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桥、中脑的结构,潍坊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王晓萃,中脑背面观: 上丘上丘臂外侧膝状体; 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 中脑正中沟(左右上、下丘之间纵行的沟)、中脑外侧沟。, 动眼神经()连于中脑,由脚间窝出脑; 有4对脑神经连于脑桥:三叉神经()连于脑桥基底部 和小脑中脚的交界处;在延髓脑桥沟内,由内侧向外侧 依次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相连; 有4对脑神经连于延髓:在橄榄背外侧自上而下依次为舌 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舌下神 经()在延髓锥体和橄榄之间离开延髓。,脑干背侧面有滑车神经相连,脑干腹侧面共有9对脑神经相连:,二、非脑神经核,1、上橄榄核(群) 位于脑
2、桥被盖腹侧,从面N核水平向上达三叉N运动核平面;包括“S”形主核和楔形内侧副核。在人内侧副核比较大。,纤维联系: 主核接受同侧蜗N前核及斜方体核的f,发出f参加斜方体和外侧丘系,与高频音响的定位有关。 内侧副核接受蜗N前核的f,发f至外侧丘系,与低频音响的定位有关;还发出上橄榄脚至展N核,完成听觉反射活动。 橄榄周核:脊椎动物和人,在上橄榄核周围的小核团。接受下丘的f,发出f组成双侧橄榄耳蜗束,经前庭N至内耳,分布至Corti器的毛细胞,这代表抑制听觉感受器的反馈途径。,2、斜方体核: 位于上橄榄核群内侧,分散于斜方体纤维内; 中继蜗神经核发出的次级听觉纤维。,3、外侧丘系核 分散于脑桥中、上
3、部与上部的外侧丘系内, 也是听觉传导路的中继站。,(一)斜方体和外侧丘系1、斜方体:在脑桥中下部平面、被盖腹侧的横行纤维束,主要成自蜗腹侧核发出的腹侧听纹,穿过内侧丘系,形成斜方体。横行越过中线至对侧上橄榄核外侧,折而纵行向上,为外侧丘系。 有些斜方体纤维终于同侧或对侧的上橄榄核或斜方体核,中继后,参与同侧或对侧的外侧丘系。,三、白 质,2、外侧丘系 蜗腹侧核的腹前核发出的纤维称腹侧听纹,穿内侧丘系,组成斜方体,在上橄榄核背外侧折向上,形成外侧丘系,止于双侧上橄榄核、斜方体核。 蜗腹侧核的腹后核发出的纤维称中间听纹,经小脑下脚背侧,向腹内侧穿被盖网状结构,交叉到对侧,形成外侧丘系。 蜗背侧核发
4、出的纤维称背侧听纹,经小脑下脚背侧达第四脑底,向内在内侧纵束腹侧,交叉到对侧,形成外侧丘系。,外侧丘系位于内侧丘系外侧上升,在行程中,经外侧丘系核中继后,主要止于下丘核,再经内侧膝状体至听区。 外侧丘系含有双侧听觉传导纤维,当一侧病变时不会引起听觉缺失,而是双侧听力下降。,(二)内侧纵束 主要来自前庭神经核,是一个古老的复合束,由上、下行纤维组成。它纵行于正中缝的两侧,在动眼、滑车、展神经核等的前方。上起于中脑的最上端,下至脊髓颈部。,前庭神经内侧核和外侧核发出的纤维,交叉或不交叉,上行止于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动眼神经核、中介核、后连合核等,下行纤维止于副神经核和上段颈髓前角运动细胞。 前庭
5、神经上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的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动眼神经核、中介核、后连合核等。 前庭神经下核发出的纤维下降至同侧的内侧纵束,止于副神经核和上段颈髓前角运动细胞。,功能:主要与转眼、转头的核群联系,调节眼外肌和颈 肌的协调运动,完成转眼、调头的协调活动。,内侧丘系,起点,薄束核、楔束核,止点,丘脑腹后外侧核,走行,内侧丘系交叉,延髓,中线两侧,脑桥,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中脑,红核背外侧,位 置,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1、内侧丘系 为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f组成,向上依次穿过延髓、脑桥和中脑。 在延髓,位于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传递下肢感觉的f位于腹侧部,传递上
6、肢感觉的f位于背侧部。 在脑桥,行于基底和被盖之间,纵行穿过斜方体;传递上肢感觉的f靠近中线,传递下肢感觉的f位于外侧; 在中脑,斜行位于红核背外侧,f排列与脑桥部相似。,起点,脊髓灰质对侧、 板层,止点,丘脑腹后外侧核,延髓,位于外侧区,下橄榄核背侧,脑桥、中脑,位于内侧丘系的背外侧,位 置,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功能,脊髓丘脑束,因内侧丘系与脊髓丘脑束在延髓部保持一定距离,因此小病灶 不易同时波及两者,从而出现对侧浅、深感觉分离性缺失; 在脑桥则可能出现浅感觉和部分深感觉(节段性)同时缺失; 在中脑小病灶可以引起对侧肢体浅、深感觉全部缺失。,2、脊髓丘系 为脊髓内脊髓丘脑侧
7、束和前束的延续,在脑干内互相靠近(又称脊丘系)。 在延髓下部,两者分开,位置同脊髓; 在延髓上部,走在下橄榄核背侧。 在脑桥逐渐与内侧丘系邻近,位于其外侧;在中脑紧贴内侧丘系的背外测。,三叉丘系,起点,三叉N脑桥核三叉N脊束核,止点,丘脑腹后内侧核,功能,传导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痛、温、触觉,脑桥,内侧丘系背外侧,中脑,内侧丘系和脊丘系背外侧,位 置,3、三叉丘系 三叉N脊束核发出的纤维向被盖腹内侧越过中线,在内侧丘系背外侧折行向上,组成腹侧三叉丘系。纤维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下颌神经、上颌神经、眼神经。 三叉N脑桥核发出纤维主要在被盖背内侧区内上行,组成背侧三叉丘系,来自双侧的纤维;三叉N脑桥核
8、发出纤维也有加入同侧或对侧的腹侧三叉丘系。,三叉丘系止于腹后内侧核,也有纤维与网状结构、脑神经运动核联系,参与一些复杂的反射(眼心反射、角膜反射)。,位置:在脑桥,位于内侧丘系背外侧;在中脑,位于内侧丘系和脊丘系背外侧;,中脑的内部结构,第四脑室至此缩窄为细管称中脑水管,其周围有一层较厚的灰质称中央灰质。中脑水管的背侧称顶盖,包括上丘和下丘,合称四叠体。中脑水管的腹侧为大脑脚,大脑脚又被斜位的黑质分为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脚底。被盖为脑桥被盖的延续,脚底为脑桥基底部纵行纤维的重新组合。脑桥的前髓帆已被四叠体代替。,中脑是脑干分化最少的部分,(一)上丘 在低等动物为视觉的高级中枢。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
9、的高度分化,大量视纤维经过间脑与大脑皮质建立联系,此时上丘退为反射中枢,调整头与眼的位置,以应答视觉、听觉与躯体感觉的刺激。,一、顶盖(四叠体),位于中脑背侧,由浅入深呈 灰、白质相间排列的板层结 构,自表面向内分为4层:带 状层、灰质层(浅灰质层)、 视层、丘系层; 传入纤维:浅层主要接受枕叶 和视束来的冲动及额叶皮质 的皮质顶盖纤维,以参与两眼 迅速扫视运动;深层主要接 受听觉中枢、脊髓、下丘核及 各类听觉中继核的传入f。,上丘的结构及传入纤维,顶盖脊髓束:由深层发出,绕过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在中脑水管腹侧越过中线交叉,称被盖背侧交叉,然后下降至颈段脊髓的中间带和内侧核。使头、颈部完成视、听
10、反射活动。 顶盖网状纤维:弥散投射至脑干网状结构,以应答视觉和听觉刺激对眼的位置的反射。顶盖脑桥纤维:至同侧脑桥核背侧群和外侧群,此处也接受视觉与听觉皮质发出的纤维,中继后经小脑中脚至小脑蚓部。,上丘的传出纤维,功能:在眼睛对空间的目标定位和追踪方面起重要作 用,(凝视运动定向反应)。,(二)下丘和下丘核(1)下丘核分为3个亚核:中央核:为卵圆形细胞团,是真正听觉传导通路中的中继核,与蜗管相对应有音频定位,高频在腹侧,低频在背侧。接受外侧丘系的f,发出f经下丘臂内侧膝状体腹侧部听皮质。中央周核:为一薄片密集的细胞,伸展在下丘的背侧与尾侧,不存在音频定位;接受双侧听皮质和对侧单耳的传入冲动,发出
11、f 内侧膝状体背侧份听皮质的周围部分。此核被认为在引导听觉注意中起作用。外侧核:环绕中央核的外侧与腹侧,不是听觉中继核,但与听觉的运动反射有关。,(2)纤维联系: 下丘接受外侧丘系来的f(蜗神经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的f)及听觉皮质来的f,发f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参与对听觉信息的传递; 还发f至上丘,由上丘发下行f到达支配眼外肌的脑N运动核以及经顶盖脊髓束到达颈髓前角运动N元,完成由声音引起的转头和眼球运动的反射活动。,(3)功能:下丘是听觉通路上的中继站,也是听觉反射中枢(下丘在判断声音的来源起重要作用)。,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重要中枢。位置:位于上丘的头端,在中脑与间脑相连接的区域。
12、内有顶盖前橄榄核、顶盖前区核、视束核等。传入f:接受视束的纤维。传出f:经后连合和水管腹侧终止于同侧和对侧E-W核,参加瞳孔对光反射。,(三)顶盖前区,二、大脑脚,是指中央水管腹侧及 黑质背面的区域,内 有滑车神经核、动眼 神经核、红核、网状 结构和若干分散的细 胞群。,(一)被 盖,1、滑车神经核位置:位于下丘平面,动眼N核尾端,中脑水管中央灰质的前缘,内侧纵束背侧的凹陷中。传出f:发出f行向后外方,绕中央灰质外缘,向尾侧入前髓帆,在中线交叉,穿表面出脑,支配上斜肌。传入f: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滑车神经损伤不多见,诊断其损伤亦较困难。病人主诉下楼梯特别困难,是由于眼球下视障碍。,位于上丘
13、平面、中脑水管中央灰质腹侧,由“V”字形内侧纵束作为两侧的边界;包括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2、动眼神经核群,(1)动眼神经核分为成对的外侧核和不成对的中央后核。 外侧核又分为:内侧核(f 交 叉) 对侧上直肌背侧核(f不交叉)同侧下直肌中间核(f不交叉)同侧下斜肌腹侧核(f不交叉)同侧内直肌 中央后核:位于核群尾侧的1/3,在左、右内侧核柱间的背侧,发出交叉和不交叉纤维上睑提肌,(2)动眼神经副核(E-W核、缩瞳核):包含两个明确的核群,前正中核和背侧内脏核,两核柱在动眼神经核的吻端相连。,前正中核位于动眼神经核上方, 背侧内脏核在动眼神经核背内侧,此二核发出不交叉的节前纤维,与躯体运动
14、纤维一起行走。 接受顶盖前区(双侧)来的冲动睫状短根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一般认为在中线还有Perlia中央核,与眼的辐凑有关;但在人及猴的动眼神经核中,此核很难鉴别,且功能亦不清楚。,位置:是一个卵圆形的细胞柱,中脑被盖部的中央,自上丘下界至间脑尾侧,在横切面上呈浑圆形。新鲜时因血管丰富而略带红色,故称红核。 红核实际上是中脑网状结构的一个部分,由于外面有小脑上脚纤维形成的“囊”包围而呈圆柱状。,3、红 核,红核,底丘脑核,分部:可分为大细胞部和小细胞部。 大细胞部(旧红核):占据核团尾部,低等动物发达,在人类已不很显著, 一般认为红核脊髓束由它发出。 小细胞部(新红核)
15、:是核的主体,在人类十分发达,几乎占红核全部。随小脑中央核的发育而发育。此部发出f主要至同侧下橄榄核,经中继后至对侧小脑,这在人类较为发达。 红核主要接受小脑和大脑皮质的传入f;其传出f主要至脊髓,形成红核脊髓束,它们在发出后即交叉(被盖腹侧交叉)越边至对侧下行,在人类很不发达。,1、小脑上脚的纤维: 小脑中央核发出的f组成小脑上脚,在中脑尾侧下丘平面交叉后,围绕对侧红核。 来自对侧齿状核的f约50%止于红核小细胞 部,其余f上升。 来自对侧栓状核、球状核的f,90%止于红核尾侧大细胞部,其余f上升。,红核传入纤维有两个来源,小脑中央核和大脑皮质,2、皮质红核纤维:主要来自中央前回,同侧投射终
16、止于红核大细胞部,有定位关系:皮质上肢f终止于红核背侧,皮质下肢f终止于红核腹侧。 这样皮质红核f与红核脊髓f共同组成有定位的、联系运动皮质至脊髓水平的锥体外系通路。,1、红核脊髓束:从红核(大细胞部)尾侧部发出纤维交叉后形成,交叉的部位称被盖腹侧交叉,下降入脊髓侧索; 核背内侧的f颈髓上肢; 核腹外侧f腰骶髓下肢; 核中部f胸髓躯干区;2、 被盖中央束:从红核(小细胞部)发出纤维不交叉下降,止于下橄榄核,转而发f 至小脑。在人此束较大,参与组成小脑红核小脑环路。3、 红核脑干束:眼外肌运动核群、三叉N核、面N核、前庭N核、下橄榄核、薄束核、楔束核等。4、红核丘脑纤维:尚未得到证实?,红核传出
17、纤维有至脊髓、脑干与小脑的纤维,(1)皮质红核脊髓径路:与皮质脊髓束一起构成背外侧通路,调节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特别是在精细调控与指的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2)兴奋屈肌N元、抑制伸肌N元:这一作用的发挥是红核脊髓束通过中间N元影响前角运动细胞。,红核的功能:与运动调节有关,(1)脚间核 在中脑被盖中缝区,正当脚间窝背侧。 接受上丘脑缰核发出组成缰核脚间束(后屈束)的纤维,传出纤维联系广泛,此核属边缘中脑系统。,4、脚间核与被盖核,(2)被盖核:分被盖前核和 被盖后核; 被盖前核位于内侧纵束腹侧,近中缝处; 被盖后核位于动眼N核和滑车N核背侧的中央灰质内。两者都接受乳头被盖束的纤维;发出f至乳头
18、体和下丘脑,分别形成乳头脚和前脑内侧束,与内脏活动有关。,5、内侧丘系、脊丘系、三叉丘系6、网状结构:见后,(二)黑 质,是一层厚灰质,分隔被盖和脚底,居中脑全长,向上至间脑下端。低等动物不明显,到哺乳动物才具有一定形态,到人类高度发展。 新鲜时呈棕色,内有大量的色素细胞,含大量的色素颗粒,随年龄而增加。,黑质,黑质分背侧的致密部和腹侧的网状部两部分: 网状部:靠近脚底的部分,其细胞形态纤维联系和功能与端脑的苍白球几乎相同。 致密部:靠近被盖的部分,主要由DA能N元组成,胞浆内含有黑色素颗粒。此部的DA能N元主要投射至端脑的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也可至颞叶的杏仁体。当某些原因造成这些神经元变
19、性时,黑质和纹状体内的多巴胺水平降低,引起震颤麻痹或Parkinson病。,黑质也是参与运动调节的重要神经中枢。,(三)大脑脚脚底,中脑的最腹侧份包含大 量由大脑皮质下降的纤维,形成脚底,包括锥 体束和皮质脑桥束。锥体束占脚底的中3/5, 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 核束;头部占内1/3,上肢占中1/3,下肢占外1/3。皮质脑桥束包括额桥束 (占脚底内1/5)和顶、枕、颞桥束(占脚底外1/5)。,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被盖内除了边界明显的核群(如脑神经核、下橄榄核及红核等)和传导束(如内侧丘系、内侧纵束、脊髓丘脑束等)以外,都属于脑干的网状结构。 有关脑干网状结构所包括的核团目前还无统一的意见。多数学
20、者将脑干网状结构根据细胞构筑和功能,将网状结构的核团分为三群或三个区:正中区(旁正中区)、内侧区及外侧区。,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传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 躯体运动调节系统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 生命运动中枢延髓网状结构内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调节心、血管运动和呼吸运动。,脑桥、中脑损伤分析,1、尾侧脑桥基底损伤(桥脑基底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因:脑桥基底部血管病变、炎症、 肿瘤范围:皮质脊髓束、展N、面N、 内侧丘系、内侧纵束表现:为交叉性展N、面N偏瘫综合 征皮质脊髓束对侧肢体硬瘫展N 同侧内斜
21、视,不能外展, 出现复视面N 同侧面N核下瘫内侧丘系对侧位置觉、运动觉 和精细触觉障碍。 内侧纵束 两眼不能同时转向病 侧,出现病变侧凝视不能。,2、脑桥中部平面病变范围:皮质脊髓束、三叉N根、内侧丘系、皮质核束表现:三叉N根三叉N麻痹即同侧面部感觉缺失、角膜反射消失、 下颌偏向患侧、咀嚼肌萎缩。皮质脊髓束对侧肢体硬瘫。内侧丘系对侧位置觉、运动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皮质核束对侧面N和舌下N底核下瘫,3、大脑脚底病变(Weber综合征)范围:大脑脚底、动眼N根、皮质核束表现:大脑脚底 对侧肢体瘫痪。 动眼N根 睑下垂;外斜视,不能向上、内、下运动; 瞳孔开大,对光反射消失;复视,视力模糊 皮质核束对侧面N和舌下N的核下瘫,4、中脑被盖病变(Benidikt综合征)范围:动眼N、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红核及小脑上脚。表现:动眼N睑下垂;外斜视,不能向上、内、下运动;瞳孔开大,对光 反射消失;复视,视力模糊。三叉丘系三叉N麻痹即同侧面部感觉缺失、角膜反射消失、下颌偏 向患侧、咀嚼肌萎缩。内侧丘系对侧位置觉、 运动觉和精细触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对侧躯干、 四肢痛、温觉障碍。红核及小脑上脚 对侧上、下肢的不自 主运动和共济失调。,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