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型热电偶、霍尔、湿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98687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型热电偶、霍尔、湿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K型热电偶、霍尔、湿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K型热电偶、霍尔、湿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K型热电偶、霍尔、湿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K型热电偶、霍尔、湿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班级: 座号: 姓名 : 成绩: _ 课程实验 : 实验项目: 实验预习报告(上课前完成) 一、 实验目的 了解 K 型热电偶的特性与应用 ; 了解霍尔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 了解湿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学习 超声波测距的方法。 二、所用实验仪器设备、耗材及数量 智能调节仪、 PT100、 K 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 霍尔传感器模块、霍尔传感器、测微头、直流电源、数显电压表、 湿 敏传感器、湿敏座、干燥剂、棉球(自备) 超声波传感器实验模块、超声波发射接受器、反射板、直流稳压电源 三、实验内容和简单原理 (包括实验电路图及原理说明) 实验 1: 智能调节仪控

2、制温度实验 图 45-2 - 2 - 1在控制台上的“智能调节仪”单元中“输入”选择“ Pt100”,并按图 45-2 接线。 2将“ +24V 输出”经智能调节仪“继电器输出”,接加热器风扇电源,打开调节仪电源。 3按住 3 秒以下,进入智能调节仪 A 菜单,仪表靠上的窗口显示“ ”,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设定值。当 LOCK 等于 0 或 1 时使能,设置温度的设定值,按“ ”可改变小数点位置,按 或 键可修改靠下窗口的设定值。否则提示“ ”表示已加锁。再按 3秒以下,回到初始状态。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 1821 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

3、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 A 或 B 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 T,另一端温度为 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 50-1( 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 50-1( a) 图 50-1( b) 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 a, b 之间便有一电动势 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 50-1( 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 A 流向 B 时,称 A 为正极, B 为负极。实验表明,当 ET 较小时,热电势 ET 与温度差 ( T-T0) 成正比,即 ET=SAB( T-T0) (

4、1) SAB 为塞贝克系数, 又称为热电势率,它是热电偶的最重要的特征量,其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热电极材料的相对特性。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 1)均质导体定律 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截面积和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势。 ( 2)中间导体定律 用两种金属导体 A, B 组成热电偶测量时,在测温回路中必须通过连接导线接入仪表测量温差电势 EAB( T, T0) ,而这些导体材料和热电偶导体 A, B 的材料往往并不相同。在这种引入了中间导体的情况下,回路中的温差电势是否发生变化呢?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指出:在热 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 C 两端温度相同,那

5、么接入中间导体 C 对热电偶回路总热电势 EAB( T, T0) 没有影响。 ( 3)中间温度定律 如图 49-2 所示,热电偶的两个结点温度为 T1, T2 时,热电势为 EAB( T1, T2) ;两结点温度为 T2, T3 时,热电势为 EAB( T2, T3) ,那么当两结点温度为 T1, T3 时的热电势则为 EAB( T1, T2) + EAB( T2, T3) =EAB( T1, T3) ( 2) - 3 - 式( 2)就是中间温度定律的表达式。譬如: T1=100, T2=40, T3=0,则 EAB( 100, 40) +EAB( 40, 0) =EAB( 100, 0) (

6、 3) 图 50-2 热电偶的分度号 热电偶的分度号是其分度表的代号(一般用大写字母 S、 R、 B、 K、 E、 J、 T、 N 表示)。它是在热电偶的参考端为 0的条件下,以列表的形式表示热电势与测量端温度的关系。 实验 2: 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 UH=KHIB,其中 KH 为灵敏度系数,由霍尔材料的物理性质决定,当通过霍尔组件的电流 I 一定,霍尔组件在一个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就可以用来进行位移测量。 实验 3: 湿度是 指大气中水份的含量,通常采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方法表示,湿度是指单位窨体积中所含水蒸汽的含量或浓度,用符号 AH 表示,相对湿度是指被测气体中的水蒸汽压和该气体在

7、相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压的百分比,用符号 RH 表示。湿度给出大气的潮湿程度,因此它是一个无量纲的值。实验使用中多用相 对湿度概念。湿敏传感器种类较多,根据水分子易于吸附在固体表面渗透到固体内部的这种特性(称水分子亲和力),湿敏传感器可以分为水分子亲和力型和非水分子亲和力型,本实验所采用的属水分子亲和力型中的高分子材料湿敏元件。高分子电容式湿敏元件是利用元件的电容值随湿度变化的原理。具有感湿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例如,乙酸丁酸纤维素和乙酸丙酸比纤维素等,做成薄膜,它们具有迅速吸湿和脱湿的能力,感湿薄膜覆在金箔电极(下电极)上,然后在感湿薄膜上再镀一层多孔金属膜(上电极),这样形成的一个平行板电容器

8、就可以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来 感觉空气湿度的变化。 实验 4: 超声波是听觉阈值以外的振动,其频率范围 104 1012Hz,超声波在介质中可产生三种形式的振荡:横波、纵波和表面波,其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表面波随深度的增加其衰减很快。超声波测距中采用纵波,使用超声波的频率为 40kHz,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 340m/s。 当超声波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另一部分透射过界面。但若超声波垂直入射界面或者一很小的角度入射时,入射波完全被反射,几乎没有透射过界面的折射波。这里采用脉冲反射 法测量距离,因为脉冲反射不涉及共振机理,与被测物

9、体的表面光洁度关系不密切。被测 D=CT/2,其中 C 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T 为超声波发射到返回的时间间隔。为了方便处理,发射的超声波被调制成 40KHz 左右,具有一定间隔的调制脉冲波信号。测距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系统由超声波发送、接收、 MCU 和显示四个部分组成。 - 4 - 图 1 超声波测距原理框图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详细说明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一: 1重复实验 Pt100 温度控制实验,将温度控制在 500C,在另一个温度传感器插孔中 插入 K 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2将 15V 直流稳压电源接入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中。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的输出

10、 Uo2接主控台直流电压表。 3将温度传感器模块上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 Ui 短接,调节 Rw3 到最大位置,再调节电位器 Rw4 使直流电压表显示为零。 4拿掉短路线,按图 50-3接线,并将 K 型热电偶的两根引线,热端(红色)接 a,冷端(绿色)接 b;记下模块输出 Uo2 的电压值。 5改变温度源的温度每隔 图 50-3 50C 记下 Uo2 的输出值。 直到温度升至 1200C。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 实验二: 1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到霍尔传感器模块上,传感器引线接到霍尔传感器模块 9 芯航空插座。按图 24-1 接线。 2开启电源,直流数显电压表选择“ 2V”档,将测微头的起始位置调到

11、“ 10mm”处,手动调节测微头的位置,先使霍尔片大概在磁钢的中间位置(数显表大致为 0),固定测微头,再调节 Rw1 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3分别向左、右不同方向旋动测微头,每隔 0.2mm 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入下表 图 24-1 霍尔传感器直流激励接线图 实验三: 1 湿敏传感器实验装置如图 58-1 所示,红色接线端接 +5V 电源,黑色接线端接地,蓝- 5 - 色接线端和黑色接线端分别接频率 /转速表输入端。频率 /转速表选择频率档。记下此时频率/转速表的读数。 2将湿棉球放入湿敏腔内。并插上湿敏传感器探头,观察频率 /转速表的变化。 3取出湿纱布,待数显表示值下降

12、回复到原示值时,在干湿腔内被放入部分干燥剂,同样将湿度传感器置于湿敏腔孔上,观察数显表头读数变化。 图 58-1 实验四: 1将超声波发射接收器引出线接至超声波传感器实验模块,并将 +15V 直流稳压电源接到超声波传感器实 验模块; 2打开实验台电源,将反射板正对超声波发射接收器,并逐渐远离超声波发射接收器。用直板尺测量超声波发射接收器到反射板的距离,从 60mm 至 200mm 每隔 5mm 记录一次超声波传感器实验模块显示的距离值,填入下表 实验报告部分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实验前画好表格或坐标图形) (实验结束时交予老师签名) ( 1) 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 1: T( ) Uo2( V) 实验 2: X( mm) U(mV) 实验 3: 1输出频率 f 与相对湿度 RH 值对应如下,参考下表,计算以上三中状态下空气相对湿度。 RH(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Fre( Hz) 7351 7224 7100 6976 6853 6728 6600 6468 6330 6186 6033 实验 4: - 6 - 距离 (mm) 显示 (mm) 教师签名: ( 2)数据处理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