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我在实际教学时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整时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入计算。重点研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使他们在操作中明白口算的道理,并找到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应该说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积极性非常高。但我发现,学生对于计算方法很快就能理解学会,而在算理理解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将“20、200”理解成 2 个十、2 个百较容易,但是要理解 2 个十乘 3,2 个百乘 3 就比较难。所以可以将教学目标完全达成放宽到练习
2、课。第二课时学习估算,我发现教材没有规定估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格式,课堂中学生练习反馈并不好,不知道如何答题。所以我同意规定了“5250,502=100”这样的格式,我发现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不容易理解,因为他们不理解估算的意义,也不能在具体情境中很好的选择算法(估算)。综合这些问题,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计算难度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估算意识就低;计算难度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上,估算意识才较为明显。所以在后面的练习课中不仅要加强解题格式的练习,还需要从题型上对学生进行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后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
3、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本课通过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活动,引出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巩固练习中巧妙地设计不同的练习方式,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能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课标强调“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为此,教师 要构建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去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探索发现。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的递进。而且
4、是折射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 ”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 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 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两个设
5、想基本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处理的方法得到了听 课 教师的好评。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 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 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 6 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
6、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 6 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小华共跑了多少米? 他两家相距多少米? 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 3 个问题 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 6 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 4 分钟到达,所以是同时到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
7、自己动手,动脑就第 2 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 1、5 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了解答。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后反思:这一节课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环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
8、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导入新课时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提出乘法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列式解答:85015,板书两种计算过程,让学生自己比较哪种简便,使学生产生最简便计算的意识。再提出一个乘法问题,要求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正好对应了书中的试一试,这样设计既灵活地运用了教材提供的情境,又尊重了学生提出的不同的问题,还运用了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9、笔算方法。教学“想想做做 ”时,第 1 题计算之后,要着重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添上的 0 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巩固简便笔算方法。第 1 题到第2 题的练习 循序 渐进、层层深入,第 1 题主要巩固简便笔算方法,而第 2 题在此基础上还着重强调学生的竖式计算的列式方法,在教学第 2 题的练习时还要让学生自主产生列式方法的不同,做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同。第二单元认识千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都很积极,这可能是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当我提问:怎样比较这两袋食品的重量?有的学生立刻想到了用秤称一称,有的学生又想到了可以用手去掂一掂。当我刚要表扬发言的学
10、生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然后回答道:“老师 ,还可以将两袋食品同 时从一个高的地方放下来,哪个最先落地哪个就重。”学生能想到这 种比较的方法确 实出乎我的意料,虽然这种方法不正确,但是这个学生的想法是非常好的,说明他爱动脑筋,敢于打破常规思路、敢于创新,我不禁为这个学生感到高兴,同时也让班级其他的同学为他精彩的发言而鼓掌。由此看来,在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里,学生的思维常常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介绍秤的时候,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分别介绍了自己见过的秤,并且说出了秤的基本用途,甚至还介绍了一些我没准备介绍的秤,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由此我想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将表演的舞台
11、让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放飞思想,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此外,学生能够根据台秤秤面上指针的指向,正确地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丝毫没有遇到困难,这一点也让我感到意外。 根据本节课 的教学情况,我准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单元小结教完千克、克的认识,感觉学生对这几种质量单位的认识总是那么模糊,几乎完全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状态之中,由于受学生年纪和生活环境所影响特点,物体的质量观念相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一种空白,怎样才能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学生对物体质量单位的认识呢,本着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
12、规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注重了以下方面的教学:一、课前收集信息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 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 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 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课前,我布置学生随家长一起进入超市,进行小调查:记录物品包装袋上表示物品质量的有关信息。在信息调查中,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用的重量单位,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掂量超市里的小包食品的重量等,初步体验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二、课中探索发现 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有了 课前的调查,学生对克和千克已不再那么陌生,他 们已经亲身感知了比较
13、轻的物品的质量单位是用克来表示的。当在课堂上交流信息时,他们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已不再那么空洞和抽象,已经建立在一种亲身感知体验的基础之上了。当出示课本信息窗中动物趣闻的信息时,他们已经有了想象与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对 1 克、1 千克有了浅层次的比较。然后在研究 1 克有多重的活 动中,估一估,掂一掂。估一估 2 分硬币有多重,再通过比较、用天平秤来验证,就使得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有了充分的基础,建立了 1 克和 1 千克的重量观念,克与千克在学生的探索中已成为知识的一种再创造,深入学生的脑髓第三单元认识周长教后反思 1:本节课很好地践行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它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教师对教材提
14、供的素材作了适当的调整、重组、补充,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内容更充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教师提供给学生装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再次,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最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数学学习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后反思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
15、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
16、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最后不但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还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第四单元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本节课重点在于口算,学生在掌握表内除法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运用知识迁移模仿类推出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说清算理,60 除以 3 看成 6 个十除以 3 得 2 个十, 2 个十是 20,400 除以 4 看成 4 个
17、百除以四,得 1 个百,一个百是一百,还有一种特别的,比如像 2004 这样的算题,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它的口算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这里应该 把 200 看作 20 个十,而不能看作 2 个百,因为把 2 个百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不能分得 1 个百的 ,学生口答得数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反复述说,再练习题目掌握这种算理。效果较好本节课想“表内除法 ”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学生不在少数,我觉得这也有一些好处,比如 1、易想好算,降低了难 度,正确率高。2 、便于知识 的类化 3、对于以后还有迁移的空间 4、有利于后面的要学的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然
18、学完后还需要加强练习,形成技能才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后反思:1、 应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我在结合现实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借助实物摆一摆,在这个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要先分整筒的,每班只能分得 2 整筒, 还有 1 整筒就只能折开来分,既然折开了那就和 2 个单个的合起来再分。有了这个 1 个整筒折开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对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接着除,就有了直观的理解,从而自然而然地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技能。2、 应该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两份教案中,我都安排了口算算
19、出 522,以为既然能口算了就必定能列 竖式。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能口算只是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要想从生活经验转变数学经验,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更需要老师智慧地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 商末尾有 0 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 0 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 11 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可以省略?(2)个位上的
20、 0 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 0 是 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得 0,添 0 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 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 0 怎么 办”引导学生将例 11 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 0 时,有几个 0 商末尾就补上几个 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 0 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 0 起到占位的作用。例 2 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 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
21、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 0 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 0 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三年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这个单元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 让学生在 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
22、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 数” 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 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 获取知识。2 让学生在操作 观察中理解算理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 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 式中的 4、12 分别表示什么等 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 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 4、12 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
23、么?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本单元有两次比较。其一: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