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长征精神铸校魂学校课程方案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长 征 精 神 铸 校 魂授课对象:高一或高二年级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选修)材料来源:自编授课时间:两学期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共 36 课时学 分:2 学分所谓“校本教材” ,是新课程改革推行后留给学校自身发展的一块“自留地” ,是学校在自主设定的课程中自行编写、选择的教材。缘于此,我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掘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弘扬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内容选择上,我们立足白银市史情、白银
2、市一中校情,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更宽泛地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二、课程目标为了既能够体现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本教材选择了与白银有关的红军长征。众所周知,白银-2市会宁县是红军会师的地方,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会宁会师的历史功绩,长期以来一直是鼓舞白银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作为白银的后继力量,我们白银的莘莘学子们更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希望通过长征精神铸校魂这
3、本教材,弘扬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结。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一讲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前后一、课时:6 课时 二、教学目标:了解“长征”的由来、长征前的准备、长征的历程。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三、教学要点: 1 “长征”一词的由来。2红军长征的原因。 。3.长征前的准备。4. 红军长征的历程。四、教学方式:情景设置、小组讨论 、教师补充、去学校图书馆实地体验、查阅资料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设问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二讲 长征历程中的红军会师- 3一、课时:7 课时 二、教学目标:了解红军会师战略决策的形成,了解红军长
4、征途中的重大会师。掌握红军会师的实现及历史意义。三、教学要点: 1红军会师战略决策的形成。2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会师。3.红军会师的实现及历史意义。四、教学方式:情景设置、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查阅资料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引导法、 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三讲 白银地区的红军长征会师一、课时:8 课时 二、教学目标:掌 握 红 军 会 师 会 宁 的 原 因 、 红 军 会 师 会 宁 在 中 国 革 命 中 的 作 用 。了 解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过境会宁始未,了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军事形势的演变。三、教学要点: 1.红 军 选 择 会 师 会
5、宁 的 原 因 。2.中国工农红军过境会宁始未。3.红军会宁会师后军事形势的演变。4.红 军 会 师 会 宁 在 中 国 革 命 中 的 作 用 。四、教学方式:图片情景、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4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四讲 红军在白银境内的革命活动一、课时:7 课时 二、教学目标:掌握工农红军的军事、政治及其他活动,论证白银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红色革命根据地。三、教学要点: 1.红军在白银境内的主要战役战斗2.红军在白银境内的建政活动3.红军在白银期间的其他活动四、教学方式: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实际操作五、教学方法
6、和教具: 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五讲 长征精神铸校魂一、课时:3 课时 二、教学目标:长征精神永存,用长征精神指引新时代、指引白银一中,指引我们的祖国取得更大辉煌。三、教学要点: 1.长征精神彪炳千秋2.长征精神铸校魂3.抓长征精神 为人民服务 - 5四、教学方式:学生讲解、学生讨论五、教学方法和教具: 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自制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讲 学习总结 一、课时:1 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填写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手册 (课外完成) 。 2.交流学习长征精神铸校魂的心得体会。三、教学要点: 1
7、、交流研究成果或心得 2、相互评价 四、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小组课件交流,教师指点 五、场地设备:研究性学习教室,分小组活动四、课程评价一、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对本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是否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6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二、评价内容1.对教师的评价(1
8、)教师课程方案评价(2)教师课堂教学评价(3)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2.对学生的评价(1)缺勤:上课不得少于 30 课时(总学时的 5/6) ,即缺课不超过 6 课时,超过者不给予本模块课程的学分认定。(2)作业缺交:不得超过应交作业的 1/5;超过者不给予本模块课程的学分认定。(3)学业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者不给予本模块课程的学分认定。(4)学习学分评定公式:最终得分(100 分)=考勤认定分(缺课一节扣 5 分)15%+作业认定分(缺交作业一次扣 5 分)15%+学业成绩70%。三、评价方法1.对学生的评价由本课程任课教师完成,并填写白银市第一中学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册 。2.对教师的评价,先
9、发放白银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价表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结合学生的评价完成, - 7长征精神铸校魂学校课程设计第一讲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前后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长征”一词的由来。2、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3、了解长征前的准备工作。4、了解长征的历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论证长征是一次有准备的战略转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理念。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长征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 1 “长
10、征”一词的由来。2红军长征的原因。-83. 长征前的准备。4. 红军长征的历程。教学方式情景设置、小组讨论 、老师谈话、学生查阅资料,资料交流课时:6 课时教学构思 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七律长征片段,让学生进入历史情景体验,教师开门见山,引出主题,导入新课。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并随之设问。讲授新课(本讲第一课时及剩余课时)【教师提问】 (板书)1 “长征”一词是怎么来的?2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3 红军长征是逃跑行动吗?4 红军足迹遍布中国那些地区?【学生讨论回答】 (略)教学反思 - 9“长征”一词的由来“长征”一词,
11、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1934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突围转移时,并未使用“长征”一词,当时的说法是“转移” 、 “突围” 、 “西征” 。那么,是什么时候使用 “长征”这一名词的呢?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王明于年月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第一次使用的。但王明所使用的“长征”概念,指的是红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1935 年 6 月 10 日, 前进报第1 期刊载博古的署名文章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 ,把红军的行动称为“长途远征” ,开始有了“长征”概念的内涵。6 月 12 日,张国焘、徐向前
12、、陈昌浩在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报告中指出, “西征军(指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 ,这是目前所见文献材料中第一次将中央红军的行动称为“长征” 。因为这份报告结尾署名 “向前代草” ,所以最早提出“长征”以及 “万里长征”概念的是徐向前。到 7 月 10 日, 红星报在第 25 期社论以进攻的战斗-10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中开始使用“万里长征”一词。此后,随着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距离的不断延长, “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10 月 19 日,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在对萧锋的谈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二万五千万里长征”的概念,说红军长征共经过了个省, “
13、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1935 年 11 月 13 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是目前最早使用“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从此, “长征” 、 “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为人们所熟知了。 (王建强、许秀文:“长征” 、 “万里长征” 、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由来 ,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 年第 4 期)但有的学者认为, “长征”一词是 1935 年红军进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以后,红军总司令朱德在 5 月 22 日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最早使用的。这个布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袁征:关于“长征”一词的提法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 年第 2 期;王大钊:“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同前刊)也有的学者认为, “长征”一词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在年月日于贵州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最早使用的,该文件说:“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