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下 PPT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4738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表药下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解表药下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解表药下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解表药下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解表药下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辛凉解表药,药性特点: 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二)辛凉解表药,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教学内容】,掌握:菊花、柴胡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 熟悉:薄荷的功效、主治,薄荷 新修本草,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2、【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薄荷 新修本草,薄荷 新修本草,【适应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应 用: 1、辛凉解表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寒、头痛者,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 2、清利头目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用治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口苦咽干者,常与菊花、白芷、栀子等配伍。,3、利咽透疹 用治热邪壅滞于上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金银花、牛蒡

3、子等配伍。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于治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常与蝉蜕、防风、僵蚕等同用。 4、疏肝解郁 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 ,常与柴胡、白芍等同用。,薄荷 新修本草,【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菊花 本经,菊花 本经,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菊花 本经,【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4、,菊花 本经,【适应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目赤肿痛、头痛目眩。 3. 疔疮肿毒。,菊花 本经,【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表证及温热犯肺之卫分证。 本品性味辛苦微寒,能外散风邪,内清肺热,然发散表邪之力和缓。主要用于风热或温热犯肺,发热、头痛而有咳嗽者,如桑菊饮。,菊花 本经,【临床应用】 2.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目眩 用于肝热或肝虚目疾。可用以治疗肝经实热上炎的肝热目赤、红肿、涩痛、流泪等证,以及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视物昏暗,常配枸杞子,如杞菊地黄丸。 用于肝阳或肝热上攻之眩晕、头痛等症。治阴虚肝阳上亢而眩晕头痛者,可与生地、白芍、羚羊角、钩藤等滋阴药及平肝潜阳药同用。治肝火上攻而

5、眩晕头痛者,可与夏枯草、蔓荆子等清肝热药或疏风止痛药同用。,菊花 本经,【临床应用】 3. 疔疮肿毒。 本品还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痈肿疔毒,内服与外敷均宜。因其清热解毒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较为少用。,菊花,【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滁菊花)。,菊花十大养生功用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

6、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用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柴胡 本经,柴胡 本经,来源为伞形科(Umberlliferae

7、)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柴胡 本经,【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 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 和解、疏肝、升举),柴胡 本经,【适应证】 1. 表证发热,少阳证。 2.肝郁气滞。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 1.表证发热 本品辛散升浮,其性微寒,能祛邪解表退热。治外感表证发热,不论偏寒偏热,皆可使用。 风寒表证,可与羌活、荆芥、防风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风热表证,可与葛根

8、、薄荷等发散风热药或清热药同用。,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 2.少阳证 本品还善入少阳,以辛散入于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伤寒少阳证的要药。且常与黄芩配伍,共收和解少阳之效,如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 3.用于肝郁气滞。 本品辛散气滞,能疏肝解郁,为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等肝郁气滞证的要药。常与香附、川芎等行气药和活血药同用,以行气疏肝,活血止痛,如柴胡疏肝散。,柴胡 本经,【临床应用】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本品入于脾胃,能升举其清阳之气。治疗脾气亏虚,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久泻不止,甚

9、至脱肛、子宫下垂等证。常配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柴胡 本经,【用法用量】 煎服,315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原植物,药材,紫 苏,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茎。,采制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生用 。,原植物,药材,生 姜,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采制 :冬季采挖,鲜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为干姜。,原植物,荆芥/饮片/荆芥穗,荆 芥,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 。,采制 :秋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晒干。,原植物,饮片/蚕羌/大头羌/条羌,羌 活,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或川羌活的根茎 。

10、,采制 :春秋采收,干燥,切片生用 。,原植物,白 芷,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的根 。,采制 :秋季采挖,去杂质,洗净,拌石灰,置一周,晒干切片。,药材,原植物,细 辛,来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 。,采制 :夏秋季采挖,阴干生用。,药材,原植物,藁 本,善达巅顶,为治巅顶痛之要药。,药材,原植物,苍耳子,善通鼻窍:治鼻渊之鼻塞、不闻香臭、时流浊涕或外感风寒鼻塞。,药材,原植物,辛 夷,芳香通窍,有散风邪、通鼻窍之功,为鼻渊头痛要药 。,药材,原植物,牛蒡子,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序,晒干,打下果实。生用或炒黄用 。,药材,蝉 蜕,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药材,原植物,桑 叶,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采制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药材,原植物,蔓荆子,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可用治多种原因所致头痛。,药材,原植物,升 麻,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升麻 的根茎 。,采制 :秋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 。,药材,原植物,葛 根,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 的根 。,采制 :春秋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药材,淡豆豉,解表,除烦,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