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其对策研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4549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其对策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其对策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其对策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其对策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其对策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成员: 谭乔艳 胡云麟 袁长勇 姜寒军,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论证报告组织结构,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的研究价值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四、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七、研究的可行性八、课题研究的方法选用九、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十一、文献综述,一、课题的提出,(一)社会的现实生活的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 。,(

2、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背景,1、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2、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3、农村留守儿童的

3、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4、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二、课题的研究价值,(1)在实践方面,努力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作出贡献(2) 在理论方面,打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3) 在综合效益方面

4、,为各级政府部门解决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促进重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三、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目前,留守儿童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政府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开展过系统规划的研究,从而导致全国留守儿童状况的“模糊不清”,已有的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一 从研究方法上讲,现有有关留守儿童的信息主要来自媒体的新闻报道资料。基本上是以“典型”个案为依据,却从整体上告诉人们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第二 研究部门也已经开始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但是是比较随意的“抽样调查。这些“抽样调查”本身没有遵循严格的抽样设计,其调查结果也无法说明全国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

5、情况。第三 正因为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上述缺陷,目前有关我国留守儿童的若干基本结论也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如果要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首先必须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的规模有多大。然而,目前针对对这一基础性问题的各种答案却相去甚远,四、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的界定,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其亲属等人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目前,这个群体的学生在我国已相当普遍,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

6、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2、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二)理论依据,1、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 青少年只有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存在着依恋,即当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爱,对

7、社会有一种归属感时,他才会积极参与到正当的、健康的活动中去,形成正确的、为社会所接受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内化社会的规范,增强对不良影响的免疫力,而不作出违法犯罪活动。2、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它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一)研究的目的 (1)、发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因素,提出利用教育优势与资源的策略,增强人们法律意识。 (2)、展开面向过去和未来的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8、心理的纵向研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教训和前瞻性指导,(二)研究的内容,(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对其心理的影响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研究(2)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形成的研究(3)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三)、研究的重点,(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方面的研究 (2)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3)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1、主要观点(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探究应对的方法。(2)改进教育工作植根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学

9、生的发展。(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2、可能的创新之处,(1)关注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积极方面,具有独创性(2)关注了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3)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构建 “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4)通过实验研究,创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七、研究的可行性,(1)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邀请李学容老师等人对本组作课题研究指导,少走弯路,保证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2)关注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积极方面,

10、具有独创性(3)关注了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4)课题组人员具备莫大优势。课题研究人员充足,大多来自农村,相对来说,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等种种情况比较了解。(5)地区优势明显。重庆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八、课题研究的方法选用,(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对本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2)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成员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4)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

11、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九、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1)准备阶段(2012年4月初2012年4月中旬)进行文献研究;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阶段负责人:姜寒军 谭乔艳 袁长勇 胡云麟 (2)实施阶段(2012年4月中旬2012年5月初)交方案并进行论证, 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 阶段负责人:姜寒军 谭乔艳 袁长勇 胡云麟(3)总结阶段(2012年5月初期末) 课题总结;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阶段负责人:姜寒军 谭乔艳 袁长勇 胡云麟,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准备、实施阶段(2012年4月初2012年5月初),阶段成果: 文献综述 文献资料汇编 研究方案形成。(2)总结阶段(20

12、12年5月初期末),阶段成果: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的相关研究论文,十一、参考文献,(1) 陈安杰农村留守儿童心里挫折调查现、状上海大学(2)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月第10期(3)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载理论观察2005年第4期(4) 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载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5) 陈建芷,张艳盛农村留守儿理心里发展与教育对策,(6)、何晓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7)、赵杰、林艳艳、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相关性 (8)、李东斌,温义媛农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的调查与分析,请大家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