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选择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228443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理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理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理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理选择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绪 言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C)。A.全身性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D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4.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C )。A.参考信息 B.偏差信息 C.反馈信息 D.控制信息5.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C)。A.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D.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第一章 细胞

2、的基本功能及神经、肌肉二、单项选择题1. Na+移出膜外的转运方式属于(D )。A.单纯扩散 B.载体扩散 C.经通道扩散 D.主动转运2.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 A)。A.膜内外电位差 B.膜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电位差C.膜表面的电位 D.膜内的电位3. 白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属于(D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胞纳4.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B )。A.Na+平衡电位 B.K+平衡电位 C.Cl- 平衡电位 D.Na +与K+平衡电位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特点是(B )。A.细胞内K+浓度低于细胞外 B.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C.细胞内Na +浓度高于

3、细胞外 D.细胞内外Na+浓度相同6. 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主要是由于(A )。A.Na+内流 B.K+内流 C.Na +外流 D.K+外流7. Na+-K+泵的作用是(C )。A.将Na+和K+运出细胞外 B.将Na+和K+运入细胞内C.将Na+运出细胞外,K+运入细胞内 D.将Na+运入细胞内,K+ 运出细胞外8. 膜电位减小称为( A)。A.去极化 B.复极化 C.反极化 D.超极化9. 葡萄糖跨膜转运主要依靠膜上(B )进行。A.通道 B.载体 C.泵 D.受体10. 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时K+外流的转运方式属(D )。A.溶解扩散 B.载体扩散 C.主动转运 D.经通道扩散11. 动作电

4、位的产生是(C )。A.细胞接受刺激的标志 B.细胞收缩的标志C.细胞兴奋的标志 D.腺体分泌的标志12. 增加细胞外液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B)。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13. 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A ) 。A.Ca2+ B.Na+ C.K+ D.Mg2+14. 增加细胞外液的Na+ 浓度,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15. 阈电位是指(D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5、16.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是(C )。A.粗肌丝缩短 B.细肌丝缩短C.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 D.粗肌丝向细肌丝之间滑行第二章 血液生理二、单项选择题1. 机体内环境是指(B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组织液 D.血液2. 0.9%NaCl 溶液相当于血浆的(D )。A.胶体渗透压 B.K+ 浓度 C.Na+ 浓度 D.总渗透压3.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D)。A.血红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球蛋白 D.白蛋白4. 红细胞在哪种溶液中不会出现溶血(C )。A.180 mmol/L 葡萄糖 B.59.5 mmol/L NaClC.153 mmol/L NaCl D.76.

6、5 mmol/L NaCl5.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小将发生(A )。A.叠连加速 B.脆性增加 C.溶血 D.血栓形成6. 血浆pH 值的相对恒定主要取决于哪种缓冲对(B )。A.KHCO3 /H2CO3 B.NaHCO3/H2CO3C.Na2HPO4/NaH2PO4 D.Na-蛋白质 /H-蛋白质7. 柠檬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 D)。A.使血浆中凝血酶原破坏 B.与血浆中Ca2+结合成沉淀物C.增强肝素的作用 D.与血浆中Ca2+结合成络合物8. 血管外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C)。A.淋巴结 B.肝和肾 C.肝和脾 D.脾和骨髓9. 缺乏哪种物质可造成小细胞性贫血(A )。A.铁 B.维生

7、素B12 C. 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10. 可使血液凝固过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A.血小板破裂 B.血管紧张素增加 C.肾素分泌增加 D.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1. 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B)。A.释放肝素 B.吞噬作用 C.产生抗体 D.止血作用12. 患某些寄生虫疾病时,在血液中数目增加的血细胞是(B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13. 血小板数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现出血点,主要原因是血小板(D )。A.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减少 B.不易聚集成团C.血管回缩障碍 D.不能保持血管壁内皮细胞完整14. 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D )。A.与血浆容积

8、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5. 红细胞沉降率变大主要是由于( C)。A.红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16. 血液凝固三个阶段都需要的物质是(D )。A.PF3 B.维生素K C.磷脂表面 D.Ca2+17. 凝血过程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激活的区别在于(A )。A.凝血酶原激活形式的始动因子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18. 外源性凝血开始于(A )。A.组织损伤释放因子 B.因子接触激活C.血小板粘附聚集 D.因子激活19. 肝功能严重损

9、害的病人出现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B )。A.维生素K 合成减少 B.多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C.血小板生成减少 D.毛细血管脆性增加20. 甲状腺或肺手术后易渗血,主要是由于这些组织( D)。A.血流速度快 B.肝素含量多C.凝血酶原激活物质含量少 D.纤溶酶原组织激活物质含量多21.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B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22. 正常成人血量约占体重的(A )。A.78% B.1820% C.9% D.5%23. 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B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 B.红细胞不被受血

10、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24.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C )。A.Rh 阳性母亲所生Rh 阳性婴儿 B.Rh阳性母亲所生Rh 阴性婴儿C.Rh 阴性母亲所生Rh 阳性婴儿 D.Rh 阴性母亲所生Rh 阴性婴儿25. 交叉配血的主侧是指受血者(B )。A.红细胞与给血者血清相混合 B.血清与给血者红细胞相混合C.红细胞与给血者红细胞相混合 D.血清与给血者血清相混合第三章 循环生理二、单项选择题1. 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有关的离子活动(C )。A.Na+内流和Cl-外流 B.Na +内流和K+外流C.Ca2+内流和K+外流 D.Ca2+外流和K

11、+内流2. 与神经细胞相比,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C )。A.0 期去极化速度快 B.动作电位幅度大C.有2 期缓慢复极期 D.复极初期速度快3. 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的是(A )。A.窦房结 B.结区 C.浦肯野氏纤维 D.心房肌和心室肌4. 心肌传导细胞与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区别是( D)。A.0 期去极速度快 B.复极1 期形成机制不同C.3 期复极速度快 D.4 期可自动去极化5. 心肌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区别的主要依据( B)。A.阈电位水平高低 B.0 期去极速度快慢 C.舒张电位大小 D.钠钾泵活动强弱6. 下列心肌细胞中属慢反应的细胞的是( A)。A.窦房结 B.心房肌 C.心室

12、肌 D.传导细胞7. 心肌细胞兴奋后恢复离子分布主要靠(A )。A.钠钾泵活动加强 B.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C.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 D.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8. 额外刺激落在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哪一期可产生前期收缩(D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9.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C )。A.心肌的有效不应期 B.心肌的Ca2+贮存少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兴奋性高10. 影响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短的原因主要是( C)。A.动作电位的幅度 B.阈电位水平的高低C.动作电位2 期的长短 D.静息电位水平的高低11. 正常心脏起搏点在(A

13、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C.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 D.心肌传导细胞12. 兴奋在心脏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B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C.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 D.心肌传导细胞13. 有关心动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心房收缩时间长于心室 B.心房先收缩,心室后收缩C.房室共同舒张时间占心动周期的1/2 D.心率快心动周期短14. 心脏房室传导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D)。A.增强心肌收缩力 B.使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步收缩15.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脉瓣开放,房室瓣关闭的时期是( B)。A.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 B.心室射血期C.

14、心室充盈期 D.房缩期16. 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在(B )。A.房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快速充盈期17. 心室内压升高达到最高值的时期是( C)。A.房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末期 D.减慢射血期18.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大部分是由于( C)。A.骨骼肌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D.胸内负压的作用19. 心电图QRS 波群代表(C )。A.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变化 B.两心室兴奋过程的电变化C.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变化 D.两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变化20. 心电图主要反映(D )。A.心室兴奋过程的电变化 B.

15、心脏收缩舒张过程的变化C.心脏内外的电位差 D.心脏兴奋产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电变化21. 可使搏出量增加的因素是( A)。A.静脉回心血量增多 B.大动脉压力增高C.心迷走神经兴奋性高 D.心率加快22. 心指数等于(D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 D.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23. 外周阻力主要取决于( B)。A.大动脉管壁弹性 B.小动脉口径 C.心肌收缩力 D.循环血量24. 血流速度最慢的部位是在(C )。A.小动脉 B.微动脉 C.真毛细血管 D.微静脉25. 使脉搏压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C)。A.心率加快 B.外周阻力增大C.大动脉管壁弹性

16、降低 D.循环血量减小26. 影响收缩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 )。A.心搏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循环血量27. 动脉脉搏波升支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B)。A.心室收缩射血,动脉内压升高,管壁扩张B.心室快速射血期,动脉内压升高,管壁扩张C.心室射血末期,动脉内压升高,管壁扩张D.心室收缩初期,动脉内压升高,管壁扩张28. 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B )。A.心输出量 B.外周阻力 C.循环血量 D.大动脉管壁弹性29. 动脉脉搏波降支形成于( B)。A.心室快速射血期开始 B.心室减慢射血期开始C.心室收缩开始 D.心室舒张开始30. 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17、D )。A.交感缩血管神经 B.肾上腺素C.迷走神经 D.组织的局部代谢产物31. 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微循环通路是(C )。A.直捷通路 B.动静脉通路C.迂回通路 D.迂回通路和直捷通路32.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B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血管紧张素33. 心肌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是(B )。A.N 受体 B.M 受体 C. 受体 D. 受体34.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 C)。A.大脑皮质 B.下丘脑 C.延髓 D.脊髓35. 动物实验过程中,切断两侧缓冲神经后,动脉血压将会(D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出现大幅度波动3

18、6. 动物实验刺激一侧颈部迷走神经外周端时,心率将会(B )。A.加快 B.减慢 C.不变 D.先快后慢37. 压力感受器反射的生理意义是(C )。A.升高血压 B.降低血压C.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D.使动脉血压维持较低水平38. 下列体液因素,可使动脉血压降低的是(D )。A.血管紧张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心房钠尿肽39.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心脏的正性(兴奋)作用,主要是因为(B )。A.Na+通透性增加,促 Na+外流 B.Ca2+通透性增加,促Ca2+内流C.K+通透性增加,促K+外流 D.Cl- 通透性增加,促Cl-内流40. 心肌缺O2 引起冠脉舒张主要通过的因

19、素是( B)。A.H+ B.腺苷 C.前列腺素 D.乳酸41. 同时切断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时,心率比正常时(B )。A.快 B.慢 C. 不变 D.不稳定42. 引起冠脉舒张的主要因素是(B )。A.H+ B.腺苷 C.前列腺素 D.乳酸第四章 呼吸生理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因素中,使呼吸道阻力增大的是(B )。A.交感神经兴奋 B.迷走神经兴奋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2. 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C )。A.肺泡上皮细胞 B.型细胞 C.型细胞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C )。A.增大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易扩张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促进肺萎缩C

20、.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容积相对稳定D.增大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缩4. 平静呼吸时,使胸廓上、下径扩大的呼吸肌是(A )。A.膈肌 B.肋间外肌 C.肋间内肌 D.腹壁肌5. CO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C )。A.物理溶解 B.形成碳酸血红蛋白C.形成碳酸氢盐 D.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6. 吸气末肺内压( A)。A.等于大气压 B.大于大气压 C.等于胸内压 D.小于大气压7. 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C)。A.吸气肌收缩 B.呼气肌收缩C.胸膜腔密闭 D.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8. 每分钟肺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之差是(B )。A.潮气量呼吸频率 B.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C.气

21、量呼吸频率 D.功能残气量呼吸频率9. 肺活量是指(D )。A.每分钟吸入的气量 B.用力呼出的气量C.用力吸入的气量 D.最大吸气之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10. 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C )。A.潮气量 B.肺活量 C.时间肺活量 D.补吸气量11.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D )。A.肺内压的升降 B.胸内压的升降 C.肺的收缩舒张 D.呼吸肌的收缩舒张12. 肺换气是指(C )。A.肺内气体与外界空气交换B.肺内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C.肺泡内气体与其周围静脉血之间的气体交换D.肺泡内气体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13. 呼吸基本中枢位于( B)。A.脊髓 B.延髓 C.下丘脑 D.脑

22、桥14.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A )。A.使吸气向呼气转化,调整呼吸节律 B.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中枢C.使吸气时间延长 D.使呼气时间延长15. 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C )。A.直接刺激吸气神经元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刺激压力感受器16. 当氧解离曲线左移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B )。A.增多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不变17. 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是( B)。A.肺总容量 B.肺活量 C.深吸气量 D.功能残气量18. 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C )。A.一定程度的缺O2 B.血中H+升高C.一定浓度的CO2 D

23、.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19. 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D)。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20. 动物实验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主要变化是(D )。A.呼吸加深加快 B.呼吸减慢减弱 C.吸气时相缩短 D.呼吸变慢变深21. 将动物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完全切除后,将发生(C )。A.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能使呼吸明显加强B.动脉血中CO 2 分压升高不能使呼吸加强C.该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降低D.肌肉运动时呼吸不会加强22. 正常人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是(A )。A.等于0.84 B.等于0.94

24、C.大于0.84 D.小于0.8423. 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反射中枢在脊髓 B.感受器位于肺泡内C.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 D.意义是使呼气向吸气转化24. 实验过程增大无效腔后,动物的呼吸加强,其机理是(D )。A.呼吸道阻力增大 B.肺通气量减小 C.肺泡通气量增大 D.肺泡通气量减小第五章 消化生理二、单项选择题1. 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项刺激不敏感(A )。A.电刺激 B.机械牵拉 C.化学物质 D.温度改变2. 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来源于( D)。A.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B.内在神经丛的作用C.食物的刺激作用 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3. 胃液分泌的胃期,是由食

25、物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引起,通过下述哪条途径完成( D)。A.迷走神经 B.促胃液素 C.内在神经丛 D.所有上述因素4. 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B)。A.容受性舒张 B.蠕动 C.分节运动 D.集团蠕动5. 下列哪一项不是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B)。A.盐酸 B.蛋白质 C.脂肪 D.高渗溶液6. 唾液分泌的调节是(A )。A.神经反射 B.神经反射和体液因素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7. 以下哪一项不是胃肠激素的主要作用(C )。A.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活动 B.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C.使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D.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粘膜生长8.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A.胃肠

26、运动抑制 B.胆囊收缩C.奥迪氏括约肌舒张 D.各种消化液分泌9. 盐酸进入小肠后可(B )。A.促进促胃液素分泌 B.促进胰液分泌 C.抑制肠液分泌 D.抑制胆汁分泌10. 胃容受性舒张反射的传出神经是( B)。A.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 C.内在神经丛 D.膈神经11. 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D )。A.Cl- B.K+ C.Na+ D.HCl12. 胃排空的动力是(B )。A.胃内容物性质 B.胃运动C.幽门括约肌舒张 D.十二指肠食物消化产物吸收13. 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C)。A.是纯神经反射性的 B.持续时间较短C.胃蛋白酶含量很高 D.酸度不高14. 胆汁的主要

27、作用是( A)。A.乳化脂肪 B.激活胰蛋白酶原 C.分解脂肪 D.促进蛋白消化15. 激活糜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D)。A.肠激酶 B.盐酸 C.组织液 D.胰蛋白酶16.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C )。A.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含量也多 B.水分和碳酸氢盐多,酶含量少C.水分和碳酸氢盐少,酶含量多 D.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含量多17. 在下述消化液中,那一种不含消化酶(C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小肠液18. 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B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小肠液19. 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主要机制是(B )。A.小肠粘

28、膜释放促胃液素 B.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C.交感神经兴奋 D.迷走神经兴奋20. 下述哪项不是小肠的运动形式(A )。A.容受性舒张 B.紧张性收缩 C.蠕动 D.分节运动21. 胆汁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D )。A.胆汁酸 B.胆固醇 C.胆色素 D.胆盐22. 最强的刺激胆汁分泌和排出的食物是(B)。A.高脂肪食物 B.高蛋白食物 C.高糖食物 D.混合食物23. 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B )。A.脊髓胸段 B.脊髓腰骶段 C.延髓 D.脑桥及中脑24. 由肠腺分泌的酶是(A )。A.淀粉酶 B.肽酶 C.蔗糖酶 D.脂肪酶25. 胃肠内容物通过消化道时停留时间最长的部位是( C)。A.胃

29、 B.小肠 C.结肠 D.直肠26. 营养物质和水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大肠27. 下面哪种物质的吸收不需钠泵的活动( D)。A.水 B.葡萄糖 C.氨基酸 D.脂肪酸28. 胆盐和维生素B12 的吸收部位是(C )。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结肠29. 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可(D )。A.抑制胃窦运动 B.抑制胃液分泌 C.抑制结肠运动 D.增强结肠运动第六章 体 温二、单项选择题1. 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体的散热形式主要依靠(D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2. 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的作用主要是(A

30、)。A.增加传导散热 B.增加辐射散热 C.增加对流散热 D.增加蒸发散热3. 下列有关体温生理变异的描述,错误的是( C)。A.清晨26 时最低,下午16 时最高B.新生儿体温易波动C.女子体温略高于男子,排卵日体温最高D.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4. 运动时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D )。A.肝脏 B.脑 C.心脏 D.骨骼肌5. 控制体温的“调定点”位于(C )。A.延髓化学敏感区 B.下丘脑视上核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D.中脑被盖部6. 当下丘脑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是( C)。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第七章 肾脏生理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肾脏功能的是

31、(C )。A.生成尿液排泄废物 B.参与调节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C.分泌血管升压素 D.与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密切相关2.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力量是(B )。A.全身动脉血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C.入球小动脉血压 D.出球小动脉血压3. 肾小管对葡萄糖主动吸收的部位是(A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4. 下列关于肾小球滤过膜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A.分子量大于69000 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不能滤过B.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全部滤过C.滤过膜带正电荷,而白蛋白带负电荷,故不易滤过D.正常原尿的生成与滤过膜的面积有关5. 以下关于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叙述

32、,错误的是(D )。A.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 B.重吸收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C.某些物质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D.Na+的重吸收全部是主动的6. 正常成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平均为(C )。A.80 mL/min B.100 mL/min C.125 mL/min D.150 mL/min7. 神经垂体释放的血管升压素,其主要作用是(B )。A.促进肾脏血管收缩,肾血液量减少B.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C.引起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减弱D.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Na+ 、Cl-的重吸收8. 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A )。A.使血钠增高,血钾降低,血容量增加 B.使血钠、血钾均降低,血容量减少C.使血钠、血钾均增高,血容量增加 D.引起肾素分泌,血压升高9. 下列不属于肾脏功能的是( B)。A.生成尿液,排泄废物 B.分泌醛固酮C.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D.与酸碱平衡调节密切相关10. 关于排尿反射,错误的是(D )。A.排尿反射发生是因膀胱内压升高,刺激了膀胱壁压力感受器B.传入神经为盆神经感觉纤维C.初级中枢在脊髓腰骶段D.排尿反射过程属负反馈调节11. 尿液浓缩的主要部位是(D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12. 肾脏排H+的主要机理是(C )。A.H+与Cl-结合形成HClB.H+与碳酸氢盐结合C.H+与肾小管液中的NH3 结合,形成NH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