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兰德锋 上饶市逸夫教育集团十二小 334000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机械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最终爱上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让数学内容贴近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及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层次、效率,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有效运用数学教
2、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由此可知,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我们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得认真思考。下面对信息技术在小
3、学数学课程有效运用,谈谈我的一些见解。2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创设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明确指出:“要在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这一基本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
4、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却简洁明了的突出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完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的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提高课堂互动水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中的互动是课堂赖以进行的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难以实现师生或生生之
5、间的充分互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使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实现成为可能。师生之间的互动或生与生之间互动,可以对学生彼此的学习提供信息和反馈信息,更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形成,进而敦促学生,特别是为3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进行学习提供机会,利于转化后进生,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还可以直接从别人那里获得行为的方式和思想上的交流,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信任,让学生获得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从而突破自我中心的小圈子,这既满足学生与他人平等交往的心理需要,又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这对于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信息
6、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知识,不只是书本中的内容,它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作用深远。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个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质疑:“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四、信
7、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完善学生思维。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4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
8、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答的最佳途径,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
9、能够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网络传输和呈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实时、逼真地将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
10、。杜绝教师一手包办,端“现成的饭”给学生吃。如:在解决“为什么自行车、房屋屋顶都有三角形?5”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小棒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三角形,分别用力拉一拉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学生马上就会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又如:在解决“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原因,先让学生将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问:你剪成的三小段能摆成三角形吗?有的学生大声回答说:能!。也有的学生却小声说:不能。这时我说:“为了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将剪成的三小段在桌上摆一摆吧。 ”让学生利
11、用学具,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寻找答案,如果遇到困难,同桌可以讨论,商量解决。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这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讨,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讨有了新发现,争着汇报。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当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边相等时,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演示验证学生的探索结果,在演示中修正操作方法,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著名数学家波亚利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
12、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六、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避免进入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误区。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也明显存在着误区,值得教师注意:第一,不恰当地追求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其对教学的干扰。比如,有些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组合在一起,6有时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课堂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过分追求课件的“外在美” ,而忽视“内在美” 。如所,用颜色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第三,重视电脑的运用,而
13、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 。比如,有些教学内容能用黑板、教具和语言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电脑,这样也简洁明了。第四,重视形象思维,而忽视抽象思维的教学等。形象思维固然重要,但是数学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那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一部分。总之,信息技术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向开放,广泛合作,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最终爱上数学。但是,在教学中只有摆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长远发展。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余胜泉,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13顾文忠,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学院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