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农业大学本 科 课 程 考 试 论 文论文(设计)题目 世界遗产 黄山 学 生 XX 完 成 日 期 2011 年 4 月 19 日 培 养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 指 导 老 师 XX 学 院 城乡建设学院 班 级 20112 专 业 建筑工程技术 学 号 XXX 【摘要】黄山有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它的开发与管理需要深入研究和协调各方面。对于旅游资源申遗,遗产开发、旅游发展、遗产管理、游客管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处理对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我对黄山遗产的开发与管理保护又有不一样的认识【关键词】黄山,自然,人文,申遗、开发,协调World Heritage Moun
2、tain huangshan1.我眼中的景踏梦脚步,断断续续,为那一路风景驻足。寻美眼眸,顾盼流转,惊鸿一瞥一景便是一世界。一个人一生总有一份记忆精致无比,细细刻描,将其珍藏心里。而世界,以它特有的笔描景绘图,为我们这些看客留下一些叹为观止的痕迹。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叹为观止。在心里、在眼里、在各处各地。岁岁月月过去,触目皆是历史的痕迹。追梦的人。穿梭不停息的身影,来来往往,走走停停在那些大小景点。不求其他,只求沾染一些如梦般的美好与心中最深处的向往。世界之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是自己内心梦一般的向往。那么多的妙不可言。独独恋着在那皖之南,有着“云海”有着“奇松”有着“怪石”有着“天
3、下第一奇山”美名的黄山。我想那些纷纷而至的脚步始终是未将那满眼之景看透。美兮美哉。也许是因为得天独厚,大自然之笔往往妙不可言。轻轻挥毫的一笔,便是一个永恒。我想,黄山便是这挥毫泼墨下一个经典之笔。“天造黄山” 之称想必自有它的由来。2.我知道的黄山 2.1 黄山的历史,动植物黄山原名黟山,古代别名为岗山。唐天宝六载,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其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由此可见,其美景非同一般。黄山因其“ 四绝”“ 三瀑 ”成名。著名景区有“温泉景区”“玉屏景区”“北海景区”“白云景区”“
4、 松谷景区”“云谷景区” ,各有其特色,皆为极佳景点。黄山因自然环境极佳,生存着众多珍稀动物,这里也成了动物们的栖息之地。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黑麂、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有黄山短尾猴、黄山猕猴、穿山甲、豺、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獐、苏门羚。鸟类有鸳鸯、白鹇、勺鸡、鸢、赤腹鹰、雀鹰、普通狂、毛脚狂、鸟雕、红隼等。黄山市具有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自然分布着七百多种树木,加上引种培育的树种,共有 1000 多种之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有 1000 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省定保护木种有金钱松,南方铁彬、三
5、毛尖、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 15 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树种、都很名贵,属于优良建筑用材的树种,约有一百余种,主要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这些完全出自于大自然手笔的景及物成了人们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人们想回归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心情在这里得到了满足。黄山,成了人们身心的休息地。在这里,不仅轻松感受大自然的风景,更能领会大自然所培育的动植物的灵气。山山水水,故而使人们徜徉其间,忘了红尘俗事,忘记是是非非的琐碎之事。绝非夸大其词,黄山美景确有其魅力。带着愁来,不捧愁归。2.2 黄山的人文黄山成为旅游胜
6、地不仅仅因为其自然美景,也因其长久历史及人文景观。黄山自古闻名,吸引很多文人前往。李白就曾为黄山写下很多诗句。其中有首诗云:“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诗仙李白还在秋浦歌中为黄山题句“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更有杜甫、周贺、温庭筠、元稹、王维、卢照邻等著名诗人在诗句中提及黄山。因
7、很多文人及名人的游览,黄山更是名声大噪。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因其历史感厚重,神秘感十足,令人欲罢不能。而黄山因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人所给予的特殊性使原本本就是瑰宝的黄山更添魅力。2.3 黄山的申遗,发展黄山 1982 年评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1985 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 年 12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国内第二例文化自然双遗产,2004 年 2 月以第一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黄山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三大世界桂冠的旅游胜地!2006 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 年5 月评为首批 5A 级
8、旅游景点,2007 年 11 月获建设部主办“ 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和 “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荣誉称号,2008 年 3 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黄山风景区联合设立了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黄山)观测站”,2010 年 3 月,黄山以排名第一荣获 “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示范基地”称号。中国的第三产业是相较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的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第三产业的进步。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其飞速的发展 为安徽的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更是为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我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的建议3.
9、1 旅游资源开发要协调各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要同自然环境以及当地文化特点等其他因素相结合的。不仅求适当更求精细,考虑因素繁多且要相当全面。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要与资源的开发程度紧密结合。如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所言是一样的道理。资源开发,需考虑切实因素,与事实相结合,不偏离一切从事实出发的轨道。以求既开发了旅游资源,又不破坏到当地的环境。如:气候、地形、生态等都是开发自资源所要考虑的因素。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也要结合当地文化的特点,特色才是吸引力。被游客欣赏喜欢的理由,就是独一无二。各处各地都有它不一样的特别之处。景点的设立是与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密不可分的。故此,才有一步一景,
10、一景一世界之感。遗产的开发不仅关乎当地,更关乎一个国家,一个世界。所以,其资源开发更是不可小视。要坚持社会效益及国家效益为先,弘扬先进优秀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切实把握遗产开发正确方向。3.2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完善管理旅游资源一旦被开发,须加以适当且完善的管理,对于作为世界遗产黄山的管理要更加得当。其管理可分为两层含义:一为保护。二为发展。保护其历史,黄山并不是突然崛起之景,它有着漫长的历史。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渲染的厚重文化之景,也是被一代又一代游客的眼眸深深凝望的秀丽自然之景。历史之感是折服人心最好的武器。那些度过的年年岁岁,是难以磨灭的珍贵。必须深深记忆,更加需要好好保护,添加它因
11、岁月所增的魅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时时不忘发展理念。发展更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我们并不是固步自封的,与时俱进才会拥有完善发展。在对黄山历史美景进行保护的同时,我们也须为其赋予时代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谨记每时每刻进步的理念。与国际接轨,对于好的发展方法,需要对其引进且学习。以我为主,为我所有。保持自我特点,输入时代因素,体现时代性。体现黄山的旅游发展的进步。黄山之景以其特有结构,清晰明了呈现给游客。各景各处都有其特点,以景色特点分类成各类景区,更突出其最有特色景点使得游客对于黄山景点有清晰的了解。美不胜收的美景令广大游客为之神往。黄山得天独厚的美景的确迎来了众多游客,也为黄山的闻名创
12、造了条件。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得不言,人的破坏力度是很大的。很多旅游景点,因游览之人的破坏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不仅使景物受损,更使坏境遭到了破坏。旅客的肆意妄为为旅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其实对于这等情况,双方都需进一步改进。对于景区管理人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方式。第一,可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如制作宣传片及宣传广告。令游客时时感受到需对环境进行保护,不对其造成破坏。 第二,可适当加强损坏环境惩戒力度,以示告诫。另一方面,游客需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提高对旅游景点保护的认识. 真正做好一名游客。另外,近几年由于地球环境遭到破坏,气候异常,很可能会对景点造成一些或大或小的损坏,管理人员应加强
13、对景区的管理。以免珍贵遗产受损。对于来游旅客亦可进行分批量管理。游客繁多总会为管理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人多嘈杂,管理不当就会使景点遭到或大或小的破坏。旅游者往往想在所来之处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痕迹和珍贵回忆。因此往往忘却了保护景点的所谓概念。游客需要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引导,让游客尽兴游玩需要向导人员的接待和带领。进行批量分区游览,既便于管理又加强了游客旅游观光的质量。当然,在带领游客欣赏各景区时要令游客感觉到舒适安逸而不是被束缚。对游客的管理要通过专门的研究及高度的关注,不可掉以轻心。3.3 旅游资源要实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不可少的发展要点。科学发展观战略要求实现经
14、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黄山近几年来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经济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经济发展态势,在系统考察世界旅游业发展和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考察黄山旅游区的资源现状,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评估了黄山旅游区资源的丰度和质量;深入分析黄山旅游经济综合开发的目标方针、原则、规划布局和战略步骤,构建黄山旅游经济发展保障体系;对黄山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积极探索,提出了“产业适应型”的科学发展模式及协调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主题对于遗产的开发与发展已不单单就经济而言,还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15、。黄山市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及旅游名城,具有大量的旅游资源。且黄山自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后世界闻名,拥有了自身的一种品牌优势。另外,黄山位于皖之南,北临长三角,南向珠三角,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获有可持续的统筹发展,这良好的区位条件为其带来了优势。黄山的旅游在交通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客流很大,但安徽的交通却明显存在着载客量不足的情况。而且,客流量的加大,不仅给交通带来了不便,更加大了景点很多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要想黄山获得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投入财政:改善交通措施,缓解载客量不足的症状。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对黄山的管理进行细化,而不仅仅只是大体上的粗略管理,加大管理的范畴及程度。按照
16、国家重点景区的标准对其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管理。让是世界遗产的黄山更加实至名归。促成了可持续发展,需把握机遇,跟紧市场步伐,满足市场需求。在可持续发展这一道路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黄山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将旅游的景点及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真正保证黄山旅游的吸引力的真实性、可靠性。因世界上的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化,使得“绿色“一词成为了风尚及潮流。因此。加强旅游上的创新和绿色科技水平上的开发与运用越来越受鼓励和欢迎。4.申遗后的利弊很多景点原本名不见经传,但由于申遗之后声名鹊起。一方面,提高了旅游的档次,有利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高了知名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旅游
17、客源市场。因为申遗后而成为了世界遗产景区,便不仅仅只是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更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旅客。跨越的国度越增多,知名度越能够大大提高。如此这般,便带动了景区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国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的增长力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对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就如改革开放一般,对外开放,学习他国管理经验与先进管理方法。走出去,引进来。与国际接轨。促进景区健康、跨越式发展。还有利于提高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黄山景点繁多庞大且景点风景优美秀丽,申遗之后更多海内外游客纷纷而来。黄山的旅游管理及景点的设置也随之进步,吸收了国内外的管理优点,获取了更好的发展。黄山成为世界双文化遗产后,更引
18、起广大人员的重视,保护措施更加完善,保护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天造黄山 ”,黄山美景虽是大自然所赋予,相信也需要长久以来亦步亦趋的保护。这样,才会让风景更美,才会让美之一字更完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当我们享受着申遗后的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我们的遗产,我们的自然,我们的文化。责任是相当巨大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珍惜保护我们的遗产。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更是世界的财富。文化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而旅游的开发,使得无形的资产转化为有形的财富。但文化它不仅仅只是商业或只是经济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强大,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不仅要具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
19、,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实力,以求国之强大,民之繁荣。黄山作为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需要国家和人民齐心协力的保护和珍惜更需要世界各族的爱护。因为世界遗产也是世界的,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每个人,都应用自己的双手去护卫那美景,都应用自己的心去珍视这份得天独厚。因有珍爱,才有未来,才有忘年之景历经百年千年仍不朽的美丽。天造黄山 。天之笔墨,大自然已赐予人们这无尽的美丽,天之神笔造就黄山美景,令人流连美景,去而忘返。千百次的回眸,千百次的叹为观止。人之绘色,然,大自然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自然也需要人的保护,需要细致的人们为其增色,既感叹那鬼斧神工的壮丽,也沉浸在那独具韵味的文化气息。岁岁年年,它还在那里,
20、不来不去不悲不喜,以一种无限安然的姿态静立,直到他们老去,直到我们在这里。这,便是黄山,天之笔墨,人之绘色。后记:黄山是我梦里的一个地方。我希望,有一天,背着装满四季的包袱,用这双眼,看透天下的美景。一路向南或一路向北,一径朝东或一径朝西,踏遍所有我想要走过的地方。来到那些城,看看那些我梦里的景。然后,用我的笔或者我的相机记下一些属于自己山山水水,自己的痕迹。直到某天,我倦了再也走不动了,我可以看着那些痕迹纪念我的曾经。然后发现,这世界原来是这样的模样,我的人生原来是无憾的模样。我的梦想把大大小小的风景都看透。结语:通过对黄山的自然、人文的认识。通过对旅游资源申遗,遗产开发、旅游发展、遗产管理
21、、游客管理的了解和建议。让我知道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协调的重要。1. 期刊论文 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之路-黄山模式评价及其更新(上) - 旅游学刊 - 2002, 17(6)2. 期刊论文 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之路-黄山模式评价及其更新(下) - 旅游学刊 - 2003, 18(2)3. 期刊论文 黄山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研究 - 黄山学院学报 - 2008, 10(2)4.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环境与策略研究 - 20085. 期刊论文 重视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善待“黄山 -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02(4)6. 世界遗产评定准则 19727.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8. 张永富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 2002(09)9. 他山之石-国外世界遗产的保护 2004(24)10.世界遗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