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1、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 说文解字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 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
3、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二、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
4、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四、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
5、和封建社会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2)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 ;一类是“校” 。文献记载中关于商代学校的名称有“大学” “小学” “庠” “序” 。西周的教育:建立了官学体系,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也称“学术官守” ,学校教育有“国学” “乡学”之分。 “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当时学校教育是轻视体力劳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的影响最
6、大。 “稷下学官”实际上是私学,特点是学术自由。两汉时期的教育: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隋唐时期的教育: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六学二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论语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是诗 书 礼 易 春秋 。明代以后,八股文称为科考的固定形式。(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佛教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一大特征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
7、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开设最多的是文士(文吏)学校。(4)古代希腊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5)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是为了培养教士和僧侣,教学内容是“七艺” ,包括“三科” (修辞、文法、辩证法)和“四学” (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是为了培养封建骑士,内容是“骑士七技” ,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被称为“人文主义”(三)近代社会的教育19 世纪后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
8、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执教。(四)现在社会的教育1、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2)教育
9、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3)教育的多元化: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2、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教育学的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4)有利于构
10、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教育学总结教育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因而对教育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的发展,大题可以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重要)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论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论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一,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第二,因材施教;第三,学、思、行相结合;第四,温故知新。(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持“性善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理想的“大丈夫”人格(3)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完整的学习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4)墨家的教育思想墨翟“兼爱” “非攻”“亲知” “闻知” “说知” ,必须重视“说知” 。(5)道家的教育思想根据道法自然,道家主张遵循自然原则。(6) 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教
12、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问答法著名,问答法也称“产婆术” ,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部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2)柏拉图柏拉图的思想集中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的国家出现而产生,在 19 世纪达到高潮。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3)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
13、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4)昆体良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 )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重要)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1632 年出版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提出了普及教
14、育的思想,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2)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使儿童“归于自然” ,这是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爱弥儿宣扬了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3)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4)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5)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 。著作为教育漫话 。2、规范教育
15、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 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 、系统、方法。赫尔巴特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 “教材中心” “教师中心”的
16、特点。 (旧三中心论)(2)杜威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还提出了“学校即社会”论教育的目的: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 :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及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就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三)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1、实验教育学(1)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
17、拉伊,桑代克,代表著作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纲要(2)观点: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3、实用主义教育学(1)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2)基本观点: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1)1939 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教育学家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 (1930 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1、蔡元培的教
18、育思想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3)教育独立思想2、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3、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是享誉国内外的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家。他提出了“四大教育” “三大方式” 。4、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一生从事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的思考。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卓越的民主主义展示。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毛泽东称他为“
19、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结构教学论” ,倡导发现法。(2)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3)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2、其他学者的观点(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2)保罗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 ,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
20、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7)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8)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
21、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三、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学进步(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四、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3)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4)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5)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五、
22、教学的相对独立性(1 )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六、教育的政治功能(1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七、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八、教育的科技功能(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九、教育的文化功能(1 )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传递、保存、活化) (2 )教育能够改造文
23、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十、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2、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主要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6)教育管理现代化(7)教育设备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24、,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3、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影响着生理发展。二、内发论(遗传决定论)1、内涵: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 “成熟”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等。(1)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3)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 (5)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
25、定作用。 (6)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三、外铄论(环境决定论)1、外铄论的内涵: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2、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华生的。(1)荀子持“性恶论”的观点(2)洛克提出“白板说” (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四、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26、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一)遗传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是不正确。(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 。(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一般指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2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及“孟母三迁” 。(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出淤泥而不染” ,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三)教育(学习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商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
28、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才能3、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教育万能论”:康德、华生、爱尔维修等。“教育无用论”:高尔顿(四)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2、主观能动性的
29、作用(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总之,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遗传物质前提、教育主导作用、环境发展动力、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六、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概念: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教育要求(1)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一般不可“陵节而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