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纠缠摘 要: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正以各种形态嵌入到人类社会生活中,随之,科学与社会、文化和艺术相互交融和影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相关的社会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关
2、键词:科学技术;社会文化;食品安全;引言社会的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又到肯定的不断循环,是其关系的不断优化。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科学技术充当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具有巨大作用,是人类思想解放的认识先导。科学通过技术作为中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为人类文化的进步提供先进的物质条件和设施。现代科学及其技术物化成果,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促进人类文化体系的完善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
3、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又像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幸福的同时,也使人类掌握了可以毁灭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力。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高技术评估的困难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当代社会向科学提出的三大挑战,并构成了科学的社会危机。科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诚如贝尔纳所言 “科学和社会的繁荣都依赖于科学和社会的正确关系”。按照科学系统论的观点,科学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是开放的;科学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自身的结构、功能并发生进化。与科学系统关系最密切的外部环境系统是文化系统,它是科学系统的母系统,对科学的生存和进化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
4、用;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级层次,文化系统又是该系统的子系统。由于文化背景具有时空特性,不同的“文化层面”和“文化模式”将产生不同形态、不同模式的科学,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各自科学发展的殊途就是一个典型实例。任何时代的科学都离不开它所在的文化环境,离不开它所处的文化氛围,并深深地打上它生存时代的社会文化传统的烙印。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就曾指出“科学不是一个独立变量,受到其外部环境的有力影响,而且一般说来,它的发展是因为文化接收了它的统思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需要制度的不断完善,更是一个社会文
5、化问题,需要人们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去改善。需要国家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法律规章制度。需要科学不断进步,更好的的解决更多的实际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媒体,组织,个人的监督。需要人们道德法律观念意识的提高,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需要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直到17 世纪之初科学被少数学者创立之时,它的价值只为社会上层统治者中的少数人所认识,科学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其规模很小;到了18 世纪,科学方法已为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知识阶层了解和掌握,在欧洲陆续建立了一批大学和科学院;直到19 世纪,随着科学的普及,
6、一般市民阶层才扩大了对科学的关心,甚至“科学家”这个词,也是当休厄尔的归纳科学的哲学一书,1840 年出版后才逐渐流传开的。进入19 世纪后半叶,出现了科学-技术- 生产的转化方式,科学对生产力的革命性作用日益加强,社会对科学表现出强烈的关注与需求,而科学活动的规模和空前的发展速度,则表现出对社会越来越大的依赖。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进程正迅速发展,现代科学已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事业,已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建制;正如1961 年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所指出的,当代科学已经从小科学变成大科学,而“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堪称大科学时代的标志。从科学和社会相互作用
7、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科学已经历了两次并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而每次科学革命的发生,都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科学革命是科学的建制化,通过科学同神学的分离导致近代科学的发端,形成相对独立的科学社会,它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起促成近代社会的出现;第二次科学革命是科学的产业化,通过科学同直接劳动的分离导致科学的专业化,并进入社会生产力,科学理论化和技术科学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科学正在经历的第三次革命是科学的国家化,其表面倾向似乎是科学同政治和经济的更紧密结合,而实质上是科学同经济的分离,科学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挥其功能。根据社会中轴转换原理,在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的转变中,作为智力代表
8、的科学将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在此转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化功能,而不是像它在经济社会中那样以其生产力的功能起主要作用。科学将逐渐规范道德、规范权势、规范经济,甚至规范一切文化,促使人类社会从经济中轴向智力中轴转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1931年,物理学家格森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宣读了论文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此文开创了科学史外史研究的先河,并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唯物辩证法介绍给了西方学者,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35年,默顿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论文把科学放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中,研究了17世纪英国科学的社会结构以及科学家的社会地
9、位等问题,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二社会问题的涌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各式各样的武器被首次应用于战场。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被各国政府重视,与军事有关的科学研究实现了国家的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通过了拨款制造原子弹的决议,实施了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计划。原子弹的发展使政府看到了科学所需要的巨大的政治支持和财政支持。在战争中,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地证明了它巨大的社会后果。虽然两次世界大战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一场空前的劫难,但也有一些国家在战争之中发了财,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膨胀。加世纪是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伟大历史时期,也
10、是各种矛盾极为复杂、社会冲突极为激烈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种矛盾冲突的集中表现。由于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的军事争霸演变为对外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扩张,政府不断卷入国际争端,社会问题纷纷涌现,日益复杂。在社会方面,社会动荡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诸如种族歧视、家庭破裂、贫困人口、失业队伍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纷繁复杂,既反映各种特定群体和阶级的利益矛盾,也反映不同的认识矛盾。迫切要求对社会关系、权力结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变化进行研究。社会对政策制定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也感到有责任在国家范围内保障科学研究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政府和社会开始重
11、视科学政策的作用,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2O世纪40年代末以后,美国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从原子弹的发明到计算机的发展,从人工智能的开发到信息技术的进步等等,在许多高科技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些发展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启示,使其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拓宽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民主与科学技术是支撑近代文明的两大基石。二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一种觉醒。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民主思想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渗透,包括科学界。据亨廷顿的描述,西方世界的民主化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部分国家才实现了民主制度的
12、基本框架。虽然各种各样的大众政治组织逐渐兴起,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中的民主不断发展,民主化的浪潮还是进展缓慢。科学的进步直接影响民主的发展方向。科学知识赋予了人类改变自然和社会的武器,科学技术使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人类的力量是同选择的范围和能力紧密相联的。人类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重大飞跃都表现为选择范围和能力的扩大,因而人类的责任也必然随之而扩大。最早从社会的角度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选择责任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兼科学学家贝尔纳。他在科学的社会功能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过去几年的事态促使人们用批评的眼光对科学在社会中的功能进行审查。20世纪上半期,民主与科学技术实践,在战争与科学技术之间的
13、摩擦中徘徊、摸索并行进着。科学精神在社会领域的渗透,使社会生活的民主要求日益显现,需要社会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的环境。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民主环境的营造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带来了控制不了的严重后果。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指出:“技术的发展,对善和恶都带来了无限可能性”。由于科学技术能力的变化,社会之中各种力量的对比已异化为一种物与物的关系,成了支配人类的异己力量。例如,原子弹的研制计划起初是来自于科学内部,来自科学家,特别是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是来
14、自纳粹政权的欧洲难民。在战前和战后的时间里,不少科学家就像社会运动的成员一样,互相合作,为创造世界奇迹而奋斗。像原子弹这样的奇迹,炸开的不仅是科技之花,也炸开了人们的思想之花,炸开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初始纽带。如果人们不能变革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的社会关系,不能摆脱对超越社会的权力和利益的追逐,按维纳的预言,它就必然要扼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社会的“善”的可能性的发展,使其造成“恶”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民主要求变得重要起来。20世纪3O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政治、社会发展不稳定,大量的社会问题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的对象。人文社会科学从多学科角度研究社会问题,对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重要
15、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社会承认,受政府重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以社会学为例,“这一时期,社会学家也特别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重用”。 1942年,社会学家默顿发表了关于科学的社会运行规范的论文论科学与民主,发表此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意识到,由于种种原因的推动,科学集团面临的问题正在不断增多和复杂化,迫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反思民主的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不仅要研究社会领域的问题,也要研究其他领域的问题。于是,跨学科研究、应用性研究迅速开展起来。这些研究课题在社会领域中也普遍受到公众的青睐。有关资料表明,“二战后,美国人普遍持有一种乐观情绪,相信他
16、们能够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 。 “ 另一个直接促使人们开始对科学进行研究的原因,就是科学时代的变化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虽然社会学在西方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科学世界的迅猛变化,人们越来越不满足这种研究状况。在科学家与民主之问出现了一种困境:“出自道义的嫌没有知识,业余的又嫌非专业,专业的则嫌利益化”。对科学的关注成为社会学发展的新宠,为后来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三、中国社会问题与科学技术中国,悠悠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下丰富的文化,同时科学技术也多次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领跑于前端。说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基本所有的的人都会骄傲的说到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
17、此起彼伏,各领风骚,然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最为突出的是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其中又尤以儒家文化影响中最为深远。儒家文化十分注重的是德,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古今都是注重德为先,德行比才华更重要。中国十分注重的是礼仪,被冠以礼仪之邦。中国人把德放在了首位,才次之。社会文化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社会承认机制是否良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承认机制是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科研资源配置的关键。因为,由于资源有限,社会必须寻求在资源配置上取得最大的效益。其次,社会承认可能是影响人才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竞争最激烈,也最具有社会运作和调控空间的程序。社会承认机制将反映人才本质的
18、各种社会关系牵涉进来;承认对人才主体的利益如此意义重大,不仅使承认成了人才成长竞争性的充分体现,而且也成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否良好、公平公正的集中体现。当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往往将这归咎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认为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必然会存在很多问题。然而对此个人表示不敢苟同,个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与我国当下的社会文化问题有着巨大的关系。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的中国也是开放的中国。首先是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下,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无神论的科学主义自然观,是当今对世界自然的本质认识。从此人们知道没有来生,没有前世,没有所谓的因果轮回报应。这本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的正确认识,然而
19、这却让很多人在无信仰的年代中肆无忌惮。特别是在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巨大冲击下,很多人更是丧失了原有的恐惧,变得自我,自私,自利,自傲。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贫瘠,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遭受着各种冲击,让很多人丧失了信仰和追求,为此只有不断的追求物质生理的满足以暂时慰藉麻痹空虚的灵魂。以中国的大学生为例,大部分人不是在为理想而学习,只是把大学当做一种资本,一种有机会赚取更多金钱的平台,他们想的是毕业能赚多少钱,能不能买起房,能不能开个好车,抑或能不能找到一个漂亮的老婆。很少有人会说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价值追求下的社会产物。诸如三聚氰胺
20、等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所谓的科学掌握者在用他们的知识创造着违背社会的问题。现在为政者也是想着怎么腐败,做学问的人也是想尽办法弄钱,普通人也想尽各种办法,大家都围绕一个主题“钱”,钱成了这个世界新的神,万人拜倒在他的脚下。四 总结科学的本质在于人类主体用理性的思维对客体进行系统的探究,以此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但科学只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我们不能为科学论,一切都要回到人这个主体上来,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才是人类最渴望的,社会文化对于人的精神满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与社会人文需要以辩证的方法论认识他们,他们既存在对立,又相互关联。两种文化存在对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现实世界里,不
21、仅科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彼此的不理解甚至鄙视与敌意,就是科学的不同学科之间、一个学科里的理论与实验分工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内部不同分支之间,都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不和谐的关系。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句名言:“一切科学要么是物理学,要么是集邮术”。显然,这里不能说没有对其他学科的歧视。关于科学文化探讨的现实出发点是,我们必须承认科学文化的客观存在及其重要性,我们需要兼容科学与传统或者科学与人文的大文化观。正如斯诺所说:“我们需要有一种共有文化,科学属于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科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等文化分裂问题不仅长期广泛存在,而且对于人类的现实和未来都十分重要。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科学文化与
22、社会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代许多社会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教育改革、人的自我完善等)都与此有关”。因此,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融合,一定是长期而持久的过程,致力于促进这一融合,一定是长期而持久的过程,致力于促进这一融合的人们,任重而道远。但是,著名科学家们通过自己加强社会文化方面知识的学习,以及对科学与人类传统之间关系的思索,而获得的精神与境界升华的事实使我们相信,至少在他们这个方面,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沟通是完全可能的。至于另一方面,社会学者成功实现与科学文化融合与沟通的方法,主要还有待于他们自己付出真诚而艰苦的努力去探索。参
23、考文献1. 厚宇德,潜 伟. 科学学研究,第 2008 年 26 卷第 2 期.2. 历佳.今日论坛3. 江晓原,刘兵著.要科学不要主义,2011年1月版4. 王 英.科学经济社会,2009年第27卷第1期总第114期5. 林啸宇.科学学研究,第 2008 年 26 卷第 2 期.6. 罗永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7. 李 光,卫 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24卷第5期8. 王英,李晓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二十六卷第六期9. 刘峰松. 科学学研究,1999年第十七卷第三期10.马克思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科学社会学11.中国食品安全法12.中国哲学导论(冯友兰)13.哲学常识1000问(杨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