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字经(带拼音注释)rn zh ch xng bn shn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xng xing jn x xing yun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gu b jio xng ni qin 苟 不 教 性 乃 迁 jio zh do gu y zhun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x mng m z ln ch 昔 孟 母 择 邻 处 z b xu dun j zh 子 不 学 断 机 杼 du yn shn yu y fng 窦 燕 山 有 义 方 jio w z mng j yng 教 五 子 名 俱 扬 yng b jio f zh gu 养 不 教 父 之 过 jio b yn sh
2、 zh du 教 不 严 师 之 惰 z b xu fi su y 子 不 学 非 所 宜 yu b xu lo h wi 幼 不 学 老 何 为 y b zhu b chng q 玉 不 琢 不 成 器 rn b xu b zh y 人 不 学 不 知 义 wi rn z fng sho sh 为 人 子 方 少 时 qn sh yu x l y 亲 师 友 习 礼 仪 xing ji lng nng wn x 香 九 龄 能 温 席 xio y qn su dng zh 孝 于 亲 所 当 执 rng s su nng rng l 融 四 岁 能 让 梨 t y zhng y xin zh
3、 弟 于 长 宜 先 知 shu xio t c jin wn 首 孝 弟 次 见 闻 zh mu sh sh mu wn 知 某 数 识 某 文 y r sh sh r bi 一 而 十 十 而 百 bi r qin qin r wn 百 而 千 千 而 万 sn ci zh tin d rn 三 才 者 天 地 人 sn gung zh r yu xng 三 光 者 日 月 星 sn gng zh jn chn y 三 纲 者 君 臣 义 f z qn f f shn 父 子 亲 夫 妇 顺 yu chn xi yu qi dng 曰 春 夏 曰 秋 冬 c s sh yn b qing
4、此 四 时 运 不 穷 yu nn bi yu x dng 曰 南 北 曰 西 东 c s fng yng h zhng 此 四 方 应 乎 中 yu shu hu m jn t 曰 水 火 木 金 土 c w xng bn h sh 此 五 行 本 乎 数 yu rn y l zh xn 曰 仁 义 礼 智 信 c w chng b rng wn 此 五 常 不 容 紊 do ling sh mi sh j 稻 粱 菽 麦 黍 稷 c li g rn su sh 此 六 谷 人 所 食 m ni yng j qun sh 马 牛 羊 鸡 犬 豕 c li ch rn su s 此 六 畜 人
5、 所 饲 yu x n yu i j 曰 喜 怒 曰 哀 惧 i w y q qng j 爱 恶 欲 七 情 具 2po t g m sh jn 匏 土 革 木 石 金 s y zh ni b y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go zng z f r shn 高 曾 祖 父 而 身 shn r z z r sn 身 而 子 子 而 孙 z z sn zh xun zng 自 子 孙 至 玄 曾 ni ji z rn zh ln 乃 九 族 人 之 伦 f z n f f cng 父 子 恩 夫 妇 从 xing z yu d z gng 兄 则 友 弟 则 恭 zhng yu x yu y pn
6、g 长 幼 序 友 与 朋 jn z jng chn z zhng 君 则 敬 臣 则 忠 c sh y rn su tng 此 十 义 人 所 同 fn xn mng x jing ji 凡 训 蒙 须 讲 究 xing xn g mng j du 详 训 诂 明 句 读 wi xu zh b yu ch 为 学 者 必 有 初 xio xu zhng zh s sh 小 学 终 至 四 书 ln y zh r sh pin 论 语 者 二 十 篇 qn d z j shn yn 群 弟 子 记 善 言 mng z zh q pin zh 孟 子 者 七 篇 止 jing do d shu
7、rn y 讲 道 德 说 仁 义 zu zhng yng z s b 作 中 庸 子 思 笔 zhng b pin yng b y 中 不 偏 庸 不 易 zu d xu ni zng z 作 大 学 乃 曾 子 z xi q zh png zh 自 修 齐 至 平 治 xio jng tng s sh sh 孝 经 通 四 书 熟 r li jng sh k d 如 六 经 始 可 读 sh sh y l chn qi 诗 书 易 礼 春 秋 ho li jng dng jing qi 号 六 经 当 讲 求 yu lin shn yu gu cng 有 连 山 有 归 藏 yu zhu y
8、 sn y xing 有 周 易 三 易 详 yu din m yu xn go 有 典 谟 有 训 诰 yu sh mng sh zh o 有 誓 命 书 之 奥 w zhu gng zu zhu l 我 周 公 作 周 礼 zh li gun cn zh t 著 六 官 存 治 体 d xio di zh l j 大 小 戴 注 礼 记 sh shng yn l yu bi 述 圣 言 礼 乐 备 yu gu fng yu y sng 曰 国 风 曰 雅 颂 ho s sh dng fng yng 号 四 诗 当 讽 咏 sh j wng chn qi zu 诗 既 亡 春 秋 作 y b
9、o bin bi shn 寓 褒 贬 别 善 恶 sn zhun zh yu gng yng 三 传 者 有 公 羊 yu zu sh yu g ling 有 左 氏 有 谷 梁 jng j mng fng d z 经 既 明 方 读 子 cu q yo j q sh 撮 其 要 记 其 事 w z zh yu xn yng 五 子 者 有 荀 扬 3wn zhng z j lo zhung 文 中 子 及 老 庄 jng z tng d zh sh 经 子 通 读 诸 史 ko sh x zh zhng sh 考 世 系 知 终 始 z x nng zh hung d 自 羲 农 至 黄 帝
10、 ho sn hung j shng sh 号 三 皇 居 上 世 tng yu y ho r d 唐 有 虞 号 二 帝 xing y xn chng shng sh 相 揖 逊 称 盛 世 xi yu y shng yu tng 夏 有 禹 商 有 汤 zhu wn w chng sn wng 周 文 武 称 三 王 xi chun z ji tin xi 夏 传 子 家 天 下 s bi zi qin xi sh 四 百 载 迁 夏 社 tng f xi gu ho shng 汤 伐 夏 国 号 商 li bi zi zh zhu wng 六 百 载 至 纣 亡 zhu w wng sh
11、 zh zhu 周 武 王 始 诛 纣 b bi zi zu chng ji 八 百 载 最 长 久 zhu zh dng wng gng zhu 周 辙 东 王 纲 坠 chng gn g shng yu shu 逞 干 戈 尚 游 说 sh chn qi zhng zhn gu 始 春 秋 终 战 国 w b qing q xing ch 五 霸 强 七 雄 出 yng qn sh sh jin bng 嬴 秦 氏 始 兼 并 chun r sh ch hn zhng 传 二 世 楚 汉 争 go z xng hn y jin 高 祖 兴 汉 业 建 zh xio png wng mng
12、cun 至 孝 平 王 莽 篡 gung w xng wi dng hn 光 武 兴 为 东 汉 s bi nin zhng y xin 四 百 年 终 于 献 wi sh w zhng hn dng 魏 蜀 吴 争 汉 鼎 ho sn gu q ling jn 号 三 国 迄 两 晋 sng q j ling chn chng 宋 齐 继 梁 陈 承 wi nn cho d jn lng 为 南 朝 都 金 陵 bi yun wi fn dng xi 北 元 魏 分 东 西 y wn zhu y go q 宇 文 周 与 高 齐 di zh su y t y 迨 至 隋 一 土 宇 b zi
13、 chun sh tng x 不 再 传 失 统 绪 tng go z q y sh 唐 高 祖 起 义 师 ch su lun chung gu j 除 隋 乱 创 国 基 r sh chun sn bi zi 二 十 传 三 百 载 ling mi zh gu ni gi 梁 灭 之 国 乃 改 ling tng jn j hn zhu 梁 唐 晋 及 汉 周 chng w di ji yu yu 称 五 代 皆 有 由 yn sng xng shu zhu shn 炎 宋 兴 受 周 禅 sh b chun nn bi hn 十 八 传 南 北 混 lio y jn d ho fn 辽
14、与 金 帝 号 纷 di mi lio sng yu cn 迨 灭 辽 宋 犹 存 zh yun xng jn x xi 至 元 兴 金 绪 歇 4yu sng sh y tng mi 有 宋 世 一 同 灭 bng zhng gu jin rng d 并 中 国 兼 戎 狄 mng ti z ji qn sh 明 太 祖 久 亲 师 chun jin wn fng s s 传 建 文 方 四 祀 qin bi jng yng l s 迁 北 京 永 乐 嗣 di chng zhn mi shn sh 迨 崇 祯 煤 山 逝 qng ti z yng jng mng 清 太 祖 膺 景 命 j
15、ng s fng k d dng 靖 四 方 克 大 定 zh xun tng ni d tng 至 宣 统 乃 大 同 sh r sh qng zu zhng 十 二 世 清 祚 终 d sh zh ko sh l 读 史 者 考 实 录 tng g jn ru qn m 通 古 今 若 亲 目 ku r sng xn r wi 口 而 诵 心 而 维 cho y s x y s 朝 于 斯 夕 于 斯 x zhng n sh xing tu 昔 仲 尼 师 项 橐 g shng xin shng qn xu 古 圣 贤 尚 勤 学 zho zhng lng d l ln 赵 中 令 读 鲁
16、 论 b j sh xu qi qn 彼 既 仕 学 且 勤 p p bin xio zh jin 披 蒲 编 削 竹 简 b w sh qi zh min 彼 无 书 且 知 勉 tu xun ling zhu c g 头 悬 梁 锥 刺 股 b b jio z qn k 彼 不 教 自 勤 苦 r nng yng r yng xu 如囊 萤 如 映 雪 ji su pn xu b chu 家 虽 贫 学 不 辍 r f xn r gu jio 如 负 薪 如 挂 角 shn su lo yu k zhu 身 虽 劳 犹 苦 卓 s lo qun r sh q 苏 老 泉 二 十 七 sh
17、f fn d sh j 始 发 奋 读 书 籍 b j lo yu hu ch 彼 既 老 犹 悔 迟 r xio shng y zo s 尔 小 生 宜 早 思 ru ling ho b sh r 若 梁 灏 八 十 二 du d tng ku du sh 对 大 廷 魁 多 士 b j chng zhng chng y 彼既 成 众 称 异 r xio shng y l zh 尔 小 生 宜 立 志 yng b su nng yng sh 莹 八 岁 能 咏 诗 m q su nng f q 泌 七 岁 能 赋 棋 b yng w rn chng q 彼 颖 悟 人 称 奇 r yu xu
18、 dng xio zh 尔 幼 学 当 效 之 ci wn j nng bin qn 蔡 文 姬 能 辨 琴 xi do yn nng yng yn 谢 道 韫 能 咏 吟 b n z qi cng mn 彼 女 子 且 聪 敏 r nn z dng z jng 尔 男 子 当 自 警 tng li yn fng q su 唐 刘 晏 方 七 岁 j shn tng zu zhng z 举 神 童 作 正 字 5b su yu shn y sh 彼虽 幼 身 已 仕 r yu xu min r zh 尔 幼 学 勉 而 致 yu wi zh y ru sh 有 为 者 亦 若 是 qun sh
19、u y j s chn 犬 守 夜 鸡 司 晨 gu b xu h wi rn 苟 不 学 曷 为 人 cn t s fng ning m 蚕 吐 丝 蜂 酿 蜜 rn b xu b r w 人不 学 不 如 物 yu r xu zhung r xng 幼 而 学 壮 而 行 shng zh jn xi z mn 上 致 君 下 泽 民 yng mng shng xin f m 扬 名 声 显 父 母 gung y qin y y hu 光 于 前 裕 于 后 rn y z jn mn yng 人 遗 子 金 满 赢 w jio z wi y jng 我 教 子 惟 一 经 qn yu gng
20、 x w y 勤 有 功 戏 无 益 ji zh zi y min l 戒 之 哉 宜 勉 力三字经三字经及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
21、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
22、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6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
23、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 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
24、“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 ,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 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 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
25、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
26、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5、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6、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
27、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7、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72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9、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0、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
28、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1、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2、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3、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3
29、5、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6、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7、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8、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9、长幼序,友与朋
30、。君则敬,臣则忠。【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0、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1、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2、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3、惟书学,人共遵。
31、既识字,讲说文。【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8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4、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5、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6、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7、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
32、书。【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8、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4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0、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51、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52、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
33、读。【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53、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4、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 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5、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6、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
34、体。【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7、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8、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59、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960、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
35、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1、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2、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3、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4、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
36、“三皇”。 65、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6、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7、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8、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
37、年。 69、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0、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1、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2、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
38、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3、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4、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1075、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6、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
39、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7、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78、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79、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0、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解释】后梁
40、、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1、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2、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3、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4、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41、【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5、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6、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7、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88、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89、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