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生命的源泉》教案.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27913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社《生命的源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品社《生命的源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品社《生命的源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品社《生命的源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品社《生命的源泉》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 命 的 源 泉-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戴玉萍教学目标:1. 了解全球资源日益短缺的现象。2. 初步了解资源短缺的原因,知道全球人口激增会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的资源短缺。3.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知道地球万物息息相关。知道人类的生活习惯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全球资源日益短缺的现象。教学准备:学生在课前调查访问有关当地环境破坏情况和资源短缺情况;教师了解当地的环境破坏情况和资源短缺现象,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广告:一场拍卖会师:春节期间大家一定看了不少精彩的电视节目吧。来说说你最精彩的节目名称。(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要

2、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今天我们也要来看看电视节目,请看。(播放公益广告)师:同学们,这是一则公益广告,看了这则公益广告后,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问题?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二、大家谈:水资源丰富吗?1. 师:从刚才大家提出的种种看法中,我也听到了这样的意见:这是不是拍摄这部公益广告的导演的艺术策划?他是不是人为地夸大了事实?我们的水资源不是很丰富吗?2. 讨论交流:我们的水资源丰富吗?用事实来说话,拿出大家在课前所收集的种种资料。预设:(从两个环节来展开讨论)第一环节:水资源挺丰富的,地球表面积的 70%是海洋。(出示地球图),通过直观的地球表面的蓝色部分面积感受地球上的水资源的丰富。再联系学生生活

3、的周围环境,感受江南地区水资源的丰富。针对这一点,引导学生发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出示这些数据的饼状统计图,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认识我们目前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的少。)第二环节:我国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有数据说明:人均只有 22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 15,在世界上名列 121 位,是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根据上面这一数据材料进行质疑:我国的淡水资源不丰富吗?(出示数据: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讨论:这又是为何呢?(从而过渡到“人口问题”)三、共探讨:水

4、资源短缺的原因(一) 原因之一“人口的激增”1. 在交流中过渡到我国人口数量。2. 过渡到了解全球人中数量激增情况算一算:把全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除以全球人口总数,得出一个数据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从而感受到人口数量之大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二) 原因之二“人为的破坏”1. 身边的水污染。1) 交流:课前调查“我身边的小河”通过走访了解家乡的河道污染。2) 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水污染和浪费现象:在学生交流时,出现相应的图片。3) 交流:联系自己和你身边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这些水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在课前调查时进行记录)2. 其他污染:1 海洋污染 2 森林绿地的破坏 3 耕地的

5、减少(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时,采用先后对比的方式进行。如先用图文并茂的资料介绍海洋的可爱,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然后用让人心酸的图片展示海洋的污染,海洋生物的伤亡。)(三) 小结:正因为人口的激增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让我们的水资源日益短缺。四、同感受:缺水的故事1. 想象缺水的日子:现在我们不妨来做个假想:哪一天,突然这普通平常的水,没了,我们的日子会遭遇怎样的变化?请大家想象一下。2) 学生想象交流。2. 我国西部水资源短缺的故事(出示图片)3. 我国南方水资源短缺的故事(出示图片)4.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的环境问题出示:目前全球的年耗水量已达 7 万亿立方米,正以每年 5的速度递增,每

6、15 年,用水总量就会翻一番。全球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活用水告急,其中 43 个国家严重缺水,危及 20 亿人口的生存。( 课件出示世界各地人们生活用水短缺的图片。)5. 交流:目睹着这一双双渴望的眼神,这一双双期盼的手,你的心是否也和一样,被触动着?此刻,你想说什么?五、深思索:如何保护可爱的地球?师:我们不希望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我们不希望刚才在公益广告上看到的那一幕幕情景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只有这一个可爱的地球,我们该怎么来保护它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生命的源泉说课稿戴玉萍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深刻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让学生在了解

7、水的重要性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对我国的水情产生忧患意识。 (2)了解全球资源日益短缺的现象,使学生懂得节约的重要意义。(3)使学生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二、教学设计:(一)、公益广告导入揭题。播放公益广告让学生看了这则公益广告后,说感受,(二)、感悟明理。我先让学生讲讲生活中要用水的地方。这是让学生知道水对我们人类来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再让学生讲讲水在其他地方的作用。这是让学生明白水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知道地球上的一切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存必须具备的条件。接下来我让学生来个经历回顾,让学生谈谈停水的情景和感受。这是让学生感受没水的日子是多么

8、的难受,人是无法离开水的,从而更突出了的水的重要性。紧接着,我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一系列的数字,一步步让学生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少和我国人均水资源的低,说明我国是个“贫水国”,激起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忧患意识。(三)、激发情感。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真实报道,让学生了解到浪费和污染资源的严重现象,让学生的思想上产生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强烈愿望。通过这样一步步情感的激发,使学生的节约意识越来越强,达成共识,化被动为主动。(四)、指导行为。我们都知道,说得再好听,没有落实到行动,是没有一点点意义的。所以,如何使学生把说的落实到行动中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处。正所谓要让学生心动不如冲

9、动,冲动不如行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家中一些用水不合理现象之后,再来让学生出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正所谓: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处理一些问题中,自然地使自己地行为有了目标、有了方法,这样对学生的行为指导更有实效性。接着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知道节约资源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再以发倡议的形式,让他们去向更多的人宣传,去感染更多的人,让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影响一片人,影响一个社会,影响整个地球。五、总结全文。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整堂课,我以说理、激情、导行为线索,没有高深的理论辨析,没有复杂的行为指导,重在节约意识的唤醒,重在

10、情感的激发,重在行为的自觉,努力让他们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行为。生命的源泉课后反思戴玉萍整堂课,我以说理、激情、导行为线索,没有高深的理论辨析,没有复杂的行为指导,重在节约意识的唤醒,重在情感的激发,重在行为的自觉,努力让他们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行为。本课的主题是珍惜和节约资源。课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缺水的感受,提回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紧接着呈现出一系列的数字、图表和案例说明我国是个“贫水国”,激起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忧患意识。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再次拉回自己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对自家用水的调查,揭示出我国水资源浪费的惊人现状,进而顺理成章的提出节约用水的号召,并提出一些

11、学生乐意接受和操作的行动方案,倡导学生投入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在“节约用水”环节中联系我们学校的实际状况,请总务处的吕老师具体介绍,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但回顾整堂课中,有几处地方留有遗憾:1、在交流“水危机”时,我只是简单提到“缺水城市”,但许多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若是能在交流水污染的时候告诉学生,“正是由于污染,在江南水乡本不该缺水的地方,许多河道中的水已经不能直接使用,更不能饮用,甚至还污染了地下水,也直接造成了江南地区的缺水。”或许这样,学生更能明白。2、当学生看到一幅幅缺水地区的人们渴望水的图片时,都情不自禁地倒吸一口气。此时,我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但很多学生都像是茶壶里煮饺子一样,可能心里有一瞬间的震撼,但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似乎在这里情感没有得到完全地激发,也是一大遗憾。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河无限的生机,我试图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发动学生在课前搜集学习资料,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自己的眼发现、自己的手寻找、自己的脑辨析,以此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地学习空间。但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研究还不够深入,过于走形式。今后,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品德课的研究中来。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真正是活动着,快乐着,收获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