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343918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谈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蔡崇春 从平)光山花鼓戏主要流传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它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各种原因,光山花鼓戏濒临失传。近年,县、乡多方采取保护措施,已取得良好效果。现就光山花鼓戏的传承和保护谈几点看法。一、光山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点据乾隆光山志记载,当时光山已有花鼓戏形式的“演剧”存在。在 1987 年编写光山县戏曲志时,我们走访了八十五岁的光山花鼓戏老艺人郑希慈。从他口述中,我们已得知光山花鼓戏师徒相传六代的情况,即“杨堤胜(18551930)郑希慈(1902-1990)邬定益(1916- )翁行凡(1928-1998)魏桂香(195

2、4- )何玉华(1975- ) ”。后两代仍在演唱花鼓戏。根据史料和师徒关系推算,光山花鼓戏应至少有二百年的历史。光山花鼓戏由光山民歌小调、花会舞蹈逐步孕育而成,由于人口迁徙,同时受江西弋阳腔的影响。它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花会玩灯、打龙船、二三对、地灯、花鼓戏五个阶段。光山花鼓戏的艺术形式独特。一是音乐由唱腔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唱腔丰富,曲牌稳定。伴奏以打击乐为主,不时有演员接腔。唱腔改革时增加唢呐、二胡、竹笛笙等伴奏,但主2奏乐器没有定型。二是表演人物行当齐全,讲究唱、念、做功;道白用的是光山方言。演出时常常一人多角,一专多能。一个戏班演职员常在七八人左右,便于流动性演出和接待。三是舞美简单,根

3、据不同人物刻划脸谱;对扮相服饰要求简而不乱;没有复杂的布景道具,一块布幕,一桌二椅便能开戏。四是剧目丰富。有连台戏、单本戏和杂曲等剧目二百多个,剧本内容多以师徒口传为主。建国后,移植、改编和创作花鼓戏剧目共三十多个。二、光山花鼓戏的社会影响及目前状况光山花鼓戏建国前处境非常困难,一直是自发性组班演出。为保留和提高该剧种,1952 年,县文化部门将几个花鼓戏班合并,成立光山花鼓戏剧团;1953 年,剧团排练光山花鼓戏夫妻观灯 ,由翁行凡、吴天洲等演出,被选拔到北京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作汇报演出,获锦旗和金质奖章;1956 年,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戏剧会演,演出新

4、编传统戏假报喜 ,获演出二等奖和其他单项奖。1967 年,光山花鼓剧团撤销。1980 年,县文化部门扶持成立孙铁铺镇半职业性质花鼓剧团,至 1984 年 9 月,在乡村巡回演出一千二百余场,1980 年参加河南省戏剧会演,演出现代剧目赶山会 。国家、省、市多家宣传媒体报道了孙铁铺花鼓剧团活动情况。2005 年 12 月,加工整理的光山花鼓戏顶椅参加首届河南省民间戏剧节,在河南省人民会堂演出,获得银奖,3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目前,光山有十几个花鼓戏班,仍以传统的活动方式,自发性的在民间坚持演出。仅光山县的文殊乡,有花鼓戏班 8 个,花鼓地灯戏班 15 个,演员 200 余人,年演出一千

5、八百余场,观众累计达 92 万人次。主要戏班有陈良全戏班、魏桂香戏班、张秀芳戏班、李德英戏班、雷后华戏班、李贤华戏班、王恩应戏班、朱风纯戏班、岳华戏班、管荣启戏班、万德成戏班、匡胜凤戏班、曹根启戏班、仲少礼戏班、张从英戏班、崔锡国戏班。他们多为季节性演出,农闲时演戏,农忙时务农。也有的戏班在夏季到城镇广场演出。活动范围主要在豫南山区及湖北、安徽接壤地带,深受群众欢迎。三、对光山花鼓戏采取的保护措施和效果对光山花鼓戏的传承和保护,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及领导一直非常重视。早在 1952 年,光山县就着手组建了花鼓戏专业剧团,1953 年剧团参加国家级演出,并演到北京城中南海。1955 年至 19

6、56 年,组织艺人对光山花鼓戏传统剧目进行挖掘整理,并由河南省剧目工作委员会统一组织编印,收录剧目 29个。同时,对光山花鼓戏唱腔、曲谱全面整理,进行唱腔和音乐伴奏改革,在原打击乐伴奏基础上增加管弦乐。这个时期,光山花鼓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并多次参加了河南省和信阳市戏剧汇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光山花鼓戏剧团建制撤销,人员解散,原整理的花鼓戏资料基本丢失。1980 年,扶持4成立孙铁铺半职业花鼓剧团,人员保持在 20 人左右,大部分是年青演员,由花鼓戏老艺人传艺,排练了 30 多个剧目,并多次参加省、市级演出。后因体制问题,演员待遇问题,演员坚持演出四年后解散。1990 年 6 月,河

7、南省第一次花鼓戏研讨会在光山召开,与会的 30 多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 14 篇,从花鼓戏的源流、沿革、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考证研究,确立了光山花鼓戏在河南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会后,光山文化局曾着手恢复成立光山花鼓剧团,但多种原因未能实现。多年来,光山花鼓戏作为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坚持演出,县文化部门尽力给予扶持和鼓励。在信阳市春节文艺晚会、信阳茶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中,光山花鼓戏参加演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好评。2003 年,由中宣部、中国文联、国家民委、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后,我们已正式向省、市有关部门申报,2004 年已将光山花鼓戏列为河南省民间文化遗

8、产重点抢救项目。2007 年2 月,光山花鼓戏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们对光山花鼓戏剧目进行搜集整理,将重点剧目加工排练,组织演出活动。已整理出光山花鼓戏剧目十多个,其中打六望于 2006 年 11 月参加河南省信阳“锦绣茶乡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我们还将光山花鼓戏音乐进行收集,已整理出光山花鼓戏老艺人郑希慈、翁行凡、梅家元唱腔专辑。5对部分花鼓戏老艺人进行调查摸底,不断掌握花鼓戏活动情况。光山花鼓戏著名艺人翁行凡的亲属,自愿捐献翁行凡生前演出的道具、唱本、证书等 63 件,现由光山县文物局收藏。四、光山花鼓戏传承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光山花鼓戏在豫南地区家喻户晓、

9、喜闻乐见。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花鼓戏名老艺人越来越少,目前收徒传艺的不多,缺乏年轻人学戏。一些剧目和演唱技艺面临失传。光山花鼓戏一些艺术形式老化,演出设备简陋,有些表演粗俗,受方言影响,演出有地域局限性,演出收入不高。这些问题,使光山花鼓戏处于艰难的境地。对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现提出几条粗浅的建议:第一,组织专业人员,对光山花鼓戏的形成、艺术特征、传承状况等进一步考察论证,确立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承保护价值,真正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抢救。第二,对光山花鼓戏艺人状况、演出活动状况作进一步调查,建立档案,为研究该剧种提供史料。第三,对光山花鼓戏的剧目、音乐、唱腔等挖掘整理,编印成册,对重点传统剧目和主要唱腔录制视听资料并保存。第四,重点扶持一至三个花鼓戏班,帮助解决部分活动经费,经常演出,加强业务指导,对音乐、唱腔、伴奏、舞美等不断改进提高。第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或省级财政经费扶持对农村青年人学戏,老艺人办培训班等予以补助,使艺人收入达到我省劳动力人均收益标准以上。调动民间传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六,组织专家、学者对光山6花鼓戏进一步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对重点剧目组织演出,为保护和传承花鼓戏这一民间戏剧艺术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