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知识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317651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知识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掌握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力求正常发挥高三数学组 1 摸透“题情” 刚刚拿到试卷,一般心里比较紧张,不要忙于作答,要从头到尾通览全卷,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集体策略做全面调查。2 信心十足 答题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力求做到:坚定信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整个过程中要记住: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惧。3 两先两后 即“先易后难”和“先高后低” 。所谓先高后低指后半段时间如后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后作低分题。即使时间不足也少丢分,到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 ,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2、。4 讲求方法 做选择题时,除用直接法外,要牢记另外一些常用的,有效地方法,如排除法,特例检验法,估算法,数形结合法等。5 分段得分 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会作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1)缺步解答 若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聪明的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集体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2)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当某个问题不易解决时,可以考虑问题的特

3、殊形势,局部情形等,有时往往茅塞顿开。(3)辅助解答 辅助解答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准确做图,书写规范,完整,字迹清楚等都是辅助解答。有些选择题, “大胆猜测”也是辅助解答。6 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中下题目在全卷占百分之八十,是试卷的主旋律,是得分的重要来源。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已经打了个胜仗。以上是答题技巧的几点建议,另外要特别注意考前的状态,提前进入角色也很重要。热门问答问:选择题怎么才能拿到高分?答:选择题主要体现了对双基的考查,知识点是轮换的,除了通常的直选法(由条件求得正确的答案来)外,还得注意解题的特殊技巧,比如用特殊代替一般,排除法,验证法;此外还应注意数形结合、合理猜想等

4、等。问:答题比较慢,模拟考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答:考场上要有“适时” 放弃的思想,作答时还是按序答题,如果拿到题目,5 分钟还没有找到解题思路,这时候就可以放弃。如果有方向,但感觉计算繁杂就要考虑及时调整解题的途径,寻找简洁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问:最后这么几天了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最有效地达到提高的目的呢?答:最后一段时间不用再做新的大量的题目了,而要对学科知识、已做过的各类试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构建完整的、明晰的知识网络结构,提炼涉及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与技巧。花四五个单位时间(每个单位半个小时 )来翻看复习用书并做好笔记,着重对所学的定义、公式、公理、定理进行梳理。此外,把做过的模

5、拟试卷进行翻阅,温故而知新。再有是要保持答题的感觉,训练要有目的性,针对薄弱环节,答题有紧张感,要提高运算的准确度,在复习期间做试卷不必从选择题做起,把精力放在后面的解答题部分的思路、方法上。问:遇到没见过的题心里就发慌怎么办?另外考试时时间怎么分配?答:背景新颖的试题,难度不一定很大,关键是找出知识的切入点,书写步骤越细越好,书写规范,表述严密,谨防扣分。时间分配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 45 分钟左右的时间要完成选择、填空部分;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可能在填空和选择题部分会花较多的时间, “小题大做”力求在基础题上得高分,解答题应把重点放在解答题第 1 题,立几题(立几思维较为

6、固定,答题较为规范),其他解答题也应努力接触,因为一般都有多个小问题,第一问很有可能是送分题。问:临场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答:立体几何解答题如需添加辅助线,建议先用铅笔画线,在解答完毕之后再用签字笔重描。如果试卷偏难,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努力解答,力求多得分。在解答过程中,对已书写的答题部分感觉没把握但又找不到新的解决办法,切忌删除已书写的内容,要牢记解答题是按步得分。高中数学 必修 1 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 或 表示正整数集, 表示整数集, 表

7、示有理数集, 表示实数集.NNZQR(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 与集合 的关系是 ,或者 ,两者必居其一.aMaaM(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 描述法 图示法(5)集合的分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子集BA(或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 B(1)A A(2)(3)若 且 ,则BCA(4)若 且 ,则AA(B)B A真子集A B(或 BA),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 A(1) (A 为非空子集)(2)若 且 ,则BCB A集合相等

8、B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 B(2)B AA(B)(7)已知集合 有 个元素,则它有 个子集,它有 个真子集,它有 个非空子集,(1)n2n21n21n它有 非空真子集 .2n【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交集 AB且|,xA(1) A(2) (3) BBA并集 AB或|,xA(1) A(2) (3) BBA补集 UA|,xA且 1 ()UA2 A1.2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UUyxo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

9、示法注意:对于集合 与区间 ,前者 可以大于或等于 ,而|xab(,)ab后者必须 ab(3)求函数的定义域(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6)映射的概念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 质 定义 图象 判定方法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 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 2,当 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y=f(X)yxo x x2f(x ) f(x )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10、(4)利用复合函数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 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对于复合函数 ,令 ,若 为增,()yfgx()ugx()yfu为增,则 为增;若 为减, 为减,()ugx ()gx则为增;若 为增, 为减,则yf()f()为减;若 为减,()yu为增,则 为减()ugx()yfgx(2)打“”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0)af分别在 、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 、()fx, ,0)a上为减函数 0,a(3)最大(小)值定义【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 质 定义 图象 判定方法如果对于函数

11、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都有f(x)=f(x),那么函数 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函数的奇偶性 如果对于函数 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 y 轴对称)若函数 为奇函数,且在 处有定义,则 ()fx0x(0)f奇函数在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y y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 ,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

12、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要准确记忆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平移变换 0,|() ()hyfxyfxh 左 移 个 单 位右 移 个 单 位 0,|() ()kyfxyfxk 上 移 个 单 位下 移 个 单 位伸缩变换01,()()yfxyfx 伸缩 01,()()Ayfxyfx 缩伸对称变换()()xff 轴 ()()yff 轴yyx 原 点 1xx 直 线() (|)yfx yf 去 掉 轴 左 边 图 象保 留 轴 右 边 图 象 , 并 作 其 关 于 轴 对 称 图 象|()|xy fx 保 留 轴 上

13、方 图 象将 轴 下 方 图 象 翻 折 上 去(2)识图: 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3)用图: 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分数指数幂 (1) ( ,且 ).1mna0,anN1(2) ( ,且 ).mna0,N(2)根式的性质(1) .(2)当 为奇数时, ;当 为偶数时, .()nnna,0|n

14、a(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 (2) .(0,)rsrsaQ()(0,)rsrasQ(3) .()bbr注: 若 a0,p 是一个无理数,则 a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 数上述有理指数 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定义 函数 且 叫做指数函数(0xya1)图象 101a01xyx(,)O101xx(,)Oy定义域 R值域 (0,)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 ,即当 时, ,1x1y奇偶性 非奇非偶单调性 在 上是增函数R在 上是减函数R函数值的变化情况(0)1()xxa(0)1()xxa对图象的影响a在第一象限内, 越大图象越

15、高;在第二象限内, 越大图aa象越低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 .bNablog(0,1)aN(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 , , 1llogba(3)对数的运算性质 若 a0,a1,M0,N0,则(1) ;(2) ;log()llogaNlllaaaM(3) .()naR(4)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llm010m10N推论 ( ,且 , ,且 , , ).logmnaab01ann【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函数名称 对数函数定义 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log(0ayx1)10a图象定义域 (0,)值域 R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 ,即当 时

16、, (1,)1x0y奇偶性 非奇非偶单调性 在 上是增函数(0,)在 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变化情况log1()l0aaxlog01()laax变化对 图象的影a响在第一象限内, 越大图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内, 越大图象越靠高(6)反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原函数 与反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yfx1()yfxyx, 与 , 互为反函数(0xya1)log0a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形如 的函数叫做幂函数。)(Rxy(2)幂函数的图象01 xyO(,)1xlogayx01 xO(,)la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

17、函数)(Dxfy0)(xfx的零点。)(Dxfy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0)(f(xfy)(xfy3、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 的零点:xy(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1 0)(f(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 2 )(xfy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 )(2acbxy),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0x次函数有两个零点),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2交点

18、,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cbxa x点高中数学 必修 2 知识点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 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 2rlS4 圆台的表面积 5 球的表面积22RlrlS 24R(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1 柱体的体积 2 锥体的体积 hV底 hSV底313 台体的体积 4 球体的体积 hSS)31下下上上( 4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面含义: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3 三个公理:(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

19、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ALBL = L AB公理 1 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表示为:A、B、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使 A、B、C。公理 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3)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 =L,且 PL公理 3 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 a、b、c 是三条直线abcb强调:公理 4 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公理 4 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注意点: a与 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 a、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 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 O 一般取LACBAP L共面直线=ac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