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校长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43184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任校长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任校长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任校长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我任校长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我任校长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任校长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衡水是河北南部的一个欠发达的,年轻的地级市,中心城区只有一个区,叫桃城区,它的前身是衡水县-衡水地区行署所在地 ,衡水中学就是原衡水县办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只有 30 多万人口.我从 1982 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在这个学校教书,任过历史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学校副书记,1992 年开始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2004 年调教育局工作,在衡水中学校长的位子上工作了 12 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也就是在我担任衡水中学校长之前,衡水中学正处在发展的低谷.当时,学校教师队伍极度涣散,管理秩序十分混乱,已处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很多人外出兼课,办班捞钱,我的前任老校长,为调整

2、任课,选派班主任,常常亲自到教师家里,低三下四,说尽好话,即使这样,有些工作还是没人做.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那时候还常常发生校长亲自主持的会议竟被下面的人哄散的情形(有人登高一呼:“别听他的,散伙吧“, 于是人们就走散了).还有,学校考试,学生作弊成风,三楼教室靠近窗户的学生用绳子将试卷从窗口系下去,传给二楼靠近窗户的同学抄袭,抄完之后,居然还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传回三楼.更有窃贼趁火打劫,竟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学生宿舍,将床板拆卸下来,然后抬过墙头,偷出校外,却无人敢管.别说窃贼偷窃学校的东西,就连教职工也常常把学校的东西窃为己有,住在学校附近的教师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学校的床板,桌凳,而且用来打制家

3、具.极度的混乱和涣散,使衡水中学这样一个地区行署所在地的重点中学的高考成绩,却被周边的县中远远甩在后面,以至很多地直干部的子女,纷纷从衡水中学转学到下面的县中读书.当时衡水中学的办学水平和高考成绩已经跌落到了全地区十一个县重点中学的下游.无奈之下,老校长向市委递交了辞职报告,当着众常委的面,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若犯了罪,你们不要让他进监狱,就让他到衡水中学当校长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市委书记找我谈话,告诉我市委已经研究了,由你来担任衡水中学的校长.当时一下子就懵了,当时完全没有自信,压力可想而知.到 1995 年,衡水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和综合办学水平,第一次在全地区十一个县重点中学当中拿了

4、第一,到 2001 年,衡水中学的高考主要标志性指标,在全河北省拔得头筹,开始位居第一,至今已连续七年夺冠.2001 年之后,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有三,四十名(今年 35 名).到 2002 年下半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大批地涌入衡水中学参观考察.后来,更被一些民间机构评为“全国十大名牌中学“.衡水中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升学成绩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 一个教育的神话“. 很多人问我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到底有什么绝招 我对他们讲,既没有绝招,也没有秘密,如果非要总结出一点什么的话,那就是陆游的一句诗里面讲的,“功夫在诗外“.陆放翁认为,要写出好诗 ,光懂得诗的格式

5、和写诗的技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生活中去,在阅历上下功夫.即所谓的“功夫在诗外“. 很多学校抓升学率,往往采取的是直奔主题,短兵相接,死缠硬打的战术.而我的策略不是这样,我的策略是迂回到外围,从外围向核心逼近,最后取得完胜.从 19922004 年,我在担任衡水中学校长期间,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曾经提出过一些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集中地体现了我的上述策略.这些理念,对于衡水中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天,我愿意利用这样一个场合,把其中的几点,讲出来,仅供大家讨论,批评.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东西是在一个半城半乡的地区发生的,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一, 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 “这一

6、理念的提出,是在我担任校长不久.所谓“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就是说,学校要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要筑起一道精神隔离墙,优化内部小环境,在学校里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那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急剧转型,多元文化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思想也出现了混乱,信仰迷失,责任感淡漠,一切向钱看,甚至有人外出兼课捞钱,热衷于做家教,还有的从事第二职业.社会的这些变迁,教师思想的混乱,严重地侵蚀了学校这块圣洁的领地,严重地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在一次学校内部的会议上提出:要把我们的学校建成精神特区.(一),

7、理念与思考当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学校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的领地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单元,她和工厂,农村这些社会单元不一样,她的功能是育人,因此,学校应该是一块净土,应该是一块精神的领地,圣洁的殿堂.在这里面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职员,都应该思想纯,境界高,有理想,有追求,都应该抖掉身上的俗气,脱离开低级趣味.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否则,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2,办好一所学校,必须优化内部小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因为,学校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发展.任何一所学校

8、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都必须首先营造一种氛围,营造一个“场“,都必须首先纯洁整个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提升整个干部教师队伍的精神境界,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使每一位老师都奋发向上,一门心思干事业.只有在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推动,互相竞争环境中,才能形成千帆竞发的态势;只有在一个优化了的学校小环境中 ,才能做到“ 一个也不能少“, 从而避免 “短板效应“.如果一个学校只是孤立地抓某一项工作,某几项工作,而不从优化学校小环境入手,恐怕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去过一些地方,发现一些地方的教育局,一些学校为了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在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上,在培训教师方面,花了很多钱,想了很多办法,除了

9、进行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之外,还从全国各地请了许多专家频繁的举办报告会,甚至把他们骨干教师派出去长期进修,总之是下了很大的力量,他们的思路没错,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提高教师的水平.但是,钱也花了,时间也花了,专家也请了,但是,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还有,一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 ,每年都频繁的组织召开高考研讨会,精心的制订备考策略,但是高考成绩还是上不去.原因到底在哪里 其实原因就在于没有优化好自己的内部小环境,学校内部没有形成奋发进取,人人争先的环境氛围.在一个学校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氛围,教师就感觉不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激励和压力,就难以调动起进取心和内驱力,他的业务水平,学校

10、的高考成绩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所以,办学校首先要办出一种氛围,氛围无价,学校的环境氛围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进步,直接影响学校的工作效能和教育质量.3,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养育全体教职工的精神追求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老人家始终相信,精神会变物质,而且他认为,精神一旦转化为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中国革命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在革命的年代,一批批革命党人,仁人志士,置生死于度外,视牺牲为光荣,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卓绝,坚韧不拔,靠的就是一种信仰,靠的就是一种精神.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11、,他就会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整个生命体的全部免疫力都会为他工作.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而奉献的事业要求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异乎常人的精神追求.因此,要想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让全校的教职员工向往高尚的东西,就必须净化全校教职员工的心灵,就必须养育广大干部,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使每一个教师的整个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4,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也是升学率早在 19 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的一句话:“教师除了丰富的学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要有正直刚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力量.没有好的品质,觉悟,作风,是不

12、能保证教育效果的.“另一位教育界的大师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的思想,品行,情感,意志这些内在的品质,会非常真实的,一览无余的呈现并暴露在学生面前,虽然这种东西常常处在教师的教育意识之外,但它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潜在的,深刻的.事实上,每天教师一走上讲台,都会立刻处在学生眼光的交叉火力点之下,你这个教师外表,谈吐如何,气质,境界怎样,你这个教师是不是称职,有没有水平,教书对你来说是职业还是事业,是责任还是兴趣,学生看得一清二楚.现在的中学生精灵得很啊,如果他感觉你这个老师正直,高尚,热爱自己的事业,责任感强,他就佩服你,崇拜你.同样的话,你说出来,他愿意听,同样的课,你来讲

13、,他就愿意学,从而产生很强的教育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如果一个老师虚伪,自私.俗气,充满了低级趣味,没有事业心,就得不到学生最起码的尊重,这样的老师讲出来的话,学生会从心眼里打上一个问号,这样的老师讲的课再好,学生也会听着不舒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老师这种人格的魅力,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就是教育质量,本身就是升学率.我曾长期在学校一线工作,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当老师,后来做了两届班主任,和学生接触较多,再后来由班主任直接做到了学校总支副书记,也是负责学生工作.记得当年在学生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题目是,学生心目中最敬佩的老师,设计了若干个选项,任由学生选择.这次问卷的结果显示:

14、中学生敬佩一个老师 ,首先看的不是他的知识是否渊博,也不是看他的演讲口才如何,仪表如何,而是首先看他的精神境界,看他的人品,人格.这次问卷改变了我以前的认识,同时也告诉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人品,情操是处在教学过程最前沿的,在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最本质的恐怕还是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衡水中学当年有一位语文教师,非常有才华,仪表堂堂,课讲得很好,文笔也属于一流,很会写文章,还写一手好字,他的书法作品经常在国际上获奖.从东北调来不久,很快就成了学校里令人刮目的名星教师,但这位教师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孤傲,自私,和学生在感情上很隔膜,按他本人的教学水平和天资,他的教学

15、成绩完全可以超过同学科任何一位老师,但是,每次考试成绩统计结果出来以后,他所任课的班级总是排在后面,自己也很苦恼,最后选择了调离.衡水中学还有一位老师,也是教语文的,学历并不高,业务能力也一般,但人品很好,很有人格魅力,很受学生欢迎,他的身边常常聚拢着一群学生,学生有什么高兴的事,烦恼的事,都愿意向他们诉说,把他当作朋友,所以每次考试成绩,他都出人意料的高出别人 .结合自己在教学管理中多年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我渐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就是说,教师的人格即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

16、用,也能对教师教书的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途径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制约着教育的质量和品位.为了便于表述我的上述观点,在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我借助了一个函数式,这个函数式叫做:Y= KX.后来被媒体称作“一个教育的函数式“.这个函数式里边的 Y是因变量,表示教师的教育力,教育效果,K 是系数,表示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X 是自变量,表示教师的教学技能,业务能力.通过这个函数式 ,可以让人们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决定他的教学效果, 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越强,教学质量就会越高,反之,教学成绩就会下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提出了要把学校建成一个精

17、神的特区.也就是说,即使从提高升学率的角度,学校也应该提升老师的精神境界,养育老师的精神追求.5,建设精神特区,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古人讲,人之初,性本善.讲得太好了.在中学生身上,还保留着很多的童真,还保留很多原始的自然情感:比如怜悯,同情,天真无邪,愤世嫉俗 ,善良诚实的一面,非功利的一面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原生命形态里的美好品质,都是出于生物人的一种本能,很多还没有受到污染.而这些东西在我们很多成年人身上已经很淡了,在这一点上,成年人应该向孩子学习.孩子们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现在已经是稀有资源了,弥足珍贵啊!国家通过颁布法令,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那些稀有的自然资源,那么我们学校也

18、应该创建精神特区,去保护这些稀有的精神资源.不仅要保护,要呵护,而且要给她阳光,要给她雨露,要让她茁壮的生长.我们任何人都无权破坏她的生长常态,我们任何人都不能用功利主义的东西去伤害这些纯洁的,天然的,美好的品质;我们有责任为青少年美好品质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里工作的每一个人,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还是工人,还是职员,思想境界要高,要有事业心,正直,向上,向善,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们这些稀有的资源,美好的品质保护下来,所以我们要创建精神特区.事实上,现在许多中学生心境不好,他们时常感到孤独,苦闷,压抑,烦躁,对社会看不惯,对周围的一切看不惯,他们常常用怀疑的

19、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都是灰色调,好像这个世界都是错的,只有他自己是对的,你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在哪些地方伤害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心中的灰色到底是来自什么地方 你也根本不懂他们为什么要去割腕,跳楼 即使是那些在表面上看来很安分的孩子,只要你一翻开他们的日记本,肯定也会大吃一惊.在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上,我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老师不了解学生.“立刻遭到围攻.因为参加会议的都是老师,班主任.他们说,“我们天天和学生在一起,怎么能说我们不了解学生呢 “好了,我问你,中学生对人生,对社会有什么看法 中学生在交友,处世,情感生活方面有哪些困惑 中学生在精神生活方面需要我们给予哪些帮

20、助 “大家一时回答不上来.我们的很多老师,真的不了解学生,他们常常把学生成绩的下降归结为贪玩,“又打游戏机去了“,“ 为什么不好好用功“, 错了!孩子们的主观世界里存在问题啊!有一次,我到宿舍去看一看,一个学生躺在床上面朝天花板,一个人呆在宿舍,见我进到屋里,就从床上下来,对我说,“老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我一听这样的问题,非常严重啊,活着都没有意思了,你想他还能学习得下去吗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提高,因为他已经们有心思学习下去了,成绩怎么能够提高中学生怎么是这个样子 我们很多成年人不懂.实际上,孩子们有着天真,纯洁的品质

21、,他们对人生,社会有着美好的向往,美好的憧憬.每个孩子都跳动着一颗正直的,善良的心,都向往高尚的生活.但是他们毕竟涉世未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腐败污浊的风气,他们充满了困惑和疑问,这人都怎么了 怎么都成这个样子呢 自己无法理解,又找不到答案.于是对整个人生,整个社会就会产生一些奇怪的看法,理解不了,解脱不了,所以压抑,苦闷,烦躁.“太没意思了“,“不想活下去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应该了解这些情况,把学生从这种状态里解脱出来.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不良心境呢 只有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让他们看到身边的人都是高尚的人,品行高洁的人,才能改变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

22、到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建设精神特区的一个思考.(二)实践与要求1996 年提出创建精神特区的时候,同时也提出了建设精神特区所要达到的四个初级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在这之后,围绕目标,学校进行了多方面的引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教师的精神追求.领导班子是学校统帅部,但它不可能像战争年代指挥打仗那样,令下如山倒.因为,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权力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而非权力影响力常常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他们常常把靠本事吃饭挂在嘴边上.在某些情况下,权力对他们还是奈何不得,他要出工不出力,你还拿

23、他没办法.因此,学校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 ,为师生着想,对未来负责.必须做到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严以律己,埋头苦干,胸怀坦荡,五湖四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1995 年初,衡水中学建成了第一期教师住宅楼,分楼之际,积分排名在前的几个校级干部纷纷作出表率,把最好的楼层,最好的位置让给一线骨干老师先挑,这件事很快在校园里传为了佳话,而且影响到校外.在以后的几年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重量级荣誉,领导干部一个指标都不占,全部授于一线教师.当时的一个口号叫做:要荣誉不要职务 ,要职务不要荣誉嘛.每年高考完后发奖金,领导干部分文不取.校长平时的奖金只拿全体教

24、师的平均数.另外,我还一直坚持自己的“三不主义 “:即小恩小惠从来不给,封官许愿从来不干,拉拉扯扯从来不搞.,拒绝利的诱惑,让教职工远离铜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需求层次论“,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先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然后才是参与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当前面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自然就会追求后面的一种需要.我的理解,奖金这种东西最多只是满足教师的较低层次的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而这些低层次的需要对于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的优质高中校的老师来讲,已基本满足了.之后,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满足这些需要,要靠的应

25、是精神奖励,如赏识,肯定,荣誉,事业等等.因此在创建精神特区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工作上做出成绩的老师主要是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而物质上的奖励尽量淡化,不在奖金上做文章.第一,衡水中学在布置任何一项任务的时候,从不许愿给老师多少报酬和奖励,但事后也不亏待大家.第二,在发放奖金问题上,衡水中学常有出乎意料的举措,而且奖金数额差距很小,不鼓励多劳多得.第三,在制订奖励方案(如高三) 时,往往采取的是模糊战术,设计了很多条目,很多术语,常人看不懂,就像计算机里出现了乱码,但是很科学.久而久之,老师就不再关注奖金,而是一门心思搞业务了.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有个思维盲点,以为金钱,物质奖励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

26、灵丹妙药,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其实,真正优秀的教师都不是重赏出来.正像鲁迅说过的,我们很多优秀的老师“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他们的敬业靠的是一种奉献精神,靠的是一种责任感,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无论怎样的物质刺激,都不可能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另一方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一线上的优秀老师都是安贫乐道,虽收入低微,但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我参加过一个县级中学的表彰会,在学生雷鸣般的掌声下,老师们一个个鱼贯而行,登上主席台,接受校长发给的,标明钱数的红包.每位老师接过红包后还要向校长鞠躬致谢.对这种上台领赏做法,我

27、实在是不敢恭维,这种做法有损教师在学生中的的形象,有损教师的尊严.为让教师远离铜臭的诱惑,学校还向老师提出了三项要求:第一,放弃在课外从事的任何经营活动;第二,告别外出兼课;第三,老师不准搞有偿家教.一经发现马上谈话,令其立即停止.自古以来,教师都属清流,吃皇粮,发不了财,这是由教师的职业决定了的.如果你要发财就不要当老师.建设精神特区,绝不是建设精神“乌托邦“, 让教师远离铜臭 ,也绝不是让教师做现代的“ 清教徒 “,“苦行僧“.而是相反,千方百计的提高教师的福利 ,津贴,竭尽所能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让全校教师的腰包都鼓起来,共同富裕,而不是让学校的一部分教师先富起来,特别是不能让那些搞有偿

28、家教,外出兼课的教师先富起来.,拒绝庸俗,抖掉身上的俗气.学校规定,学校领导之间,校领导和一般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一般情况下,都不得相互请客吃酒,不搞拉拉扯扯.所有教职员工都不许搓麻打牌.远离庸俗之风,追求高尚生活.,让教师远离社会不正之风,坚守道德底线.第一,不准教师集体接受家长宴请(三人一起即为集体吃请),一经发现,必定要有个说法.第二,不准利用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讨好权势家长,以教谋私,在学生座位安排,课堂提问等方面,对强势家庭的孩子做出倾斜,学校是不允许的.第三,不准接受学生的贺礼,以防师生关系变味(新年,教师节,学生送点礼物,不允许.如果非要表达学生一份心意的话,那么全班一起送,

29、加在一起的价值不能超过两元钱).按道理讲,节日的时候,学生通过适当的方式,向老师表示感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本来很正常的师生之间表达感情的礼尚往来,却越来越多地沾染上了铜臭的味道,由开始送一些手工作品,发展到送给老师贵重的物品,学校不能不管.第四,不准接受家长贵重物品的馈赠,因为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形象.,净化校内人际关系.提倡“同事之交淡如水“, 努力使教师之间 ,教师和领导之间人际关系简单化,纯洁化.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摆脱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困扰,才能在业务上专心,工作上用心,事业上尽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否则,老师的精力就

30、会流失在人际之间无谓的争斗上.为此,学校领导向青年教师公开承诺:新毕业的青年教师不用分心考虑和学校领导搞好关系 ,也不用分心考虑和同事搞好关系,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纯洁,非常简单,工作干好了,自然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领导的认同.新毕业的青年教师也不用自己去考虑奖金问题,职称问题,房子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由领导来考虑,工作干好了,什么都少不了.,大力培育教师的教育情怀.持续不断地向老师们介绍一些教育人物的生平和感人事迹.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终其一生不求功名利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当年放弃了北洋政府请他做教育部长的官位,立志不去做官,也不去发财,而要到农村

31、去从事平民教育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劳苦大众;还有建国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一批城市青年离开繁华的都市 ,志愿到贫困,边远的地区教书,一干就是一辈子.通过这些感人事迹,去影响学校的广大教师,培育他们的教育情怀.让他们在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时期,守住心灵的宁静,抵御外界的诱惑,一门心思做好本职工作.,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在全校上下大力提倡的四种精神:奉献的精神,进取的精神 ,求实的精神,创新的精神.要求教师做到:忠诚,奉献,正直,向上,事业为先,爱生如子 .强调树立四种意识: 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团队意识,标杆意识.(三),“特区“ 里的变化想当年,一帮志同道合者,为了办好学校,为了实现自

32、己的教育理想,简直就像宗教徒般的狂热工作,不知疲倦,忘寝,忘食,忘忧,忘家,甚至忘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那时候,校长和教师之间完全没有距离,经常不约而同地聚在单身教师的宿舍交谈,话题总是围绕学校和教育,从不涉及个人琐事,大家都非常兴奋.有一次竟忘了时间,不知不觉地谈到了凌晨两点,才各自回家休息 .就这样,校园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奋发进取,努力工作的劲头越来越足.在那些年里,几乎每天晚上教师备课楼里都灯火通明,晚上 10 点半以后,学校领导要亲自“命令 “老师们回宿舍休息.学校每一次成绩检测之后 ,教师们都是连夜评卷,试卷不过夜已经成为习惯.为了把试卷阅完,往往到了凌晨一,两

33、点钟老师们才回家去.其实学校并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老师们完全是自觉的,因为第二天就可以将考试情况拿到课堂上去讲评了,就可以及时地反馈了.我们到山东的潍坊一些学校青州,安丘去学习听课,什么时候出发,下午六点出发.路上用饭,到了那里,住下宾馆就是半夜 12 点,1000 华里呀!第二天,八点以前要赶到学校向人家学习.中午,稍事休息,马上往回赶,到晚上的时候,我们已经赶回了学校.一路上有很多景点,可以玩一玩,看一看,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就这样,千里赴外学习,一天解决问题.到邯郸去学习,单程 400 华里,而我们只用半天的时间.怎么计算的 下午,下了班,6 点以后出发,到了邯郸,住下

34、宾馆.第二天上午,准时去听课,去学习.中午 11 点以前,准时出发返回,路上用餐,赶回衡中是下午两点,而这正好是上班时间,老师们又开始上班了.前年,山东一个城市,他们让我过去讲一讲.下了火车到宾馆的时候,他们的教育局长对我说,“讲讲你们中层干部的情况“, 我说,“我的中层干部有 11 个“,他不相信啊,我说,“ 中层干部就是 11 个 ,我这些中层干部都是非常优秀的,非常出色的,而且我要讲,11 个中层干部没有哪一个是向我要官才提拔上来的,从没有任何一个人通过任何一种方式向我提出来,直接的间接的都没有“.他们觉得教好一门课,带好一个班,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对名利这些东西看得很淡.我当校长 12

35、年当中,从没有一个老师因为奖金问题找过我.2003 年,有一位从大学走到工作岗位刚刚一个月的年轻教师,找到了我的办公室说,“校长,太不公平了,你看和我一块来的某某,他的工作量比我轻,他的奖金比我还多,一分劳动,一分收获,这太不公平了“.我说,“ 你坐下,非常感谢你指出了我工作上的一个失误.你的工作量那么大,怎么能比工作量小的奖金少呢,这是我一个很大的失误.但是,我也要告诉你,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在衡中目前阶段实现不了,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若干年以后才能够实现,让我们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吧!“第二天,这位年轻教师通过内线打来电话说,“ 校长 ,真是不好意思 .“当时我就告诉他 ,“

36、你是我当校长 11 年来,第一个因为奖金找过我的人.“年轻人觉得很不好意思啊 !唐山一中专门到衡水中学考察奖金发放,记得是冬季 12 月份.唐山一中几个月没发奖金了,方案教代会通不过.九十年代初期,我们的老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都非常强烈的要求当班主任.有个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后,学校不同意,他却是三番五次地找,没办法学样只好同意了.他的家距离学校有 15 分钟的路程,不符合学校当班主任的要求.但是,自从他当了班主任以后,我发现这个老师吃学生食堂,住集体宿舍,一周才回家一次,这怎么能行啊 家里有爱人,有孩子,家务也不能不管啊.为此,我找他谈话,一周的时间中间必须再回去

37、一次,星期二也行,星期三也可以,要不然你就不要再继续担任班主任了.第二天,他的爱人把电话打到我的办公室,说“李校长,太感谢你了!但是你放心,我们的家庭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我们全家全力支持他在学校的工作,他要混出个人样来,家务我全包了“.我们的一个女老师,大学毕业以后教高一,带着一个班,一直到上高三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时,她为了带自己已经适应了的原来的班级,为了继续把自己的学生带到高三毕业,她经过和家人商量,实行了人工流产,把孩子做掉了.这对于一个第一次怀孕的 27 岁的女性来讲,是多么艰难的一个选择啊!后来,学校知道了这件事情,提出批评时已经晚了.像这样的例子,在衡中不是一个,后来我们发

38、现有三个人.学校有这么好的一支教师队伍,我们当校长的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抛弃呢太多感人的故事激励着教师,也激励着学校领导.衡水中学经过数年创建精神特区的实践,在每个人的心中隆起了一片崇高的精神极地,极大的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思想境界,养育了广大教师的精神追求,为教师队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快速发展搭建了一个精神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二,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这个理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正式提出来,是在 1997 年.尽管当时还比较朦胧,但还是提出来了.后来教育部基教司的领导将曾讲过,衡水中学是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的学校.这个理

39、念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要通过落实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长期以来强行灌输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来提高升学率.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感觉到,应试教育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生态,它使学生处于被动和被压抑的状态,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很难提高升学率.只有让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才会取得前所未有的高效.这样一个认识,经过了一个过程.(一),理念提出的背景上面已经提到,1992 年我在出任衡水中学校长的时候,衡水中学是一个很差的学校,上任不久,我带着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和部分骨干教师到邻近的重点中学去学习,考察,那是我们第一次出去,简直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40、,看什么东西都新鲜,因为很多东西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人家学校的办学条件,校长的素质以及教师的观念,都让我们大开眼界.这次出去以后,我们很长时间不敢再带教师们出去,因为我们跟人家的差距太大了,学不了,外出考察带回来的往往是泄气.没有办法,为了改变学校的落后状况,只有卧薪尝胆,埋头苦干,开始那几年,我们基本上是背负压力,靠着透支生命带着老师们苦干.还好,1995 年高考,我们一举夺得了全地区 11 年县重点中学的第一.一下子全城轰动,老百姓们奔走相告.多年来,第一终于回来了,我们这些学校领导高兴得流下了眼泪.我记得当时县级市的四套班子一把手,到学校给我们庆功.1996 年高考,我们保住了第一.

41、这次我们没有庆功,我们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因为当时正是全国范围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对应试教育口诛笔伐.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1995 年也好,1996 年也好,我们取得的第一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得来的,大题量,满堂灌,拼学生,拼老师,干了很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甚至是体罚学生,棍棒教育的影子随处可见,总之是通过压抑学生,束缚学生,逼迫学生的办法去追求升学率,以致造成很多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这种教学方式的低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这个问题我都讲过四,五遍了,你还是记不住“,就是最好的说明,因为他已经厌学了,失去了兴趣,知识信号

42、已经输不进去了.当时,我们的老师里面也有人提出了这样下去“我们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于是 ,我们开始反思,我们认识到以前的做法是一个竭泽而渔的办法,是一个杀鸡取卵的办法,同时也是一种高耗能,低效率的办法.应试教育走到了尽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一个招生范围只有 30 多万人口的,属于第三世界的农村中学,要想办出点名堂来,靠应试教育是走不通的.应试教育的路子走不通,素质教育的路子在哪里当时,全国范围的素质教育大讨论,有很多种观点,很多种说法,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讲至少有 16 种说法,人们的思想非常混乱.我记得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柳斌同志站出来讲话,向大家阐明了素质

43、教育包含三个要义: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柳斌同志讲得太好了,我们完成赞成.但是,我们仍然感觉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说清楚,我们还没有弄明白.第一,柳斌同志告诉我们什么是素质教育,但是柳斌同志没有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素质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所以那时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混乱,对素质教育有各种理解,各种版本,“素质教育象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柳斌同志讲话后,很多地方举办特长班,认为这就是全面发展,有的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到农村去参加社会实践,有的组织学生搞文艺演出,组织文学家协会,各类兴趣小组,认为这些

44、就是在搞素质教育.总之,课堂之外的东西统统说成是素质教育.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对于和培养学生的素质可能会有一些作用 ,但是它没有抓住素质教育最本质的东西.第二,柳斌同志没有告诉我们,在一所学校里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突破口,切入点在哪里.第三,柳斌同志没有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和升学率的关系,所以当时我们这些校长是背着十字架工作.升学率上不去,老百姓不答应,也交待不了当地的行政官员;升学率上去了,又说你是应试教育.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一个相当有身份的市领导对我讲,“ 说你们衡水中学搞素质教育,有人信吗 你们每年考上那么多大学生,几百人进入重点大学,这能叫素质教育吗 你看人家某某中学一年就考上几十个,每天都

45、组织活动,那才是素质教育.“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当时我们还是比较困惑,迷茫,不知怎么干.1997 年秋季,在我们地区的中学校长会上,我说,“素质教育的问题我们这些当校长的必须弄清楚,我们要弄不清楚就要挨板子,不管这板子来自何方,首先要打到校长的屁股上,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我们不能月亮走,我也走 啊!“这个时候我开始思索,开始学习,开始朦朦胧胧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二),理论与实践1,理论的解释.它包括下面三层意思:第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不同在于:应试教育是 “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灵性,“使学生处于被束缚 ,被压抑的状态.而素质教育最本质的

46、要求就是解放学生,就是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被束缚,被压抑,被禁锢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生动活泼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应试教育呢 有人说是“ 时间加汗水“, 错了 ,时间加汗水怎么能等于应试教育呢 时间加汗水等于勤奋.虽然我们反对用“时间加汗水 “的办法来提高升学率 ,但是“时间加汗水“绝不等于应试教育.科学家要搞一项发明创造,没有时间和汗水行吗 我们各行各业要赶超世界水平,没有时间和汗水的付出也是不行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说过:天才是九十

47、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嘛!时间加汗水是应试教育的表象,不是本质.马克思讲,如果现象和本质完全一致的话,那么哲学就成为多余的了.应试教育的坏根,在于它对学生的压抑,对学生的控制,对学生的束缚,其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的强行灌输,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外加棍棒式教育.其结果,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生态,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摧残了学生的创造力,摧残了学生探索的心.问题出在这里.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勤奋努力.第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完成四大任务:一,学生知识的学习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三,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

48、养,四,学生的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在一个学校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就在课堂教学.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第三,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不矛盾.素质教育搞好了,不仅不会影响升学率,反而会大幅度的提升升学率.虽然当前高考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难以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即使是采取加重学生负担,强行灌输,加大考试密度等应试教育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应试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提高升学率.但是上述这些做法都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迫之上

49、的,学生处于被动,屈从的地位,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切地讲,应试教育这一套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靠应试教育提高升学率是极其有限的,它只能把升学率提高到一个有限的高度,再提高上不去了,那么后边的任务要靠素质教育去完成,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当时我们有这样的认识是有风险的.因为当时国内所有的主流媒体和所有的官员,包括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部长们,从来没有讲过这样的话.这是一个雷区,踏雷是危险的.开始人们的认识是,素质教育好,但是影响升学率,后来有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素质教育和升学率并不矛盾啊!到此为止,再没往下讲.1997 年夏季,在全校的教师大会上,我正式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即:素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