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279216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客家是我国汉族中的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民系。目前,分布于海内外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约有 6500 多万人。四川是中国大陆客家聚居的五大省份之一,现有人数近 300 万。然而,有关他们的社会历史、语言和民风民俗等,人们却至今知之甚少。 洛带镇地处成都东郊的龙泉山脉西麓,一面*山,三面临川,西距成都市区约 20 公里,有公路直通。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 湖广填四川” ,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现存于街上的“广东会馆” 、“湖广会馆”和“ 江西会馆”等,乃是他们昔日落籍洛带的

2、标志与见证。 龙泉驿区是成都东郊典型的客家之乡,调查表明,在全区现有的 19个乡镇中,客家人数占绝对优势的乡镇就有 13 个之多,而古镇洛带乃居其首,被专家誉为“ 四川客家第一镇” 。在洛带现有的 2.1 万多人中,客家即占 85%左右。在全镇的 9 个自然村中:宝胜村为纯客家村;与其毗邻的长铁村和大院村,其客家的人数之比分别为 99%和89.7%。 不过,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洛带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恐怕还是那浓浓客家乡音。在这里,无论你走到哪里、做些什么,随处都可听到那亲切而又陌生的“土广东话” ,这一切仿佛使你如到了广东梅县等客家聚居区。情况何以会如此呢?原来当地客家自入川以

3、来,一直恪守了“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之祖训,在家庭生活中和同族的交往中,无论男女老幼都一律只准讲客家话,否则将被视为对祖宗的背叛和不尊。正因如此,他们的语言才保留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他们普遍都能同时讲四川官话即“湖广话”,但一般都只限于对非客家语者和某些正式场合,除此之外仍我行我素坚持“乡音不改 ”。如此一来,在这个四川最大的“客家方言岛”上,四川官话反倒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第二语种,在一些村、组,甚至开会安排生产任务、解决民事纠纷、购物、打电话等都全讲客家话。久而久之,一些老湖广人和久居此地的外来户,为了购物和交往等的方便,也都能听懂或讲客家话了,想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入乡

4、随俗 ”顺其自然。由于洛带的客家主要来自广东的梅州和惠州诸县,因些他们的客家话也就很自然地与其大同小异了。 特有的民风民俗是洛带客家有别于其他移民的重要标志。此一遗俗不仅贯穿在他们过去的服饰、饮食习惯、宗教祭祀和婚丧嫁娶等方面,而且还尤为突出的表现在房屋建筑、民间文艺(如舞龙) 和死后的“ 检金”等方面。 以客家建筑为例,按照功能的不同,洛带的客家建筑即有会馆、宗祠和祖屋。现存于洛带镇上街的“广东会馆 ”(原名“南华宫”),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和“ 四川客家第一镇” 的首要标志。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 年),总占地面积为 3044.75 平方米。它是目前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

5、的一处客家会馆。1981 年 4 月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除此,馆内还保留有楹联九幅。这些楹联,既有对前人艰难创业的缅怀,同时又有对故乡山水的悠悠思恋。 四川人把入厕叫作“解手 ”由来已久,然许多人对此却至今莫辨其详。流传在洛带等地客家中的传说,揭示出这是和他们当初被强徙入川时的一段辛酸往事有关。即他们先祖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被双手捆绑押解入川的,途中仅入厕时双手才能被解开,如此一来,“解手”也就很自然地成了入厕的代称,相沿至今。这

6、个传说虽给人以苦涩和沉甸的感觉,然从四川开发史的角度看,清初的移民填川却是功大于过,应予充分肯定的。 刘氏是宝胜村的客家大姓,原居江西。他们入川的原因是:“康熙年间,我祖闻得四川地广人稀,圣主招安百姓”。故此,兄弟俩与长嫂,外邀七位同乡结伴而行。不料中途长兄病逝,其余人等强忍悲痛毅然前行,成了宝胜村刘氏的入川始祖。如今他们早已长眠于当地,仅墓碑上刻下了他们的姓名。白氏是成都近郊客家中的大姓,他们自称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后。他们的入川“盖因蜀地始辟,沃野千里,是以不惮跋涉陆续至川,俱在成都随属邑安居立业”。 洛带魏姓客家的入川始祖为兄弟俩人,其入川的原因为:“在贫苦,艰不得生,故不惜数千里之远

7、”,来到了四川。 而周氏的入川原因乃是:因当时“在的祖业遗簿,恐难为子孙久远计,而携眷入川” 。由于这此谱牒,都是当时真实情况的忠实记录。因此,可以想见,他们当初的入川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承担多么大的风险。在这里,若没有坚强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完成此一大迁徒当不堪设想。 对于这些客家人来说,万里的大迁徒只是完成了他们入川落籍的第一步,而更大的考验还在于入籍后是否能像种籽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甚而长成参天大树。 在这方面,洛带客家中的巫家和万家入川后的创业史,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巫氏家族是清乾、嘉以来,洛带街上的首富之一,素有“巫半截” 之称,意即财倾半条街。 然而有谁知道,曾经创造出

8、以上惊人辉煌的巫氏主要传人巫作江(入川的第二代世祖),在其入川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位穷得来被迫辍学转而负贩的小商贩。以后历经十余载的四处奔波,才渐自发迹,并最终定居洛带,一意经商而致富。在巫氏家族的后裔中,至今仍广为流传着作江公当年经商致富的故事,足证。 万氏的创业之路就更为艰辛和催人泪下了。万氏的入川始祖在未入川之前,因“ 家贫,曾苦作山佣者二十多年” 。入川后“直抵成都府凤凰山,编茅而处。时钱不满千(钱),米不盈斗,公只好负贩谋生,几至破灶无烟。周围邻居怜其贫,劝鬻子女以谋生,为其妻断然所拒” 。最后几经努力,至晚年时已“ 谷帛满仓箱,买山有钱,娱宾有酒” ,后迁洛带富极乡里。虽如此,但他们依然以勤俭为本,“ 淡泊自甘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