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 有人认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还是以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的研究为主,所以不需要严格要求其遵守学术规范。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十分肤浅的。作为一名研究生,代表着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学术规范的类型分为法律规范、政策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行为主体在学术活动中,有意违反学术共同体一致认同的学术规范,损害他人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2 请结合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谈谈你对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学术规范的类型分为法律规范、政策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学术规范是当
2、今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指在学术活动过程中研究者应该遵循的准则。这些准则贯穿了学术研究活动(如选题、具体研究、研究成果完成及发表等)和非学术研究活动(如研究课题的申报和评审,学术成果的鉴定和评奖等)的全过程。正如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所说的:“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1.简述文献调研在学术研究前期工作中的重要性。答:文献调研是指为某项科学研究而进行的全面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的活动。同时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或科研课题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收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工作过程。
3、文献调研应明确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内容、调研文献的时点(截止时间) ,通常分为调查与研究两个阶段。根据美国科学基金会凯斯工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分配如下:查文献时间占 50.9%,实验时间占 32.1%,写论文时间占 9.2%,思考时间占 7.7%。由此数据可见,大量的时间被用来查阅文献,可见文献调研在学术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文献信息来源于科学研究,又可做用于新的科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手段可使文献调研工作迅速而顺利地进行,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可以获取关于相关科学研究的核心信息,例如他人的知识背景、理论依据、研究进展等。它还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研究
4、思路,帮助我们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于我们发布科研成果有着极大的帮助。2.什么是超量下载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产生这种行为答:超量下载是一种非法使用数据库数据资源信息的行为,通常认为在单位时间内,超出正常阅读或浏览速度下载文献即为超量下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使用软件工具下载2. 整卷批量下载3. 短时间内连续系统的大量下载4. 通过代理服务器下载等等为了避免超量下载行为,我们不应使用软件工具下载,也不要整卷批量下载或者短时间连续系统的大量下载的数字库资源,尽量做到避免通过代理服务器下载等等。其次,在下载之前,我们应当明确自己所需研究的内容,确定所需数字资源的大致方向,通过确定
5、关键字从而缩小资源的范围。具体说来,比如说我们需要研究有关“城市交通”的相关课题,这个范围非常的宽泛,那我们就可以思考,需要研究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城市中心”还是“郊区” ,是“传统交通方式”还是“大型轨道交通”等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考,清晰所需资源方向,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对数字资源的需求量。此外,面对海量的数据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讲座等诸多形式了解到我们所需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者、重大发现者等专业人士,通过下载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下载前应先大致阅读该文献的相关信息,包括文献关键字、摘要、被引次数以及参考文献等基本信息,从而确定该文献是否满足我们
6、的需要,总之应当有选择性地下载,不应盲目下载。下载文献时应阅读完成上一次的文献后再下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不应连续大量下载。第三章1.免疫学家萨默林为了通过实验证明动物的皮肤和其他器官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培养能够失去原来的免疫排斥反应,在研究进展得不顺利的情况下,用水笔将老鼠身上的斑点涂黑,作为成功移植的证据。萨默林给老鼠涂色这件事常常被称为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 。请问这属于哪一种科研不端行为?试分析这种行为对科学研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学术不端包括:伪造数据、纂改数据、破坏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他人的科研不端行为、对他人伪造数据的行为知情不报、对监督职责的严重疏
7、忽等情形。案例中的“在研究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下,用水笔将老鼠身上的斑点涂黑,作为成功移植的证据”的这种行为属于伪造实验样本及相关实验活动的科研不端行为。科学致力于获得可检验成果的知识,科学的诚实性和严格遵循良好科学实践规范是科研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科研诚信是科学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道德基础,也是管理工作者和政府监督部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科研工作者与现代社会接轨过程中常受恶性竞争、利益驱动和功利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违背科学规范和学术规范的现象屡次发生。这些行为对科学研究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个人学术生命的浪费从个人层面来
8、说,通过科研不端行为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研究成果、获得研究经费、提高学术社会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的检验,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终将会被发现。古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科研不端行为曝光,就会作为“坏事”在科学界迅速的传播开来,研究人员个人的声誉、诚信以及科研能力都会遭到质疑,不仅以前的科研成果付之东流,以后的科研之路也举步维艰,很难再在科学领域立足,更严重的是很可能因此锒铛入狱。对科研者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2. 对科研资源合理分配的破坏对该实验而言,由于有伪造实验样本和数据在其中,使得实验其余部分都令人怀疑,实验将变得毫无意义。伪造、篡改、剽窃等等的不良的科
9、研行为不但破坏了学术氛围中应该拥有的诚信,从而也会导致利益和资源的不平等的分配,造成了科研经费与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科研研究的平日的工作中产生种种的问题,进而影响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3.损害国家在国际科研界的声誉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要进入国际化的世界舞台,都是在拥有着良好科学道德素质的科学家群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科学不端行为是国际科学界广泛关注的“众矢之的” ,一旦被发现,这些发生科学不端行为的科研研究者即会成为科技界甚至为世人所不齿。在科技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科研诚信问题的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它自己本身应承受的范畴,换而言之,在国际舞台上或者某些场合时,科学家一个大的团体是代表的整
10、个国家,因此,一旦这种危害产生,其影响是久远而且是深刻的。4.破坏公众对科学的信任,阻碍社会进步从更高层面来说,对科研环境而言,这种行为毒害了学术环境、学术生态,阻碍了学术创新、学术进步,败坏了社会风气。如果科研道德问题日益的严重的话,这势必会影响着社会大众对科学的信任程度,有可能会导致公众对科学产生不必要的偏离意见。总体上来看,科学研究中的任何一次的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这都会给整个科学界造成连锁性的负面影响,从而这样使得科学研究在社会中的形象大大的受到影响,这会成为“反科学”思潮中的因素之一,阻碍着社会科技的进步。2.学术批评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答:根据“学术百科”对学术批评
11、的定义,它是指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分析、议论研究成果的得与失、长处与短处;简单说来,就是以学术问题为对象,不同观点间的塔伦、商榷、评析、赞同、表扬、批评与反批评。其主要方式有:书评式批评、切磋争鸣式批评、打假式批评。1.书评式批评是常见的一种学术批评形式,许多专业期刊都设有书评专栏。高质量的书评,不仅要求评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并对所评书籍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而且对所评书籍的优点、缺点都要说的清楚,不能作模棱两可之言。此外,书评可以不局限于原书的具体内容,有时候可以就书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入深入探讨。而且对所评图书的优缺点都要加以评价同时要回避人情书评和广告书评的情况发生,同时排除对著
12、书人人情方面的影响。2.切磋争鸣式批评通过对学术流派、作品和观点的批评商讨商榷、回应、争鸣,在学者之间形成头脑风暴,提炼思想精髓,推动学术发展。切磋争鸣式是学术批评的主流,是学术批评的主要内容。3.打假式批评就是通过揭露典型的粗制滥造、抄袭剽窃、假冒伪劣之作,警示学术腐败的危害性,呼吁学人守住底线,阻止道德的进一步滑坡,主要是揭示科学研究中的不正当行为,从而敦促科学研究更好发展。总之,以上三种方式各有特点,但统一的是,它们对于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章1 请举例分析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关系。答:首先说说两者的相同点,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
13、,此外,它们也有其他作用,例如: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等意义。从次序上来说,文后参考文献的次序与注释次序基本相同。然而二者也有较大区别。从内容上看,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也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信件、资料、书稿等文献的引用著录,一般排印在该页页脚。其内容复杂,行文自由,格式没有具体格式要求。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前者是对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后者主要包括各类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而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目录,集中列
14、表于文末,格式有严格的要求。从形式上看,顺序编码制的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如1 、2、3等) ,注释取脚注形式时,应以数字加圆圈标注(如、等) 。若将注释集中排印在文末,应用( 1) 、(2) 、 (3)按正文出现顺序统一编号。 以下为关于两者关系的举例。以知网上叶继红发表的试论高校学术规范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的一文为例,关于基金项目、收稿日期以及作者简介,采用的即是注释:(以下为引用部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作业简介:叶继红,1969 年生,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南京大学博士后。文章最后列举了该文章的参考文献:1 (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 M,北京: 新华出
15、版社,2001.2 专题研修组,对高校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认识与建议 J.中国高等教育,2002.2 如何避免在论文写作中的引用不当行为?答:根据老师的上课内容,我们知道引用不当行为包括:1.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即漏引。2.将他人的措辞句子进行改写,却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3.在自己多部著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作品(包括译文)4.改换题名,内容不改或基本不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部新作品,且不作任何说明。5.在文中注释中引用别人的论著,不注明出处、页码。6.引用过多,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7.作品的核心部分、结论引用了他人的成果。相应的为了避免引用不当行为
16、,除了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成果外,我们还需要在正文中标明;我们不能通过改写他人的句子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不能大量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作品。不能“旧瓶装新酒”却又不加说明;不能在文中注释中引用他人论著不注明出处;引用内容要少于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论文的核心内容、结论不能引用他人成果。除了上述的相关措施外,最重要,同样也是最核心的就是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长期的学习与积累,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事件的分析能力,并从平常对于有关科研的点滴思考中寻找论文写作的灵感。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坚持自我创作,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引用不当的行为。3 2012 年 10 月 21 日,德国 明镜周
17、刊报道,欧洲议会前副议长科赫梅林因博士论文存在学术不端正式宣布退出政坛。经梅林的母校德国海德堡大学调查证实,她在 2000 年提交的博士论文 80 页中有 120 多处因为未标明出处,而被定性为剽窃行为。请问为什么是剽窃而非引用不当?结合课程的学习分析原因。首先,让我们先看看引用不当与剽窃的含义,会发现二者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引用是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说明自己的见解,采用他人的作品的同时,都会说出其来源,注明其出处。引用不当即是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或文中注释中引用别人的论著,不注明或者漏标注出处、页码;而剽窃,指抄
18、袭别人的思想或言词,采用而不说出其来源,主观是想将别人的据为己有。其次,从引用资料的目的来看,如果是为了评论,说明某个问题或阐释自己的观点,引用或摘录他人的作品,而不是完全照搬他人的作品为己所用,这种情况不属于侵权行为。不规范引用也是引用,是引用的一种。然而如果没有用的目的,抄录他人文字,未注明出处的应当定性为剽窃。引用不当或不规范引用的表现为:有注释,但要素不全;有注释,要素齐全,但要素不准确;校对不认真,录错了文字等等。案例中其提交的博士论文中 80 页中有 120 多处未标明出处,数量众多且未标明出处属于侵犯作者权益,擅自利用他人作品,应该定性为剽窃。第五章1 2015 年 1 月 10
19、 日,北京大学通报称,根据调查,确认于艳茹期刊学术论文1775 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 抄袭情况属实。委员们经过投票表决,同意撤销于艳茹的博士学位。2015 年 1 月 20 日,于艳茹正式向北大提出申诉,她认为自己不是抄袭,不存在抄袭的主观故意,错误是因为对杂志和文章定位有误以及写作经验不足导致的技术失误。对此也有网友认为她的问题只是引用过量。请说说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及分析。答:为了更加了解该事件的详情, 我上网查了相关资料。 于艳茹事件是一位人大的老师在查找外国新闻史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其中高亮部分显示都有引文标记, 有理由相信当时该杂志 编辑是在知晓论文有大段引用的情况下刊
20、发的。 而于艳茹本人还不认为这么大篇幅的 “引用 ” 不是抄袭。我认为这可能是整个学术圈学术不端的表现,编辑对于大篇幅“引用”已经见怪 不怪,甚至已经默认。而论文作者对这种行为也失去了耻感,认为这只是技术失误。我认为 需要有这样的例子来端正风气。 一是学术论文有原创性、综述性等几种,如于艳茹的论文是综述性的,尚有情可谅,如是原创性的,于情于理就说不过去。二是看于艳茹的学术论文的使用目的,是仅限用于交流或完成作业,还是用于发表。如是前者,用别人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也不是不可,如是后者,性质就截然不同,用明知是别人的东西来发表,主观故意就比较明显;三是引用别人的东西,最好用引号将引文单独列出,或
21、在引文后直接加脚注,或在正文中加以说明,以示光明正大,也是对被引用作者的尊重,但引用篇幅过多,引用量过大,或多或少有抄袭之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别人的东西进行消化,提炼出自己的,这就是技术和本事。四是作为一名北京大学的博士,理应带头严谨治学。可她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声誉,最为严重的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反面的样板,教师都剽窃,上行下效,那学生抄袭似乎更加理直气壮,对学生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第六章1 如何区分“适当引用”与抄袭?答:引用与抄袭同样都是一种写作手段,但其性质却迥然不同。关于适当引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作了详细阐释:“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22、1.引用的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2.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3.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人的权益。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引用是法律许可的公民权利,是合理使用,受到法律保护;抄袭则属于违法侵权行为,为法律所禁止,一旦被认定是抄袭,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抄袭行为具有违法性,而适当引用是在著作权法的允许范围内的行为。抄袭有损害的客观事实存在,如损害了他人的著作权等。而适当引用没有损害他人,如个人研究欣赏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等。抄袭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而适当引用没有。抄袭行为人有过错,而适当引用没有。
23、总之,适当引用的前提是符合法律的规定,而抄袭是窃取他人劳动的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2 如何区分“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答:“一稿多投”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在未告知期刊编辑的情况下,同时向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期刊投递同篇论文的行为。包括投递另一家期刊正在评审中的论文。“重复发表”是指作者发表与自己已发表论文大体相似的论文,新论文与原论文可能存在没有意义的差别,而且不注明来源也未经原版权持有者同意。例如:采用新标题或经过修改的摘要,但是数据集和研究结果完全相同。我认为“一稿多投”是一种行为,而“重复发表”可以是一稿多投的后果。作者故意一稿多投可能会造成重复发表,期刊处理稿件不及时也有可能造成一稿
24、多投。两者都会导致不合理地占用有限的学术空间,较少他人发表论文的机会,是一种不良学术现象,最终造成降低研究对文献的贡献度。这类行为除严重违反危害文献的公信度以及版权相关法律外,还会被视为危害自我诚信及严重影响作者的学术能力或声誉。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谨慎,不得尝试一稿多投。并且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再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第一章1 有人认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还是以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的研究为主,所以不需要严格要求其遵守学术规范。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十分肤浅的。俗
25、话说的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遵守规矩,对于严肃的科学研究来说,就更应该如此了。学术规范作为学术研究的规矩,无论人们处于什么阶段什么位置都有理由也有必要遵守它。作为一名刚入校的研究生,也许我们对于很多研究活动的认识十分有限,通过学习他人的研究来获得进步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等同于我们就可以不遵守学术规范。研究生,本身就代表着我们国家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一类人,我们毕业后有的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实践的中流砥柱;有的继续在学校搞研究,成为满腹经纶的教授。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对待学术的态度也会伴随着我们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那么假如我们就着这种不遵守学术规范的侥幸心理,如何能撑起
26、祖国的未来?其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科研工作者与现代社会接轨过程中很容易受恶性竞争、利益驱动和功利因素的不良影响,更加难以坚守自己的内心专注研究。而大学向来被看成是“象牙塔” ,学术界也被视为圣洁之地,我们在这片象牙塔中更容易也更应该沉下心来搞科研,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借鉴乃至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研究生研究生,本就应该多研究,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才能获得较大进步,相反,倘若高校任由学术失范的发展,做虚假之学问,写不实之文章,就会使弄虚作假成风,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都十分有害。最后我想引用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中的一段话, “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
27、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 ”一个人的学识或许有多也有少,但是真正让他人尊敬的是做学问的态度。2 请结合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谈谈你对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学术规范的类型分为法律规范、政策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学术规范是当今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指在学术活动过程中研究者应该遵循的准则。这些准则贯穿了学术研究活动(如选题、具体研究、研究成果完成及发表等)和非学术研究活动(如研究课题的申报和评审,学术成果的鉴定和评奖等)的全过程。正如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所说的:“我觉得
28、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 ”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学术规范的类型分为法律规范、政策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学术规范是当今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指在学术活动过程中研究者应该遵循的准则。这些准则贯穿了学术研究活动 (如选题、具体研究、研究成果完成及发表等)和非学术研究活动(如研究课题的申报和评审,学术成果的鉴定和评奖等)的全过程。近年来学术界违反学术规范的事件的日益增多使我们认识到了学术失范问题的严重性。以高校为例,根据教育部 2012 年 3 月4 月
29、举办的直属高校中青年校级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的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存在如下三个层面的学术道德问题:第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浮躁和功利主义思想。如在学术研究中,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第二是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责任。主要表现为以我划线,唯我独尊,压制学术观点,垄断学术资源。在学术评审会上和对国家一些重大项目提供的决策支持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缺乏科学的态度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第三是蓄意剽窃和抄袭,弄虚作假。这一层面的现象更多地表现为个别和极少数群体,但它的影响最为恶劣,破坏性最大,是最严重的一种,已成为一大学术公害。所有这些都会对我国大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表明了加强高校科
30、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学术规范问题涉及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治学态度,一个人是否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能否遵守学术规范,是关系未来学术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大学担负培养未来人才和接班人的重任,大学教师理应是学生的典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长的示范作用对青年一代的学风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导师本人没有做好,就很容易对其指导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助长他们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甚至弄虚作假的卑劣行为。学术失范现在成为了高校的毒瘤和社会的公害,正在慢慢扩散并侵害高校广大师生的健康肌体和思想,需要坚决加以遏制。其次,大学向来被看成是“象牙塔” ,学术
31、界也被视为圣洁之地,如果高校任由学术失范的发展,做虚假之学问,写不实之文章,就会使弄虚作假成风,歪风邪气盛行。这与公众心目中对于科学和科学家的美好印象相距甚远,影响和损害了科学在公众中的形象,使公众对科学产生不信任感,不利于科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公众对大学教授、科学家群体发生怀疑,使他们在公众中的威信大大降低。唐纳德肯尼迪说:“大学要获得社会的信任,就应该让公众认为大学的工作是基于诚实的行为,这一点尤其重要。其部分原因是社会要相信大学所创造的知识,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公众认为大学是接受他们的委托以培养青年一代的场所,如果负责教育学生的高级学者们对自己的工作都缺乏责任感 尤其是,如果他们把年轻人的思想和成果据为己有 那么,整个社会对大学的信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