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题一·2016.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94501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练习题一·20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一·20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一·20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一·20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练习题一·20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诗歌鉴赏练习一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6 分)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大历二年( 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 分)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4 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 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1)三、四两句

2、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 2)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 。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 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

3、嘉善人。明崇祯九年( 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 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4 分) 怎样理解 “ 折腰久矣谢无能 ” ?( 3 分) 2 诗歌鉴赏练习二 1、 (2008全国 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 (1085 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 )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

4、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 “网 ”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 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 ”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 “游子思归乡 ”,有人认为是 “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孳 注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孳 (1615

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 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 “惊 ”,有人认为是 “客 ”,有人认为是 “寒 ”。你认为呢?为什么? 4、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5、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 )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

6、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 山坡羊 ?燕子 (元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 ,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 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3 答案一 1. 答:(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 1 分,说明 特点 1 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

7、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 2 分,点出“迟暮” 2 分。意合即可。) 2.( 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 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 出长不达”) ( 2)答案要点: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8、 4. 答: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3 分) 诗歌鉴赏练习二 1.解析:该题考查炼字,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能够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应注意体会感悟。淅沥的小雨好像丝网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奈落花 遍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 答案:网是 “网住 ”的意思。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比喻生动新奇。既写出细雨如丝的特点,又写出诗人的惜春之情。 2. 答案: “空

9、“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 “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 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的情思。 3. 答案:寒字。寒字既写月色清冷,又写内心凄凉。在疏影、玉笛、寒月构成的清冷意境中,诗人心伴着一船寒月,到达百嘉村。 “寒 ”字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的痛苦寂

10、寞,是诗人百愁萦绕、无可奈何心境的反映。 4. 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或答批判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 “忧 ”,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5. 答:步骤 刘诗含蓄深沉;吴词温婉悲凉;赵曲明快直露。 步骤 刘诗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步骤 这三篇作品语言特色各异,均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4 巧解 “诗眼 ” 对于 “诗眼 ”,可算是众说纷纭,但对于诗歌语句来说, “诗眼 ”不过就是最

11、为凝练、最为生动、最富韵味的字,而且这个字有着画龙点睛的功用。我们说的 “炼字 ”,属于创作过程,古代有人称之为 “点眼 ”,而就鉴赏已成的 作品,最为得当的称谓是 “诗眼 ”。 诗词语句中的 “诗眼 ”,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和生动活泼的形态,最耐人寻味,往往使人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所谓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王维的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仅是一 “余 ”一 “上 ”两字,便使全诗景物情神毕透;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一 “疾 ”一 “轻 ”两字,鹰、马的精神如见。杜甫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 “潜 ”一 “细 ”两字,生动的传出了春夜和风徐徐,

12、细雨绵绵的状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一 “低 ”一 “舞 ”两字,形象地描摹出冬晚乱云弥漫,风雪 交加的神情。常建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 “悦 ”一 “空 ”两字,便达到了情景交融、形景神会的境地。王国维评论宋祁词认为: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句,着一 “闹 ”字而境界全出。这些例子说明,恰到好处的 “点眼 ”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为诗歌创造美的韵味。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 “轻风细柳 ”和 “淡月梅花 ”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摇 ”,后句加 “映 ”,即成为 “轻风摇细柳,淡

13、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晶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 得意地说: “有了,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 “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 “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拊掌称妙。 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诗词用字点眼的故事。试想,如果着一 “摇 ”字,那风便为狂风、努风,细柳梅花当然不堪一击,只能是变为败柳残花;既然是 “淡月 ”,自然光亮度很弱,是不可能 “映梅花 ”的。而苏小妹所谓的 “扶 ”和 “失 ”字,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更重要的则是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美妙的意

14、境。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炼字 ”的本质在于 “炼意 ”。 “意 ”,就是意境,既包含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的境界,也包含作者主观的情思。 “炼字 ”或 “点眼 ”,只有拿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 “意 ”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但是,我们如何鉴赏所炼之字的丰富意韵呢 ? 综括古今审美经验,我们认为鉴赏炼字共有四个角度,即内容定位、修辞定格、表现定法、活用定真。 1内容定位 炼字的目的是将自己内在的情思与 感悟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 “炼字 ”关键还是要达意。鉴别用字的妙处

15、,不能脱离诗歌内容。从古到今,好的诗词,特别是那些名句,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抒发情感,都出于作者大喜或大悲之情感的极限。所以诗词不仅是文章之精华,也蕴藉着情感之精华。 古人用意境或境界来品鉴诗歌作品,王国维是如此论境界的: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同样,判定字词用得如何,首先看它是否能写出景物的 “真 ”,感情的 “真 ”。具体说来,一要从诗歌描摹的物象景象中读出人物的思绪情感;二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感受作者所创设的虚境;三要获得言外之意,获得与人生意蕴相关的思考和领悟。 例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

16、临遍池台。 5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 “落 ”、 “明 ”二字精炼传神,是该联的诗眼。 “落 ”给 “泅水 ”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 “明 ”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 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又例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中的 “常 ”字写出了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而 “独 ”字,

17、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 “偏偏 ”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著精神的体现吗 ? 再如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的诗句: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其中 “空 ”字的理解必须和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才可以理解到位:春天本是鸟语花香,但此时花开花落无人赏,鸟儿啼叫无人听,显现出山路的荒寂,更流露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2修辞定格 概括性、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又最需要依赖修辞采进行表现。诗歌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一点也反映在 “诗眼 ”上。为了实现某些修辞手法,有些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与平常也有所不同。 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 :

18、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中的 “咽 ”字、 “冷 ”字是诗眼。 “咽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 ”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 “冷 ”字形容日色,巧妙地运用了 “通感 ”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 “冷 ”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更新奇绝妙。 “咽 ”

19、、 “冷 ”两字的修辞运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 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雍陶的题君山诗,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状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 “螺 ”为喻体,说明美丽的君山如仙子刚刚梳洗罢的螺臀高高蓬起,美丽至极;而洞庭湖仿佛是一面镜子,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臀高耸的样子。这种比拟绝妙奇特,联想完全在 “螺 ”字比喻的基础上形成。 张先的天仙子中写道: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 ”中着一 “弄 ”字而 境界全出矣。因为这个 “

20、弄 ”字,包含着拟人的手法,能够引发人的联想,言 “花弄影 ”,含有 “嬉戏 ”、 “挑逗 ”之意,把 “花 ”与 “影 ”都写活了,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3表现定法 诗眼除了可能包含修辞因素外,也可能包含其他表现手法,主要有: 以动衬静。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描写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 “流 ”字用清泉流淌反衬 “空山 ”的清幽。 6 以动写静。张先天仙子中的句子,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

21、来花弄影。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 “月 ”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 “破 ”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 ”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 “弄 ”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 ”、 “弄 ”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以实显虚。宋祁木兰花 中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句,春意本来只可感知,不可听闻,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 “闹 ”字,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

22、 “闹 ”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以乐衬哀。杜甫春望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 “溅 ”、 “惊 ”二字,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了解表现手法如何通过 “炼字 ”来 达成,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活用定类 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 “诗眼 ”,要有意识的加以分辨。 李白在一首表现音乐的诗中写道 “客

23、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要理解这个 “洗 ”字的妙处,首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的意思,亦即 “流水洗客心 ”之意。 “洗 ”字与 “客心 ”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 “流水 ”搭配又暗取 “高山流水 ”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 厚谊。 杜甫有一联诗句是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苏东坡对此极为欣赏,我想,除了 “吐 ”字下得极妙外, “明 ”字这一形容词兼摄动词的作用,赋予诗句以动态感。其他如何逊的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王维的 “下马饮君酒 ”“日色冷青松 ”、常建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昌龄的 “清辉淡水

24、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的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以上各句中的 “暗 ”、 “饮 ”、“冷 ”、 “悦 ”、 “空 ”、 “淡 ”、 “绿 ”、 “红 ”、 “绿 ”、 “老 ”、 “肥 ”字, 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对于炼字鉴赏的阐述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物境真实、艺境规范、意境深刻。物境是根基,艺境是花朵,意境是果实。 1物境真实 用字的妙处,第一要求是准确、具体地反映具有个性特征的现实,也就是这里所说的 “物境 ”。杜甫

25、的旅夜书怀这样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人为何要用 “垂 ”、 “涌 ”二字来描述星星和月亮呢 ?因为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原野空阔,星光下照,远者低,就 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 “垂 ”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用一 “涌 ”字。 2艺境规范 “艺境 ”,就是运用艺术手段产生的审美效果。修辞也好,艺术手法也好,都会给对象附加离奇的效果,或生动,或形象,或含蓄,或隽永。王安石的名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 “绿 ”字便是如此。 “绿 ”,本来是植物茎叶的颜色,是静态的;但是这里却活用为动词,将 “绿 ”转

26、化成动态的过程,也将诗人眼中那一刻静态的春天的江南大地转化成生机涌动的世界。因而, “绿 ”字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不仅写 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也呈现出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 7 3意境深刻 “意境 ”,就是诗人通过某个诗眼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诗云: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一个 “低 ”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一个 “近 ”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不说江清 “人近月 ”而说江清 “月近人 ”,是因为 “日暮客愁新 ”,诗人内,心有无限的愁思,月亮仿佛是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

27、漂泊流浪之人。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 锤炼语言的佳话。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对 “诗眼 ”的分析,如同尝一脔而知全鼎,以此人手,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继而了解诗歌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补充: 题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析征人怨,必以诗词意境入之,好象我就是 “征人 ”,入 “征人 ”之境,体会 征人之意,便能更准确的找到诗眼。征人怨是一首边塞诗

28、,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属,实际上都统一于 “征人 ”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 “怨 ”字铺开,这 “怨 ”字便是 “诗眼 ”。从 “金河复玉关 ”反映了对战事频繁的怨恨, “岁岁 ”、 “朝朝 ”从时间上流露出怨情, “三春白雪 ”则怨边塞奇寒无比, “万里黄河绕黑山 ”是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张先的 “云破月来花弄影 ”,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而着一 “闹 ”字、 “弄 ”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直 ”写出烽烟之 劲拔、坚毅; “圆 ”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精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中: “愁 ”字,就是全阕的诗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