssg001%第 9 页mg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ms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s砂率()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 ,可取 2350kg2450kg。 5.5.2 采用体积法计算粗、细骨料用
26、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1 试配6.1.1 搅拌方法包括搅拌方式、投料方式和搅拌时间等。6.1.2 试验室成型条件。6.1.3 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 6.1.3 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 1/4。31.5 20l(15l)6.1.4 首先试拌。宜保持计算水胶比不变,以节约胶凝材料为原则,调整胶凝材料用量、用水量、外加剂用量和砂率等,直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6.1.5 应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
27、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 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 1。外加剂掺量也做减少和增加的微调。3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标准养护到 28d 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 28d 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6.2.1 通过绘制强度和胶水比关系图,按线性比例关系,采用略大于配制强度的强度对应的胶水比做进一步配合比调整偏于安全。也可以直接采用前述至少 3 个水胶比混凝土强度试验中一个满足配制强度的胶水比做进一步配合比调整,虽然相对比较简明,但有时可能强度富余较多,经济代价略高。6.2.2 配合比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校正 校正系数 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 2时,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 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 。6.2.3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表3.0.6 的规定。6.2.4 配合比调整后,应对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符合设计规定的耐久性能要求的配合比方可确定为设计配合比。g0c0fosw0.1ms0sg%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