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食疗学-痛经,日语112班 潘超超,痛经的定义,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经前或经后第一、第二天,小腹轻微胀痛,不影响工作、生活者不属病态。,约50%妇女有痛经, 其中10%痛经严重。,痛经的分类,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中医传统的病名概念是概括了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沿革,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侯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
2、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认为痛经有肝郁、寒湿、肾虚,分别治以宣郁通经汤、温脐化湿汤、调肝汤,妇人良方大全,风冷致痛经,创制温经汤,为后世医家所喜用。,归纳痛经的病机及治法。“经后腹痛当归建,经前胀痛气为殃 ”,病因病机,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气滞血瘀,感受寒邪过食生冷冒
3、雨涉水久居阴湿,素性抑郁愤怒伤肝,寒凝血瘀,邪伏冲任,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不畅胞脉壅滞,不通则痛,痛经,经后,经水外泄,冲任暂通,通则不痛,痛经缓解,素体湿热内蕴感受湿热,湿热瘀阻,禀赋素弱多产房劳,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大病久病大失血后,肾气亏损,气血虚弱,冲任不足,经后,胞脉失养冲任更虚,不荣而痛,痛经,经前,冲任气血渐充,荣则不痛,痛经缓解,气血外泄子宫暂虚,气血下注,气滞血瘀,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 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则痛减 + 气滞血瘀证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或痛经方 红花 桃仁 赤芍 川芎 当归
4、 丹皮 乌药 枳壳 香附 甘草 五灵脂 延胡索,寒凝血瘀,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 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 寒实证舌脉:舌黯,苔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或温经散寒汤。 肉桂 小茴香 干姜 当归 川芎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延胡索 没药,湿热瘀阻,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 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 + 湿热瘀阻证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苡仁、 败酱草或银甲
5、丸。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黄连 香附 莪术 延胡索,肾气亏损,主症: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 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 肾气亏损证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巴戟天 杜仲 续断 乌药 艾叶 当归 熟地白芍 益母草,气血虚弱,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气血虚证舌脉:舌质淡,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或黄芪建中汤 或养血和血汤。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料
6、;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食盐等调味品各适量。 做法: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1、用于妇女血虚寒凝之月经不调,月经推迟,血虚经少,血枯经闭,痛经,经期头痛,寒疝,乳胀,子宫发育不良,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产后腹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 2、适用于形体消瘦,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怕冷者。,姜枣花椒汤,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
7、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益母草香附汤,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其他方法(1),1、摩、擦小腹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以缓慢而轻柔的动作摩腹,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次左右,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摩腹5分钟后,再以双手在小腹两侧从后向前作单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沟,以透热为度。功效:小腹为胞宫所在之处,摩、擦小腹可促进小腹内微循环,调经止痛。,(2),2、按足三里按摩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功效:“常按足三里,胜过喝鸡汤”的通俗说法广为人知,特别是对于气血不足的体弱女性,点按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