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的德育力量.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276217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教学的德育力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书法教学的德育力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书法教学的德育力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法教学的德育力量书法,被当代著名雕塑家熊秉明先生喻为中国艺术核心之核心。当外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书法作品时,心灵会产生玄妙的激动与惊奇。艺术的通感是无国界的,然而外国人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书法艺术对中国人传统品德的构成一直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团结力、凝聚力、创造力,无一不包蕴在令人心醉神迷的书法艺术之中。一、书法教学中的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古代书法教学主要是以师徒传授和家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东汉灵帝时开始以政府的形式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文化艺术大学鸿都门学(公元 178 年),学生经常讲一些秦代书法家李斯的故事和民间传说给灵帝消遣。这可以说是开创了品评书法人物

2、品格的先河。及至魏晋,随着一部分人士的放荡山林,炼丹学玄,品评书法人物的风气大开,最甚着莫过于山阴王羲之。再往后及至今天,书品与人品都是密不可分的,多少书法大家,就是因为人书俱佳,被后人顶礼膜拜,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亦有一些字好而不能守节者被后人讥责,如蔡京、赵构、秦桧等。中国几千年的封社会使上至朝庭官员,下至民间百姓,无时无刻不对书法艺术产生难以割舍的情结,书法被赋予无比丰富的内含,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品德开始去认识他的书法,因而书法,在不知不觉中便起规范、教化、养成中国人品格精神、民族气节的重要作用,有不止一位当代学者说过,“中国的强大,无一不跟这方块字有关”。新的时代,书法艺术亦悄然以现代

3、艺术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书法从业者的心态、书法教学的方式和对象都具有时代的特点,我们所面对的环境已不仅是本过人民,而是整个国际社会上。书法课在公立学校一直处于 的状态,而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却放兴未艾,出现如此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跟社会及教育工作者归书法德育功能的认识不足有重要的关系。德育是二十世纪的灵魂。“欲成材,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材。”中国的改革开发政策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跨越时的提高,我们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和现代管理,吸取了西方人开发幽默式的思维,充满激情地感受了西方现代文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大量的接受了西方的快餐文化,受其消极腐化坠落的玩世心态的影响,学会浮躁、投机、吸毒一

4、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倾斜,中国的传统美德受到西方思潮的强烈冲击。 罗兰巴特说:“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欲望的幽灵便呼啸而出。”无休止的攀比、极度的铺张浪费正是西方消费主义文化象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对高档名牌商品的消费已经与这类商品的实用性无关,这里被消费的知识一种欲望,即进入某种社会等级的符号象征。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文中写到:市场成为社会及文化的交汇点后,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他因而是无限的要求,意识便提倡一种享乐型生活方式,诱导人们去满足骄 淫 的欲望。社会学家指出,正是人们极度的超过生理本能的欲求,导致了全球环境恶化,资源的短暂,珍稀物种的大量灭绝;更加了悲的是

5、,导致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导致了战争灾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说,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可以被取代吗?我们要学西方,但决不是成为西方,我们不怕全球各地核云盖顶,而时代怕人类心灵残缺,道德的坠落。我国的中小学生是祖国明天的主人,完善的道德教育维系着中国未来的命运。书法教学的德育功能不会是万能的,他是有限的,然而却是非常宝贵的,其他德育教育不能代替书法教育。从一点一画开始,学习书法的活动本身就是对浮燥、“骄奢淫逸的欲望”的一种强有力的抗拒。非此即比,当学生沉静在学习书法的快乐中时,其他的欲望就会隐去甚至退出。而且书法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炼”的过程,一种耐力,一种向上精神的培养过程。恒心、耐力、

6、积极向上,对一门艺术保有的兴趣和监视是日后成为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品质。二、书法结构线条的审美因素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书法的结构可谓千变万化,楷书中有从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到黄自元的九十二法,篆隶行草则更是变化多端,尽显书法结构的变化美。但不论怎么变,人们对书法结构美的感受都是可以划分为比较清晰的几个类型的,归纳起来大致是:流美险绝;整齐变形;疏密;大方拘谨;赏心悦目丑怪恶札。书法线条的审美特质与结构有相似之处,但可以分得更细一些比如我们常说“颜筋柳骨”,是指颜真轻卿书法的线条很有韧性、弹性,而柳公权书法的线条则骨力饱满,表现的是一种刚直不阿的率性和正气。再比如用中锋与偏锋的线条,便有气足神满与偏软病态

7、的迥然区别。学生在经过领悟一些优秀书法作品的结构与线条美之后,只要书法教师稍加引导,变能将这些因素转化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对其以后的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有四句话说的好: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天真毋安排,宁雕疏毋轻滑。这虽然是品评书法美学的方式之一,但推而广之,却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活的法则:人应该天真率性,不可媚俗,不可虚情假意,投机取巧,矫揉造作,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浮躁。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这些不正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吗?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在论书中更有对书法学习的一段精彩论述,他说:“学书法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圣哲之学,书乃

8、可贵。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由书法直接道出为人生准则:胸怀高尚品格,不能低俗。书法教师在向学生解释这段话时,及时对学生施以德育教育,将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那种枯燥直白的道德说教的确无法之比肩。三、书法创作过程可让学生养成多项良好的品德。书法创作是学生手脑并用的思维实践过程。学生的书法创作当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活动,然而却是充分调动其思维情感及动手能力的一项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为人处世品质才能顺利的完成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一系列品质也在得到巩固、完善和刷新。首先是书法创作需要坚持不懈的耐性、忍性。汉代张芝临池水尽黑,隋智永写千字文十年不

9、下楼,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写不好书法的。学生在学写楷书时,从姿势到握笔,从书法的结构和用笔都需要随时提醒指正,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练一个中锋用笔,往往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反复练习横竖笔划,不入门道者便觉得枯燥乏味,这是练恒心、练毅力的关键时刻,“荆棘丛中藏妙景”,学生一旦掌握了中锋笔法,能迅速将字贴上的字写好时,便懂得了“枯燥”的含义,从而在心里总结自己的成功法则,并将以恒心、耐力贯切到其它的事情上去。再是书法创作活动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状态得到放松选宣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他们专心致志的乐观豁达的办事态度。东汉蔡邕说;“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唐太宗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

10、神,心志气和”;陈 曾则认为:“喜即气和而字舒,乐则而气平而字丽”。学生在写书法时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是培养他们健康生活态度良好方式。其次,书法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看待人间万象,正确认识自我的极好途经。书法创作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即近似懦家的“中庸”的法则,实际却是道家的“物极必反”这一哲学。首先,现实生活中,“物极必反”几乎成为被无数事例证明的真理。大至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小至一个家庭,一个公民,太保守顽固或盲动激进,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书法创作却从艺术的角度对“物极必反”这一辩证明则进行了阐释。传为王羲之著的笔论节制章第十中提到:字之形式不得上宽下窄; 不宜伤密;密则似

11、懂非 缠身;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 ;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 ;不宜伤短,短则踏死蛤蟆。姜夔续书谱在论用笔时便说:“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有不欲多露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底,不欲前多后少。”学生一边写,教师一边用通俗的易懂的语言向他讲解这些道理,他们中,如果有狂妄者,将会变持重;拘谨畏缩者,将会变得开朗大方;粗心大意者,将会变得耐心细致,他们会通过对书法的感悟转变为对自身品质的反省,行世立身将会做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结语: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精神财富。书法艺术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见证,人们常常从书法的背后去挖掘其关于为人处世,甚至忧过忧民的道德力量。毫无疑问,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对今天的孩子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