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Chapter four Factors affecting drug response,4章,药物方面的因素Pharmaceutical Factors,机体方面的因素Biological Factors,不同个体,药动学差异,药效学差异,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量的不同,质的不同,个体差异,用药个体化,第一节 药物因素,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合并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不同剂型采用不同途径给药,注射口服口服液片剂、胶囊水剂乳剂、油剂控释剂(缓释剂),硫酸镁口服:利胆、导泻注射:肌松、降压,(一)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二)制备工艺原、辅料,一、药物制剂和给
2、药途径,不同厂家生产同一制剂相同给药途径,差异生物利用度(吸收量、速度),例:地高辛,二、联合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彼此影响和干扰,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变化药理效应毒性,(一)概念,(二)表现,药效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第二节 机体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特异质反应疾病状态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一、年龄,年龄因素的影响表现于:1.新生儿和老年人:肝代谢、肾排泄功能不全作用强烈而 持久(例 灰婴综合征、新生儿黄疸)2.老年人药物作用靶点的敏感性发生改变3.老年人特殊生理因素(心血管反射减弱-例:降压药引起体 位性低血压、
3、安定易引起精神错乱)和病理因素(体温过低)4.老年人脂肪比例大,分布容积发生改变。5.老年人常需服用多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二、性别,(一)药物反应和肝药酶活性的性别差异,例:1.酒精在女性代谢较男性慢(女性更易发生中毒反应) 2.女性对特非那定(terfenadine,抗组胺药)的心脏 毒性更敏感,(二)激素作用,雌、孕激素抑制药物代谢女性对药物的清除能力比男性弱。 例:女性利眠宁T1/2为男性的2倍,三、遗传因素,遗传是药物代谢和效应的决定因素,基因是决定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和受体活性功能表达的结构基础,其突变可引起所编码的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功能的异
4、常,成为产生药物效应个体差异、种族差异、特异质反应的主要原因。,四、疾病状态,1.肝肾功能损伤:因药物体内蓄积过久,可引起过强的药物 作用,甚至发生毒性反应。2.小肠、胰腺疾病、心衰、肾病综合征:因有小肠粘膜水 肿时,导致药物吸收障碍。3.肾病综合征:因有小肠粘膜水肿而影响药物吸收;因有 血浆白蛋白低而影响药物的分布;因有蛋白尿而使利尿 药呋塞米与肾小管液中的白蛋白结合而致利尿效应降低。4.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哌替啶的敏感性增高。,疾病本身能够使药物产生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例:,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或假手术等,五、心理因素一安慰剂效应,总疗效,药理学效应非特异性药物效应非特异性医疗
5、效应疾病的自然恢复,安慰剂,安慰剂产生的效应称为安慰剂效应。,安慰剂( Placebo ),安慰剂效应主要由病人的心理因素引起,它来自病人对药物和医生的信赖,病人在经医生给予药物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精神和生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包括病人的主观感觉,而且包括许多客观指标。当医生对疾病的解释及预后的推测给病人带来乐观的消息时,病人的紧张情绪可大大缓解,安慰剂作用会比较明显。,五、心理因素一安慰剂效应,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连续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必须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药效。 耐受性停药后可消失,再连续用又可发生。,(一)耐受性(tolerance),1.快速耐受性: 仅
6、应用很少几个剂量,便产生的耐受性。2.交叉耐受性: 指对一种药物产生耐受性后,对同一类药物也出现 耐受性。,连续多次用药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必须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药效。也称抗药性,如抗菌药 注:滥用抗菌药物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七、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二)耐药性(drugre resistance),七、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药物产生了躯体或精神性的依赖与需求。分为:(1)躯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停药后,具有耐受性证据或戒断症状(客观症状和体征) 。(2)精神依赖性(心理性依赖),停药后,需要药物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但无耐受性和戒断症状(客观症状和体征) 注:兴奋药或麻醉药的滥用是引起依赖性并具有社会意义 的重要问题。,(三)依赖性(dependence),(四)戒断症状(停药综合症)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一般有:戒毒、酒精、止咳水、止痛药、镇静安眠药等。 (五) 停药反应,要求掌握耐受性、耐药性、依赖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