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利用乡土地理 有效激活课堂教学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 牛胜高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园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合理地把乡土地理的讲授与统编教材的教学有机地结合,互相渗透,相得益彰,从而激活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本人谈谈教学中一些具体做法: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生“趣”“趣” ,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
2、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而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一经老师点拨,便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如在讲到“农业生产活动”时,首先要讲述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对于这个地理基本规律,如果单纯让学生记忆,就 9 个字,很好记,可学生不好理解,尤其是“地域性”这个特点。因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上课时首先提问学生:“我们普定这里都种植了哪些水果?”问
3、题很简单,学生们纷纷回答:“梨、桃、杏、李等” ;我接着问:“苹果、香蕉、菠萝这些水果在我们这里能种植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 ”我追问“为什么不能?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们在下面开始小声讨论。不大一会儿,一个勇敢者站起来回答:“应该是气候的原因,生长地的热量、水分不同导致。苹果在温带生长,香蕉、菠萝在热带生长。 ”我继续启发学生:“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的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慢读) ,橘生淮南则为橘 ”,同学们齐声附和下一句“生于淮北则为枳”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找个学生翻译一下” 。 “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变成了不同的水果” 。老师继续讲“
4、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总结:“这不仅是热量水分的差异,还有土壤的不同,橘子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可见,不同的地方存在着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差异,自然环境不同,能生长的作物也不同,这就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这时,同学们激情高涨,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明白了,我们这里是亚热带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的自然环境,只能生长亚热带的水果,不能生长热带、温带水果。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决定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吗?” “回答太好了!”我及时地表扬了他。 “农业生产就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吗?”又有一个学生把初中学过的知识也想起来了, “对,你回答的很好”
5、 。可见,乡土地理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不仅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形象化,而且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地积极性、参与性,使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们感到学习地理不再枯燥、死记硬背,而是在旺盛的求知欲、饱满的兴趣激情中进行学习,获得了知识。二、采用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变“易”“易” ,就是容易理解的意思。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规律。这些专业性太强,书面语言远离学生感性基础,就是教师讲述再到位,也只能是美丽的海市蜃楼,令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乡土地理知识,就可收到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由难变易的教学效果。例如,在
6、进行高中地理“锋面与天气”的教学时, “锋面”的概念是教材中的难点, “冷锋与天气” 、 “暖锋与天气”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些概念书面语言晦涩难懂很难给学生讲明白。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正是普定县秋末冬初季节,不断有冷锋过境的天气过程。上课刚刚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过程(刚好这些天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过程) ,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先是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接着天气转阴,且同时伴有刮风、下雨现象;再后来,雨过天晴,天气变冷了,气温下降了。 ”我顺势先总结:“这就是冷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同学们没有学就会了,真是了不起!”然后教师再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锋面、冷锋、暖锋示
7、意图。由于冷锋过境的天气过程是学生们刚刚经历过的,有亲身体验,所以教学效果特别好。教师再扩展总结提出问题:“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各是什么天气过程?”同学们齐声回答:“前者为冷风过境,后者为暖锋过境。 ”教师采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亲切,很自然的激发其内心情感,促进了彼此的交流,也使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同时变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三、结合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变“活”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学生教活。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下册内容里,如 “城市与地理环境” ,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等内容,均讲的是地理
8、基本原理和规律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学生都能看懂,但要求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会运用,就必须改进教法,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把相应的乡土地理材料充实进去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时,我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普定县县城区各功能区的分布,画好示意图,以幻灯片的形式放映出来。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的分布、特点,布局是否合理等。由于是自己居住的城市,同学们倍感亲切,回答问题争先恐后。 “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无论城中、城东、南、西、北皆有住宅小区,我们县城 90%是住宅区;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富强路和西安路两侧,有商业街、商业小区、大型百货超市和专卖店等
9、;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南部,如安顺火电厂、超宇粉煤灰水泥厂、硅锰合金公司、同鑫粉煤灰砖厂、闽光电石厂、化工厂等。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县城主导风向 4 至 10 月为南风,11 月至次年 3 月为东北风,工业区分布在城区的西男部,是否合理呢?” “没有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不容易对城区造成污染,比较合理” 。同学们齐声回答。就这样,在师生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结合家乡普定县县城各功能区的分布作示例,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分布特点就很容易理解了。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书上讲的地理原理原来来源于生活本身呀。还有,在讲“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这一内容时,课本上用的是概括性语言,如:“能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引
10、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且配有插图, “乱伐森林” , “土地盐渍化” 。但针对我县所在区域没有这些情况,若要求学生单纯记忆结论,学生也能记住,但由于同学们没接触过,理解不透。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同学们回忆:“每年收割小麦、油菜、玉米、水稻的时候,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是焚烧秸秆带来的大气污染” 。然后我让一学生再来描述当时的情况, “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中飘着秸秆灰烬,走在路上时烟雾刺眼、眼痛且流眼泪、呼吸憋闷、咽喉痛。晚上都得关闭门窗。 ”通过回忆同学们对农业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危害地理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 (注:焚烧秸秆往往在晚上偷烧,政府对焚烧者是要
11、严厉制裁的。)两个案例的教学,有同学们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分布,有的是亲身感受。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学生积极参与起来。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四、引用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有“情”“情” ,即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之情。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熟悉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引用乡土地理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荐言献策的热情。例如,在进行“旅游业与地理环境”教学时,我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先用幻灯片播放一些家乡图片,看完后,同学们
12、为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家乡而自豪。教师总结:“同学们,普定县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理文化、民间文化,还有秀美二丰富的自然风光、名村古镇、古今名人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古人类文化遗址穿洞、 “屯堡文化” ,民间文化地戏和花灯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夜郎湖的山水、云中大草原普屯坝、火焰山;卡斯特岩溶地貌莲花古洞、形志奇异的石林等。为什么我县的旅游业发展不起来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上的地理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写一篇调查报告。在交上的调查报告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从这些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对家乡旅游业发展的关心之情,焦急之情,对建设美好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地理知识活学活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乡土地理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灵活性,使学生能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接受社会的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能为更多的同学所喜爱。作者姓名:牛胜高单位: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邮编:562100联系地址:单位:贵州省普定县城关镇人民路 130 号家庭:贵州省普定县城关镇园丁路 9 号楼 602 室联系电话:单位:08538222108 手机:13985724463 1898531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