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 学 影 像 学中枢神经系统,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23小时 T1略低,T2略高,缺氧(释放出氧气),急性期,脱氧血红蛋白 T1等信号或低信号,T2低信号,氧化,亚急性前期,正铁血红蛋白 细胞外期T1高信号,T2高信号,细胞内期T1高信号,T2低信号,坏死囊变 T1低信号,T2高信号,周围低信号环,溶酶体,降解,亚急性后期,囊变期,脑出血MRI成像原理:,(含铁血黄素 ),(含铁血黄素 ),MRI表现: 脑出血在脑实质内形成一定程度占位,血肿较大者常伴有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更明显。血肿信号根据各期不同而异:急性期:主要是去氧血红蛋白,血肿在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 T2WI为低信号。亚急性早期(正
2、铁红蛋白细胞内期):T1WI上血肿从周边向中 央 逐渐出现高信号,T2WI仍为低信号。亚急性晚期(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期):T1WI和T2WI均为高信 号。慢性期(软化灶期):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周围可 见含铁血黄沉积的低信号环。,3、腔隙性脑梗死MRI表现: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特殊类型。是指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小的梗死灶,一般大小为1.5cm以下,大于1.5cm者称为巨腔隙。以基底节区和丘脑区为主,也可发生于脑干、小脑区,可多发。MR图像上见双侧基底节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无占位现象。 MRI较易发现脑干和小脑的腔梗。,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3、腔隙性 脑梗死,3、腔隙性梗死,CT表现: 系大脑深部髓质小血管闭塞所致,好发于两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低密度缺血灶大小一般在1.5cm以下,常多发,多为动脉硬化所致。,腔隙性脑梗死,第三节、颅脑外伤1、脑挫裂伤 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病理上的脑内散在出血灶,静脉淤血、脑水肿(细胞外)或脑肿胀(细胞内)为脑挫伤。 如伴有脑、软脑膜和血管的断裂则为脑裂伤,二者常合并存在,为脑挫裂伤。 多发生在受力或受力对冲部位的脑表面。,一、脑挫裂伤,MRI表现: 急性脑外伤一般不需做MR检查。 骨折、新鲜出血等不如CT明了,但对亚急性出血,脑挫裂伤、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有一定优势。,一
4、、脑挫裂伤,CT表现: 在外伤的受力部位或受力的对冲部位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脑水肿区内散布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盐撒胡椒面),其边缘不清。 多个小出血灶互相融合可形成外伤性脑内血肿。 病变广泛有占位效应。,右额叶脑挫裂伤,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脑挫裂伤,右额叶颅骨骨折,2、脑内血肿 脑挫裂伤常伴斑片状出血,出血可融合成脑内血肿。 CT图像 新鲜出血呈高密度,亚急性出血等密度,慢性出血低密度。 MRI各期出血信号变化,见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的MRI表现。,脑内血肿,3、硬膜外血肿,CT表现: 硬膜外血肿是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脑膜动脉血管破裂后引起的血肿,因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结合紧密,血肿张力大,CT见
5、颅骨内板下方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整,一般不超过颅缝,常伴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4、硬膜下血肿,CT表现: 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管(静脉多见)破裂出血,血液聚积于硬膜下潜在间隙内,因张力较低,可见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占位表现明显。3天内急性高密度4天-3周亚急性等密度(占位大,脑沟内移)3周以上慢性(血肿吸收)-低密度,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 硬膜下 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MRI,5、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常见脑池及脑沟内高密度出血影。以外侧裂池、纵裂池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6、开放性脑损伤 颅脑外伤后合并颅骨粉碎性骨折,颅内碎骨片或异物、气颅、脑脊液漏
6、等。,第四节、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的病种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病理改变包括脑膜炎、脑炎、脉管炎。一、脑脓肿: 脑脓肿指化脓菌侵入脑实质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破坏,形成内含浓液,周围被纤维包围的空间。 脑脓肿以耳源性常见,多发生在颞叶和小脑;血源性多发生在额、顶叶。病理上分为急性炎症期、化脓坏死期和脓肿形成期。,脑脓肿,MR表现: 脓腔在T1WI上为类圆形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脓壁T1WI、T2WI均为薄厚均匀的等信号环。周围水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脓壁呈显著均匀强化,脓腔不强化。,脑脓肿平扫,脑脓肿增强,CT表现: 急性炎症期见脑实质内大片不规
7、则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可伴占位效应,增强无明显强化,水肿较明显。 化脓坏死期:低密度区内出现更低密度坏死灶,增强后周围可见轻度强化。 脓肿形成期:平扫见周围等密度包膜环绕,中央低密度脓液内可见更低密度气影,周围水肿减轻。增强后环壁均匀强化,内壁光滑或见多房分隔。,脑脓肿,鉴别要点: 典型脓肿可见脓腔、脓壁及周围水肿三层结构。增强扫描脓壁呈完整光滑、薄厚均匀明显强化。但应与胶质瘤、转移瘤等占位性病变相鉴别,病史、年龄、临床化验等均有利于鉴别。,脑脓肿,2、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与病理: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浸入脑内,在软脑膜和蛛网膜形成化脓性炎症,引起脑膜充血、水肿、增厚及渗出改变,可形成硬膜下
8、积脓或并发脑积水和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精神异常、发热和脑膜刺激征,严重可发生昏迷。,MR表现: T1WI显示蛛网膜下腔变形显示不清,信号增高。T2WI显示蛛网膜下腔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脑膜及蛛网膜下腔可见不规则强化,还可见脑静脉窦及脑动脉梗死、脑积水征象。鉴别要点: 脑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细胞及蛋白很高,MR显示蛛网膜下腔变形显示不清,T1WI信号增高。增强后脑膜及蛛网膜下腔强化是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要点,需与硬膜下少量出血相鉴别。,3、脑囊虫病临床与病理: 脑囊虫病是最常见的脑寄生虫,北方多见。是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脑内所引起的疾病。囊虫虫卵进入消化道后
9、,孵化成幼虫,随着血液输送到体内多个脏器,进入脑部者为脑囊虫病。依据病理先后又可分为囊虫存活期、囊虫变性期以及囊虫死亡期。脑囊虫的特征性表现是含液体的囊液内可见头节,囊虫变性死亡时由于人体对囊虫异体蛋白的免疫反应十分强烈,造成脑组织炎性水肿,囊虫死亡后产生钙化。 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为主,癫痫、颅内压增高及皮下结节,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MR表现: (1)急性脑炎型:大量囊尾蚴进入脑实质内,刺激周围脑组织产生炎性水肿。MR图像为脑实质内不规则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与一般脑炎类似。增强扫描无强化。 (2)多发小囊型(囊虫存活期):以大脑皮层分布为主,常呈多发圆形小囊,大小约0.21.
10、0cm,T2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囊内可见偏心点状头节呈等信号,增强后囊壁及头节均可强化。 (3)单发大囊型:系单一巨大囊尾蚴或多个囊尾蚴融合而成。MR显示脑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长T1长T2信号,其内无头节,大囊本身无强化,周边可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呈轻度环状强化。,MR表现: (4)多发结节或环状强化型(囊虫变性期):囊虫死亡时,坏死使头节显示不清,周围水肿加重,占位明显。平扫时MR表现为大片指样长T1长T2水肿信号;增强扫描为较厚环状强化。此时可出现“白靶征”,即在T2WI中囊肿内囊液及周围水肿呈高信号,而囊壁与囊内模糊不清的头节呈低信号。低信号为囊虫逐渐纤维化、机化和钙化。 (5)
11、钙化型(囊虫死亡期):此期为囊虫死亡后机化形成纤维组织或钙化表现。MR呈长T1短T2表现。所谓“黑靶征”是指在T2WI中囊肿内除有一点高信号之外,均呈低信号。(显示钙化MR不如CT),脑囊虫,3、脑囊虫病:CT表现: 脑实质型脑内散布多发性小囊,囊腔内可见致密小点代表囊虫头节,囊壁和头节可有轻度强化。囊虫急性期可因反应性炎性表现与脑炎相似,后期因囊虫死亡后呈点状高密度钙化。不典型CT表现包括单个大囊、肉芽肿样结节强化,类似脑炎及脑梗死灶样改变。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囊虫病者,可见局部脑室及脑池扩大,位于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者易引起脑积水。,第二章 脊髓 目前,MRI是诊断脊髓疾病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12、、椎管内肿瘤,第二节、脊髓损伤,第三节、先天性畸形,第一节、椎管内肿瘤: 髓内肿瘤: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 髓外硬膜内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多见; 硬膜外肿瘤:以转移瘤多见。,一、髓内肿瘤,1、室管膜瘤: 发生于脊髓中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成人多见,下部脊髓多见。 MR表现: 肿瘤一般呈梭形,与脊髓长轴平行,呈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肿瘤内部常见坏死液化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而致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 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强化较明显,而囊性坏死区不强化,致增强信号不均匀,肿瘤可继发脊髓空洞。,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2、星形细胞瘤:儿童多见,上部脊髓多见。 星形细胞瘤占髓
13、内肿瘤的25%,呈膨胀性浸润性生长,继发脊髓空洞者占40%。MR表现:星形细胞瘤常引起脊髓梭形增粗,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在T1WI较为明显,常见囊性部分,与室管膜瘤表现相似。星形细胞瘤T1WI为等或低信号,信号不均匀,T2WI为较高信号,其上下部分可见脊髓空洞。 增强扫描星形细胞瘤多数呈不均匀对比增强,但少数也有不增强者,提示肿瘤分化良好或全部坏死。,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脊髓内星形细胞瘤1,横断面,增强,髓内星形细胞瘤2,1、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神经源性肿瘤常发生在椎管后外侧,神经纤维瘤可多发。MR表现: 神经源性肿瘤
14、呈边界光滑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邻近脊髓及硬膜囊受压移位,肿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二、髓外硬膜内肿瘤,2、脊膜瘤: 脊膜瘤以女性较多,胸段多见,呈类圆形宽基底与脊膜相连。MR表现: 脊膜瘤常位于颈胸段椎管内,呈髓外硬膜下宽基底肿块依附在脊膜上,大多数脊膜瘤呈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对比强化。附近硬脊膜亦见强化。,肺癌、乳腺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常引起脊柱转移瘤。,MRI表现: 多发骨质破坏病灶最为常见。受累椎体多呈跳跃式分布。有时椎旁或硬膜外可出现软组织肿块,并压迫脊髓。病灶在T1WI上为低信号,多伴椎弓根及附件受累;T2WI为高信号,成骨性转
15、移T2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度或显著强化。,三、硬膜外肿瘤:转移瘤,脊髓震荡多无阳性发现。 脊髓挫裂伤见脊髓肿胀外形膨大,信号不均,T1WI上呈低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合并出血时,急性期T1WI可正常,而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第二节、脊髓损伤,脊髓横断时,MRI可清晰观察到脊髓横断的部位、形态以及脊柱的损伤改变。 脊髓损伤后期软化灶、囊变形成则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界清楚。,第二节、脊髓损伤,颈髓离断伤,女性,43岁,颈段脊髓挫裂伤,颈段脊髓软化,第三节、先天性畸形 Chiari畸形(阿-奇氏畸形),系后脑发育异常。 临床分两型: 型小脑扁桃体变尖延长,经枕骨大孔下疝颈椎管内( 0.3 0.5cm ),常伴脊髓空洞症。 型在型基础上延髓及第四脑室拉长,并向下移位,常伴幕上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