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姓 名: 学 校: 学 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 1 -目录论文摘要. .2关键词. .2一、我国企业人才现状分析.3(一)各类人员结构趋于合理.3(二)创新人才不足.3(三)国有企业后备力量不足.3(四)民营企业人才流动频繁,人员流失率高.4二、人才培养的途径.4(一)建立人才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41、良好的人才环境.42、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再使用能力 .53、培训要做到制度化和多样化.5- 2 -(二)完善考核机制.51、不断完善考评管理机制.52、建立员工绩效与政治待遇、工资分配、职业生涯发展等挂钩的激
2、励制度. .6三、培养人才对企业的推动作用.6(一)人才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应对风险,直接促进企业的成长.6(二)人才能够为企业员工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6四、结语.7参考文献. 7提纲一、序言1提出中心论题,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一)我国企业人才现状分析1、各类人员结构趋于合理2、创新人才不足- 3 -3、国有企业后备力量不足4、民营企业人才流动频繁,人员流失率高(二)人才培养的途径1、建立人才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2、完善考核机制(三)培养人才对企业的推动作用1、人才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应对风险,直接促进企业的成长2、人才能够为企业员工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三、结论1.概述当前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
3、性,呼应开头的序言。浅谈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途径与作用作者姓名: 论文摘要:人才是企业兴亡的关键,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价值要靠人才去实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有什么途径,如何有效地培养人才?本文主要从企业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途径、以及人才培养的作用三个方面来阐述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途径与作用。企业应用各种途径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强大的人才队伍,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稳步发展。关键词:企业 人才培养 途径 作用企业就是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实体。企业通过各项合法的经营活动、管理制度等去追求与实现企业的最终目的-利
4、润(利益) 。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企业的硬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软件-企业中人才的服务。人才是企业兴亡的关键,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价值要靠人才去实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 -因此,企业的价值与企业中人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企业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平台与机会,因而企业利益的重要性在于人才与企业的切身关系。一、 我国企业人才现状分析(一)各类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在企业中,各类人员,如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等存在一个最佳的比例。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实行优化组合、下岗分流过程汇总,逐步使各类人员结构区域合理,据调查发现,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管理干部呈
5、现大幅度压缩石头,反映了多数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实现了企业人员的结构合理配置,适应了企业追求效益与效率的经营需要。(二)创新人才不足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拓展,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是兴企之本,随着大批企业走上科技创新之路,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急需各个领域的创新人才。日趋融入国际竞争大舞台的中国企业呼唤创新人才。由于企业缺少创新人才,阻碍了其发展,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和科技领先优势的发挥。(三)国有企业后备力量不足与外资企业相比,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老化,国有企业大多建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随着科学技术
6、的发展,企业原有的生产手段、工艺技术和产品类型,都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再加上近几年来国有企业人才出的多、进的少,所以,整体上国有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从人力资源的特性来看,这意味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在逐年消耗而得不到补充,企业净人力资本实际上在逐年减少。这将给企业生产和安全带来隐患,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 5 -面影响。(四)民营企业人才流动频繁,人员流失率高据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目前的人员流失率已达20%以上。正常的人员流动是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如果没有任何的人员流动,企业就没有任何新鲜血液,一滩死水,又谈何发展。但人员流动过快,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
7、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人员流失率高,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招聘、培训等用人成本,同时,频繁地换人,也使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水平受到不小的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营收和盈利水平,在竞争中就落后了。民营企业人员流动大,有企业的原因,也有员工自身的原因,在此不赘述。二、人才培养的途径企业培训的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本文通过三方面为广大的企业提供相关的途径详解。(一)建立人才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1、良好的人才环境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训制度,形成整套体系,为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解放
8、思想,深入到人才市场中,挖掘、发现有能力的人才,为企业所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新活力,注入新生命、新血液。企业的领导者还应更加注重对职工和新人才的培训和使用,做到按能力分配岗位,这样才能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结构,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优势。对于那些潜能较大的年轻干部,领导者要给予相对充足的弹性空间,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大胆尝试的环境,这能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2、建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再使用能力 - 6 -企业的各级领导者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培训体系。在使用人才之后,还要注重对人才的培训。人才的成长要经过“培训使用再培训再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培训的对象要覆盖企业的整个面。不仅
9、要做到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包括对行政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培训时做到因才施教、实事求是,分层次、分批次的培养。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特点,并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复合型人才。3、培训要做到制度化和多样化制度化是指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在培训工作中,要有一套相应的培训制度来组织人才培训,这样才能做到有序、有效率的进行。对综合型人才的培训课按照这样的方案,一是岗位培训,针对不同的岗位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对厂长、经理等的培训可根据职位的特点和性质而设置培训内容。二是送出去培训。可让培训对象到对口的高校、大专院校或者是其他企业去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组织等优秀经验、好方法、好技术,取
10、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三是轮换培训。把要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划分,分层次、分批次的进行培训。(二)完善考核机制1、不断完善考评管理机制对职工的考核分成等级递进模式。由初级上升到中级再上升到高级。结合职工的自身情况和职业生涯,制定技能培训计划、考核目标。给予员工鼓励,激励员工的工作绩效再上新台阶。2、建立员工绩效与政治待遇、工资分配、职业生涯发展等挂钩的激励制度在对员工考核时,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绩效给予不同的政治待遇。例如根据员工优秀的工作绩效,提升为高级技师、部门经理等。还可以根据- 7 -员工在工作中努力与否,绩效好与否,在工资、酬劳分配时,可以相应地提高奖金,这样能够激励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
11、努力。三、培养人才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一)人才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应对风险,直接促进企业的成长任何企业自创办之日起,就面临着市场经济中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培训一批有素质、有技术的人才群体,帮助企业不断变革创新,进而做大做强。人才对企业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宏观层次。人才通过创新研发新技术,创建或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时科学的分析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和方向,帮助企业扩大盈利空间、争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而在深层次上使企业不断壮大,让员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人才在这一方面对企业的贡献是全局性和方向性的,也是对企业最大的
12、贡献。人才对企业的第二层次贡献是对企业的微观方面。众多的人才在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岗位上,正确科学的贯彻企业的执行方针和政策,取得优秀的业绩或攻克技术难题等等,帮助企业在细节性问题上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二)人才能够为企业员工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示范、激励和引导三个层次作用于企业众多的员工。首先,示范作用是指人才通过自身素质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思维思路,为他人树立良好的、积极的示范,让员工们对人才以及他们的表现树立一种敬仰精神。其次,激励作用是指人才通过自身努力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能力感染和激励身边的员工,带动他们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
13、新。最后是引导作用,是指人才可以积极引导身边的员工及时总结个人的优缺点,并与他人进行对比,进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促进整个员工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8 -四、结语人才作为企业最根本的生产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起着最核心的作用。企业必须清醒正确的认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必须多途径、全面的培养人才,不断发掘人才的潜在能力,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不断保持企业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技术支持。参考文献:1焦莹莹.企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J.大众科技,2008,(01)2向东. 对如何加快企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6,(S1)3孙玉芝.浅谈企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J.山东劳动保障,2007,(08)4许文惠等, 行政管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德斯靳、曾湘泉, 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月版6吴冬梅等,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版7张国庆, 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