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让知识自然生长.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49444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让知识自然生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让知识自然生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让知识自然生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让知识自然生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让知识自然生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数学课堂:让知识自然生长作者:匡金龙 更新时间:2014-3-4 19:58:59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知识的生长应该如同植物的生长一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顺势而行,自然生长。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儿童体验数学发展的历程,把握数学知识的本源,感受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知识形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灵活迁移,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在这种状态下获得的知识是自然生长的、是终身的。一、顺应儿童天性书写安全的生长环境 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感受,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呵护儿童的学习情感,造就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和互惠的、生长的学习“生态环境”,

2、使儿童浸润其中,促进儿童自然生长。 1.生长,需要放慢节奏、静心等待。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尊重儿童自然生长的心态,减少教学的浮躁与功利,“等一等”、“放一放”,给儿童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多一些自己探讨的经历和体会,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与提升,多一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体验,多一些对思想方法的深思和顿悟,在数学课堂上慢慢生长。 2.生长,需要理解宽容、真诚纳错。 在新课程背景下,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语)。当课堂上儿童出现差错时,教师的智慧不应是简单否定,或见弊就避,而应本着尊重、

3、理解、欣赏、宽容的心态,直面儿童的困惑,接纳儿童的错误,帮助儿童澄清困惑,让儿童安全地、体面地、有尊严地矫正错误。 二、遵循儿童法则找寻真实的生长起点 立足儿童,努力寻找儿童数学学习真实的生长起点,对儿童数学生长有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和思考差异,顺应儿童的学习需要,对每一个儿童的知识起点、能力起点、态度起点、年龄特征等作出准确的解读,以便为实现儿童的各种可能性敞开道路。 1.精心分析知识储备。 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儿童的认知结构,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正视儿童“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潜在距离”,以“跳一跳,够得着”为原则,抵达儿童的“

4、最优发展区”,这样儿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就会成为肥沃的土壤,支撑“种子的芽”进行生长。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我们通过一道尝试题“+”进行了前测。 从前测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有着显著的差异。在错误的21 人(共 45 人)中,有 17 人采用了不同形式的直接相加法,根据这种情况,如何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就成了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们这样引入:(1)唤醒经验:口算 53-2,5.3-2,3 与 2 能直接相减吗?为什么?口算 4 米+2 厘米,4 与 2 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2)明确算理:计算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3)类比

5、举例:还有类似的例子吗?(4)迁移联想: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还能直接相加吗?那该怎么办呢?整个导入从“计数单位不同”这个深层次的问题开始,并顺着这条线索继续发展,迁移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分数单位不同这个问题,直抵学生心中的混沌之处,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认真了解经验积淀。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提炼数学知识的“富矿”,只要善于挖掘和捕捉,就能为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合适的感性支撑。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儿童用生活经验贴切阐释新知。 如学习“认识负数”一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有相关负数的生活经验,能够直接想到用“+”来表示买进物品,用“-”

6、表示卖出物品,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线索:(1)建构概念:食品店昨天卖出月饼 120 盒,同时又从厂家补货 120 盒,假如你是负责商品进出的员工,你会记录吗?怎样记录既简单又方便?古人也发明了几种记录方法,想了解吗?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类化概念:老师这里还有许多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吗?在生活中你看到过负数吗?当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感知后,学生正负数概念的习得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引领儿童发展走向深刻的生长方向 儿童是有深度的,引领儿童数学生长的最终方向应该是深刻的。数学教学是一种对儿童生命的整体把握,教师要引领儿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

7、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给儿童的成长历程以启蒙、滋润和力量。 1.沟通联系,生长与完善儿童的认知结构。 知识的教学过程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隐到明、从分到合的培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生长环节出现“裂痕”,都可能对知识教学的“健康”发展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儿童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数学知识体系高度“结构化”的特点和儿童认知结构的形成、发展规律出发,站在整体、系统和结构的高度把握和处理教材,在知识的联系中寻找交接点,巧妙地为高一层次的知识亮相蓄能造势。 如“面积单位”一课,学生已学的长度单位,现在学习的面积概念、面积单位,以及

8、到高年级要学习的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些知识具有内在联系性,如何把这一类课进行关联思考和整体设计,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体系,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可谓“走一步,看两步,想到第三步”,能使学生后续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2.催生孵化,生长与提升儿童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教师要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引导儿童的思维方向,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增设思维孵化的契机,让儿童在思维演变的路上慢慢孵化、生长,向“通过数学学会思维”的方向发展。 如有位教师在“三角形内角和”课尾设计了一个有关拼图游戏的拓展性练习:(1)第一次拼:将 2 个相同的三角板拼成一个四边形,其

9、中 4 个角的度数之和是多少?(2)第二次拼:增加一个三角板变成一个五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3)发现规律:仔细观察五边形与四边形的内角和,你发现了什么?(4)第三次拼:再增加一个三角板形成六边形,现在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5)拓展延伸:如果继续往后拼成七边形、八边形呢?整个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课堂也因此而显得别具张力。 3.追寻本源,生长与丰盈儿童的活动体验。 教师要引领儿童用他自己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去经历、体验、复演人类创造知识的生动历程,洞悉数学的本来面目,孕育数学的眼光和素养。在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一份积极的情感,其活动积累的体验会使儿童

10、获得学习数学、建构数学思想方法的后劲。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厘米时,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度量桌子的长度,很多孩子用手一拃一拃地量,结果发现不同的手量出的数据各不相同,因而想到用“曲别针”来量,可是曲别针有长有短,结果还是不一样,从而想到使用相同的曲别针测量,得到 22 个曲别针那么长,可是这样又不便交流具体长度,从而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当用 1 厘米的小棒排列来测量桌子的长不方便时,孩子们又自然地想到了将许多 1 厘米连接起来,动手做一把尺子。做尺子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具有可加性。这个片断让学生经历了人类漫长的认识过程,学生不仅对厘米产生的

11、背景、原理、价值、用法等要素都有了明确的认知,而且还在经历厘米“再创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活动体验,这些将转化为他们今后数学学习不竭的动力源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儿童,儿童的最大特性是“生长性” ,如何让儿童在自然而有力的知识生长、思维提升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特有的魅力,激发自由创造的潜能,滋养数学内在的理性精神,需要教者的精铺巧设与智慧引领。只要我们基于儿童的发展需要,洞察儿童的学习心理,循着儿童寻求知识的真实轨迹行进,相信他们的生长是惊人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