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必须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的给药形式有哪些?,制作:方媛,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引起渐进性 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氯茴苯酸类双胍类(有明显的乳酸性酸血症不良反应)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预防和延缓并发症),新型降血糖药,依克那肽:2005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采用注射给药西他列汀:2006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普兰林肽:2005年获FDA批准上市,可作用1型
2、和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传统中药及中医治疗糖尿病,中药没有西药起效快、作用强,但成分复杂,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平衡效果,在消渴降糖、改善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如黄芪多糖和苦瓜降糖多肽都可降低血糖,改善体内脂代谢紊乱,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针灸也可缓解糖尿病的各种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INS),1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药物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物未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分娩及大手术等的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无效的其他类型糖尿病,胰岛素常见的给药形式:
3、注射给药,皮下注射:腹部、上臂、大腿、臀静脉注射:主要用于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严重外伤、感染者,选用小剂量速效胰岛素静脉输注胰岛素泵:可有效地模拟INS的持续基础分泌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把INS输注到病人的体内。维持血液中INS水平。缩短控制高血糖的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减轻病人多次皮下注射INS的痛苦,INS泵是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肌肉注射:肌肉注射INS吸收快,适用于皮下注射吸收不良者、INS用量已很大、血糖仍不能控制者。,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肺部吸入给药途径:胰岛素在肺部主要经肺泡表面吸收,肺泡上皮极薄且有巨大的吸收表面积,血流丰富、透过性高。此外,肺部的生物代谢酶活
4、性较低,且肺部给药能避过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种吸入型胰岛素(商品名Exubera)上市,用于成年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FDA称,这是自19世纪20年代发现胰岛素以来首次采用这种新的胰岛素给药方式重组人胰岛素吸入粉剂。,口服给药:是诸多给药途径中患者最乐于接受和最方便的给药途径。尽管口服是胰岛素理想的给药方式,但自从人类发现胰岛素至今,还没有口服胰岛素成功上市。 主要问题在于:胰岛素为多肽链,直接口服将被胃肠道消化酶降解失活,口服生物利用度一般小于0.5%;胰岛素分子量较大,难以通过肠道吸收屏障;胰岛素具有复杂的决定其生物活性的内在结构,制备过程
5、中破坏胰岛素构象稳定性都将导致胰岛素失活。, 经皮给药:皮肤给药是利用温控微孔装置,将微孔胰岛素贴片贴于患者的前臂内侧皮肤,胰岛素可以经皮肤释放。这种经皮肤释放的胰岛素贴片可使血浆胰岛素水平稳定维持12h。但胰岛素分子量大,易形成聚集体,难以透过皮肤的角质层。故其吸收效果较口服和皮下注射差。眼部给药:INS滴眼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剂型,病人通过INS滴入眼结膜加以吸收。INS主要通过眼结膜和鼻泪管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而达到降糖效果。一般眼内容量少,INS作用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能延长INS作用时间的滴眼剂,并选择刺激性小的滴眼剂。,鼻腔给药:鼻黏膜内血管丰富黏膜上蛋白酶含量也比胃
6、肠道中少,减少了INS被酶破坏失活。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许多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鼻黏膜吸收INS的机制与体内内源性的INS释放极为相似,为鼻腔INS给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口腔黏膜给药:颊黏膜的吸收表面积为100cm2200cm2,通透良好,蛋白酶活性较低,血管丰富。因此,颊黏膜给药也不失为肽类药物较适合的一种给药途径,直肠给药:INS直肠栓剂是代替注射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增加吸收,需要向其中加入吸收促进剂。直肠给药方法具有两大优点:直肠内pH接近中性或微碱性,且水解酶活性低,药物极少被破坏;可基本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因此,直肠给药是一条颇为理想的给药途径。由于INS是大分子药物,直肠内吸收相对困难,因而要加入促吸收剂,以提高生物利用度,此外,胰岛移植与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现约有糖尿病患者9700万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研究新的药物与剂型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也有很大的市场前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