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不平静的世界1教学反思 浙教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99963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不平静的世界1教学反思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不平静的世界1教学反思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不平静的世界1教学反思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不平静的世界1教学反思 浙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不平静的世界1教学反思 浙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浙教版 )六 年级品德与 社会 下册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我们爱和平 第一课 不平静的世界 不平静的世界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的第一课,内容涉及世界历史范畴,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战争与冲突,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我执教的第一课时,选取了两次世界大战作为学习内容。两次世界大战,时空远,内容多,灾难重,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后,如何精心设计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成为我思考和实践的重点。 下面结合教学流程,对每一板块的学法指导进行阐述和反思。 教

2、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3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难点: 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教学准备: 1两次世界大战的补充资料、课件。 2每生一张世界地图、一张研究报告记录表。 教学流程 : 第一板块:观看录像,激发质疑,酝酿情感 1初知两次世界大战 我们刚刚度过春节、元宵节,合家团圆,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可是,距今 90 多年前的 1914 1918 年(板书

3、时间),人类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世界上爆发了重大战争,是什么战争?(板书: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隔 21 年后的 1939 1945 年(板书时间),又发生了什么战争?(板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2观看世界大战录像 请看世界大战的片断,注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质疑 硝烟弥漫,家破人亡,无数生灵涂炭,世界大战的惨烈情景历历在目。 2 有关 两次世界大战,你想了解些什么?(随机板书:原因、卷入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重大战役) 4了解世界大战起因 我们先一起来了解战争的原因,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 5 页。全班交流。 (反思:教师通过谈话由近及远地引入,和学生一起理清两次世界大战的时

4、间和名称。接着通过观看世界大战的录像,拉近战争与学生的距离,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营造悲惨的情感基调。然后通过质疑,梳理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准备下一环节的研究学习。) 第二板块:指导方法,研究学习,积淀情感 1确定选题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你打算从 卷入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重大战役中选择哪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2指导方法 自学课文 3 6 页、老师发的补充材料、自己搜集的材料,从中找一找、划一划和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比如触目惊心的数据、血淋淋的事例、凄惨的描述等,进行研究并简单记录。研究结果只要简单写,也可以不写,直接划在材料上。 可以自己研究,可以和同一主题的同学一起研究,也可

5、以找老师研究。 每位同学有一张世界地图,可以看,可以写。 能干的同学完成后可再选择第二个、第三个主题进行研究。 3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高年级学生初步 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给予自主时空,指导学生选择主题,明确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同时鼓励能干的学生“超额”完成,充分思考和感悟。这样的研究学习,主题小而集中,方法简单易行,既进一步了解了战争的残酷,又积蓄了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第三板块:汇报交流,重点体验,释放情感 1全班交流,教师随机出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进行引导和提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出示图片:一战形势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出示图

6、片:二战形势图) 儿童、妇女、老人 战争的受害者(出示图片) 南京大屠杀(播放录像) 屠杀犹太人(播放录像、出示集中营分布和囚徒图片) 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播放录像)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播放录像) 2教师小结(出示伴随揪心声音逐字显示的小结语) 两次世界大战,其规模之大、代价之高、灾难之深重,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3 的血腥杀戮,巨大破坏,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难。无数生命惨遭蹂躏,无数家园变成废墟,无数财产化为灰烬,无数文明毁于一旦。如果说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还可以通过重建来弥补,但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心灵创伤,将永久难愈!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刚才的学习,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7、(反思:全班交流时,学生用触目惊心的数据、血淋淋的凄惨事实述说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毁灭性灾难,生生互动,情感共鸣。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随机抓住南京大屠杀、残害犹太人、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等典型史例,进行引领和提升,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描述、极具震撼的音像呈现,以情激情,以点带面,把学生的情感推向纵深,深刻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然生成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第四板块:深入质疑,课后延伸,拓展学习 1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课后,我 们可以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学习交流。 同时,搜集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间发生的战争和冲突,准备下节课学习。 (反思:学生没有疑问,不是

8、教学的目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产生更多新的疑问。引导学生再次质疑,深入思考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其它相关的问题,拓展延伸,激励学生继续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综合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以儿童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法制、历史、地理、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点面结合”、“面上选点”来 组织教学内容,对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浙教版三至六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社会味浓”,有很多内容选自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范畴。这些内容“面”广“点”多,不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提高品德课

9、堂教学实效,实现课程追求的基础性和有效性的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学法,精心设计学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达成品德课的多维目标。 一、把握教学目标,是学法指导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必须制定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学法,开展有效的学习 活动。 1找准“结合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是预设的、静态的,而学生的生活和生命成长是生成的、动态的。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基础和生活现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找准学生和教材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定位恰当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如不平静的世界,其中一个教材目标定为:“了解

10、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我认为这样的目标定位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是初二下册社会课的学习内容,让六年级的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简4 单经过”其实并不简单,要求过高过大。我把这个目标调整为:“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 战的原因和概况(卷入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数据),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实践证明,这样的目标定位比较科学、准确。 2找准“生长点” 品德与社会融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多维目标,最终目的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因此,要深刻领悟品德课程性质,以引领学生做人为核心,找准学生和教材的最佳“生长点”,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如果处理不当,就

11、容易“唯知识论”,偏离课程目标,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单纯的地理课、历史课、常识课。如不平静的世界,有认知方面的目标:“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 因和概况,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教给学生的知识点应该是科学正确的,因为这是达成情感、价值观、能力等目标的基础,但不是主要的、唯一的目标。还有比这更重要的目标:“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热爱和平,学会合作,是学生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重要素质和能力。 二、精选课程资源,是学法指导的关键 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具有开放性,课程资源也丰富多样,网络、书籍、报刊等为我们快捷地获得大量信息提供了方

12、便。品德课时,时常可以看到学生疙疙瘩瘩地读着搜集的大篇 资料,有的内容甚至和教学目标无关。教师欲罢不能,面露尴尬。 1学生要做巧“剪”的“能工”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围绕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资料的主题和内容,有选择地搜集,宜少不宜多,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资料做适当的分析、处理和归类。如不平静的世界,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图文资料,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整理,摘录一点或一方面就行,如果是文字资料,只需一小段即可。 2教师要做善“贴”的“巧匠”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观、肤浅、不全面,逐 步向抽象、深入、全面发展。 只有遵循学

13、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品德更好地内化,提高育人的实效。因此,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形象的、典型的,具有震撼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共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境界。如不平静的世界,我从大量的资料中精心选择了南京大屠杀、残害犹太人、原子弹轰炸广岛等录像以及战争受害者 儿童、妇女、老人等图片,呈现的画面不多,但都是触目惊心、悲惨至极,把学生对战争残酷的情感体验推向了高潮。 三、注重探究体验,是学法指导的核心 品德与社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学习,道德学习本质 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具有个体性、亲历性和生成性的特点。“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

14、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1 情感贯穿,强化体验 5 “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之中,能促进道德认识的深化,是道德行为内在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催化剂”。 品德与社会课的学法指导,要始终以情感作为主线,串连、聚焦相关的“面”和“点”。在促进“面”和“点” 学习的同时,深化情感体验。如不平静的世界,“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是整堂课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搜集、学习、交流有关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深重灾难的“点” 触目惊心的数据、血淋淋的事实、凄惨

15、的描述等,就能强化情感体验,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给予空间,自主探究 学生是发展中的生命。学生的道德生命,犹如一颗颗种子,需要广阔的田野,肥沃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空间,是儿童道德生命自由生长的重要条件。没有空间,就没有儿童的自主;没有自主,就没有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的学法指导,需 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充分发挥主体性,培养研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否则,“社会味比较浓”的品德与社会课,往往会出现学生无法参与,教师尽情表演的情景,这就违背了课程的追求目标。如不平静的世界,我用了大约 12 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先从确定研究主题、研究人员、研究方法等方面具体指导,然

16、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投入,理解体悟,效果很好。 四、恰当引领提升,是学法指导的深化 教师是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引领者,要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帮助 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 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1做共同分享的有心人 学生借助体验生成的意义,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不相同,不能相互取代。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成资源,这是一笔重要的教育资源财富。教师要充分认识其宝贵之处,保证生生互动的时间与空间,创设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分享,共享共赢,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如不平

17、静的世界,我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后的全班交流共享。互动中,智慧生成,情感共鸣,有的学生为战争的无情 流下了眼泪。 2做“高于生活”的助推者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围绕“儿童的社会生活”这一主线进行对话, 进行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哪怕是幼稚的、错误的想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巧妙地进行引领,助推学生的学习,指点迷津,锤炼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面上获得新的体验、新的发展。如不平静的世界第三板块全班交流时,我随机抓住南京大屠杀、残害犹太人、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等典型史例,进行提炼和深化,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描述、极具震撼的 音像呈现,以情激情,把学生的情感6 推向纵深,深刻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加强学法指导,是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理念回归课堂”的重要策略。作为一线教师,要深入进行学法研究,缩小课程理想设计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弥补教材建设中教学法研究的缺陷,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