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四年,海外并购终破局 海水淡化,风再起.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2399475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寂四年,海外并购终破局 海水淡化,风再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沉寂四年,海外并购终破局 海水淡化,风再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沉寂四年,海外并购终破局 海水淡化,风再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沉寂四年,海外并购终破局 海水淡化,风再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沉寂四年,海外并购终破局 海水淡化,风再起 如果国内海水淡化项目成本下降至每吨 4 元以下,并配合一些当地政府的税收优惠或者电费减免,一大批海滨城市的收益临界点将被突破,届时海水淡化将正式告别发展的慢车道。 2016 年 7 月以来,一连串国内企业主导的并购案打破了海水淡化行业的平静。 先是巴安水务宣布将收购瑞士水务股权,以获得源自国际巨头 IDE 公司的海水淡化核心技术。而后,天壕环境全资收购了拥有 5 个海水淡化项目,以及十多项脱盐技术的赛诺水务。 8 月初,巴安水务宣布将再次出手,以 96.7 万欧元收购 德国上市公司 ItN 的 64%股权, ItN 的核心产品陶瓷平板膜可以用于

2、海水淡化反渗透工艺的前端处理。最后,也是最令人瞩目的,外媒曝出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中交股份(即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参与全球海水淡化巨头 IDE Technologies 的竞价收购,收购金额可能高达 43 亿元人民币。 之前在环保领域中受关注度并不高的海水淡化行业,为何突然火了?这些收购的目的何在? 尴尬的“风口猪” 海水淡化行业并非没有火过。 2012 年,为促进这一行业发展,国务院发布了海水淡化领域的第一份重要文件 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2 随后国家海洋局的下发文件中,开发利用海水是解决我国沿海、海岛乃至内陆近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产

3、业被视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在随之而来的行业内外广泛的分析、讨论以及预测中,海水淡化产业将成为环保领域“风口猪”,美好图景跃然纸上。意见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到 2015 年,海水淡化能力达到 220 万 260 万吨每天,也即是当年规模的 3 倍。这被认为是重大政策利好。 然而,随后几年里,海水淡 化工程的发展数据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据国家海洋局披露,截至 2015 年,中国海水淡化工程处理能力仅为 102.7万吨每天,三年仅增长了 38%。 毫无疑问,这只“猪”的飞翔梦并没有实现。 那么,问题出在哪?海水淡化行业有一个天然的痛点:即使用上了更新、更加

4、前沿的处理工艺和技术,但产品水却与传统的纯水或市政水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太大区别。相反,高耗能的脱盐流程带来高成本,这成了行业的最大桎梏。 目前,国内最好的海水淡化项目吨水成本也要 4 5 元。而即使是水价较高的工业用户,除天津等极少数地区以外,我 国各地工业水价几乎都在 4 元以下,就更别说民用水了。因此在中国绝大部分省份,海水淡化的高成本决定了这是一桩亏本生意。 除了成本之外,政策的低执行力也是重要原因。在论述我国海水淡化行业发展历程时,不少人会用上“政策大力支持”等字眼,但事实是,上述意见政策本身就缺乏执行落地的细节文字,此后针对海水淡化领域3 的全国性法规或政策也少有出台,远未有其他环保领

5、域一项接一项重磅政策的盛况。 破局的“钥匙” 在这种困境之下,主要有两种思路可让这一门生意摆脱成本束缚。一个是增加收益:要么提高水价,要么政府 给予补贴。但提高水价,会让本来就已经营艰难的工业企业负担增加,很难实现,民用水价上涨更是阻力重重;而政府补贴的举措,不是不行,但综观各行各业,依赖政府补贴却能发展好的重资产(意味着高风险)行业简直凤毛麟角。因此,希望就落在了另一条路上:进一步降低成本。 和成本的战争似乎是海水淡化行业的宿命。但事实上,海水淡化的成本并非没有压缩的空间,其中关键在于,提高核心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率,以及提升项目运营的能力。在这两点上,我们总算可以对海水淡化行业的未来感到

6、乐观:收购,尤其是海外收购成了国内相关企业实现破局的关键“钥匙”。 技术及资源的重构与整合往往是一个行业进步的动力,前面提到的这类对专业型公司标的收购和投资,毫无疑问将促进先进技术间的整合,从而推动行业水平的提升。对于设备公司,海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本土化将促进国产产品的更新迭代和国产化率提升;对于工程企业,海外标的的项目经验无疑有助于提升其系统集成能力和工程实力;对于海水淡化项目运营商,凭借更多国产化的设备和从国际先进项目学来的管理运营经验以及专业管理方法,海水淡化项目的吨水成本压缩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掘出来。 在种种促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如果国 内海水淡化项目成本下降至4 每吨 4 元以下,并

7、配合一些当地政府的税收优惠或者电费减免,一大批海滨城市的收益临界点将被突破,不少城市的海水淡化项目都将具有盈利空间,届时海水淡化将正式告别发展的慢车道。这一行业的未来正在于此,而这也正是越来越多已经逐渐掌握收购战术的环保企业,纷纷开始关注这一行业的主要原因。 更远的未来 如果天马行空地去思考海水淡化与传统供水方式的区别,海水淡化行业的未来将显得更加美好一些。二者的一项较为本质的区别是:传统的供水方式所取用的是总量相对固定的淡水资源;而海水淡化则取用对人类而言几乎是无限的海水,通过处理手段将无限的海水转变为有限的淡水。实际上是相当于拿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来换淡水资源。这之中的差异决定了,传统供水行业的成本和价格取决于淡水资源的稀缺程度,而海水淡化行业的成本和价格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的价格。 若将目光放至更为远期的未来,在各种新能源技术,特别是核聚变技术依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毫无疑问在能源领域有着更大的进步空间和突破机会。也就是说,海水淡化的能耗劣势将在未来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消解。到时候,或许地球上再也不会有缺淡水的海滨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