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dwx****52 文档编号:2347189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河南科技学院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淡水养殖学院(系):动物科学学院专业: 动物科学班级: 动科 101姓名: 陈双钊: 学号:201007141192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养鱼业的不断发展,鱼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等情况不易看清,一旦发了病,要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某些鱼病发生后即使是特效药也难以进入体内,因此鱼病防治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鱼病的发生和流行会对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减少病害损失,是获得养鱼滚产高产的关键之一 。 关键词:鱼病防治 生长环境 药物防

2、治 人为作用 研究进展引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养殖面积扩大了,养殖品种也日益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鱼病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许多地方因为鱼病流行,在短短几天内全池鱼都死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搞清楚鱼病发生的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渔业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一、鱼患病的原因(一)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的温度、酸碱度、溶氧和有毒物质。1、水温。鱼属冷血动物,体温随水温升降而变化,如果温差过大,鱼体难以适应,就会导致鱼病。各种鱼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弱急剧改变水温也会导致鱼病,因此在鱼苗鱼种运输和下池时,要求“水温差不超

3、过 2,鱼种放养及成鱼不超过 8,养鱼最适合的温度是 2530。草鱼和鲢鱼的越冬水温不得低于 1,一般在 4以下,低于 0.5时即出现死亡。罗非鱼长时间生活于 1315的水中,会造成水霉菌寄生,40以上或 13以下会造成死亡。 ”【1】 草、青鱼在水温 20以下时一般不会生病,但平均水温在 25左右时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流行。2、酸碱度。饲养的鱼类对池水的酸碱度虽具有较强的适应范围,但以 78.5 为适宜,若 ph 值低于 5 或超过 9.5,就会引起死亡,酸性土壤中鱼池的 ph值一般在 56.5 之间,鱼种成活率低,家鱼生长不快,体质较弱,易患病。3、溶解氧。溶解鱼水中的氧气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鱼

4、类的生存和生长,若溶解氧低到每升水含 1.5氧气时,家鱼就会发生浮头现象,如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则在短时间内,鱼类就会因为窒息而死亡,溶氧过多则又会使鱼患气泡病。鱼在溶氧缺乏的水中对饲料的利用率低且体质较弱。34、有毒物质。鱼池长期不清整,池底的大量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既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又放出硫化氢、沼气等对鱼类有害的气体。有些地区鱼池土壤中金属盐类如铅、锌、汞等含量较高,鱼类长期生活于这种环境中,易患病。随着工业发展后农药的应用,有些水域被污染,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可使鱼类中毒死亡,同时有毒物质还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二) 、生物因素常见的鱼病多数由于各种生物传染引起,这

5、些致病生物成为病原体。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粘细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钩介幼虫、甲壳动物等等,其中,由病毒、细菌、粘细菌、霉菌、藻类引起的鱼病习惯上称为传染性鱼病,由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常成为侵袭性鱼病和寄生虫性鱼病” 。 【2】 有些生物能直接吞食或危害鱼类,如水鼠、水鸟、水蛇、蛙类、凶猛鱼类、水螅、青泥苔等,还有些生物,如水藻、椎实螺、鸥鸟等,是鱼类寄生虫的宿主,间接危害鱼类。这些生物被称为鱼类的敌害,对鱼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传染性病的传播途径主要由病鱼或因传染病致死的鱼尸体以及带有病菌的鱼类将大量病原体带入水里从而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鱼,其次,带有病原的水体

6、、污泥、饵料、渔具等也是传染的媒介。 “寄生虫性鱼病主要由带寄生虫的鱼和病鱼尸体携带的寄生生物侵入其他鱼体体表和内部器官所引起,这些寄生生物侵入鱼体后,便吸收鱼体营养,破坏鱼体的组织、器官,影响鱼的正常生理活动。 ” 【3】(三) 、人为因素饲养的鱼类主要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生活,有些鱼病的发生与人的生产活动直接有关。1、池塘清整不彻底。池塘多年不清或清整不彻底,池底污泥过多,池边杂草重生,为病原体繁衍提供了场所和条件。2、施生肥池塘。未经发酵的的粪肥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施这些肥等于将病原体带入池塘,另外,施肥过多造成水质恶化也为病原体繁殖提供了场所。3、鱼苗放养问题。放养的苗种未经消毒,放养密

7、度过大或搭配不当,饵料不足,营养不良,鱼体质消瘦也可诱发疾病。4、饵料变质。投喂不清洁或变质的饵料或投饵不均、投喂时间不当都易引起鱼病,多余饵料在水中腐败,很易败坏水质,使鱼得病。5、外伤。拉网捕鱼和运输鱼种时操作不慎会造成鱼体损伤而感染多种鱼病,病死鱼在水中未及时捞掉在水中滞烂会造成传染性疾病蔓延。6、工具池水传播。把病鱼池用的工具拿到没有鱼病的池塘使用,将发病鱼池水排到未发病鱼池中均可传播疾病。(四) 、内在因素4只有外界因素的作用不一定就能使鱼致病,还要看鱼体本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如何。 “鱼体的抗病能力因鱼体的年龄、种类、个体而不同,在同池饲养的同种同龄鱼,有的严重患病死亡,有的病情较轻

8、,有的甚至安然无恙,这些均与鱼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有密切关系” 。 【4】二、鱼病防治鱼类的活动人们不易觉察,一旦生病,及时和正确的诊断较困难,治疗也较麻烦。内服药一般只能由鱼主动吃入,当病较严重时,鱼已失去食欲,即使有特效的药物也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体外用药一般采取全池遍洒及浸洗的方法,这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池塘,而对大面积的湖泊、河道和水库就难以使用,因此,要想鱼不生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这是搞好养殖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预防鱼病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由从养殖技术着手,改进和加强饲养管理,培养优质健壮的鱼种,提高鱼体抗病力;二是采用药物预防,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与侵袭途径的综合性防病措施。一般有以下几

9、种预防方法:(一) 、建设符合防病条件的养鱼场1、渔场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洁,不带病原及有毒物质,水的理化特性要求符合鱼的生长要求,并不受自然因素及污染的影响,否则,容易引起鱼类疾病的爆发或窒息中毒死亡。2、进、排水系统要求。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口,能独立的从进水渠道得到所需要的水,并独立的将水排放到总的排水库里去而不排到相邻的鱼池,这样就可避免水流将病原带到另一池塘去。(二) 、增强鱼体抵抗力鱼病与饲养管理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把防治鱼病和改进饲养管理等措施结合起来,发挥鱼体内在作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鱼病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1、提早放养,提早开食。 “把春季改为冬季放养,冬季放养时,鱼

10、肥壮不易受伤,病原体又不活跃,待到春季水温上升,即可提早开食,很快进入正常生长,能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 【5】2、合理混养和密养。不同鱼类的寄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鱼身上,混养实际上是使这种鱼的密度减小,间接的使鱼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减少,从而减少发病率,这吴坤从提高单产或从预防鱼病的观点来说都是应当提倡的。一般鱼密度过大或网箱养殖,要根据条件掌握适当的密度,严格执行卫生防御措施就可防止鱼病, “做好四定投饵, 四定即定质、定量、定位、定时 ”【6】 ,并应该根据季节、气候鱼体生长情况及环境水质的变化而改变。3、加强日常管理。鱼塘要有专人负责喂养、投饵、施肥、防治等管理工作,5

11、每天要坚持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情况以及有无浮头、有无病鱼、有无敌害,特别在黎明时应该加强巡塘,因为此时水中溶氧最少,容易引起浮头造成翻塘死鱼,发现鱼吃食不正常、离群独游或浮于浅水区不动或在水中急剧狂游、挣扎不安的则是病兆,要及时采取措施,此外,要注意水质变化,改善水体环境,定期清理及消毒,操作时要细心,防止鱼体受伤,拉网捞捕、进箱搬运、运输、出鱼、转塘操作必须小心,以免使鱼体受伤。(三) 、控制和消灭病源。任何鱼病发生都有一定病源存在,预防鱼病应从控制和消灭病源着手,措施如下:1、彻底清塘。每年冬天出鱼后排干池水,挖去一塘池底污泥,白天曝晒,晚上冰冻,消灭病虫害,同时,清楚鱼塘池边的杂草,以减少

12、寄生虫和水生虫产卵的场所。2、药物清塘。常用药物为生石灰及漂白粉,一般水深 710 厘米,每亩用生石灰 5075 千克,或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 20 克,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3、鱼体消毒。在苗种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可采用如下的方法:(1) 、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 10 克的水溶液浸洗鱼种,能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腮病;(2) 、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消毒。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 10 克或硫酸铜 8 克,使用时应注意将漂白粉和硫酸铜分别溶化后再混合,浸洗 2030 分钟,防治皮肤病和腮病;(3) 、高锰酸钾消毒。 “浸洗浓度为每立方米水用高锰酸钾20 克,水温在 1020时,浸洗 2030 分

13、钟,主要用于防治锚头鱼蚤病、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对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也有效” 【7】 ,应现配现用,浸洗的水应尽量选择含有机质少的清水,防止在阳光直射下浸洗,以免影响药效。在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鱼的动态,如有异常应立即捞出放入鱼池。4、工具消毒。为避免传播鱼病,工具最好专池使用,或者应将发病鱼池的工具进行消毒后再使用。5、食场消毒。高温季节食场内的饵料易腐败,要每天清洁食场,另外,注意投喂量。另外,还可以采取挂装有消毒药及饵料的篓袋的方式来控制,挂篓袋后,应时常观察鱼是否来摄食,若不来,应当减少挂蒌带的数量,直至鱼像平常一样来摄食为适度。在用药前两天停止投饵,在用药期间,投喂鱼最喜欢吃的饵料

14、,量不宜过多,以保证鱼来吃食。总之,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鱼病防治要从许多细节做起,保证鱼体的健康、鱼生长环境清洁、饵料适度等等,这样才能增加鱼产量,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四) 、鱼病防治最新进展。渔药的使用必须要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现在对水产品的安全大家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对生态环境的安全大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现6在国外不仅提出了安全的问题,而且提出了动物福利的问题,这也对我国水产养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8】2004 年 11 月,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研发的鱼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北京卓越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联合对此研究成果进

15、行转化。经过对牙鲆鱼、黄鱼、多宝鱼等多种海鱼的多次试验,其开发的注射型疫苗,保护率能够达到 60以上。这种生物疫苗不含有毒抗原成份,对鱼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也不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类造成危害。目前, “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走向推广应用” 【9】 就是对生态养鱼的一种尝试。其次要加强渔药基础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我们国家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我国大多数水产院校还没有设立关于渔药的专门的课程,对渔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还非常落后,像孔雀石绿的替代品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它的替代药物还没有较大的进展。 “要研究开发中草药、生物渔药以及一些能够增强水产动物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药物。 ” 【1

16、0】 同时要加强渔药剂型的研究,我们不仅要把精力集中在药物的研制上,而且还要注意现有药物的剂型的改变,实际上剂型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像三氯异氰脲酸从粉剂到片剂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相比粉剂而言,片剂的释放更为持久和安全。要加强病原体的耐药性研究。现在病原体对渔药耐药性的产生速度比渔药的开发速度快得多,我们研发一个药品出来可能要很长很长时间,但是病原体大多只需一年就会对它产生耐药性,如果不解决病原体对渔药的耐药性问题,可能导致很多病都不容易治疗。另外病害防治要容得下沙子,不能只盯着病原一个因素,还要从控制和利用的方面出发,利用有用的因素,用这种理念来做好病害的

17、防治工作。还有就是要扩大渔药概念,把微生态制剂纳入渔药范畴予以规范,同时建立渔药评价体系,没有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同类产品的好坏就不易分三、小结综上所述,我们对鱼病的发病原因、防治措施有了大概的认识,并对鱼病研究的进展做了预测,这显然对我们是有意义的。可以得出:科学养鱼、规范养鱼、生态养鱼并建立在对市场和法规的精准定位之上,是我们渔业增产的不二法宝。参考文献:【1】:鱼病防治(第三版), 陈锦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出版。【2】:过氧化氢作为鲑鳟鱼类鱼病防治药物的应用 ,杜佳垠,2010 年8 月刊于黑龙江水产 。【3】: 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 ,张剑英、邱兆祉、丁雪娟著,1999 年出版。【4】:淡水养殖鱼类疾病与防治手册 ,陈昌福编著,海洋出版社,2010 年出版。【5】:鱼病防治实用技术 (第二版) ,黄琪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71999 年出版。【6】 【7】:鱼病防治关键技术 ,刘军, 现代农业科技2008 年第 1 期。【8】:养殖畜禽动物福利解读 ,刘云国主编,金盾出版社,2010 年出版。【9】:中国渔业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98, 发 刊 于 2011 年 。【10】:新编渔药手册 ,杨永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年 7 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