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态心理的基本症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认知过程障碍第二节情感过程障碍第三节意志过程障碍,第一节 概 述一、什么是基本症状 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是指心理变态的个别症状。在现实生活中,异常心理与行为的表现十分复杂,它可以是单个的症状,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症状。本章对临床上常见的 “综合征”也一并讨论。 二、研究基本症状的方法 1.现象心理病理学,即现象学。它着重于对变态心理的客观描述,并尽量避免受理论学说的影响,它完全涉及有意识的体验和能观察到的行为; 2.动力心理病理学。起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它除了描述之外,还特别以潜意识心理过程为出发点,寻求解释变态心理活动的原因; 3.实验心理病理学。通过导致一种现
2、象的变化和观察其它现象的相关变化来检查异常现象的关系,它用提出假说来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并进一步用实验来检验。三、学习症状学的要领 掌握某些基本要点对准确理解症状可能有帮助:应熟悉每一个别症状的意义和概念;掌握检查和发现症状的技巧;学会归纳症状,症状群或综合征的印象,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要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如原发和继发;重视各症状的鉴别,减少疾病的误诊;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起因和影响因素,以利于治疗。,第二节 认知过程障碍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觉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3、)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消失(anesthesia):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3感觉脱失 又称转换症状(conversion symptoms)如失聪、失明、感觉缺失,见于癔症,其表现与相应的神经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不符。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病人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有别于内脏性幻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分裂症、抑郁状态等。,二、知觉障碍 (一)错觉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听
4、和错视,正常人可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后可以纠正和消除。 (二)感知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非幻觉性知觉障碍(perceptual disorders other than hallucination)是指病人感知的是客观事物或本身,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产生障碍。 1.视物变形症(metamorphopsia) 病人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发生变化。若感到外界事物变大,称为视物显大症(macropsia);变小称视物显小症(micropsia)。 2.空间知觉障碍 病人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 3.非真实感(derealization ) 病人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
5、实,像舞台布景,周围人似是没有生命的木偶,对此病人有自知力,有恍如梦中的感觉。 4.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 病人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发生了变化,甚至畸形,病人此时对自我体验到一种陌生感和空虚感。 5.时间知觉的改变 病人感到时间过得特别的缓慢或特别的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三)幻觉 幻觉(hallucination)是一种虑幻的知觉体验。 1.幻听又称听幻觉(auditory hallucination),病人所体验到的声音缺乏外界和体内真实的起源。分为二种: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音乐、鸟鸣声等。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言语性幻听。包括
6、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 2.幻视又称视幻觉(visual hallucination),内容多样,从单调的光、色、各种形象到人物、景象、场面等。意识障碍时的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常有恐怖性质,可引起病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3.幻嗅又称嗅幻觉(olfactory hallucination) 病人闻到一些使人不愉快的难闻的气味,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单一出现的幻嗅症状,需考虑嗅感觉器官受损和癫痫。 4.幻触又称触幻觉(tactile hallucination) 病人感到体表有一种奇怪的麻木感、刀刺感、电击感、虫爬感。 5.内脏性幻觉(visceral hall
7、ucination) 病人感到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有一种异常的感觉,如感到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感觉昆虫在器官内爬行等。,三、思维障碍 思维(think)活动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过程。正常情况下思维具以下特征:思维的具体性,指思维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思维的目的性,指思维是围绕一定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思维的实际性,具有实际的效用性。思维的实践性,能通过实践予于验证。思维的逻辑性,思维过程符合逻辑规律。 正确的思维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4个基本规律即:同一律。即每个概念的运用,自始至终应当保持相同的意义,不能一个概念的含意开始时如此,结束时又是
8、另一个含意;矛盾律。即在同一时间、地点的条件下。两种相反的概念,不可能都是对的,相等条件下,是与非的概念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排中律。两个矛盾的判断,始终只有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不会有第三种情况,即不能是既对又错,或既错又对的折中形式;充分理由律。即任何一个合乎真理的思维,都是有根据有充分理由的。不能是不通过感知等实践活动而突然出现无充分根据和理由的思维活动,不然的话这种思维是不合乎真理的思维。,思维障碍(disorders of thought)在临床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大类。 (一)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 包括
9、:思维的量和速度的变化、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迟缓(inhibition 或retardation of thought) 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缓慢、困难,病人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低、反应迟缓。常见于抑郁症。 2思维奔逸(flight of ideas ) 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病人表现为语量增多,语速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可有随境转移、音联、意联,但思维逻辑联系非常表浅,缺乏深思而信口开河,多见于躁狂症。 3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 是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以致一些
10、无意义的繁文细节掩盖了主要的内容,但不离题,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多见于脑器质性,癫痫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4思维松弛(loosening of association) 又称思维散漫,病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话的回答不够中肯,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主题及用意不理解。 5破裂性思维(splitting of thought) 病人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在病人的言谈或书写中,主题与主题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别人无法理解其意义。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词的杂拌( word
11、 salad),如果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产生,称为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inking),言语较破裂性思维更杂乱,毫无主题。 6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ht) 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单调,可见于分裂症,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7思维中断(阻滞,thought block)和思维被夺(thought withdrawal) 病人体验到在思考的进程中思维突然中断,为思维中断,如病人认为其思想被某种外力夺走则为思维被夺,但须与注意力不集中区别。 8思维插入(thought insertion)和思维云集(pressure of
12、thought) 思维插入指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其脑中,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思维云集指病人体验到强制进入的思想是大量涌现的,即强制性思维。,9思维化声(thought hearing)和思维鸣响(thought echo) 病人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病人体验此种声音来自心灵之中或脑内,为思维化声,体验声音来自外界为思维鸣响。 10思维扩散(diffusion of thought)和思维被广播(thought broadcasting) 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如果病人认为自
13、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11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ought) 为概念的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让病人自己解释,别人无法理解,正常人可有象征性思维,但能为人们共同理解,并不为病态。 12词语新作(neologism) 将不同含义的概念或词语融合,浓缩在一起,成作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特殊的概念,多见于分裂症青春型。 13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sm) 推理缺乏逻辑性,即无前提也无根据,成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可见于分裂症,偏执狂想。,(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妄想,超价观念和强迫观念。 1妄
14、想(delusion) 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推理和判断。特点有: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根据,但病人坚信不移,不能为亲身经历所纠正,亦不能为事实所说服;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妄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妄想与其他心理活动和症状之间缺乏任何发生上的联系,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对分裂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如继发于错觉、幻觉、情感低落或高涨,亦可继发于某种期待心理或心因性障碍基础上。 妄
15、想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多种假说。Freud认为对有被害妄想的病人来说,迫害者常是他病前对他的情感生活起支配作用的人,或者是此人的代理人。以,通过投射作用形成妄想。Conrad根据完形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妄想的形成按照顺序可以有四个阶段:首先出现妄想心境,其次出现妄想观念,然后病人对这些观念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妄想。,(1)被害妄想(delusion of persecution) 病人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如认为饭里放毒,跟踪、监视或阴谋等,病人受妄想的支配可拒食、控告、逃跑或采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obs
16、ervation) 病人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交织在一起,有时还将某些表现赋予某种特殊意义,称为特殊意义妄想。 (3)被控制妄想(delusion of control ) 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动作和行为被某种力量或作用所取代,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病人感到没有任何自己的意志,是受别人控制的机器人。 (4)物理影响妄想(delusion of physical influence) 病人感到身体不舒适,或有思维插入等其他病态体验时,坚信是由于外界尖端仪器或电波等对自己的影响,属释疑性妄想。 (5)夸大妄想(delusion of grandeur
17、): 病人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很多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认为是名人的后裔。,(6)罪恶妄想(delusion of sin) 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病人要求劳动改造或请罪等以赎罪。 (7)嫉妒妄想(delusion of jealousy) 病人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而另有外遇的病态信念,而表现为对自己的配偶跟踪、盯梢、暗中检查配偶的衣服、信件等,见于更年期精神障碍。 (8)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 delusion) 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
18、之症,即使通过反应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可在幻触或内感性不适的基础上产生,严重时病人认为:“脑子变空了”、“心脏不跳了”称之为虚无妄想(delusion of negation)多见于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9)钟情妄想(delusion of love) 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纠缠对方。 (10) 思维被洞悉妄想(delusion that thoughts are being read ) 或称内心被揭露(experience of being revealed )病人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述而被周围人所洞悉,该症状与关系妄想或其
19、他妄想及幻觉同时存在。,2超价观念(over valued idea, hyperquantivalent idea) 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超价观念也可转化发展为妄想。 3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 或强迫思维指某一概念,在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病人想摆脱但摆脱不掉,包括强迫性回忆、计数、强迫性穷思竭虑,继发强迫动作,包括强迫怀疑、强迫性检查等。,四、注意及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 为主动注意的增强,有妄想观念的病人,注意增强指向外
20、在的某些事物,有疑病观念的病人,注意增强指向病人本身的某些生理活动。 2注意涣散(aprosexia) 主动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分散所致,多见于神经衰弱及分裂症。 3注意减退(hypoprosexia) 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 4注意衰退(deterioration of attention) 病人不能留意观察和主动将注意集中于外界客观环境,为分裂症基本症状之一。 5注意转移 主要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稳定性降低,注意对象多变。,五、记忆障碍 1记忆减退(hypomnesia) 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早期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可见于痴呆病人、神经衰弱、正常老年人。 2遗忘症(amn
21、esia) 回忆的丧失,病人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即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如脑震荡、脑挫伤的病人回忆不起受伤后一段时间内的事。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 即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卒中发作后,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 3记忆增强(hypermnesia) 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常见于轻躁狂状态和偏执状态。,4错构症(paramnesia)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
22、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外伤性痴呆。 5虚构(confabulation) 病人以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段经历,其内容生动,带有荒诞色彩,常瞬间即忘。 6心因性遗忘(psychogenic amnesia) 病人在应激或某种心因作用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情景的遗忘,这些情境包括急性创伤性情境,或病人不愿回忆或谈及的情景,多见于应激状态或癔症。,七、自知力 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能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判断能力,即病人是否能识别或发现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有何病态的能力。 精神障碍
23、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损害。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是判断精神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可作为判断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好转或痊愈的标准之一。八、定向力 定向力(orientation)或称定向能力(capacity of orientation)指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有两方面的内容: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指对时间、地点和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自我定向。对自己姓名、年龄、职业、等自身状态的认识。 定向障碍一般在大脑器质性疾病中为常见,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有定向障碍不一定存在有意识障碍,如刚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的人,会有一短暂的时间丧失定向力。另外,注意力障
24、碍和严重记忆障碍都可引起定向障碍,理解判断障碍也可影响定向力。常见的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对时间缺乏正确认识;地点定向障碍。对地点缺乏正常的认识;双重定向。病人认为他同时处于两个不同的地方。,第三节 情感过程障碍 1.情绪高涨(情感高涨,elation) 情感活动显著增强,自我感觉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欢与人接近,表情喜悦开朗,语音高昂好夸大才智,或傲慢自负、盛气凌人,且其乐观情绪具有很大感染力,可使周围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变化与环境保持联系,但稳定性差。 2.欣快(euphoria) 指在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及麻痹性痴呆等疾病时出现的心情。由于有智能障
25、碍的影响,病人虽然乐哈哈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但其表情却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同时病人也说不出高兴的原因,而且表现的内容也比较单调刻板,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 3.情感低落(depression) 又称情绪低落或抑郁,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我感觉不良,心境忧伤,言语减少,动作迟钝,缺乏活力,不与人交往,对自我才能估计过低,意志减退,反应迟钝。但整个精神活动与环境仍有联系。严重时可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多见于抑郁症。,4.焦虑(anxiety) 在缺乏相应客观刺激因素下,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它不良后果的心境。表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或认为病情严重,不易治疗;或认为
26、问题复杂,无法解决等,若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说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伴随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5.情感脆弱(emotional fragility) 指患者极易伤感,稍遇小事即容易引起病人的情感波动, 常为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动得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难以自我克制。常见于癔症、神经衰弱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6.情感暴发(emotional outburst, raptus) 在一定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出现爆发性的短暂情绪障碍。表现为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叫骂不停及打人毁物等,或狂笑不已、手舞足蹈及欢欣若狂等。其特点为,发作时间短、情感色彩浓厚、常伴有骄揉造作及表演性和暗示性。通
27、常无意识障碍,但严重时也可有轻度障碍。多见于癔症。,7.易激惹(irritability) 指病人的情绪容易激动、愤怒,即使极为轻微的刺激也会产生剧烈的情感反应,如暴跳如雷、争吵不休。常见于躁狂症、神经衰弱、癔病、甲亢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8.情感迟钝(dullness, emotional blunting ) 指病人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却表现较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对亲人不体贴,对同志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分裂症早期和某些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 9.情感淡漠(apathy) 指病人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失去兴趣,对人冷漠无情
28、。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漠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见于分裂症及严重的器质性痴呆。 10情感倒错(parathymia) 指病人的情感反应与客观现实不协调。如遇到悲哀事件表现欢乐,遇到高兴的反而痛哭流涕。见于分裂症。,11.表情倒错(paramimia) 指病人的情感体验与表情之间不协调不配合或相反的表现。如病人表情痛苦、难受但内心却无相应的悲伤体验,或相反心里非常高兴。见于分裂症。 12.恐怖(phobia) 指不以病人的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怖情绪。病人对平常物品、环境或活动产
29、生一种莫明其妙的紧张恐惧心理。病人明知不用惧怕,但又无法摆脱和控制其恐惧心理。如怕脏、怕感染、怕尖锐物、怕空旷的广场、怕得病和怕死亡等,以至不敢去接触或接近某些物品和人。多见于恐怖性神经症,也可见于分裂症或神经衰弱早期。 13.病理性激情(pathological affect) 是一种无诱因的突然发生强烈而短暂的情感暴发状态。并由此产生残暴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常伴随有意识范围狭窄,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中毒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分裂症。 14.强制性哭笑(forced weeping and laughing) 又称病理性哭笑。是脑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较常见的症状。
30、是病人无明显原因、与客观现实不相适应的自发的、刻板的、不能自制的哭笑。 15.矛盾情感(ambivalence) 是指同一病人对同一事件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情感体验。如既爱又恨或又喜又悲,多见于分裂症。,第三节 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hyperbulia) 指一般意志活动的增多,有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 2.意志减弱(hypobulia) 指意志活动显著减少,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以及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3.意志缺乏(abulia) 指意志要求显著减退或消失,此时病人对任何活动缺乏明显的动机,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即使个人生活也变得极端懒散,甚至连最基本的梳洗也置之不顾,表
31、现孤僻、退缩、处处需要别人的督促和管理,常伴随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 4.易暗示性(suggestibility) 指病人缺乏主观的意向,具有强烈的依赖感。其思想和行为易受外来的影响,随别人的指使而行动,常见于催眠状态、癔症和分裂症。 5.犹豫不决(yhembasmus) 遇事不果断,对是非两者不能抉择,虽经反复考虑还是拿不定主张,见于强迫症和分裂症。 6.矛盾意向(ambivalence) 指病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相互对立、相互予盾的意志活动,但病人对其毫不察觉、又意识不到这些予盾,更不打算加以克服。,二、行为障碍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psychomotor excitement) 是指
32、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包括: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coordinates psychomotor excitement) 指病人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其思想、情感是协调的身体各部动作是协调的,并和环境密切联系配合。 2.焦虑性精神运动性兴奋(anxiety psychomotor excitement) 指在预感有“重大不幸”降临和没有充分根的恐惧、紧张心情的影响下,病人产生惊慌、惶惶不可终日、坐立不安,常自语、忏悔、绝望、求助。见于焦虑症、更年期精神障碍、忧郁状态。 应激性精神运动性兴奋(irritable psychomotor excitement):指由心理因素诱发的、比较短暂的兴奋发
33、作。有时病人会在轻度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激动、哭闹、伤人、毁物、激越、冲动等。多见于心因性精神障碍和癔症。,3.青春性精神运动兴奋(hebephrenic psychomotor excitement) 是指病人的言语、动作多而不协调、行为乱而无动机目的和指向性,以致病人整个精神活动杂乱无章、不可理解,常伴有性色彩行为。多见于分裂症。 4.紧张性精神运动兴奋(catatonic psychomotor excitement) 是指病人在紧张性木僵的状态下突然出现单调、刻板而又强烈、粗暴和杂乱的冲动行为。往往无端攻击他人,出现既无原因,又无指向的伤人毁物行为。或与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见于分裂病。
34、 5.器质性精神运动性兴奋(organic psychomotor excitement) 是指在大脑器质性病变时所产生的兴奋 状态。其兴奋的特点是重复、单调、没有目的、常伴有意识障碍及定向障碍。表现为动作多,行为乱,并带有冲动性、盲目性。言语多而罗嗦,常出现重复、持续言语或语词杂拌。多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障碍、慢性外伤性精神障碍和麻痹性痴呆等。,(二)精神运动性抑制(psychomotor retardation) 即木僵状态(stupor)。 1.紧张性木僵(catatonic stupor) 是指紧张综合征中出现的运动抑制状态。轻者表现为言语动作显著减少,变得笨拙、迟钝;
35、严重时则出现运动完全抑制,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对剌激无反应,口涎外溢不知吞咽,大小便潴留,肢体任人摆布,呈蜡样屈曲或“空气枕头”现象。多见于分裂症。 2.心因性木僵(psychogenic stupor) 是指在急剧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的急性反应状态。表现为精神活动普遍抑制,既无动作,亦无表情,呈现呆滞、缄默、拒食、僵住,可伴有植物神经失调和轻度意识障碍。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3.抑郁性木僵(depressive stupor) 是指急性重度抑郁引起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病人表现无任何自主行动和要求,反应极端迟钝,不语不食,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在反复劝说或追问下,有时对外界剌激尚能作出相应
36、的反应,如点头、摇头或微动嘴唇,低声回答。此外,病人的表情、姿势和他的内心体验相一致。见于抑郁症。 4.器质性木僵(organic stupor) 较上者少见,是在急性脑器质性损害的意识障碍时出现的精神运动抑制。可有神经系统或躯体及化验中发现相应的阳性体征,也可见到一些意识障碍及痴呆的现象。,3.违拗症(negativism) 指病人对他人提出的要求不仅没要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主要有两种表现: (1)主动性违拗(active negativism) 指病人做出与对方要求全然相反的动作。如医生要求病人闭眼时,病人却睁开眼睛,当要求睁眼时又闭眼。 (2)被动性违拗(passive neg
37、ativism): 指病人对别人的要求毫无相应的反应,一概加以拒绝。 4.被动服从(passive obedience) 指病人被动地服从别人的指令,甚至是不愉快、无意义的、并使他难受的动作也绝对服从。 5.刻板动作(stereotyped act) 是指病人持久地、简单地重复一种单调的、不具有任何目的意义的动作。 6模仿动作(echopraxia) 是指病人无动机、无目的、机械地模仿周围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发生。多见于分裂症。 7作态(mannerism) 指病人做些愚蠢而幼稚的动作和姿态,并不离奇,但使人感到好象是故意装出来的。,8离奇行为、古怪动作 此时病人的行为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38、,常无故做些挤眉弄眼、装怪相、做鬼脸等奇怪的表情和动作。 9持续动作(preservation) 是指病人反复做刚做完的新近动作。自己虽然知道无重复做的必要,但在另做新动作时,仍然免不了要重复做原来的动作。 10强制动作(forced act) 是指病人不由自主地突然出现不符合本人意愿有不受自己意志控制且带有外力强制性质的单调动作。其突然发生,随即消失,无不安或痛苦体验和主动摆脱的要求。 11强迫性动作(compulsive act) 是指病人违反本人意愿,反复纠缠出现的动作,病人清楚地知道做这些动作毫无必要,并为此感到苦恼,努力设法摆脱,但又控制不住的要重复做原来动作。,第五节 意识障碍 意
39、识(consciousness)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包括人们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在正常的意识状态具有下列特征:对外界客观事物感知清晰,并能加以保持;本人的精神活动能随时被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对客观事物有能动反映;各种心理过程具有准确性、灵活性、连续性和主动性;行为活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 在医学与心理学上,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自身状态或既往经历以及它们现实意义的确认。即人的清醒程度和理解自己与环境的完整程度。包括周围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两个方面。周围环境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的清醒程度,也就是大脑对外界剌激的反应水平。自我意识又叫人格意识,是指周围环境意识清晰时
40、肯定自我存在的体验。 Jaspers将自我意识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自我存在意识。即自己对自己的存在能有一个现实的、确切的体会;自我能动意识。即意识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是受自己支配和控制的;自我同一意识。意识到在不同的时间内,自己是同一个人,而不是他人;自我统一意识。意识到在同一时间内,自己是单一的人,独立的人;自我界限意识。意识到自己和他人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界限,是互相独立存在的,即我是我,你是你,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一、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 包括对环境的清晰度、意识范围、以及意识内容的变化等三种类型。 (一)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drowsiness) 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
41、,在安静环境下处于嗜睡状态,被呼喊或推动可立即清醒,并能正确地进行交谈,但剌激一旦消失病人又马上入睡。此时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2. 意识混浊(clouding of consciousness) 又称反应迟钝状态。病人对外界剌激的阈值明显提高,强烈的剌激才能引起病人的反应,病人多处于半睡状态,其表情呆板、反应迟缓、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对时、地点、人物可有定向障碍。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尚存在,但可出现一些原始动作如舔舌、伸舌、强握、吸吮等。 3. 昏睡(sopor) 意识清晰水平较前者更低,对周围环境及自我意识均消失,对于呼喊和推动病人肢体已不能引起反应。在强烈疼
42、痛剌激下,如用手指压迫病人眶上缘内侧时,可引面肌防御反射。此时可见深反射亢进、震颤及不自主运动,角膜、睫毛反射减弱,但对光反射仍存在。 4. 昏迷(coma) 意识完全丧失,病人无自发运动,对任何剌激不产生反应。吞咽、防御、甚至对光反应均可消失。可引出病理反射。,(二).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朦胧状态(twilight state) 指意识范围缩小或狭窄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水平的降低。病人只对集中于狭窄孤立的范围内的体验能够感知,对此外的事物感知判断均有困难,可伴有定向障碍、片断的错幻觉和妄想。有时可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产生攻击行为,一般呈发作性。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个别为数日
43、。有的突然出走漫游。发作后多陷入深睡,意识恢复后大多完全遗忘。多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 2. 漫游性自动症(ambulatory automatism) 这是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无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病人在意识障碍中可执行某种无目的性的、且与当时处境不相适应的,甚至没有意义的动作。 梦游症(somnambulism):病人多在入睡12小时突然起床,刻板地执行某些简单的无目的动作。如到室外徘徊或做某些简单的劳动活动等。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其后又上床安睡。次日醒来,对晚间发生的事茫然不知,完全遗忘。多见于癫痫。 神游症(fugue):多产生于白天或在晨起后突然发生,病人突然无目
44、的外出漫游或长途旅行,有的把衣服、金钱赠送他人,或进入陌生人的住处或闯入禁区,一般持续数小时、一日或较长时间,常突然清醒,对发作中的经历事件可有部分回忆。,(三)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谵妄状态(delirium) 是指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的同时产生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为多。幻觉内容多为生动而逼真的恐怖场面,如见到猛兽、神鬼、战争场面等。伴有紧张、恐怖情绪和兴奋冲动行为。思维可有不连贯,定向力丧失。症状昼轻夜重,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意识恢复后有部分或完全遗忘。 2.精神错乱(amentia) 它与谵妄状态相似,但较严重。病人言语极不连贯,偶见片断幻觉妄想。病人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意识
45、和自我意识。其运动性兴奋通常限制于病床范围内,如无规则的伸展、抖动或翻转身子,动作单调。持续时间数天至数周。多见于急性症状性、器质性精神障碍。 3.梦样状态(oneiroid state) 是指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的同时出现的一种梦境样体验。病人如在做梦一般。这种体验又常与幻觉和其他想象性体验相结合,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片断,并与富有情感色彩的幻想交织在一起。病人常沉溺于这种体验的幻想世界中,而与周围环境丧失联系。一般来说病人是梦幻事件的实际参与者,多伴有假性幻视和幻听,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见于急性症状性、器质性精神障碍。,二、自我意识障碍 1.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
46、) 是指对自我和周围现实的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对自我的不真实的感觉即指狭义的人格解体。而对周围现实的这种感觉则又称非真实感。有的是突然产生并带有昏厥感和面临灾难的惶恐紧张感,有的是感到自己躯体和周围环境以及他本人产生一种似乎不真实的疏远感,有的描述他本人与周围世界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空隙,其间好似放置了一个玻璃屏幕,透过它去看世界感到周围的事物似乎是虚无飘渺的。人格解体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有的持续时间很长。 2.交替人格(alternating personality) 按jaspers的观点,它也是同一性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内可以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体验,即两种不同人格。多见于癔病。 3.双重人格(dual personality)和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它是统一性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称为双重人格。如同一病人出现两种以上的人格,称多重人格。 4.人格转换(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指病人否认自己是原来的个体,自称是另外一个人或某种动物,但不一定伴有相应的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