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14293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前提是:真正的哲学)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

2、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下表所示:比较 哲学 世界观含义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主体 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区别特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是零散的、朴素的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都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接受检验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

3、)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

4、方法论指导2.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5、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二者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主要区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混淆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如:五行说、阴阳说、气说、活火说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6、;在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科学的唯物主义拓展延伸:拓展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归复于水。(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

7、,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石原子运动的场所。拓展二:全面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1)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3)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常见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我思故我在;心外无物;

8、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源,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表现 宗教上的鬼神说:如:各种神创论 古代中国的“理”与“天”说: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绝对理念说拓展延伸: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经典观点(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

9、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生活中的主观唯心主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2)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此理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 “4”就是死,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拜佛求神保佑自己学习进步等。2.哲学上“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1)从思想观点看,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 ,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从哲学基本派别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

10、,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四君对垒。(3)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2)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

11、经验和认识成果。2、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批判功能、塑造功能和引导功能。归纳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归纳二:哲学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从宏观上来看,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

12、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从微观上来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第二框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学说(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

13、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

14、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仅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拓展延伸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哲学启示(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要

15、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哲学中的物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拓展二: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二者基友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等同。二者关系如下表所示:比较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

16、。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认识而言的,它即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等。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包括物质现象之外,还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注意: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而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东西作为物质的表现形态,是有条件的、可变的、相对的。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的(1)从生产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

17、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世界统一于物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的含义及基本形式(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基本形式:运动的范围很广泛,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2、物质和

18、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功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归纳一:全面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理解 强调 误区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

19、。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归纳一: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比较 运动 静止区别 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20、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指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比较 规律 规则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区别性质 客观的、普遍的,不 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能创造和废止 和废止联系 规律决定规划,规划反应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划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注意:自然科学中的定律、定理、公式等都是主观的。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

21、、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拓展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22、有机结合起来。归纳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应用:分析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收受到的惩罚或利用规律成功改造世界的例子。归纳二: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结合在一起运用)(1)原

23、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不能随心所欲,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成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

24、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内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2)表现: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框

25、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而动物的活动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其实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1)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人的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的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的。(2)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

26、,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推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诗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方法论原理: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为什么(哲

27、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2.怎么做(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归纳总结: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发挥

28、主观能动性,重视精神的力量。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受到客观规律制约,也具有客观性。(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实践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通过实践,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空间):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也就是说离开社会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时间):在不

29、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时间在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有且只有一个,认识获得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来源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民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

30、的唯一标准:认识正确与否必须也只能通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是要到实践中去。认识就是为实践而服务的。归纳总结:正确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时间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其中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反作用受决定作用的制约。坚持时间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时间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