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病治疗,外用药物疗法,(一)外用药物介绍(按性能):,1.清洁剂: 用来清除皮损上的渗出物、鳞屑和痂 等。常用的有:生理盐水、1/8000PP、3%硼酸、 植物油、液体石腊。,2.保护剂: 具有保护皮肤、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 常用的有:氧化锌粉、淀粉、植物油。,3.止痒剂:按作用机理可分为3类。 (1)清凉剂:用清凉感来转移痒感。常用的 有“止痒三脑”,即0.52%薄荷 脑、1-2%樟脑、0.51%麝香 草脑。 (2)表皮麻醉剂:能麻醉表皮神经从而达到 止痒。常用的有1%石炭酸、 1%达克罗宁液、5-10%苯唑 卡因等, (3)抗组胺药及其它药:常用的有3%非那 根及3%苯海拉明等。焦油类
2、、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外用都有 明显的止痒作用。,4.抗菌剂(消毒防腐剂): 指能杀灭或抑制细菌的药物。皮肤科使用 的药物甚多,常用有12%龙胆紫、 0.10.3%利凡诺、1/8000PP、3%硼酸、 1/2000新洁尔灭等。某些抗菌素如新霉素、 杆菌肽等常外用,四环素、红霉素偶尔也 可外用。莫匹罗星(百多邦)和夫西地酸 是新开发的外用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作 用强大。,5.抗真菌剂: 510%水杨酸、612%苯甲酸、 2.55%碘酊、4-8%间苯二酚(雷 琐辛)、5-10%硫磺、1%益康唑、 3%克霉唑、1%联苯苄唑、1%酮 康唑等,新药还有1%特比奈芬。,6.抗病毒剂: 0.51%碘苷、0.
3、1%酞丁胺液、 0.13%酞丁胺霜、23%无环鸟苷 霜等。,7.杀虫剂: 具有杀灭疥螨、虱、蠕形螨等寄 生虫的作用。常用者有关510% 硫磺、1%丙体六六六、2%甲硝 唑、50%百部酊等。,8.角质促成剂: 指能促进角化过度的表皮角质层恢复正常的外用药,实质是加快角质层脱落,但仍然不被肉眼所见。此类药有收缩血管、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的作用。常用的有 25%煤焦油或糠馏油、 510%黑豆馏油、 3%水杨酸、 5-10%硫磺、 0.11%蒽林等。,9.角质松解剂: 能使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松软解离而脱落的药 物。此类药促使角质层脱落的力量比角质促成剂强,使用者常可见脱落的角质层上皮。常用的有: 5%水杨
4、酸、 510%乳酸、 10%雷琐辛、 15%硫磺、 2040%尿素、 0.010.1%全反维A酸等。,10.收敛剂: 能凝固蛋白质,减少创面渗出的外用药物。常用的有 0.20.5%醋酸铅、 35%醋酸铝、 0.5%硫酸铜或硫酸锌等。,11.腐蚀剂: 有腐蚀作用,用于除去肉芽组织及赘生物,常用的有 50%三氯醋酸、 50 %以上的硝酸银、 纯石炭酸等。,12.抗肿瘤剂: 皮肤科常用0.55%氟尿嘧啶(5-FU)。,13.遮光剂: 外用后能阻止紫外线的通过而具有 防晒作用的药物。常用的有 5%对氨基苯甲酸(PABA)、 5%二氧化钛等。,14.脱色剂: 此类药能氧化黑色素或阻止黑色素生成,从而可减
5、轻色素沉着,用于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常用的有 3%氢醌、 20%壬二酸、 30%H2O2等。,15.外用皮质激素: 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是皮肤科用得非常广的外用药。但必须注意副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局部皮肤色沉、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及毛囊炎等。常用有 1%氢化可的松、 0.250.5%强的松龙、 0.03%地塞米松、 0.0250.1%去炎松霜等。,(二).外用药物的剂型:,1.溶液(solution): 是药物的水溶液,主要作湿敷用。临床上常用开放性冷湿敷,具有散热、消炎、止痒、清洁及减少渗液的作用。适用于急性有明显渗液的皮肤炎性损害。如急性接触性皮炎、急性湿疹、药疹等。常用有:
6、 3%硼酸, 1/8000PP, 0.20.5%醋酸铅。,2.振荡剂(lotion)也称为洗剂: 由不溶于水的粉剂(约3050%)与水混合而成。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等作用,涂在皮肤上水份很快蒸发,带走很多热量,粉附着性强能增大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之易于散热。所以此剂型主要适用于无渗出的急性皮肤炎症。 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 复方硫磺洗剂等。 毛发部位不宜使用,以免结成团。,3.粉剂(powder): 外用固体药物的细粉末形式。 作用于皮肤有干燥、保护、散热的作用。 适用于没有糜烂、渗出的急性炎性损害。 常用的有滑石粉、 氧化锌粉、 炉甘石等。,4.油剂(oil): 用植物油或矿物油调入50
7、%以下粉状药物而成的剂型。作用于皮肤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适用于无渗出或渗出很少的急性偏亚急性皮肤炎症。 常用的有40%氧化锌油等。,5.糊(泥)剂(paste): 是由半固态脂类如凡士林、羊毛脂等作为基质加进25%50%固体粉末配成的半固体膏剂。与软膏相比糊剂含有较多粉剂,有一定的散热和吸收水分作用。适用于亚急性皮肤炎症。 一般是在凡士林中加入15%的氧化锌、15%的滑石粉和10%的淀粉配成含粉量40%的基糊,然后加入少量的主药如硫磺,水杨酸等就成为临床上常用的硫磺糊、水杨酸糊等,6.软膏(ointment): 皮肤科指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加入总量25%以
8、下的粉剂药物配制成的膏剂。 与前面所讲的剂型相比,软膏渗透性强,能将药物带到皮肤深处,易于发挥所含药物的性能。软膏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且易于保存。 但软膏中的油脂能防止水分蒸发,阻碍散热,使用后可使皮肤局部温度增高,故不适用于急性皮肤炎症。软膏主要用于慢性皮肤炎症,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 皮肤科临床上使用的软膏种类甚多。,7.乳剂(emulsion): 乳剂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油包水(W/O)乳剂,称为脂,用于冬季及干燥皮肤;另一种是水包油(O/W)乳剂,称为霜,用于油性皮肤的人,较易洗去。乳剂渗透性能较好,有保护、润泽皮肤的作用。乳剂在剂型上附属于软膏,适
9、应症与软膏基本相同。主要外用于治疗亚急性、慢性皮肤炎症。,8.硬膏(plaster): 硬膏是指药物溶于或混合于粘着性基质中并涂布于裱背材料,如布、纸或有空塑料薄膜上而成的外用剂型。临床上常用的橡皮膏就是硬膏。 硬膏适用于皮损肥厚无破损无渗出的苔藓样改变如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禁用于糜烂渗出等病损。 常用的有氧化锌橡皮硬膏、肤疾宁等。,9.酊剂(tincture)和醑剂(spiritus): 是指药物的乙醇溶液。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且有杀菌止痒作用 ,皮肤科用得很多。 酊剂是不挥发物质的乙醇溶液; 醑剂是挥发性物质的乙醇溶液。 常用的有: 樟脑醑、 薄菏醑、 碘酊、 百部酊等。,10.
10、皮肤渗透促进剂: 这类药有2个特点,一是能溶解很多固体药物,二是对皮肤有很强的渗透性,能将药物带入皮肤深层。常用的有 4060%二甲基亚砜、 15%氮酮等 常用0.5%醋酸氢化可的松溶入40%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外用于神经性皮炎。,11.涂膜剂(film): 系高分子化合物成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媒或水中,再加入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而成。适用于慢性无渗出损害或角质增生性损害,如慢性单纯性苔藓、鸡眼、胼胝等。,12.气雾剂(aerosol): 是在特制容器中注入药液和压缩或液化气体,掀动阀门时药液自动以雾状喷出,均匀分布于病损处,简便清洁。通常内含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感染性或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3.凝胶
11、(gel) 是含有聚乙二醇、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等物质的半固体制剂,也称透明软膏。常用油2.510%过氧化苯甲酰等。,(三)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剂型选择: 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对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而无糜烂时,可选用粉剂或振荡剂;炎症较重,出现糜烂且渗出较多时,可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油剂。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甚少者,用油剂或糊膏;如无糜烂而呈干燥脱屑者宜用乳剂或糊膏。对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糊膏、硬膏、如剂、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而无皮损者,可用酊剂、醑剂、乳剂、或振荡剂。,2.药物剂型: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药物。 对化脓性皮肤病,可选择抗菌药物;对真菌性皮肤病,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伴有瘙痒者选用止痒剂;有渗出者选用收敛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松解剂。,3.外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医生必须认真负责,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用法。 外用药物浓度要适当,尤其是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先用较低浓度,然后根据需要和耐受情况而逐渐提高浓度。 用药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损部位;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用于婴幼儿、妇女以及面部、乳房下、外阴 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