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肿,Edema,水肿,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水肿的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常见水肿的特点,概念与分类,水肿:过多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分类: 可按分布范围、发生部位、发生原因等进行分类。,水肿发生的原因及发生机制,组织间液的量保持相对平衡,它是通过血管内外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动态平衡来维持的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 组织间液的量取决于有效滤过压的高低,血管内压,组织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静水压,22.5,22.0mmHg,1. 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淤血(淤血性水肿) 心力衰竭 1) 右心衰竭:全身性水肿 2) 左心衰竭:肺水肿 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腹水,基本机制,1. 毛细血管内压
2、,机制,原因,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引起血浆白蛋白下降的原因: 摄入不足:见于禁食、胃肠吸收障碍 合成障碍:见于肝硬变、营养不良 丧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分解代谢增强:见于晚期恶性肿瘤、 慢性感染病人,基本机制,2. 血浆胶体渗透压,机制,原因,血浆白蛋白,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常见于:变态反应、烧伤、各种炎症和缺氧、酸中毒等与血管直接损伤和炎症介质作用有关 4. 淋巴回流受阻 主要见于: 淋巴管阻塞:如丝虫病、淋巴管炎症 淋巴回流受阻:如乳腺癌根治术周围淋巴结广泛摘除。,基本机制,3. 微血管壁通透性,机制,原因,血浆蛋白含量低组织液蛋白含量高,基本机制,4. 淋巴回流受阻,机制,原
3、因,水肿液蛋白含量高,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球-管失平衡是导致钠水潴留主要原因 1.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GFR) 广泛肾小球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血流量下降:见于全身性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如:充血性心衰、肝硬化、 肾病综合征等,2.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多导致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多 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当有效循环血容量 ADH,ECBV,Na+,入球小动脉牵张,ECBV,交感兴奋,远曲小管,醛固酮 ,基本机制,ADH ,ECBV,醛固酮 ,血渗透压,ADH ,刺激因素:渗透压、血容量、血管紧张素,肾血流重分布导致髓袢重吸收 正常时:血流量 (90)
4、分布于肾皮质 (髓袢较短、重吸收弱) (10) 分布于髓质 (髓袢较长、重吸收强) 病理情况下:( 如:有效循环血容量 ) 皮质血流量 髓 质血流量肾小管重吸收,90%,10%,ECBV,交感神经兴奋,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导致近曲小管重吸收,当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时,由于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导致滤过分数升高近曲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流体静压近曲小管重吸收,20%,交感神经兴奋,(300),入球小动脉,粗而短,收缩+,出球小动脉,细而长,收缩+,交感神经兴奋,FF =,GFR,肾血浆流量(300),(100),33%,二、常见水肿发生机制, 心性水肿 主要是指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所
5、引起的水肿.1. 心排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导致: a.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 钠水潴留(与肾小营重吸收增加有关). 2. 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内压增加,1. 肾小球滤过,2. 肾小管重吸收,原发性GFR,继发性GFR,FF,肾血流重分布,醛固酮、ADH,1. 毛细血管内压,2. 血浆胶体渗透压,3. 微血管壁通透性,4. 淋巴回流受阻,综合分析,心源性水肿, 肾性水肿,1肾病综合征: 长期大量蛋白尿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液生成 2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增生性病变GFR钠水潴留,肾性水肿,1.肾病性水肿 以肾病综合征为例,肾性水肿,2.肾炎性水肿,肝性水肿, 脑水肿,脑水肿,脑扩大:脑容量增加而重量不增加,水肿病变特点及对机体影响,1. 凹陷性水肿(显性水肿) 隐性水肿 2. 分布特点 与重力有关 与组织结构有关 与局部血流动力学有关 3. 对机体影响 1) 细胞营养障碍 2) 对器官组织功能的影响,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