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曹理想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肝 炎 病 毒,Hepatitis Virus,肝炎病毒,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不同种属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TT病毒(TTV),?,己型肝炎病毒(HFV),HAVHEVHBVHCVHDV,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急性、慢性肝炎,输血、血制品、注射器传播,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病毒结构:,病毒直径27 nm,无包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一)生
2、物学性状,甲型肝炎病毒,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100 加热 5 分钟可使病毒灭活,抵抗力:,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甲型肝炎病毒,(二)致病性,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发热,肝肿大,疼痛,黄疸,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甲型肝炎病毒,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发病机理,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目前观点:,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甲型肝炎病毒,易感人群,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
3、G阳性,甲型肝炎病毒,临床特点,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预后良好,免疫力,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甲型肝炎的预防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2. 特异性预防: 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3.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一、 目前流行情况,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 每年有30万人因此成为肝癌患者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为10%,而广东地区成年 HBV携带者则高达
4、17,(一)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2、管形颗粒3、小球形颗粒,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二、生物学性状,1、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有双层衣壳又称Dane颗粒,直径为42nm,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 DNA,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HBV是人类病毒中具有最小基因组的病毒,仅含有3,200个核苷酸双股环状DNA,其中一段为单股,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病毒DNA和DNA多聚酶。,3、管形颗粒 直径22nm,长度50-700nm, 由若干小球形颗粒串连而成.,不具有
5、传染性,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二)抗原抗体组成,1、表面抗原 (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2、核心抗原 (HBcAg)和核心抗体(HBcAb)3、e抗原 (HBeAg)和e抗体(HBeAb),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1、HBsAg和抗-HBs,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中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于HBV感染2周后出现,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表面抗体(抗-HBs):,由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表示曾感染过HBV,并获得免疫力。阳性: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乙肝疫苗接种后。,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
6、,2、HBcAg和抗-HBc,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衣壳表面不易在外周血循环中检出有着较强的抗原性,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核心抗体(抗-HBc):,无中和病毒的作用血清中的抗-HBc多在HBsAg出现后35周出现“窗口期”产生两种抗体: 抗HBc-IgG和抗HBc-IgM,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a: 抗HBc-IgG,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 低滴度是过去感染,高滴度是病毒活动 性复制,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b: 抗HBc-IgM,是感染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阳性:HBV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 低滴度是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高滴度是急性乙型肝炎,重点,乙肝病毒生物
7、学性状,3、HBeAg和抗-HBe,e抗原 (HBeAg): 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的血清中阳性:HBV复制活跃及血清具有传染性,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e抗体(抗HBe):,由HBeAg刺激机体产生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阳性:提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一)HBV抗原抗体的检测,1、是目前乙型肝炎诊断的主要方法。2、常用的有RIA和ELISA法。3、检查项目主要是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俗称“两对半”),三、微生物学检查,(二)HBV-DNA的检测,是诊断HBV感染最直接的标志用PCR法检测HBV-DNA,可对病毒
8、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进行客观判断。以指导疾病诊断及临床用药。,(一)致病性,1.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2.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性传播,密切接触,乙肝病毒致病性,最主要途径是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四、致病性和免疫性,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 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医源性传播,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 毒不严格,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乙肝病毒致病性,3. 易感人群,(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高发病区:48岁,(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3)感染时年
9、龄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乙肝病毒致病性,(二) 致病机制,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三)临床类型(不同机体表现各异) 被感染肝C数量不多,免疫应答正常:特异CTL摧毁被感染细胞,释放至细胞外的HBV则可被抗体中和而清除急性肝炎被感染C数量众多,细胞免疫应答亢进大量细胞坏死,肝衰重症肝炎机体免疫低下,病毒复制CTL仅部分杀伤病毒,亦无有效抗体中和病毒,病毒持续存在慢性肝炎成纤维C增生肝硬化/原发肝细胞癌,(一)一般预防,1、严格筛选献血员2、输血及手术器械要进行严格的消毒3、提
10、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4、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排泄物、用具及食具应彻底消毒,五、防治原则,(二)人工自动免疫,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2、三代疫苗: 第一代:HBsAg血源疫苗 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 第三代:HBsAg多肽疫苗或HBV-DNA核酸疫苗, 正在研制中,a: 新生儿接种 (“0,1,6方案”),产后24小时内 一个月 六个月 5ug 5ug 5ug,b: 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产后24小时内 一个月 六个月 10ug 10ug 10ug,c: 成人接种方案,首先检测“两对半”,抗-HBs阴性注射疫苗: 首日 一个月 六个月 5ug 5ug 5ug,(三)人工被动免疫,1、含有
11、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乙肝的紧急预防。2、接触HBV后8天之内注射0.08mg/kg,两个月后重复注射一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中医中药有一定的优势,六、治疗,药物:拉米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腺苷作用机理:抑制DNA聚合酶活性,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止HBV DNA复制。3、免疫调节剂: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猪苓多糖、香菇多糖 等。,1、干扰素(interferon,IFN) 2、核苷类似物,丙型肝炎病毒,球形,有包膜,属RNA病毒传染源:病人、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输血、注射、性接触等引起丙型肝炎比乙型肝炎更易转为慢性病后免
12、疫力不牢固、无特异疫苗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属缺陷病毒,由HBsAg构成其外壳经输血等途径传播只感染HBsAg阳性的人与HBV协同或同时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球形,无包膜,属RNA病毒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病情较重,孕妇感染死亡率高,戊型肝炎病毒(HEV),狂犬病病毒,狂犬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我国是世界上狂犬病发病较多的国家。也是记载本病最早的国家。,病毒形态:似子弹状,是嗜神经病毒:可在神经细胞中增殖,并在胞浆中形成卵园形的嗜酸性包涵体(内基体),生物学性状,传染源: 病
13、犬(主) 带病毒的家猫 蝙蝠 感染途径: 唾液、血液、尿液、乳汁 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致病性,致病性,潜伏期:数天数年(10d,20年或更长)通常13W与多种因素有关: 咬伤部位 感染年龄 接触病毒的数量,症 状,早期症状:发热、乏力、头痛、伤口四周及传入神经通路相应皮肤麻木、发痒、疼痛或蚁爬感中枢神经症状:烦躁不安、焦虑、抑郁吞咽或饮水时咽部肌肉痉挛(又名恐水症)惊厥、发作性全身肌肉痛性抽搐,精神异常、嚎叫、咬人、35d后麻痹、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近100%,狂犬病症状,人与动物同 V伤口肌细胞增殖沿感觉N末梢上行脑干、脊髓NS内增殖病变 V 传出N唾液腺等唾液带V,致病机理,关
14、犬观察710天: 发病:杀犬、取犬脑(海马回) 1)、查Ag 2)、切片检查包涵体(内基小体)人动物咬伤史、典型症状,微生物检查,防治原则,病死率高,重在预防宠物注射狂犬疫苗1、即用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 70酒精3碘酒2、抗狂犬病毒血清(被动免疫) 狂犬疫苗(灭活),狂犬病rabie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孟庆华 教授,概述,狂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100%。,流行病学,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
15、动物是本病的传染原,家畜中以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的唾液中可带病毒,带毒率可达22.4%,也能传播狂犬病。,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入,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被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30%,被病狼咬伤后为50%60%。,流行病学,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衣着厚受染机会少;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
16、犬疫苗者发病率低;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5日至19年或更长,一般l3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为3期。,临床表现,前驱期 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 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本期持续24天。,临床表现,兴奋期 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体温常升高(3840)。恐水为本病的特征。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常因声带痉挛伴声嘶、说话吐词
17、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临床表现,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呈亢进,表现为大量流涎乱吐唾液,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病人神志多清晰,可出现精神失常,幻视幻听等。本期约l3天。,临床表现,麻痹期 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618小时。,临床表现,本病全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上述为狂躁型临床表现。麻痹型(静型)狂犬病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常见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诊断与鉴
18、别诊断,诊断流行病学史有被犬或病兽咬伤或抓伤史。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有赖于病毒抗原,病毒核酸、尸检脑组织中的内格里小体或病毒分离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破伤风病毒性脑膜脑炎脊髓灰质炎等,治疗,临床曾应用多种药物如-干扰素、阿糖腺苷、转移因子和大剂量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均告失败。其病死率达100。,治疗,发病后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单室严格隔离病人,防止唾液污染,尽量保持病人安静,减少光、风、声等刺激,狂躁时用镇静剂;加强监护治疗,包括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
19、衡。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可用p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有脑水肿时给予脱水剂。,预防,管理传染源 以犬的管理为主。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和对进口动物检疫等措施,已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了人狂犬病。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或深埋处理。,预防,伤口处理 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季胺类消毒液)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季胺类与肥皂水不可合用)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 冲洗后用70酒精擦洗及浓碘酒反复涂拭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尚要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预防,预防接种疫苗接种:暴露后预
20、防:凡被犬咬伤者、或被其它可疑动物咬伤、抓伤者、或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被狂犬病病人唾液玷污时均需作暴露后预防接种。暴露前预防:用于高危人群,即兽医、山洞探险者、从事狂犬病毒研究的实验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目前主要使用安全有效的细胞培养疫苗。,预防,预防注射方法暴露前预防:接种3次,每次2 ml,肌注,于0、7、21日进行;23年加强注射一次暴露后预防:共接种5次,每次2ml,肌注,于0、3、7、14和30日完成,如严重咬伤,可全程注射10针,于当日至第6日每日一针,随后于1,0、14、30、90日各注射一针。,预防,免疫球蛋白注射: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HRIG),用量为201Ukg,马抗狂犬
21、病毒免疫血清(简称马抗血清)为401Ukg,总量一半在伤口行局部浸润注射,剩余剂量作臂部肌肉注射。为避免马血清的过敏反应,注射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过敏者可脱敏注射。,预防,病人、接触者及环境管理: (1)报告:任何医疗单位发现病人及可疑病人时,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其他人员发现疫情时,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预防,(2)病人转运:立即转运至传染病医院治疗,转运过程中避免病人唾液污染护送者的伤口、粘膜等部位;若病人有狂躁症状,先镇静治疗后再运送。 (3)隔离:病人必须单间隔离治疗,并严密看护。,预防,(4)消毒:伤人
22、动物和狂犬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等应用含氯制剂消毒,病人衣物、食具等可用煮沸或曝晒消毒。 (5)检疫:伤人动物的其他致伤者,或被狂犬病人唾液污染粘膜或致伤的人员,在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的同时,应医学观察。 (6)接触者预防:对狂犬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接种狂犬疫苗,有致伤暴露时,必须采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措施。,预防,(7)传染来源调查:疾病控制部门应24小时内赴现场调查,追查伤人动物的来源及其造成的其他动物和其他人员致伤情况;收集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并查明患者自致伤以后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情况。,预防,医护人员防护 从事狂犬病治疗或护理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狂犬疫苗的暴露前预防注射;如有暴
23、露,需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工作中应做好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帽等防护措施。,预防,流行时措施 一旦发生狂犬病病例,应对疫区内伤人动物、患病疯动物或可疑疯动物进行扑杀,动物尸体经消毒后予以焚毁或深埋处理。对伤人动物和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用具等进行消毒。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注射狂犬疫苗。对有致伤暴露的人员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麻疹病毒,单负链RNA病毒,无节段,有包膜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有百万分之一患者出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至今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和有效预防疫苗,肠道感染病毒,肠道病毒小R
24、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脊髓灰质炎病毒1、2、3型柯萨奇病毒 A组(1-22,24型);B组(1-6型)人肠道致病变孤儿病毒/埃可病毒Echo病毒1-9,11-27,29-33型新肠道病毒 68,69,70,71型轮状病毒 呼肠病毒科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主要病原体,共性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基因组为单正链RNA,有感染性培养:在易感细胞中增殖,产生典型的CPE(除柯萨奇A组的某些型别外)抵抗力:在pH3-9的环境中稳定,不易被胃酸、胆汁灭活,100 nm,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结构蛋白VP1VP4分三型,致病机制,粪口
25、途径传播,以上呼吸道,咽喉,肠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结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带有受体的靶组织(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等),增殖后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及临床症状,临床特征,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约5出现流产感染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防治原则,人工主动免疫,OPV,Sabin,IPV,Salk,(口服减毒活疫苗),(注射死疫苗),类似自然感染途径,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产生间接免疫,优点,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致病特点是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型
26、病毒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生物学特性: 28nm球形颗粒,分A组和B组A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弥漫性骨胳肌炎, 导致驰缓性麻痹 B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局灶性骨胳肌炎, 导致痉挛性麻痹预防尚无疫苗可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病毒 蚊子叮咬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 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流感样 3-7天 血液播散(第二次病毒血症)痊愈全身症状 血-脑屏障痊愈CNS症状恢复、死亡、后遗症,抗原性 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免疫性依赖体液和细胞免疫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乙脑的预防灭蚊防蚊-关键人群免疫-乙脑死疫苗幼猪免疫-乙脑死疫苗,埃博拉病毒,埃博
27、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病毒发现,“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
28、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结构形态,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
29、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结构形态,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基因组,每个病原体是由链状的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粒子构成。3端没有多聚腺苷酸化,5端也没有加帽 (capping)。基因组编码七个结构蛋白和一个非结构蛋白。基因顺序是:3端一NP
30、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两端的非编码区含有重要的信号以调节病毒的转录、复制和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如果缺少相应的蛋白,单基因组本身并不具备感染性,其中一种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基因组转录成信使RNA所必需的酶,它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也有重要作用。其所编译的蛋白中,NP是核衣壳蛋白,VP30和VP35是病毒结构蛋白,VP35具有抗I型干扰素作用,GP是跨膜糖蛋白,与病毒的入侵过程及细胞毒性有关,VP24和VP40与病毒的成熟释放有关,前者是小型膜蛋白,后者是病毒基质蛋白。,病毒活性,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在污染的床单、衣服等干燥环境下存活几
31、小时仍具有感染性,在液体或低温情况下存活时间更长,比如,病毒在4摄氏度放置5天仍具感染性,在零下70摄氏度时可以长期保存。在物理温度增高到60摄氏度,灭活一个小时就不具备感染性;100摄氏度煮沸5分钟就可以杀灭。这种病毒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含酒精、含酚等有机消毒剂都非常敏感,对紫外线和热线也非常敏感。,病毒分型,扎伊尔型: 1976年8月26日首次于扎伊尔北边城镇爆发,有高达90%的致死率苏丹型: 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平均死亡率为53%雷斯顿型: 1989年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吉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被发
32、现。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科特迪瓦型: 1994年11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苏丹-扎伊尔混合亚型: 2014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一人感染高致死率的苏丹-扎伊尔混合亚型埃博拉病毒,与当前在西非地区流行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有所不同。,致病性,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埃博拉是人畜共患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症状,症状因人而异,会突然出现。最初的症状包括:发高烧 (最少摄氏38.8度或华氏101度)、严重头痛、肌肉
33、、关节或腹部疼痛、严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咙痛、作呕和头晕。怀疑疫症爆发前,早期症状会被错误诊断为疟疾、伤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细菌感染,这些病都较常见。埃博拉病毒进而引致腹泻、深色或带血的粪便、咖啡样吐血、因血管胀大而眼睛变红、因皮下出血而皮肤出现红斑、斑丘疹、紫斑和内出血。身体任何孔都会出血,包括鼻、口、肛门、生殖器官或针孔。其他症状包括低血压 (低于90毫米汞柱)、低血容量、心悸、体内器官严重受损 (尤其是肾、脾和肝) 并引致弥散性全身坏死,及蛋白尿。由病发开始到死亡 (通常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或脏器衰竭) 通常为7至14日。染病后第二个星期,病人一是退烧,一是出现多个器官衰竭。,发病机理
34、,埃博拉病毒通过细胞内吞和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细胞内部,其表面跨膜糖蛋白GP在后一种入侵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埃博拉病毒可侵袭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例如巨噬细胞、纤维原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等,并造成脏器坏死和组织糜烂出血。,检查方法,病毒特异性抗体病毒特异性抗原病毒核酸,预防,1.在流行地区,避免接触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动物。 2.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或其尸体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病患禁止性行为,直到确定精液无病毒为止。 3.医护人员需提高警觉并配戴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治疗,目前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质成分的食物,而在科特迪
35、瓦流传了一种方法,把牛尿煮沸饮用,但目前还未获科学证实。现今唯一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埃博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 npc1即1类尼曼-匹克蛋白,一般为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NPC1阻碍剂就是NPC1抗体或对NPC1有抵抗作用的一类药物。,治疗,实验药物ZMapp对埃博拉病毒可以产生一定效用。这种药物由三种单克隆抗体混合制成。单克隆抗体是将小鼠暴露于埃博拉病毒的片段,然后老鼠的血液中的抗体生成制作药物。生产“ZMapp”需要让烟草感染
36、经过改造后的抗体,这种从一组烟草属芳香植物或灌木中获得的。,Zmapp - 应用进展,2014年8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对人试用新药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2014年8月4日,美国两名在西非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感染该病毒后试用ZMapp,病情好转。2014年8月12日,美国生物科技公司ZMapp已将库存的所有抗击埃博拉病毒新药试品送往西非,新药试品已告罄。2014年8月12日,利比里亚政府宣布,该国将接收到试验性药物ZMapp治疗埃博拉感染者。2014年8月13日,西班牙政府宣布已获得依然处于试验阶段的药物“ZMapp”,用于治疗一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西班牙公民。,疫苗,世卫组
37、织正与各方加快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相关疫苗或将于2015年1月限量分配使用。当下有数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潜在疫苗,其中世卫组织重点关注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ChAd”和美国纽琳基因公司开发的“VSV”疫苗,世卫组织正与药物研发公司、临床专家与监管方加快这两种疫苗的临床试验。世卫组织已出台安全使用输血疗法治疗埃博拉患者的指导方针,并帮助受疫情影响国家从康复患者体内提取血浆、准备血清以治疗更多患者。,发展趋势,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埃博拉是接触传播;然而近来几位医学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通过呼吸传播。更有两位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若真如此,如埃博拉不能迅速受控,恐会传至全球
38、。当前主流认知是,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通过空气传播;只有病人在出现埃博拉症状以后才具有传染性。,出血热病毒Hemorrhagic Fever virus,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 VHF,自然疫源性疾病Transmitted by anthropod or rodents蜱媒传播蚊媒传播动物源性传播其他途径传播,Manifestationsfour “H”Hyperpyrexia(高热)Hemorrhage(出血)Hypotension(低血压)High fatality(高死亡率),出血热病毒和病毒性出血热,布尼雅病毒科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黄
39、病毒科 登革病毒丝状病毒科马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砂粒病毒科阿根廷出血热病毒玻利维亚出血热病毒拉沙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亚欧美非)新疆出血热(中国新疆)登革热 (东南亚,南美)马堡热 (非洲)埃博拉热 (非洲)阿根廷出血热 (南美)玻利维亚出血热 (南美)拉沙热 (非洲),汉坦病毒Hantavirus,History,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first recognized in Heilongjiang, China in the 1930s, and cam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West during the Ko
40、rean war when over 3000 UN troops were afflicted.In 1974, the causative was isolated from the Korean Stripped field mice and was called Hantaan virus. 1982, WHO,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In 1995, a new disease entity called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was described in U.S.,病毒体 V
41、irion,Forms a separate genus in the Bunyavirus family 布尼雅病毒科,汉坦病毒属Unlike other bunyaviridae, its transmission does not involve an arthropod vectorEnveloped -ssRNA virusVirions 98nm in diameter with a characteristic square grid-like structure.Genome consists of three RNA segments: L, M, and S.,基于中和试验
42、的血清型Subtypes of Hantaviruses Based on NT,黑线姬鼠型褐家鼠型欧洲棕背鼠型草原田鼠型巴尔干姬鼠型小家鼠型,流行病毒学 Epidemiology,Natural host: Rodent Apodemus agrarius (Stripped field mice, 黑线姬鼠)传染源:啮齿类动物,以鼠为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Viral contamination comes from rodent urine, stool, salivary secretion,Rodent Carriers of Hantaviruses,Stripped fi
43、eld mouse (Apodemus agrarius)黑线姬鼠,Bank vole (Clethrionomys glareolus)欧洲棕背鼠,Deer Mouse (Peromyscus maniculatus)鹿鼠,Rat (Rattus)家鼠,传播途径呼吸道:气溶胶消化道接触垂直传播其他途径(螨)Seasonal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黑线姬鼠:11月1月家鼠:35月,临床特点 Clinical Features,Incubation: 2 weeks, HFRSPathogenesis mechanism is unknown. Immunologi
44、cal reaction may play role极低的隐性感染率 Very low subclinical infection rate (1-4%) 病后稳定的免疫力,一般不再发病 Stable humoral immunity. no repeat infection,致病性 Pathogenesis,The multisystem pathology of HVD is characterized by damage to capillaries and small vessel walls, resulting in vasodilation and congestion with
45、 hemorrhagesClassically, hantavirus disease consists of 5 distinct phases. These phases may be blurred in moderate or mild cases,Five stages of HFRS,Febrile phase 发热期 Hypotensive phase 低血压期Oliguric phase 少尿期Diuretic phase 多尿期Convalescent phase 恢复期,病程12个月,患病期间,有“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眼球结膜、面部、颈胸部)”,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The majority of cases are caused by the Sin Nombre virus(汉坦病毒属辛诺柏病毒)More than 250 cases of HPS have been reported throughout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with a mortality rate of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