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PPT课件.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32097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障碍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人格障碍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人格障碍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人格障碍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人格障碍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格障碍,一、相关知识回顾,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着这个人的外部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区别。,二、人格障碍的定义,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也称为病态人格(psychopathic personality)又称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的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其思维和智力活动并无异常。,病态人格缺乏起病、病理过程和转归等为疾病所具有的特征,故它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但这类人也不正常,而是人格的畸形发展。,一则报道,北京青年报有一则令

2、人惊异的报道:北京某单位编辑李某因其刚出生3天的儿子生殖器有一点缺陷,竟趁妻子不在之际,用手捂住孩子口鼻,掐颈部,并将孩子头部撞击水池。孩子被闻讯赶来的护士长等人救出,但终因伤势过重于几天后死亡。这杀子的李某生于安徽农村,北京某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后在北京某新闻单位做编辑工作。李某杀子后,精神病医生对他进行了诊断,结论是人格发育有缺陷,犯罪时控制能力不完全。据此,石景山法院减轻处罚,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早期研究,Piner于1806年首先报告了一法国农民在一次愤怒发作时将一妇女投入井中,此人在诊断上难以归类,他命名为“不伴谵妄的躁狂症”。Prichard(1835)年提出“悖德狂”(moral

3、 insanity)概念,认为这类人“是一种精神扰乱的类型,他们的智能很少或完全不受到损害。这种失调主要表现在情感、性情或习惯方面,他们心灵中的道德观念和正义原则是高度歪曲和败坏的;自我控制能力丧失或受到严重障碍。”这可说是人格障碍一词的最初来源。,三、人格障碍的特征,1、发生时间:发生于人格形成的早年,最迟也不晚于青春期,形成后具有较长的延续性。2、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失调,难以和他人相处,与他人格格不入。3、情感特点:具有与一般人相异的情感表现,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对人的情感肤浅,有的则冷漠无情。4、行为特点:行动缺乏目的性和完整性,行为多受情感冲动、偶然的动机或本能的欲望所支配,自我控制

4、能力较差,因而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做出反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5、自知力:对自身的人格缺陷缺乏认识,无自知之明,以至不能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经常碰壁,屡屡失误,冲突不断。6、持续时间:人格障碍形成后比较恒定,不易改变,各种治疗措施往往难以奏效、矫正困难,但其表现至中老年后可渐趋缓和。7、社会功能:社会职业功能缺损和难于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而使自己感到痛苦。,四、人格障碍的分类,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CCMD-3,A类群包括一些“古怪的或偏执的”人格障碍。

5、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DSM-,B类群包括几种“戏剧化、情绪化,或者反复无常”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C类群包括一些“焦虑或恐惧”的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能的诊断类别被动-攻击型抑郁型,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型人格障碍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 边缘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ICD-10,情绪不稳性型,偏执性人格障碍,对挫折和遭拒绝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

6、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超过维持实际情况需要的好斗,及对个人权利的执意追求;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自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至少三项,常常为一些不甚清楚的鸡毛蒜皮的问题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一旦认定自己受了不公待遇就会不知疲倦地沉溺于诉讼;缺乏幽默感;对人充满不信任感和戒备感,惯用敌视的角度看待事物;自己遇到失败,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失败的责任推委于客观和他人,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对别人的成功极为嫉妒;心胸十分

7、狭隘,对侮辱和伤害铭刻在心,不易释怀。常常有人因此造成朋友决裂、恋人分手、夫妻失和、父子反目。以过分的自负来维持自己的自尊;他们有极强的不安全感,因此过于警惕和防卫。,偏执性人格障碍案例1,男,25岁,职员。此人自幼急躁、主观、敏感、好猜疑、不愿接受意见。自从参加工作后,上述个性特点加重,思想狭隘,固执已见。好嫉妒,常与人发生冲突,几乎与单位所有人都吵过。他的工作能力较差,但缺乏自知之明,反说领导和同志不信任他,有意与他为难。父母性格均不健康,母亲固执死板,父亲急躁,情绪不稳定。父母经常争吵,动辄打骂小孩。,偏执性人格障碍案例2,女,36岁,大学文化。小学时,疑心重,不合群。中学时,更加敏感多

8、疑,常对老师说:“某同学说自己坏话”、“某几位同学孤立自己”。了解真实情况后,老师向她解释,她认为老师偏心。大学时,更加发展。,工作以后,怀疑同事与领导看不起她,与别人关系紧张。别人小声说话,她认为是议论自己;别人大声说话,她认为是嘲弄自己;别人不说话,又认为是孤立自己。要求调动工作未得允许,又认为领导刁难自己。,婚后,对丈夫很严。一次发现丈夫与女同事同行,回家后立即盘问:“你们是什么关系?说了什么?”对邻居无事生非,邻居的洗衣水滴到她家,收音机响了点,她都认为是故意的,经常指桑骂槐,闹得四邻不安。,偏执性人格障碍案例3,建筑工人,40岁,觉得同事不喜欢自己,担心有人想使他从脚手架摔下去。吃午

9、饭的时候,感到坐在前面的同事议论他。和老板、同事的关系很糟,不会和别人开玩笑,喜欢独自一个人工作和吃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疏远,孩子们总是躲着他,在家无法安静坐着,总是做家务。不希望别人到自己家里来。妻子不在家的时候,他就会坐立不安,担心妻子不忠。,偏执性人格障碍起源,起源于幼年期。其形成经历了疏远开始不信任初步不正常认知初步不正常思维情绪波动(不安)极端不正常认知极端不正常思维的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小时候经常被大人斥责或经受了父母离异等较大的家庭变更,就可能表现为与他人的疏远;与他人的疏远,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认知,因而会产生了对他人和世界的不信任,从而引起情绪上的不安;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

10、形成对他人的敌意,最终造成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克服,想想看,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对于

11、诸如“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这些观念,可以将其加以改造,变为“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份。,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时刻警惕“敌对”的侵袭。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

12、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被别人尊重只因尊重别人。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微笑的魔力。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http:/ (案例1)http:/ (案例2)http:/ (案例3),分裂性人格障碍,以观

13、念、外貌、行为的奇特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及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这类患者通常无法建立起社交关系,也缺乏交朋友的兴趣,他们很少表达自己的感觉,被别人认为是冷淡的和疏远的;他们缺乏社交技巧,常被称为“独行侠”,喜好独居和孤立的工作环境。其核心问题是无法形成对他人的依附;似乎他们缺乏对爱、归属和赞同的需要。,表现,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缺乏愉快感;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

14、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至少三项,分裂性人格障碍案例,男,23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入学三年来,从不和同寝室人说话,很少有同学、同乡来找他,一天到晚,离群索居,苦思冥想,偶尔与别人交谈,词语玄之又玄,令人莫名其妙。他怕羞、孤僻、对人冷淡,没有知心朋友,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称为悖德狂。这类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背离,他们的认识完好,但做事不会深思熟虑,不考虑后果,常因微小刺激引起攻击、冲动和暴行。这种人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长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他们从无内疚感

15、,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能与他人维持长久的关系,容易责怪他人,或为自己的粗暴行为进行辩解。,在初次认识时,反社会型人格通常显得聪明、自然、可爱和有人缘,但他们善于欺骗和操纵,无情地利用他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活在连续的现存时刻中,不考虑过去和未来。他们充满敌意,倾向于以毫无悔意的和冷酷的暴力来发泻他们的冲动。在另外一些个案中,他们可能显现某些程度的可靠性、能够承担责任和追求长期的目标,但他们却以不道德的方式来完成,完成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权利和福利。,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及义务,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16、,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作计划的旅行;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 1年以上)夫妻关系;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至少三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案例,男,17岁,经常逃学、吸毒,参加不良青少年团伙。

17、他给人的印象是易于相处,交谈也很愉快。他会表现出对过去许多事情的后悔,希望开始新的生活。但实际上,这些不过是他空洞的忏悔,他从来不曾真正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内疚。在他20多岁的时候,多次因偷窃被捕,最终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的起因,目前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大致上是强调体质的缺陷、早期的学习以及特定的家庭和社区形态的影响。,一、生物的因素,因为反社会型人们的冲动、发泄的行为和对纪律的低容忍力都倾向于在早期生活就出现,研究人员强调生物因素所扮演的角色。,犯罪:遗传还是环境?,伦敦精神病研究院的埃希维丁开始了一项针对4000对7岁左右的双胞胎进行的研究。这些孩子们的老师曾经抱怨,其中一些孩

18、子具有非凡的撒谎能力,甚至在老师中间搬弄是非。另一些老师则告诉埃希,有些孩子的心肠特别狠,不跟人亲近,做了错事也不认错。埃希将这两类孩子分成两个组进行研究。她相信对比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和有些差异的异卵双生的双胞胎,能够发现基因在人格形成其中扮演的角色。,维丁研究发现,心肠特别硬的反社会型人格类型中,大约70%的人是由于基因使然。换句话说,反社会型人格的核心症状有非常强的基因影响痕迹。接着,她又在两组儿童中试图排除一些情形最严重的极端个案,除去极端的例子,大部分的儿童并不是那种强迫型的反社会型儿童,这些儿童手段显得高明,他们能在学校挑拨老师之间的关系,撒谎从来不眨眼,他们还表现出非凡的

19、魅力只要想接近某个人,他们就会这样做。,一般来讲,生父母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个人或者处于不利生长环境的个人更容易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我们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基因还是环境,即先天或教养,都可以成为一个人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同时,并不是所有父母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或所有在困难环境中长大的人都形成了这种障碍。研究者仍然想弄清哪些人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那些人不易受到影响。,A 不充分的情绪唤起,研究证据指出,反社会型人们的基本反应倾向典型地出现不足的情绪唤起(emotional arousal)。这种情况被认为使得他们在压力情境中较不易恐惧或焦虑,也较不易有正常的良心发展和社会

20、化历程。研究表明,反社会型人们因为较难感受到焦虑,所以在从事反社会行动上较缺乏抑制。同样,Eysenck认为,反社会型的人们对有害刺激较不敏感,其制约速率要比正常人缓慢,在学习主动回避反应上相当迟钝。即他们缺乏正常的恐惧和焦虑反应,无法迅速地从惩罚中学到教训,但他们较善于学会避免金钱上的损失。,这种反应可能建立在体质缺陷,也可能部份地建立在学习上。反社会型人们经常透过一些方式避免承担起他们行为的完全后果,诸如谎言、蛮像回事的藉口、戏剧性的自责或是空虚但容易令人相信的承诺。焦虑患者是屈服于他们的焦虑,但是反社会型患者则是隐藏焦虑,并找出避免焦虑的方式。,B 寻求刺激,反社会型人们的一致特性是高度

21、的冲动、难以从经验中学到教训和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他们倾向于寻求立即的满足,没有考虑到行为的结果。虽然他们可能从事反社会行为,但是他们的动机经常只是在于寻求兴奋和战悚。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冲动性和缺乏对单调事物的忍受力。,C 遗传的影响,反社会型人格(特别是男性)他们具有魅力、缺乏罪恶感和良心苛责,经常有混杂的男女关系, 最可能在繁殖上获得成功。 此外,他们可能在地位和资源方面伪装自己,以迅速在他人心中留下印象,进而建立关系。有心理学家将之称为“欺骗的策略”。许多反社会人们相当精于为自己的目的而操纵女性。这种观点的有效性尚未接受进一步的检验,然而,它提供某些有趣的先导,供研究者从另外角

22、度来探讨反社会型人格。,二、家庭关系,在反社会型人格的发展上,最被接受的假定是在家庭关系上的某些早期障碍。,童年的形成,一般认为反社会型人格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成形了,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父母对孩子冷淡,在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无法理解他人,无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第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言行不一,喜恶、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与环境的关系,反社会型

23、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疚心等,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抑制等恶劣榜样有很大的关系。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衷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A 早期失去父母和情绪剥夺,有许多研究指出,有极高数目的反社会型人们在生活早期遭逢失去双亲之一的创伤通常是因为父母的分居或离婚。根据一些犯罪学者的统计,美国青少年犯罪中大约有75%左右是离婚家庭的孩子,各种惩罚机构、教学机构所收养的青少年犯罪

24、者中,有50%左右来自破裂家庭。当然关键性因素不在于失去父母本身,而是在于父母之一离去前家庭关系所造成的情绪障碍。在许多个案中,反社会疾患似乎是儿童被送进收容所之前的不健全家庭处境所引起。,B 父母的拒绝和不一致的纪律,严厉的父母拒绝和缺乏父母的关爱是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起因。另有研究表明,有两种类型的父母行为会助长反社会型人格。首先,父母对儿童显得冷淡和疏远,不容许温暖的和亲密的关系的发展。儿童若是模仿父母的这些行为,他在日后的关系中将变得冷淡和疏远;虽然儿童后来或许学到正当的行为和社交场合的礼仪,但已无法发展出对他人的同理心,无法与他人有深层的情感涉入。,第二种不当的行为是父母的不一致的纪律

25、,即父母在提供情感、奖赏或惩罚时显得反复无常。通常,父母在自身角色的设定上也呈现不一致,因此儿童缺乏可以仿效的稳定楷模。通常,这些父母不只奖赏“表面的顺从性”,也奖赏“内隐的不顺从性”也即局外人没有觉察到的不服从性。因此,这些奖赏就强化了可能导致反社会行动的行为。同样的,当父母在惩罚儿童时显得武断和不一致,将使儿童把避免惩罚视为比接受奖赏还要重要。因此儿童学会不再从对和错的角度来看待行为,反而是学会如何透过说谎或其他欺诈手段来避免责备和惩罚。,C 不当的父母楷模和家庭互动,这种不当的家庭形态通常是母亲过度溺爱她的儿子,父亲则有高度的成就,追求地位,喜好批评,苛求、冷淡和疏远。后来对中产阶级家庭

26、的研究表明,父亲通常在社区中是成功的和受尊敬的一分子,但对儿童保持距离,引起儿童的畏惧。另一方面,母亲通常是纵容的,喜爱享乐的,不庄重的,并暗地里瞧不起她丈夫的重要性。当这种家庭极为依赖社区人们的认同和赞美时(诸如发生在某些牧师或政客的家庭中),他们会隐藏和否认任何的争吵或家丑,以维持一个美满家庭的错觉。,因此,儿童学会表面比真实更重要,然后他们也成为这种橱窗展览的一部分,试着戴上可爱的面具并给他人良好印象,而不是努力去发展各种能力和诚实正直的操守。这种为了父母缘故而去取悦他人并赢得社会赞同的行为方式,为某些儿童带来了一种早熟的但表面性的吸引力,也使他们善于为了个人的目的而去操纵人们。,因为父

27、亲的疏离,儿子未能认同他成功的和令人畏惧的父亲。但因为父亲所受到的高度评价延伸到身为儿子的他,所以他发展出一种自大感,觉得可以豁免他的行动的结果。经常,父亲在社会上的优势地位的确可以保护儿子免于承受反社会行为的结果。此外,父亲通常会告诉儿子诚实、责任和尊敬他人的必要性,但他自己却经常欺骗和操纵他人,因而造成一种矛盾的影响力。另外,短期的获益和逃避惩罚的成功正好作为间歇强化,也使得反社会的生活风格特别难以改变。这些人们因为相当免于焦虑、罪恶感和良心的苛责,自然缺乏动机去学习不同的行为型态。,三、社会文化因素,反社会型人格被认为较常见于较低的社会经济团体。这些人认为他人是不能依赖的,他们的未来不在

28、自己控制之下。基本上,他们觉得无助、绝望、愤慨和敌意。他们看不出可能的解决方法,试图把所有的人都拉入泥淖之中。另外司法纵容也有一定影响。近年来西方国家形成了一种少年司法理论,总认为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也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在这一理论庇护下,无论少年犯了什么样的严重罪行,都过分地采取保护措施,很少考虑社会的安全及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反社会型人格的治疗与结果,反社会的人对治疗或严厉的惩罚好象没有反应;即使通过心理治疗后表面上病情有所好转,实际上他们可能还在欺骗医生。有些人根本不在乎有监狱里度过的艰难岁月,一经释放出狱他们马上又回去犯罪。,行为治疗法,一般说来,传统的心理治疗法对于改变反社会型人格不太

29、具有效果。另外,生物方面的治疗方式(电击或药物治疗)也不具有明显效果。或许最有前途的方式是行为治疗法。Bandura(1969)认为可通过学习原则的运用来矫正反社会行为。1 撤除反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如果可行的话,对这些行为施以惩罚。2 撤除不良的行为典范,以良好的楷模来取代。有系统地安排酬赏或强化物,以奖励患者模仿良好的行为。3 随着患者逐渐能够控制自己行为,按次序地撤除物质的诱因和酬赏。,基本上,这个步骤的目标是把强化作用从环境的支配逐渐转换为患者自行支配(通过象征的酬赏),以帮助他发展内在的控制,把对外在酬赏的需要减到最少。这种方法有个重要的延伸,即某个患者改善的行为可作为治疗中其他患者的

30、楷模。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有个控制的环境,以使治疗人员能够供给或保留强化物,而患者不能逃离。,控制的环境,控制的环境对于治疗的成功有绝对的必要性。当治疗反社会行为时,我们是在处理一促整体性的生活风格,而不是某个特殊的不良适应行为(诸如恐惧症)。如果没有一个控制的环境,短期的获益和成功地避开惩罚所造成的间歇强化,再加上患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将会使患者毫无改变的动机。幸运的是,即使没有接受治疗,许多反社会型人格在40岁以后会逐渐改善,这可能是因为生物驱力减弱、较能看清自我挫败的行为,以及社会制约的累积作用。这些人们通常被称为“烧尽的心理病患”(burned-out psychopaths)。考虑到他们

31、施加于他人的痛苦及他们所引起的社会伤害,我们有必要投注更多的心力去找出有效的治疗计划。,冲动性人格障碍,这种人常因微小的精神剌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自已完全不能克制,可出现暴烈的攻击行为,这种突然出现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和平时是不一样的。他们在间歇期是正常的,对发作时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这种爆发也常因少量饮酒而引起,发作过程类似癫痫,但不支持癫痫的是缺乏痉挛发作,而且脑电图检查或者正常或者属于非特异性改变。,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

32、为;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至少三项,冲动性人格障碍案例,女,18岁,高中文化,纺织女工。自幼丧母,与继母关系不好,倔强、孤僻,易发火,情绪不稳。参加工作后,两次因为与同事关系不好而调动工作,又因为与同宿舍女工发生口角而动武,自己面部被打伤。对厂领导的处理意见不满,认为包庇对方,遂扬言非杀死对方,狠狠地报复不可。,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表现做作,夸张,暗示性强,信赖性强,情感不稳定;可有高度的幻想性

33、,把想象当成现实,容易发生癔症。,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肤浅和易变的情感;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至少三项,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案例,女,23岁,打扮得花枝招展,自诉多次“失恋”。最近一次“失恋”,仅仅由于小伙子看电影时晚到10分钟。为此,十分伤心,说着流下了眼泪。看到医生同情的神色,姑娘说得更加起劲,甚至手舞足蹈。但是,故事的情节与姑娘感情的起伏并不吻合。过了几天,姑娘又来了,浓妆艳抹,衣服暴露。言谈中,夹杂着挑逗男医生的成分。姑

34、娘在夸张失恋时,突然,话题一转,要求医生在某个周末,到公园里进行一次咨询。医生明确拒绝,姑娘勃然大怒,愤然离开咨询室。,表演性人格障碍案例成因,表演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目前还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儿童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这一类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一般而言,这类型患者的人格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逐渐成熟而症状减轻。但这不能保证可以不治而愈,尤其在紧急状态下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表演性人格障碍案例治疗,、提高认识:“原来我

35、不是最好的” 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2、情绪调整:,“适当的表露才是真性情” 表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

36、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3、兴趣升华:,“这也是我的一项才能”。前面讲过,表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我们不妨将计就计,使其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表现刻板保守,过分认真,刻求完美,常有不安全感。这类患者过度重视法规,规定、

37、秩序、效率和工作效率;极为坚持别人根据他的方法来做事;无法表达温暖的感觉。他们倾向于过度压抑、过度谨慎、过度责任心和刻板;难以放松下来或做些有趣的事情。他们通常顾虑微不足道的细节,对时间的分配不当。,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至少三项,强迫性人格障碍案例,李某,女,23岁,某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

38、系学生。李某平时沉默寡言,非常爱整洁,遵守纪律,生活有规律,学习刻苦,成绩好。由于办事踏实、稳妥、细心,一直担任班生活委员,钱票从未出过差错。但自诉生活委员工作令她很苦恼。一方面,她非常乐意为同学们做事,服务;另一方面,这个差事又令她十分痛苦。因为每月领饭菜票时,她几天都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总担心会出差错。,所以,忍不住总要反复清点钱票,即使发给同学后,仍要担心钱票是否出错了。当钱票发出去后,又觉得手很脏,所以又反复不停地洗手。同学们都感到诧异。在做功课、设计程序时,常常是明知没有差错,但总担心上机会通不过,所以,必须反复检查,生怕哪个符号、语句错了。甚至上机后把结果都打印出来了,还忍不住怀疑

39、程序出错了。为此她很苦恼。,强迫人格障碍 PK 强迫症,在强迫症的情况中,患者不断有某些不想要的思想或行动的侵入和干扰,但因为患者知道那些行为是不合理的,欲又无法控制,因而造成他们严重焦虑的来源。至于在强迫型人格的情况中,患者整个生活风格的特色是顽固和强制的规律。虽然他们会担心无法按照严格的标准把他们的所有工作做完,但是他们并不忧虑强迫性本身。人们通常认为强迫型人格是刻板的、严厉的、冷漠的。,焦虑性(回避性)人格障碍,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过分的退缩和严重的自卑心理为特点的人格称为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者心里非常自卑,觉得自己很笨拙、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别人接纳,一旦遭

40、到批评,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难以从中解脱。,由于害怕受到伤害、遭到拒绝,他们会回避有较多人际交往的活动,很少与人发展出亲密的关系。在处理问题时,他们也往往表现得瞻前顾后,常常是等决心下定,却已错过解决问题的时机,这又使他们懊悔不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

41、敏感;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至少三项,焦虑性(回避性)人格障碍案例1,男,29岁,技术员。平时工作积极,为人正派。有一次,领导派他外出学习,他耽心学习回来失去现在的工作环境,又怕学不好被人笑话,最后借口放弃了这次机会。为此,他心烦意乱,不能正常生活与工作,内心痛苦。从此以后,他拘谨、自卑、退缩、不自然,不爱集体活动,在大庭广众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焦虑性(回避性)人格障碍案例2,女,图书管理员,过着相当

42、孤独的生活,没有什么熟人和私人朋友。从童年开始就非常害羞,并尽量避免和别人的亲密接触,以免受到伤害和批评。有一次和一个在图书馆结识的人去参加一个聚会,在聚会中感到极度不安,觉得自己服装不得体,就匆匆离开了,并从此拒绝再见那个人。治疗开始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的坐着,感到很难谈论自己的问题,在几次见面后,开始信任治疗师,并且回想起在童年时,令人讨厌的酒鬼父亲,有很多次在公开场合让她极度难堪。,焦虑性(回避性)人格障碍成因,可能是由于消极的生活态度,或遭遇挫折;也可能起源于童年的不胜任感和痛苦。,焦虑性人格障碍克服的途径,要正视现实中有缺陷的我和理想中完美的我的区别,关键是要逐步地接受现实中那个并

43、不完美的“我”;要以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在自信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增加与人交往的次数,主动参加社交活动,逐渐不再把朋友看成约束自己的枷锁。,依赖性人格障碍,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一对夫妇晚年得子,高兴万分,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无比溺爱,一切事情都帮他想好,所有事情都帮他做好。这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儿子长大后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无法带儿子同行,只好烙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肚子饿了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时,儿子已经饿死在床上:原来大饼的前面部分已经吃完,可是后面的还一口没动。这就是一个依赖害人的故事。在心理学上,将这种过分依赖他人称

44、为依赖性人格障碍。,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至少三项,把爱情视为至高无上,认为爱别人就是与另外一个人在心灵和肉体上的合而为一,在爱别人的过程中,过分发展理想化的自我以讨人喜欢;如果被别人嫌弃或未被赏识,就会感到深受伤害;强迫自己在任何情况下绝对地依附他人、原谅他人;崇拜傲慢者引人注目的自尊,用屈从代替了坚持

45、自己的权利,容忍在别人看来是无礼的同伴行为;随着冲突的持续和加剧,消耗在增加而希望在减少,被压抑的憎恨会使他产生报复的念头,并以抱怨、痛苦、折磨、加剧的依赖性表现出来;要么被嫌弃而憎恨或绝望,要么因同伴给予他自尊而离开同伴,因为他的自尊一旦得到满足,他就无法与他人保持依赖关系。,依赖性人格障碍案例,女,45,已婚,自己维持了10年的婚姻像地狱一样糟糕。她的前夫与很多女子有染,经常对她进行侮辱谩骂。她曾多次试图离开她,但都在他不断请求下让步了。最后,她还是离了婚,并嫁给了现任丈夫,现任丈夫体贴关心自己。她说愿意让别人做重要的决定,这样可以避免面对内心的冲突。她担心会没有人来照顾自己,如果没有他人

46、的承诺就会感到非常失落。,依赖性人格障碍分析,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多渺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做决定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离开了教母的灰姑娘。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如此放弃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过分服从他人,却又害怕被人遗忘,被置之不理,于是不断要求身边的人做出不离开自己的保证。这就好像风铃,依附风的吹打,服从风的意志,一旦风来便不停宣告自己的存在,可是风过铃响,风停铃住,完全受人支配。,依赖性人格障碍分析治疗的途径

47、,关键是培养独立性。正视自己内心的冲突、对现状的不满,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情感、愿望,而不是被迫的;可以从点滴小事开始做起,或者对别人提出的计划做出修改,逐步过渡到完全由自己做决定;重建自信,不妨每天大声对自己说:“我行的,我能做好”。,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一般对批评感到愤怒、耻辱,希望受到他人的特别关注;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有很强的忌妒心等。同时,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一般性格内向、冷漠。,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

48、、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8、缺乏同情心;9、有很强的嫉妒心。只要出现其中的5项,一般就认为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女权运动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写道:“自恋者认为,要承认别人并不钟情于她是不可能的;如果她已证实自己未受到崇拜,她会立刻认为自己是可恨的。她把一切批评都归之于嫉妒或怨恨。她的挫折都是由罪恶阴谋造成的,从而她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举足轻重的。她很容易滑入狂妄自大或其反面,即滑入迫害幻觉。她由于成为她自己的宇宙中心,由于对其他宇宙一无所知,她变成了世界的绝对中心。,其实,自恋者的内心往往是怯懦、自卑的。因为自卑,所以希望他人注意,渴望持久的赞誉;因为自卑,对他人的批评感到愤怒和耻辱;因为自卑,无法克制嫉妒别人,也幻想别人嫉妒自己;因为自卑,醉心于关注自己的一切,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忽视周围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