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307072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战略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记分卡是一套能使高层经理快速而全面地考察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观察企业,并引入四个管理程序:说明愿景;沟通和联系;业务规划;反馈与学习。这四个程序既可单独,也可共同为把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发挥作用。(1 ) 说明愿景就是将企业的愿景转化为一套高级管理者认可的业绩评价指标的过程;(2 ) 沟通和联系是指管理者将战略目标上下沟通,使各个部门和个人都能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且使部门和个人目标与之保持一致;(3 ) 业务规划使企业能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计划的一体化。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关键业绩指标和改革措施,通过平

2、衡记分卡,管理者将所有关键业绩指标放在一起考虑,从而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改革措施同时出现在一份管理报告中。管理者就会针对各种关键业绩指标制定业绩评价标准,作为确定资源分配优先顺序的依据。(4 ) 反馈与学习赋予企业一项战略性学习能力。现有的反馈和考察都注重公司及其各部门、员工是否达到了预算中的财务目标。当管理体系以平衡记分卡为核心时,企业就能从非财务角度来控制业务过程,监督短期结果,并根据研业绩评价的结果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评价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建立企业业绩评价的平衡记分卡系统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六个步骤:一、确定平衡记分卡项目的目标。选择设计人员与企业高层就制定平衡记分卡达成共识并获得

3、支持。企业高层应明确平衡记分卡的主要意图并在认识上取得一致。二、选择适当的业务部门。最好从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部门开始,这个业务部门的活动最好能贯穿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三、对战略目标达成共识。设计人员与各部门管理者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四、选择和设计评估手段。对每个目标设计能够最佳实现和传达这种目标意图的评估手段;对每一种评估手段,找到必要的信息源和为获得这种信息而采取的必要行动;对于每一目标的评价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其他目标的评价体系的影响进行评估五、制定实施计划。以实施平衡记分卡目标部门的下属部门为单位,成立实施小组。各实施小组确定平衡记分卡的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六

4、、将平衡记分卡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并发挥作用。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理论基础:1、 母公司理论。该理论认为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延伸和扩展。其编报的目的是从母公司的股东角度出发,为母公司股东利益服务,而将子公司少数股东排除在外,把它看做是公司集团主体的外界债权人。2、 实体理论。该理论认为合并财务报表是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构成的经济联合体的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为整个经济联合体服务的。3、 所有权理论。该理是指在编制合并

5、财务报表时,既不强调企业集团中存在的法定控制关系,也不强调企业集团的各成员企业所构成的经济实体,而是强调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对另一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权。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1、母公司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1 ) 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2 ) 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2(3 ) 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2、母公司拥有半数以下的表决权。(1 ) 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2 ) 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 ) 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

6、的董事会或者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4 ) 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者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3、下列被投资单位不是母公司的子公司,不应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1 ) 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2 ) 已宣告被清理整顿或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3 ) 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非公有制积极的作用、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1.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7、,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他们增加了社会资本,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金。3.他们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和和谐作出了贡献4.它们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5.它们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有利于优化和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市场竞争,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1民营经济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第一,中央继续强调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第二,有关政府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新进展;第三,地方政府均出台了落实“非公 36 条”和“新非公 36 条”的政策措施,不少地方还在自己

8、的权限范围内提出更积极、甚至超前的政策措施,有的地区还专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新非公 36 条”的深入贯彻落实,将有助于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为民营资本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带来新的契机;绿色经济的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新型消费业、小微企业等优惠政策,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我国对外开放向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将为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打造世界品牌带来

9、更多机遇。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挑战从社会层面上看。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在项目投资、贷款支持、土地征用、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经济的待遇不同,即使有相关扶植政策也不尽完善或难以落实;第三,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成本高、税费高、融资难和招工难的“两高两难”困局;第四,社会某些舆论存在负面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缺乏安全感。从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看。第一,民营企业需要建立具有弹性和张力,能够吸引和利用社会上各种资源,特别是能够吸引各种3优秀人才的企业制度;第二,民营企业传承和接班问题也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偏

10、弱,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构建迟缓;第四,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型企业应对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汇率的变动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弱;第五,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 全面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投向实体经济;2、 着力改进财税金融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金融和财政上的便利。3、 为民营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创造有力条件。4、 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和行政执法与司法的严肃与公正。5、 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

11、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在内部,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发展实体;在外部,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的条件下,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上关联互动和正向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且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在扩大。近几年来,虽然地区间人均收入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却在扩大。2、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明显。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人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程度还存在着差别,机会也未能实现完全均等化。3、经济与资

12、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空间失衡。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人口分布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4、区域之间产业互动关系不强。在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比较优势上存在很大的同质性和竞争性;区域间贸易壁垒和要素流动障碍依然存在。5、落后地区的发展稳定仍面临诸多困难。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不足、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效益低下、自身区位条件劣势仍然非常明显。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1、 扎实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

13、我发展能力;大力支持汶川等灾区发展;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2、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3、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巩固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东部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

14、对接和联系;推进重点区域发展(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等)4、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持作用;着力提高科技4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加大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

15、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基本含义就是所有政府收入支出都应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其最终目标应该定位于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对政府所有的财政资金收支行为进行立法控制,因此,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框架应该是一个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我国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必要性。第一, 对预算管理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第二, 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控制不到位;第三, 预算权分散于各部门;第四, 预算编制内容没有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第五, 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需要加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目标设定:应该以解决现有预算管理的各种问题为出发

16、点,遵循综合性原则,实现作为立法机构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政府所有政府性收支行为的立法控制。 、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设计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第一,预算权的配置。需要解决政府收支项目的设立及其预算管理模式问题,即谁有权提议、修订、变更、终止特定的政府收支项目。第二,可控性与灵活性的权衡。财政部门强调对预算的可控制性与政府部门强调对预算的灵活性存在一些冲突,其根源在于立法机关没有对预算形成总量控制和绩效目标约束。第三,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要根据政府收支项目的性质,以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能为目标,对所有政府收支实行分类管理。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涵盖所有政府收支类型的复式预算体系。全口径

17、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路径:第一步,在行政控制的层面,将政府各部门的财政收支通过部门预算方式纳入政府预算管理控制和监督的范围,并通过立法机关的审核批准。第二步,在上述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构建公共财政预算和两者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第三步,对所有部门掌握的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和尚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其他收入进行规范,减少预算外资金的项目和数量。第四步,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政府的各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废止各部门设立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权利,将权利收归立法机关。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1. 强化预算法律体系的法律效力,明确预算权力的配

18、置方案。2. 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方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3. 在现有改革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预算的行政控制。4. 进一步严格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约束力。5. 提高财政透明度,完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56. 增强对政府收支各环节的控制,实现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1994 年财税制度改革以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就是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以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职能的顺利实现。其实质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它是财政分权

19、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分税制主要包括“分事、分税、分管”三次含义。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划分存在问题:第一,政府间事权划分以及相应的支出责任范围的划分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第二,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第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第四,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事权存在干扰行为,即中央出台政策,地方负责买单现象;第五,有些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支出外部效应问题尚未得到解决。2、各级政府收入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我国中央和地方的税种划分机制与税收调节目标存在一定的错位。地方政府为了保基数

20、,维系中央政府的税收返还,参与财政收入的增量分成,常常维持原有的产业发展格局,无法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第二,中央和地方的税种划分不合理。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种划分的法律层次较低,导致政府间的税种分配关系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具体税种划分中,地方政府所拥有的地方税种规模较小且缺乏主体税种,无法支撑地方政府支出。第三,地方税体系的确立与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不匹配。分税制改革方案中对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使得地方政府缺乏对地方税体系建设的动力。分税制管理体系的完善方向与对策:1、应完善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按照责权利

21、对称原则,将地方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安排重心适当上移。对各项事权进行梳理,将事关全局性的支出责任归于中央政府,而事关局部地区利益的支出归于地方政府。2、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立法权。应该对不同税种采取不同的税收立法权限:对诸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税种,立法权应该集中在中央;对于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而对宏观经济整体影响不大的税种,例如财产税类,立法权应该下放给地方。3、合理确定地方税收入规模,构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加快地方税改革,完善地方税制体系,根据财政支出状况和其他情况确定地方税收入占地方 GDP 的比例。在不影响税收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财产税体系的改革,

22、大力发展和培植财产税,推动开展完善的环境税,使其成长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职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主要有:(1)稳定职能;( 2)调节职能;( 3)促进发展职能;(4)互助职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一) 、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结构现状,已经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1、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2、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低水平和广覆盖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3、并明确6效益好的企业和单位还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3、失业保险制度有无到有,为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提供了基本保障。4、许多地区开展了工伤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5、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事业得到不断调整和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社会保险的行政管理实现了统一管理,同时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的运行机制。(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结构现状,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农村优抚安置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想目标模式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

24、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住房保障、其他项目六大部分组成。1、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要扩大到全体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努力实现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逐步统一。2、进一步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3、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其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医疗费用由多方筹集,统分结合,既能保证职工基本医疗,又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科学有效的医疗保障管理机制。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制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的

25、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探索建立老年保障制度,努力将尚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口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人口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水平,并继续探索和完善稳定的筹资机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财政在宏观调控、资金保证、财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建设作用。货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相对于资本市场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但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以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为主的货币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以市场

26、供求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货币市场体系。1、同业拆借市场。目前,我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由人民银行直属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主办,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多种类型金融机构。拆借市场利率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利率变动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紧张程度。2、票据市场。目前,我国票据贴现市场业务包括直贴、回购、转帖现三类。3、回购市场。目前,我国回购市场常用的质押物包括公开发行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行银行票据、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交易品种较少。2、 拆借与回购交易期限偏短。3、

27、票据交易缺乏统一的交易结算和托管系统。4、 中介机构发展滞后。5、 参与机构类别单一。7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目前,债券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格局问题、政府债务风险管理问题、信用债发展与风险管理、融资工具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市场互联互通、机构投资者培育、运用衍生工具对冲金融风险、地方债管理、债券市场国际化、债券市场监管协调机制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债券市场发展创新的主要思路和路径:1、 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框架。2、 进一步发展信用类债券市场。3、 培育完善机构投资者。4、 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债券市场。5、 逐步引进衍生工具,有效防范金融风险。6、 发

28、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以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7、 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特征:在金融领域,衍生品通常是指相对于某种基础资产或标的变量而言的派生性金融工具。从金融合约的角度,衍生品包括两个关键要素:标的变量和支付结构。衍生品具有风险管理功能,可以用于实现风险转移和风险对冲。从风险承担着的角度,衍生品具有投机或投资功能。此外,衍生品还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衍生品市场结构:交易品种结构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其中交易所市场主要交易期货、期权等标准化合约,场外市场(OTC 市场)主要交易互换、远期等非标准化合约。投资者结构包括:做市商、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金融机

29、构是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等。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状况:1、 利率衍生品。主力产品是利率互换。2、 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外汇掉期、远期和期权交易。我国衍生品市场的主要问题:1、整体上发展还比较落后。仍然处于萌芽状态,无论在机构、产品还是制度方面,都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亟待完善和创新。2、主要产品的交易规模偏小。既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因素,也有市场空间和政策空间方面的影响。3、与场内市场的发展不协调。我国场内衍生品交易发展严重落后和不足。4、市场定价能力不足。参与机构普遍不具有产品创新与定价能力,整个市场难以发挥金融要素的价值发掘作用,无法对高速流动的金融

30、要素进行有效定价。5、投资人结构不完善。一是参与主体主要是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等其他参与主体比较缺乏;二是投资人定价能力还有所不足,缺乏专业化金融人才;三是投资人的行为多具有短期化特点,还不够理性。我国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监管组织模式:多头分业监管。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集中监管;沪、深交易所和中金所进行一线监管;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期货业协会进行市场自律监管。监管技术方法:各监管机构均出台了多项管理办法和暂行规定。8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可以分为金融组织体系改革、金融市场体系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几

31、个方面。(二)各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金融组织体系改革是指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企业化。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改革表现在专业分工上的多元化和所有权性质的多元化。金融机构的企业化改革主要方向是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和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主要包括货币市场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和利率市场改革。中国货币市场已经形成了由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共同构成的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已经形成投资品种丰富的多层次市场架构。利率市场上存贷款的市场化不断推进,市场化利率体系逐步形成。农村金融体制经过农村金融机构的恢复与建立、农村金融体系的确立与完善和农村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等几个阶段的改革发展,目前已形成

32、农村商业银行快速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农业银行回归农村等新的局面。(三)各方面改革的发展前景和方向:金融机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将主要体现在混业经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等问题上。金融市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包括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间接融资比例、继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农村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将围绕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继续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和创新农业保险和担保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 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

33、的投资工具;第三, 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比重。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收益1、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2、 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3、 降低发债的成本和风险,减少外汇储备。4、 获得铸币税收入。5、 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弊端1、 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2、 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3、 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综合考量,利大于弊。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1、国际货币实现的几个条件:(1 )较大的对外经济规模;( 2)稳定的货币价值;(3)开发并富于流动性的金融系统;(4)网络外部性。2、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发展战略:(

34、1 )中国必须形成对他国的持续贸易顺差,由此形成他国对中国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依赖;(2 )在贸易项目保持对多数国家顺差的前提下,通过以人民币为载体的9对外借贷、资本输出和援助,即通过资本与金融项目,将人民币推向世界;(3)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发达的人民币市场,吸引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定值资产。审计信息化信息化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一是传统的查错纠弊手段在查账时不再奏效;二是审计对象管理方式的嬗变模糊审计取证切入点;三是审计人员不得不关注新的审计领域;四是社会综合效率队审计工作效率的要求;五是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面临新情况;六是审计机关的审计决策思路要适应信息化做出调整。审计

35、信息化的内涵和目标:信息化是将传感、通信、计算机、控制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某一领域,全面改造业务流程、建立并完善新的生产方式、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转变过程;也是信息技术被高度利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传统经济被信息技术适度改造,社会结构被信息技术合理重塑的状态。审计信息化是通过一个转变过程,使审计工作以最大程度处于体现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状态。审计信息化目标包括四个方面:1、 消除职业风险,有效应对信息化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2、 提升审计能力,即信息技术转化为审计能力,包括决策指挥的能力、发现错弊的能力和把握宏观的能力得到提升;3、 建立高效审计机关(组织) ;4、 实现既定审计

36、管理目标。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1、机关管理信息化。具体包括(1 )建立中国国家审计信息系统;( 2)为审计管理提供支持;(3 )为行政运行提供支持;( 4)为审计信息资源利用提供条件。2、作业实施信息化。是指审计过程已经处于尽可能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的状态,既包括审计人员有能力对信息化的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又包括审计项目执行过程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3、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标准规范。一是构建以审计信息化方面的国家标准、审计准则、审计指南为主要框架的规范体系;二十依托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组织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三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建立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方

37、法体系。4、建立信息化审计队伍。 (1)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素质;( 2)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3)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体系。跟踪审计跟踪审计的概念: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跟随审计事项实施过程而持续进行监督的一种审计方式。跟踪审计是一种过程性审计,是在审计事项发生的全过程中分阶段、有重点实施审计的一种方式,是与结果(事后)审计相对应的。跟踪审计的特点:1、过程性突出。跟踪审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过程性,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资金,审计机关提前介入,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2、时效性强。主要体现在发现和纠正问题的及时性,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边审计,边整改,边规

38、范,实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克服传统审计方式纠正问题的滞后性。103、预防作用突出。审计机关可以凭借跟踪优势,在跟踪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建议有关方面建章立制,防范问题再度发生,能够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明确跟踪审计的目标。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审查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有关政策执行情况,促进项目和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政策目标。具体到不同审计项目,可根据具体项目的管理或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风险将被审计项目和资金运行,划分为若干关键阶段或关键环节,分别有重点的进行审计,以便

39、及时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2、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首先要突出重点,审计机关在确定跟踪审计项目时,要把握两大类一是重大工程项目,二是重点财政资金;其次要量力而行,在推广跟踪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级审计机关的实际承受能力,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点的开展。3、要注意防范风险。主要存在两类风险:一是审计责任方面的风险,保持审计的独立监督者地位,不参与决策和管理,在法定职权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二是审计质量方面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在开展跟踪审计中,对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对存在问题未能作出正确评价,很容易形成质量风险,审计机关在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参加审计组,降低审计质量方面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