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总论.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3502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精神病学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精神病学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精神病学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精神病学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神病学绪论,崔明湖,Building Awareness - Reducing Risk: Mental Illness & Suicide,精神疾病的概念和精神病学的任务,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一、中国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经脉:“人始 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 癫狂,阳厥。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等。,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药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二、西方,(一)古代、希波克拉底的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二)中世纪时代:神学和宗教阻碍精神病学的发展。,(三)18世纪:工业革命把精神病人当做人、社会成员看待,当做病人,成立了“疯人院”。

2、(四)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确立了精神病与脑的关系,精神失常是一种脑的疾病。,三、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一)生物精神病学:揭露CNS的神经递质改变了某些神经精神功能紊乱的生物学基础。,精神药物从年代仅有的几种发展至今可分为几大类,共百多种药。脑影像技术的发展为精神疾病的病因、神经生理、病理解剖的研究提供了精密的手段。,(二)社会精神病学: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研究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把纯生物学的医学模式改变为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另外,精神病管理模式的变革更有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复。,(三)我国的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解放前设精神病院的仅有广州、北京、苏州、上海、南京、成都、长沙、沈阳等。解放后

3、全国遍布精神病院。,相关学科,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脑与精神活动,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三、脑可塑性与精神经活动,至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几种精神病的病因仍未十分明确,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下面几种因素常参与影响:,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生物学因素,一、遗传与环境因素,(一)家庭的调查:患者亲属中发现同类疾病的比正常人口中普查所及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而且血缘愈近,发病率愈高。(二)双生子同病率的研究: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高于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说明遗传因素的作用。,(三)寄养子的研究:有精神疾病所生的子女后不久寄养到他人的家庭,(前瞻性研究)若寄养出的子女与亲生父母

4、的同病率高则与遗传有关,与寄养父母的同病率高则与环境有关。,二、理化、生物性因素: 感染、中毒、肿瘤、缺氧、代谢障碍及内分泌疾病、血管病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心理社会因素,一、应激因素,PTSD神经症,二、人格特征,(一)神经类型:神经活动的生理学特征强均衡迟钝性(不灵活型)易患躁郁症;弱均衡迟钝性易患神经症;艺术型易患癔症, 思维型易患精神分裂症。,(二)个性:神经活动的心理学特征内向易患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外向易患躁郁,展望,生物精神经病学将有生大突破心理卫生知识将得到普及精神疾病的康复与精神卫生的服务重点将会有所转移。,一、概述:,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一)异

5、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属于病态或属正常,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背景。,在观察精神症状时观察:1、精神症状是否存在,2、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二) 精神症状可表现在病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

6、为活动中,即表现在其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中,这些表现可通过广泛收集病史,即从其亲属、同事、同学、朋友、邻居、领导等等反映的材料中,得以了解,是一个十分细微的调查了解工作。,(三) 大多数精神病的诊断是建立在精神症状的基础之上,先明确病人有哪些精神症状,然后根据各个精神症状组合的特点,形成症状群(或综合征)的概念。然后根据各个精神征装组合的特点,形成症状群(或综合征)的概念。最后在引起这一 综合征的许多精神疾病中进行比较和鉴别,建立精神疾病的诊断。,(四) 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尚无明确的生物学异常指标,诊断主要依靠精神症状群确立,因此熟悉每一个精神症状的定义和概念以及这些症状常见于那些精神疾

7、病时非常重要,是重点要求。,二、常见的精神症状:,(一)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神经症。,2.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神经症。,(二)知觉和知觉障碍: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全体)属性的反映。1.错觉(illusion)为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见于症

8、状性精神病。,2.幻觉(hallucination):,是一种没有现时刺激作用而在感觉器官出现的知觉体现。幻觉被视为精神病性症状,是重性精神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出现率相当高。,1)听幻觉:最常见,有言语性及非言语性。言语性多于非言语性。言语性幻听中有评论性、命令性听幻觉。由于听幻觉支配病人的意志、思维及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视幻觉:有两种不同精神病理意义的视幻觉:一种是在意识模糊背景出现的是幻觉,幻觉呈恐怖性,十分逼真,使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见于症状性精神病。另一种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出现的,见于精神分裂症。,3)嗅幻觉、味幻觉:常继发产生被害妄想,见于精神分裂症。4)触幻觉:较少见,见于

9、精神分裂症。,3. 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空间知觉障碍3)时间知觉障碍4)非真实感感知综合障碍多见于癫痫或精神分裂症。,(四)思维和思维障碍:,思维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是通过言语进行的。正常思维的四个特点: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有效性。,1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的量及速度的异常,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思维结构及逻辑障碍,思维自主性障碍等等。,1)思维奔逸(flight of ideas):速度过快,见于躁狂症。2)思维迟缓(inhibition of ideas):速度过低,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ht):

10、数量减少,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4)思维散漫(loosening of a association):又称思维松弛,是逻辑性障碍,见于精神分裂症。,5)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是思维逻辑性障碍 ,见于精神分裂症。 6) 病理性赘述 (circumstantiality) :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见于癫痫。,7) 思维中断(blocking of thought)又称思维阻滞:患者在无意识 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8) 思维插入(thought insertion)和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

11、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发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9) 思维化声(thought hearing): 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10) 思维扩散(diffusion of thought)和思维被广播,11) 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 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12) 语词新作(neologism): 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13) 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sm thinking): 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

12、,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14) 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或称强迫性思维: 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可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可迫性怀疑。,2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delusion)是一种病态的观念,缺乏客观事实依据,余患者文化及经历不相称,不能被说服,难以纠正的坚信不移的观念。见于多种病。,a)被害妄想persecutionb)关系妄想referencec)物理影响妄想physical influenced) 夸大妄想grandiosee)罪恶妄想guiltf)疑病妄想hypochondria

13、calg)钟情妄想loveh)嫉妒妄想jealousy i) 被洞悉感experience of being revealed,3. 超价观念 overvalued idea,常存仁慈心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乐心,对酒,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随喜, 不开口笑是痴人。,(三)注意和注意障碍:,注意(attention)某一时刻把所有的精神活动选择性集中指向某一对象的心理过程。注意分主动(随意)、被动(不随意)注意。,a)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主动注意增强见于有妄想的病人 :忌妒妄想、疑病妄想。 b)注意减退(hypoprosexia):主动、被动注意

14、下降,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c)注意涣散(aprosexia):主动注意下降,见于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症。d)随境转移(transference of attention):被动注意增强,见于躁狂症。 e) 注意狭窄,(四)记忆和记忆障碍:记忆(memory)既往事物及经历的重现。,1记忆增强(hypermnesia):见于有妄想、注意增强的病人。 2记忆减退(hypomnesia):见于脑动脉硬化,脑器质性精神病。,3遗忘症(amuesia):为回忆的丧失,见于脑外伤。 4错构症(paramuesia):对既往经历过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回忆错误。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脑外伤。 5虚构症(co

15、nfabulation):用一段虚构的事实填补记忆真空。见于各种痴呆。,(五)智能和智能障碍(intelligence):,综合的精神活动的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注意、计算、思维等以及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atardation):,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损害大脑,阻碍大脑发育,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儿童。,2 痴呆(dementia):,18岁以后,由于各种病因损害大脑致使全面智能减退,意识清楚。分为真性痴呆与假性痴呆。它们之间的区别:,病因临床表现 愈后真性痴呆脑器质性 损害无夸 张及情感色彩 差假性痴呆精神创伤 有夸张情感色彩 良好,

16、(六)定向力(orientation):,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的能力(包括时间、地点及人物的定向),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七、情感障碍,(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2. 情感低落(depression)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3. 焦虑( anxiety )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4. 恐惧(phobia) 过

17、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二)情感稳定性的改变 1. 情感不稳 表现为情感反应(喜、怒、哀、愁等)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 2. 情感淡漠(apathy)指对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3. 易激惹性(irritability)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1. 情感倒错(parathymia)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 2. 情感幼稚指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八、意志障碍 1. 意志增强(hyperbulia)指意志活动增多。 2. 意志减弱(hypobuli

18、a)指意志活动减少。 3. 意志缺乏(abulia)指意志活动缺乏 4. 犹豫不决 (rhembasmus),九、动作与行为障碍(一)精神经运动性兴奋 1.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 2.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主要是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1.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2. 蜡样屈曲:在木僵基础上出现,患者的肢体作人摆布。,3. 缄默症(mutism):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 4. 违拗症(negativism):患者对于要求他

19、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主动违拗,被动违拗。,(三)刻板动作 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单一单调的动作。(四)模仿动作 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五)作态 指患者做出古怪、愚蠢、幼稚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十、意识障碍 1. 嗜睡 2. 意识混浊 3. 昏睡 4. 昏迷 5. 朦胧状态 指患者的意识范围缩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6. 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 7. 梦样状态 指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十一、自知力 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经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神经症患者有自知力,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临床意义在于:1是精神病与神经症重要鉴别点2是精神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3是精神病治疗恢复重要指标之一,一、病因学分类:器质性精神病与功能性精神病二、症状学分类:精神病性精神疾病于神经症性精神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学,三、目前二者结合进行分类,即症状学分类、系统继续保留一些病因学分类的名称。四、我国的精神疾病分类系统逐步变细,并且逐步与国际分类接轨,如:CCMD-3与ICD10极为接近。,一、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ICD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DSM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CCM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